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可享
我們這里所說的小學,不是中國古代的小學,而是新式小學,即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學。
誰最適合做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學教師?康有為先生的回答是女人,而且全部是女人,并且稱這樣的女人叫“女傅”。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此院(指康有為在其著作《大同書》所說的“小學院”——作者注)司理及教者皆為女子,號曰女傅?!?/p>
在誰最適合做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學教師的問題上,康有為先生為什么選女不選男呢?他的理由是:
一、是由男女的人性差異所決定的
他說:“所以用女子而不用男子者,以女子靜細慈和,愛撫嬰兒,而有耐性、有恒心、有弄心,而男子粗強好動,撫嬰之性不如女子,又耐性弄性皆不如女子也?!?/p>
二、是由兒童的人性所決定的
他說:“以兒童性情未定,小學乃其知識甫開之時,舉動,顰笑,言語,行為,入耳寓目皆以女傅為轉(zhuǎn)移?!?/p>
三、是由中國教育傳統(tǒng)所決定的
中國有乳保教育傳統(tǒng),有所謂的乳保教育制度,這就是那個在后宮挑選女子擔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擔保育、教導太子、世子事務的制度。
據(jù)《禮記·內(nèi)則》記載,太子、世子出生后不久,即“異為孺子室于宮中,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無事不往。”
子師、慈母、保母合稱“三母”,其中,“師,教以善道者;慈母,審其欲惡者;保母,安其寢處者?!?陳澔:《禮記集注》卷5,中國書店1984年版,第162頁。)
《禮記·內(nèi)則》接著說:“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shù)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戶門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shù)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衣不帛襦褲,禮帥初,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p>
有人說這是后人的杜撰。也有人針鋒相對,說這是史實。
1957年,河南信陽長臺關一號楚墓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一殘簡云:“……母教之七歲……?”(第1組38號)
從此,作為歷史文獻的《禮記·內(nèi)則》所記載的中國權貴之孩童由女性負責教育的事實得到了出土文獻的佐證。終結(jié)了一些學術之爭。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二者說的年齡不同?!抖Y記·內(nèi)則》說“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殘簡說“……母教之七歲……?”。
據(jù)此,張傳官先生說:“簡文謂孩童七歲之前,由“母”負責教育,這類似于如今的學齡前兒童教育。而對于這一問題,《禮記·內(nèi)則》記為十歲,但《大戴禮記·保傅》《白虎通·辟雍》《漢書·食貨志》《說文解字·自敘》皆謂八歲入小學。簡文所述與后者相符,《禮記·內(nèi)則》所載恐有差誤。疑《禮記·內(nèi)則》中的“十”乃“七”字之誤?!?張傳官《廈門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作為一代鴻儒,曠世奇才,我想康有為先生對這些文獻的差異應該是了如指掌的。但是,既然如此,康有為先生又為什么要從《禮記·內(nèi)則》說,而不從他說呢?這一點,在《大同書》,他說得非常清楚:“故中國古者教子十年乃出就外傅,出宿于外,則十歲以前必用女傅而不用男傅也,今用其義?!?/p>
“今用其義?!倍嗝淳鞯幕卮鸢?他是“用其義”,而不“用其時”矣。
在男女之間,女性比男性更適合做小學教師,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夠做呢?
顯然不是。古人尚且知道要“擇”要“求”,康有為先生也是斷然不會饑不擇食,讓“濫竽”來“充數(shù)”的。因為,在我國,兒童太重要了。以至于,在官方,有了乳保教育制度及其實踐,在民間,有了“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的諺語,在教育界,有了“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的語錄。所以,康有為先生要為“大同世界”的孩子們準備最好的“女傅”。
在他心目中,“女傅”應該是這樣的女人:
1. 德性仁慈;
2. 威儀端正;
3. 學問通達;
4. 誨誘不倦。
為什么要以這四個標準來選聘“女傅”呢?
他的理由是:
一、是兒童期在人的發(fā)展中的地位所決定的
在他看來,兒童期的德性對人生終身德性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奠基意義。所以,他說:“況人道蒙養(yǎng)之始,以育德為先,令其童幼熏德善良,習于正則正,習于邪則邪,入蘭室則香,居鮑肆則臭。故人生終身之德性,皆于童幼數(shù)年預為印模,童幼習于善良則終身善良,童幼習于邪惡則終身邪惡。有童幼善良而長大變易者矣?!?/p>
不僅如此,他還認為,“少年身體強健則長亦強健,少年腦氣舒展則長大益舒展?!眱和诘闹悄芎腕w能對人生終身智能和體能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奠基意義。
二、是由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所決定的
他說:“以人方幼童,尤重養(yǎng)身,少年身體強健則長亦強健,少年腦氣舒展則長大益舒展。又童幼之性尤好跳動,易有失誤,蓋未至自立自由之時,故嫩稚也,當養(yǎng)之。臥起,行游,提攜,保持,衣服飲食,照料節(jié)度,其事極瑣,其行極繁,非有至慈好弄之耐心,不能令童兒之身安而體強也。以至出入嬉游,跳舞戲弄,固不可多束縛以苦其魂,亦不可全縱肆以陷于惡,大概是時專以養(yǎng)體為主,而開智次之;令功課稍少而游嬉較多,以動蕩其血氣,發(fā)揚其身體,而又須時刻監(jiān)督,勿貢非幾?!边@些,只有母親才能做得最好,做得最到位。正因如此,所以,他強調(diào)說:“女傅非止教誨也,實兼慈母之任?!?/p>
三、是由兒童的學習特性所決定的
模仿,是兒童最習慣的經(jīng)典學習方式。兒童上學后,往往是“唯老師是瞻”。正如康有為先生所說:“以兒童性情未定,小學乃其知識甫開之時,舉動,顰笑,言語,行為,入耳寓目皆以女傅為轉(zhuǎn)移?!币虼?他要用最高的最好的標準為孩子們選最好的“女傅”。
四、是由人類先入為主的心理機制所決定的
他說:“熏陶濡染,其氣最深,人情先入為主,則終身有不能化者?!彼e例說:“兒童當知識甫開之時,尤易感染學習,故孟子之圣,而近學宮則陳俎豆,近墓地則效葬埋,近市則為買賣,故所鄰染不可不慎也?!彼?他要用最高的最好的標準為孩子們選最好的“女傅”。
五、是建設“大同世界”的需要
孩子是人類的未來,是未來的世界。其善則世界善,其不善則世界亂??涤袨橄壬ㄔO的是“大同世界”,這是一個“去國界合大地,去級界平民族,去種界同人類,去形界保獨立,去家界為天民,去產(chǎn)界公生業(yè),去亂界治太平,去類界愛眾生,去苦界至極樂”的十分“美妙的極樂大同世界”。這樣的世界需要善良之人來打造,這些善良的人須有善良之師來教導。所以,他說:“欲造世界于善良,則選女傅最要矣?!?/p>
這些關于誰最適合做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學教師的觀點和論述,康有為先生早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在他的《大同書》里了。
從淵源來看,《大同書》的制作是一個跨世紀的工程。1884年,康有為先生在《禮運注》中第一次提出其大同理想。1885年,他又“手定大同之制,名目《人類公理》”。這個《人類公理》當是《大同書》的最早草本。1902年避居印度時,康有為先生始作《大同書》,但是,《大同書》的成書時間較晚,而且一直沒有完稿。戊戌政變后,康有為亡命海外,周游歐美諸國,對《大同書》又作了補充和修改。
對《大同書》,康有為先生一直秘不示人,只在陳千秋、梁啟超等關系密切的弟子中流傳,因此,外界一直不知此書。到了1913年,《大同書》才首次刊于發(fā)刊的《不忍》雜志,而且只載了甲、乙兩部分。直到1935年,亦即康有為先生去世八年后,《大同書》的書稿才經(jīng)康有為先生的弟子們整理,由中華書局出版印行。
我所以要講述康有為先生的《大同書》的寫作出版史,是想告訴大家,只選聘女人做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學的教師,在康有為先生還只是構(gòu)想,而且這個構(gòu)想在他有生之年也只敢在他那幾個為數(shù)不多的弟子之間秘傳,而我國的新式小學卻自1912年始,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在神州大地了。
在這里,我們姑且不去考證:在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學教育設計者們,教育決策者們,教育實踐者們是否知道或者也有康有為先生這樣的思想,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指出,那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學教師多為女性,在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于是,有人說這樣不利于男孩子的成長,必須改變小學教師的性別比。
我的問題是,這個事實的存在,有沒有康有為先生的功勞?是歷史之過,還是今人之錯?是歷史的慣性,還是我們的惰性?是我們繼承了歷史,還是我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