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靜清
摘要:在曼斯菲爾德短暫的一生中,她不斷地對短篇小說的文體進行嘗試。在寫以新西蘭為背景的短篇小說時。她借用意象和象征的詩歌技巧,并應用語言的音樂性來傳情達意,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散文式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短篇小說。
關鍵詞: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詩情畫意表現(xiàn)手法
中國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126-02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是一個在英語文學界里有著獨特地位的作家。她的小說尤其是以新西蘭為背景的短篇小說飽含著真切的情意。行文有散文詩的風格,因而她的作品以其濃郁的詩情畫意而膾炙人口。
詩情畫意源自內容與情感的自然流露。曼斯菲爾德小說情感情緒有種“天然去雕飾”的清新,仿佛中國人說的如“清水出澗,白云出岫”,流暢無礙。
凱瑟林·曼斯菲爾德小說情感情緒的詩意傳達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借助意象與象征的詩歌技巧
想象和象征是詩歌最基本的特征。有理論家說:“指明一物件,便剝奪了一首詩的最大樂趣:因為詩的樂趣在逐漸流露。”后有人將它概括為“說出是破壞,暗示才是創(chuàng)造”,此句成了象征主義的名言。19世紀末由法國詩人發(fā)起的象征主義運動對20世紀的詩歌與小說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的影響。象征主義詩人不直接表述自己的觀念和內在的精神世界,他們認為抽象的情感情緒不應該通過描述性的語言來分析而應采用象征的手法來制造氛圍、抒發(fā)情感。受這一思潮的影響,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在作品中較多地借鑒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來詩意化地抒情或揭示一種“韻外之致、昧外之旨”。作為一個創(chuàng)新作家,曼斯菲爾德從不墨守陳規(guī),她給意象的傳統(tǒng)象征意義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園會》中,她將幾百朵盛開的玫瑰花做為意象來營造富裕的薛立丹家舉辦園會的歡快氣氛以及表現(xiàn)主人公勞拉對園會的高漲熱情,而不是做為愛的象征;將不同的百合作為另一意象來揭示人物情感情緒所發(fā)生的變化。美人蕉百合是富裕繁榮的象征,是勞拉母親的所愛。勞拉對這些粉色的“生意咄咄逼人”的百合卻有所排斥,這為后來對車夫的死母女兩人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態(tài)度埋下了伏筆。認為海芋百合是像車夫那樣過貧窮日子的人家所喜歡的觀點則顯示出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勞拉母親的一種優(yōu)越感?!盎ā钡男蜗螅谷宋飳ΜF(xiàn)實世界的感覺發(fā)生了變化,同時也使讀者體會到了意象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當園會結束時,花慢慢地凋謝了,慢慢地合上了花瓣?!盎ㄆ凇钡亩虝?,象征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曼斯菲爾德在《幸?!分胸灤┤牡囊粋€十分重要的意象就是一棵亭亭玉立、沒有一個花蕾和一片凋謝的花瓣的盛開的梨樹。主人公貝莎把這棵艷麗的梨樹比作自己生命的象征。在小說描寫的“那一天”中,貝莎的幸福感在她心中蕩漾。她擁有一切,富裕的生活,愛她的老公,可愛的小寶寶,還有一個一見傾心的好朋友——富爾頓小姐。然而,當她無意問聽到老公哈里與富爾頓小姐之間的談話,發(fā)現(xiàn)自己受到了雙重的背叛,一直沉浸在假想的幸福中,而匆匆趕去看那顆梨樹希望從中得到啟示時,卻發(fā)現(xiàn)它“還是照樣那么可愛,照樣繁花滿樹,恬然靜立”。小說于此處收柬,讓讀者“于無聲處”久久回味全職家庭主婦貝莎心中的悲涼:梨花依然生機盎然,但心中那棵梨樹是否依然?……小說中,富爾頓小姐出場時身著銀白,連發(fā)帶都是銀色的,而當貝莎沉浸于與富爾頓小姐的“心心相應”的幻想時,她腦子里也沒忘記那棵梨樹:“梨樹一定是一片銀色,就像富爾頓小姐一身打扮那樣?!币虼?,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樹”在文中充當?shù)慕巧?,它極大地豐富了人物的內心情感,也使小說彌漫著濃郁的詩歌情調。月亮作為另一意象的出現(xiàn)喻示了貝莎虛幻的生活——月光籠罩下的一切似乎都顯得那樣完美無暇。而灰貓與黑貓的出現(xiàn)暗示了貝莎生活中潛在的危機,在小說結尾處又出現(xiàn)了灰貓和黑貓,它應驗了貝莎最初見到他們時所打的那個寒噤。
此外,毛皮圍巾在《布里爾小姐》中象征了這位令人同情的老小姐的生活狀況,風中的菊花在《大風吹》里象征如風一樣狂亂的特有的青春期騷動等等,這種間接地反映生活的真諦、并把平凡的事物置于意象的框架之中的藝術手法使曼斯菲爾德的短篇小說具有一種詩的意境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二、借助于語言的音律美
各種藝術都需要節(jié)奏、變化、和諧。19世紀英國文學家瓦爾特·帕特曾說過“所有藝術都不斷地追求音樂的態(tài)勢?!笔苓@一口號的影響,曼斯菲爾德在作品中也加入了一些音樂的元素。在成為作家之前,曼斯菲爾德已是一名熟練的大提琴手,在音樂上的造詣使她能夠駕輕就熟地在小說中用音樂的手法來描述人物的話語。寫完《布里爾小姐》后,她在給理查德默利的信中說“在《布里爾小姐》中,我不僅對每一句的長短、甚至對每一句的韻律都作了選擇。我對每~段落的起伏也進行了斟酌。這是為了符合她,在那天、那個特別時刻的她。我寫完以后,就朗讀——許多次——就好像一個人在彈奏樂器那樣,盡力使它越來越接近布里爾小姐的表現(xiàn),直至相符。
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意識追求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曼斯菲爾德常常應用英語特有的音韻,制造出特殊的音樂美感:
“Windless,warm,the sky without a cloud,Only the blue W88 veiled witha haze 0f light gold,as it is sometimes in early summer,"是她在《園會》的開頭使用的長短不一的詞句,語言節(jié)奏上的變化渲染出了一種歡快的氣氛。接下來的段落中,介詞短語的使用如:“Away she skirfmed,over thelawn,up the path,up the steps,8gross the veranda,and into the porch。”就像音樂中的快速節(jié)拍顯示出主人公的愉快心態(tài)。通過對語言節(jié)奏的合理運用,曼斯菲爾德實現(xiàn)了情感與內容的統(tǒng)一。
在渡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之后,勞拉去了死去的車夫家。這次經(jīng)歷給了她一個強烈的印象——生活中不僅僅只有幸福和鮮花,還有死亡和苦難,并使她思考如何去面對這多樣化的生活,曼斯菲爾德在輕快的音樂中加入了一些悲傷的元素形成復調音樂,給讀者展示了兩個不同的世界——個充滿了鮮花、音樂和幸福,另一個充滿了貧窮、悲慘和憂傷。
在《大風吹》中,曼斯菲爾德描述“大風”時寫道the wind was“shakingthc housc,rattling the windows,banging a piece of iron on the roof andmaking her bedtremble"輕重音的交替出現(xiàn)所形成的節(jié)奏感,表達出了馬蒂爾達在清晨時分不寧靜的、慌亂的心態(tài)——既有種莫名的恐懼又有種不可名狀的悲傷。小說中氣氛的營造,人物情感的真實流露都是通過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實現(xiàn)的。音樂元素的使用賦予了曼斯菲爾德的小說以詩一
樣的美感,讓讀者在蔓妙的音樂美感中回味她小說不盡的旨趣。
三、語言的詩歌與散文性
詩情畫意呈現(xiàn)于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曼斯菲爾德的小說語言既有詩歌的凝練,又有散文的優(yōu)美,舒卷自如,渾然天成??梢哉f,曼斯菲爾德的小說趣味悠長,意境深遠,作品極具詩歌的韻律之美,這一特點顯然來自曼斯菲爾德對英國傳統(tǒng)詩歌的重視,她自然而然地將傳統(tǒng)詩韻同嶄新的現(xiàn)代主義手法完美地融合在文字中,因此,就整體上而言,曼斯菲爾德的作品正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主義手法的和諧交融。曼斯菲爾德擅用詩詞的特點使其作品有詩歌之美。曼斯菲爾德一直努力將小說寫得像詩一樣空靈流轉,情意綿綿。
詩是曼斯菲爾德喜愛的文學形式之一,詩歌也給予了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以巨大的靈感,而她也充分地把詩歌與散文融合所蘊含的魅力發(fā)揮到極致。1916年1月22日,她在日記中寫到:“我還要寫詩。一想到寫詩我便激動得發(fā)抖。……我寫的也許不是詩,也不是常見的散文,而是一種特殊的散文?!彼獙憽耙环N特殊的散文“的企圖影響了她小說的整個結構與形式。這種“特殊的散文”傳達了對人物內心生活的一種感覺,運用意識流的技巧,她把人物意識的不同層次、不同的時間層次以及不同的現(xiàn)實層次融合在一起。沒有說教,沒有厚重情節(jié),沒有虛假的感情與文字,這種新型散文體小說使讀者感受到處處是詩的韻律。她將詩之靈動流暢及散文的紆徐舒緩盡述文字,這形成了曼斯菲爾德小說的鮮明特色??梢哉f,她將詩歌與散文技巧在小說中運用得妙到毫巔,毫無穿鑿之痕。自然流暢。在《序曲》中,詩化和散文化的語言無處不在,有些文字本身就是詩句,于不經(jīng)意中構成詩境:
Dawn came sharp and chillwith red clouds on a faint green sky anddrops of water on every leaf and blade.A breeze blew over the garden,dropping dew and dropping petals,shivered over the drenched paddocks,and was lost in the sombre bush.In the sky some tiny stars floated for a monent and then they were gone-they were dissolved like bubbles.And plain to be heard in the early quiet was thesound of the creek in the paddock running over the brown stones ,running in and out of the sandy hollowe, hiding under clumps of dark berry bushes, spillinginto a swamp of yellow water flowers and cresses.
“黎明來了,陣陣寒氣刺骨,淡綠的天空點綴著朵朵紅霞,葉片和花瓣上沾滿了點點晨露。一陣微風吹過花園,吹落了露珠,也吹落了花瓣,簌簌掠過露水打濕的圍場,消失在暗沉沉的小樹叢里。天上有顆小星還漂浮了一陣子,后來也飄走了——就像水泡一樣消失了。清晨一片寂靜,只聽得圍場里的小溪潺潺流過褐色的沙石,流進一個個沙坑又流出去,躲進黑漿果小樹叢,瀉到一片滿是黃水花和水芹的沼澤地里去了”。在這里,小說的敘事描寫已退居到詩歌和散文的美妙之后,而小說的魅力卻更強了。描寫上的細致精妙,遣詞造句上的精心雕琢,以及將外部世界與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巧妙結合,情境互生,耐人尋味,這種抒情散文詩的筆調使曼斯菲爾德的小說別有一種惹人“憐愛”的韻致?!兜谝淮挝钑芬彩沁@樣一首詩:舞廳內,
A great quivering jet nf gas jghted the ladiesroom,It couldn't wait;itWaS dancing already,When the door opened again and there came a burst oftuning from the drill hall,it leaped almost t0 the ceiling,
“煤氣燈舞蹈,火焰躥動”,這其實是第一次參加舞會的蕾拉的迫切心情的寫照。凱瑟琳-曼斯菲爾德通過具體事物的描寫以及她豐富的想象力,襯托出了面對這樣一個從未經(jīng)歷過場面的十八歲女孩的心情。曼斯菲爾德在小說中實現(xiàn)了情景交融的詩、文意境。
曼斯菲爾德的小說的獨特韻味兼有詩、曲、文、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在小說界具有里程碑式的開拓意義,因為,如詩如歌如畫的新型短篇小說自曼斯菲爾德處開始。她把現(xiàn)代主義手法與傳統(tǒng)文學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耳目一薪的藝術境界,因此她被譽為現(xiàn)代短篇小說大師,的確是當之無隗的。
參考文獻:
1陳家寧編曼斯菲爾德書信日記選[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2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著文潔若等譯.園會[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5朱乃長,外國名著賞析(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趙友斌,論曼斯菲爾德以新西蘭為背景的小說,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1)。
(作者單位:四川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