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秀梅
樂樂今年6歲,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最近,樂樂簡直成了個“厚臉皮”。在幼兒園,他經常搶小朋友的玩具,被老師批評了也滿不在乎,像沒有發(fā)生一般;在家里,做錯了事被媽媽責備,他也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上課時,他總是愛去騷擾別的小朋友,做小動作,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教育后卻不以為然,一點也不感到難為情……我該怎么辦呢?(樂樂媽媽)對待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切勿打罵,更不要當面稱孩子“厚臉皮”。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要有效地教育改變好“厚臉皮”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1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是與非孩子對生活中對與錯的認識理解主要來自于家長的言傳身教。家長不僅要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榜樣。如果家長自己犯了錯誤還若無其事,孩子也勢必會受到影響。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改變“厚臉皮”孩子可以從培養(yǎng)榮譽感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有良好表現(xiàn)或有進步后就及時給予表揚,使孩子有一種獲得榮譽的快感。3批評要注重實效,不能經常打罵孩子有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只要孩子一犯錯,做錯了事情,家長就不分青紅皂白亂罵一通,甚至拳腳相加。久而久之,孩子就“皮”了。孩子犯了錯,家長要注意教育方式;在孩子犯錯后一定要和孩子尋找原因,分析做錯在什么地方,這樣才會讓孩子心服口服。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其目的是使孩子認識錯誤,感到羞愧并及時改正。批評要有理有據(jù)、明確到位、適可而止才能有效。如果一味地責罰,孩子就對責罰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