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梅
【案例】
我在執(zhí)教《思想品德》(湖南師大版)九年級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暢談理想》時,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理想進行描繪,并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意的基礎上分小組展開討論交流。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一個女學生在專注地畫著一棵棵小草,一個男生則聚精會神地描繪著一只烏龜。我自認為他們在做與學習關聯(lián)不大的事情,于是善意地示意他們要參與小組活動。熱烈的討論結(jié)束后,學生們踴躍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有的學生說他的理想是做茫茫人海中的一棵樹,為他人托起風雨,頂起霜雪;有的學生說他的理想是成為滾滾江河里的一滴水,載上航船,蕩盡污垢;還有的學生說他的理想是成為浩瀚蒼穹中的一顆星,綴于天幕,閃爍著光,雖說光很微弱,但能為他人照明;還有的學生說他想變?yōu)槭|蕓眾生中的一條龍,力爭上游,撐起一片晴空……我被學生們的奇思妙想吸引著,也被學生們的大同理想而感動著。這時,我看見剛才躲在墻角畫烏龜?shù)哪型瑢W的手高高地舉了起來。是否讓他來展示他的理想?說實在的,我有點猶豫,因為烏龜在我們鄉(xiāng)村被稱為“王八”,是無能的象征,難道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只“縮頭烏龜”?他的理想會不會與我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他的回答會不會與我的導行目的發(fā)生遭遇戰(zhàn)?但我又想,如果因懷疑他與我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而不給他發(fā)言的機會,那么就有可能抹殺學生的靈感,就會銷蝕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也許一個精彩的瞬間就會因我的主觀武斷而錯過……經(jīng)過瞬間的思考,我還是讓他上了講臺。他把畫好的烏龜放到展示臺上,臺下的學生在竊竊私語,有一個學生失聲道:“啊哦,他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只烏龜!”學生大笑起來。我有些擔心,心里暗暗后悔。只見他紅著臉,清了清嗓子,莊重地說:“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生物學家,專門研究烏龜,因為烏龜是長壽的、健康的,我希望我的研究能給人們帶來健康,讓天下的人都長壽?!甭犕晁麑硐氲拿枋?同學們自發(fā)地鼓起掌來。我暗自慶幸:幸好給了他機會!
最后,我想到了那個畫著一顆顆小草的女孩,她的未來藍圖和設想為什么不拿來展示呢?我點到了她。她有點局促不安,膽怯地說:“老師,我把我描繪理想的圖畫交給您,您去領會吧,我怕理想太卑微,讓大家笑話。”捧著她交到我手上的圖畫,我的心有點沉重,“卑微”一詞激發(fā)了我的教學靈感,理想遠大、做偉人是對的,當平凡人做普通事也應該是對的。不能讓學生有這種不健康的心理。于是,我輕輕地問她:“能讓大家對著你的圖畫說出你的理想嗎?”得到她的肯定后,我一邊展示著她的圖畫,一邊贊美著:“很有生命力的小草啊!”“大家能幫她說出她的理想嗎?”有的同學看了圖畫說,她的理想也許是要像小草一樣做平平凡凡的人;還有的同學說她也許要像小草一樣堅韌不拔,煥發(fā)出無窮的生命力……于是我引領大家思辯,讓學生明白做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和做一個平凡人都是很不錯的,只是不同的理想可以鑄造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才是七彩的人生。
放學時,那個不愿意說出自己理想的小女孩給我送來了一張小卡片,卡片中這樣寫道:“老師,謝謝您!您讓我這個自卑的學生覺得不再卑微,是您給我種下了智慧之火,盡管我不是很行,但我也會放飛我的理想,像小草一樣盡力長出真我的風采?!?/p>
【反思】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回歸課堂
課堂本屬于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這一堂思品課中,我只在“導”和“啟”上做文章,扮演點撥、誘導、啟發(fā)的角色,讓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同時,給每個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給足每一個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讓每一個生命在課堂中都得到有效的釋放和發(fā)揮,讓每一個生命的智慧之花綻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天性得到激發(fā),學生活躍的思維、精彩的言辭、新穎獨到的觀點、表現(xiàn)出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大地超乎了我的預料。對待那個畫烏龜?shù)膶W生,我沒有用成人的眼光去否定他,而是站在兒童的視角等待花開的聲音,讓他的異類思維與同學們的思維產(chǎn)生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學生回歸了課堂,成了課堂的主角,唱響了一曲動聽的理想之歌,從而恰到好處地達到了學文、明理、導行的教學目標。
二、運用教學機智,適度因勢利導
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意外事件的發(fā)生,這時教師就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靈活地改變自己的課堂預設,在學生的質(zhì)疑、討論中,不失時機地組織全班同學思辨,做到因勢利導。這節(jié)課中,畫小草的女孩怕“理想卑微,讓人笑話”的課堂場景,讓我洞悉了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顧慮,引發(fā)了我對學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關注。于是,本來可能出現(xiàn)的“批評否定”,卻變成了全體師生的“賞析贊揚”,女生自認為的“卑微”卻變成了普遍認同的“七彩人生”。正是這樣的教學機智,使學生意識到每個人將來都是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每個人都可以成人、成才,從而樹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其實,這就讓更多的學生與畫小草的女孩一起在課堂上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位置,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屬于自己。學生在展現(xiàn)自我、欣賞他人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完成了自身的道德內(nèi)化,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綻放了燦爛的智慧之花。
(責任編輯:黃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