陳書靜
說明文,對剛升上初二的學生來說,無論是學習課文還是練習寫作都興趣不大,這已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要求學生寫作說明文,困難就更大。他們要么是三言兩語,要么是不著邊際,有的甚至把說明文寫成“三不像”文。面對學生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有什么對策?應如何指導學生寫出一篇像樣的說明文?下面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從說到寫,循序漸進。
作文作文,有不少人認為:“文”是“作”出來的。而我則以為,說明文是“說”出來的。為此,為了幫助學生寫好說明文,我在教學說明文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說”訓練。例如,在學習《趙州橋》這一課時,我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課文的思路、順序、說明方法等基本要素就在學生腦中逐漸清晰了。我就安排“說說你身邊的橋”的說話訓練;在學習《橋之美》這一課時,我就安排“說說你喜歡的動、植物或得意的小制作”;在學習《故宮博物院》這一課時,我就安排“說說你的臥室”??傊?隨學隨練,從模仿入手。
具體做法是:每節(jié)課指定一到三位同學圍繞教師所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口頭說話訓練。起初,有的同學說的并不好,甚至只是三言兩語,但經過聽別人的,經過老師當面的點評、引導,經過多次反復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總有點提高。記得在“說說你身邊的橋”的說話訓練時,第一位同學是這樣說的:我身邊的橋是紅軍壩大橋。這座橋非常雄偉、非常美觀.我非常喜歡這座橋。完了,她迅速地回到了座位。我點評說:她說這座橋“非常雄偉,非常美觀”我覺得,她說的不夠具體,因為我們大家都很難感受到它如何雄偉,如何美觀。下面,我請第二位同學具體地說說這座大橋怎樣雄偉,怎樣美觀。我有意識地指了同樣路經那座橋的一個男同學來說。他說:這座橋像一只雄獅,橫跨在臘河的兩岸。全長有五十多米,寬約八米,大約二輛汽車可以并排著通過。橋面上,兩邊有一米高的鐵欄作護欄。很顯然,第二位同學說的比第一位同學具體多了。我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當然,第一位同學說的話作為開頭,也是不錯的,我也給予肯定。這些說話訓練,雖然占用了一些上課時間,但通過訓練,學生從內容和語感上,漸漸對說明文有了較明晰的認識,懂得說明文應“說”中有“物”(對象),“說”而要“明”(有條理,語言簡明,不含糊,不啰嗦)。這些“說”的訓練,學生受益不少,也為寫作說明文鋪了路。
作者單位: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