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的體驗學習和探索知識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動探索知識,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論述了調(diào)動學生的一系列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主體性教學方法
新課標重視學生求索知識的過程。重視求索過程中的體驗,而要給予學生這過程和體驗的機會,就必須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要想使學生動起來,我以為,首先應該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動起來,其次,要想盡千方百計使學生能夠動起來。下面我就這兩個問題分別進行闡述。
先談談如何讓學生理解的問題。
一、告訴學生這是學生個體生命成長的需要
成長需要一個過程,誰也不能一出生就無所不知無所不會。細化到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抑或說每一節(jié)課,你的一點點思考,都是組成你成長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敗,但無論如何它都是你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功的經(jīng)驗鼓勵你奮勇向前,失敗的教訓會錘煉你的心智,缺一不行。
二、告訴學生這是語文課程的要求
課標這樣表述:“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p>
這樣兩個理由足以讓學生明白,課堂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課堂,講臺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舞臺。了解了這一點,學生就能從心里理解老師的啟發(fā),并配合老師的教學,準確點說,是學生自覺進行課堂問題的種種探究。
可是,理解是一回事,行動卻是另外一回事。因為,學生畢竟只是學生,倘若老師這個時候不發(fā)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課堂依然只是老師的世界。那么怎樣調(diào)動學生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呢?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我認為老師應具備如下激活課堂的能力。
1幽默素質(zhì)
老師應該是充滿智慧的。智慧的人應該具備幽默的素質(zhì)。一個幽默的人方能將深奧的知識通俗化甚至趣味化。這是一;第二,有幽默氣質(zhì)的人方能創(chuàng)建課堂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氛圍,或輕松,或沉重,或憂郁等。唯有如此,課堂教學才具備了順利進行的潤滑劑。
2平等思想
課標有云:“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平等對話。”既為平等。那么三者之間就應該是心平氣和的研究討論,誰也不能凌駕于誰之上。真理在哪一方。人心就在哪一方。
在平等對待文本上大家比較容易做到。但在處理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上,卻常常被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觀點左右著,使我們老師放不下尊貴的架子,而此架子即成了橫亙在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一座似乎很難逾越的壕溝。老師當建立“平民教育”理念,這樣,才能有平等對待學生之心,也才能形成平等對待學生的習慣,進而也才能比較輕松的構建和諧的研究氛圍。
3尊重人格
每個人具備尊重人的品德,一就等于拿到了社交圈的鑰匙。課堂上更是如此。我認為。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要學會運用“謝謝”“請”“不好意思”,甚至“對不起”。還要學會運用“你真棒”“這個思路不錯”“這個表達很規(guī)范”等文明語言。除此之外,老師在課堂上還要懂得尊重人的身體語言,比如誠懇的傾聽行為,比如欣賞學生的真誠的笑靨,比如肯定學生某種表現(xiàn)的手勢等。這些文明語言或者文明行為。不僅會消除學生的緊張。還會化解學生的尷尬,尤其讓學生得到大膽思考的暗示性激勵。
4教育機智
這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的應急反應能力。這種能力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比如課堂上遇到逆向思維的學生提問。最可怕的是遇到故意刁難你的學生,或者即便只是學生更加深入的探究,都充分檢測一名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所以,我認為,我們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提升至為重要,平時一定要加強學習,無論是學科知識,還是理論知識。都應該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
5掌控策略
這里的掌控,只是指對一堂課的管理能力。如何管理呢?比如說,上課前的組織教學,就該做好兩件事:第一件是能夠及時的把學生的心收回來,第二件是創(chuàng)造適合課堂的研究氣氛:再比如,課堂中組織學生的研究活動,第一要能估計問題研究需要多少時間學生可以解決,第二要能控制學生心無旁騖的進入主程序探索,第三要能恰到好處的協(xié)調(diào)好學生的成果展示:再比如,一堂課的總調(diào)度,第一要能使得一堂課的內(nèi)容恰好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緊張有序的完成,第二又要能使得學生無論逆向的還是深入的問題都能夠得到滿意的答復。
以上問題倘能解決,就不僅僅只是手段問題,甚至可以稱得上藝術層面的問題了。事實上,我們知道,能夠左右逢源、處亂不驚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6設計能力
如果說上面五點都只關乎教育情商(情商指的是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妥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即能調(diào)控自己;自我激勵的意識;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xiàn)順利溝通的一種能力;人際關系的管理,即領導和管理能力等判斷)的問題,那么設計能力,就應該關乎教育的智商問題了。教師要能就教學內(nèi)容設計出一套切合重難點,同時又能讓學生接受的課堂教學程序。
教師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既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的熱情,提升學生挖掘全文信息點的能力,也能教給學生概括歸納的方法。進而達到訓練學生思維、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從而較好地實現(xiàn)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老師成為課堂主導的理想之境。
作者簡介:李菊香,湖南省張家界市一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