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性豪放的陳毅說得精彩:“沒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勝了,還愁搞不好一次閱兵?通過隊列,把我們的軍威顯示出來,讓中國的老百姓看看,這就是自己的軍隊,這就是新中國的軍隊!”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30萬軍民在天安門前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伴隨著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那激昂奮進的旋律,毛澤東親手按動電鈕,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接著,毛澤東以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聲音傳遍天涯海角,震撼神州大地。從此,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了。
關于新中國國名的討論
為了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慶祝這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的誕生,中共中央擬于1949年10月1日,隆重舉行開國大典。
中共中央對開國大典的籌備工作十分重視。1949年7月1日紀念黨的第二十八個生日后,就成立了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周恩來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聶榮臻、李維漢任副主任。經(jīng)過充分討論研究,擬定開國大典由三大議程組成: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三,人民群眾游行。
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充滿了極其民主、和諧的氣氛。從《共同綱領》、政府組成,到國名、國旗、國歌、國徽,無不是經(jīng)過反復的討論,按會議程序表決通過的。
新政協(xié)籌備會組織條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直到最后一天的討論,清華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張奚若提出置疑。他說,他和幾位老先生都覺得這名字太長,不如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況,“民主”一詞democracy來自希臘字,原義與“人民”相同。于是,經(jīng)過層層討論和表決,終于采納了這個提議,確定新中國的國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能不能簡稱“中華民國”呢?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因為政協(xié)籌備會第三小組在起草《共同綱領》時,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華民國)”的表述方式。周恩來對此作過解釋,說主要是考慮到“中華民國”已經(jīng)叫了38年,一下子改掉,怕有人不能接受。
對“中華民國”這一簡稱的使用,大家有不同看法。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敏感性,周恩來和林伯渠極為慎重,聯(lián)名設午宴邀請30位辛亥革命時期的前輩征求意見。這些都是追隨過孫中山先生的老人。反復交換意見以后,大家終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中華民國只能代表舊民主主義,二者不能混淆,因此不能用其作簡稱。
這樣,在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所有大會文件中,統(tǒng)統(tǒng)去掉了“簡稱中華民國”幾個字。
閱兵式的各項準備
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將是這支走過22年光輝戰(zhàn)斗歷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于打敗了國內外反動派的人民子弟兵,在新中國第一次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這是全軍將士的共同榮耀。
朱德總司令擔任閱兵司令員,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華北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擔任閱兵總指揮,華北軍區(qū)副司令員楊成武、華北軍區(qū)司令部參謀長唐延杰、華北軍區(qū)司令部作訓處處長唐永鍵、中共北平市委第二書記劉仁、北平市總工會主席蕭明、共青團北平市委秘書長蕭松六位同志任副總指揮。正副總指揮下設閱兵指揮所,從華北軍區(qū)和平津衛(wèi)戍區(qū)以及有關軍兵種抽調人員到指揮所工作。
正規(guī)的閱兵式由檢閱式和分列式兩部分組成。開國大典將要舉行的就是這樣正規(guī)的閱兵式,這是人民解放軍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對全軍上下都是一個新課題和新考驗。
閱兵指揮所的同志們大量翻閱書籍,向我軍中有過這方面閱歷的高級將領請教。比如,楊成武就找到劉伯承,他當年在蘇聯(lián)留學時看過莫斯科紅場閱兵。劉伯承回憶了他所見的閱兵式的許多細節(jié),最后概括指出:閱兵無非是展示一種特定內容的儀禮,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達到了。
秉性豪放的陳毅說得更精彩。他說:“沒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勝了,還愁搞不好一次閱兵?不就是隊列嘛!通過隊列,把我們的軍威顯示出來,讓中國的老百姓看看,這就是自己的軍隊,這就是新中國的軍隊!”
在首長們的指示和鼓勵下,指揮所的同志們很快拿出了《閱兵典禮方案》,獲得中央軍委審批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毛澤東在批示中強調:“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br/> 按閱兵方案要求,開國大典的受閱部隊官兵總數(shù)為1.64萬人,序列是:一,海軍代表部隊,由海軍學校和東海艦隊各一個排編成;二,陸軍代表部隊,編隊由步兵師、炮兵師、戰(zhàn)車師、騎兵師各一個組成,其中戰(zhàn)車師包括摩托化兵團、裝甲車團、坦克車團各一個組成;三,空軍,飛機17架。受閱的陸軍大部分是二0兵團和平津衛(wèi)戍部隊派出的,海空軍組建時間短,是由有關部隊的首長指定的。
7月底,艱苦的閱兵訓練正式在北平郊區(qū)幾個地方同時展開。
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多次對閱兵部隊講:我們是一支有光榮傳統(tǒng)和英雄氣概的部隊,在這次閱兵中,一定要把這種精神面貌展示出來。他對閱兵式各個環(huán)節(jié)和當天可能遇到的情況,都考慮得十分周到,并作出應對措施。在談到閱兵式上的防空問題時,他下了一道嚴格的命令:萬一在閱兵進行時遇到敵人空襲,全體受閱部隊原地不動,保持陣容和隊形!就連分列式進行中,如發(fā)生車輛熄火、騾馬失蹄或拉屎拉尿,采取什么應對措施,他都一一問到。
海陸空三軍部隊,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各軍種單獨訓練后,再集中到一起進行合練。在訓練后期,閱兵指揮所組織受閱的三軍部隊,夜間在天安門廣場進行過兩次合練,也就是正式閱兵前的實地“彩排”。
9月30日午夜,受閱部隊開始入城集結。閱兵指揮所設在天安門東側的城墻根,用有線電話與各分所聯(lián)系。
開國大典隆重舉行
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開國大典,標志著偉大的中國革命的勝利,新的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為舉世所矚目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這一盛典,各項準備工作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訓練參加閱兵儀式的各兵種部隊,準備好要放的禮炮、禮花,城樓和廣場的會場布置,保證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順利升起,以及組織30萬群眾參加慶祝而有條不紊,所有這些都自上而下層層有專人負責,而且不斷檢查。在那時,對新生的共和國而言,這一切都是頭一回,沒有經(jīng)驗,但又不能出一點差錯。為了這個開國大典,不知有多少人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也不知有多少才華出眾的人貢獻了自己的智慧。直到10月1日天蒙蒙亮,周恩來還親自登上天安門城樓作最后的檢查,然后又來到廣場審視了整個布局。
這一天,天安門城樓上懸掛著八盞宮燈,八面巨大的紅旗迎風飄揚,使古老的城樓煥發(fā)出迷人的青春。顯然,對她來說,從今天起,她將迎接一個新的時代。當時還沒有電梯,登上城樓,得一步一步邁上那古老的臺階。每一個登上城樓的人,都是那么意氣風發(fā),心花怒放。特別是那些歷經(jīng)槍林彈雨的將領們,這時更是感慨萬端。當毛澤東、朱德、宋慶齡沿著臺階走上來的時候,只是笑著舉手和大家親切打招呼,并沒有組織什么夾道歡迎。
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慶祝大會”正式開始。廣場上軍樂隊奏起了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云霄。毛澤東按動電鈕,升起了第一面國旗——五星紅旗。與此同時,鳴禮炮二十八響。接著,毛澤東以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所有這一切,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現(xiàn)場直播傳遍了神州大地。這還是新中國第一次進行這樣的現(xiàn)場直播,擔任播音的是當時最優(yōu)秀的播音員齊越和丁一嵐。如今,重放當年的錄音,還能聽到丁一嵐那清脆悅耳的聲音:“國旗已經(jīng)上升到旗桿的頂尖,開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風招展。她象征著中國的歷史已經(jīng)走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將永遠飄揚在人民祖國的大地上?!?br/> 接著舉行閱兵式,朱德總司令檢閱人民解放軍陸??杖姷氖荛啿筷?。10月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記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一文,文中寫道:
密林般飄揚在高空的紅旗,無數(shù)紅色的五星燈、圓燈、各種兵器與鐮刀斧頭,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毛主席萬歲”的巨幅標語下標志出人們一致的強烈愿望:要鞏固自己的祖國與人民政府。所以,在朱總司令檢閱人民的海陸空軍部隊與這些部隊在會場中心舉行分列時,群眾中涌起了同樣狂熱的歡呼。整整兩個半鐘頭的檢閱,許多人連坐也沒坐一下。電影機、照像機、望遠鏡和幾十萬雙眼睛,一直集中凝結在受檢閱的部隊身上,生怕看不清或漏過任何一個可以看得到的武器與戰(zhàn)士。
人民的武裝部隊兩個半小時的檢閱,給予人民的是更加堅固的勝利信心。我國年輕的海軍部隊與空軍部隊,第一次公開地列隊出現(xiàn)在人民領袖和廣大人民的面前了。海軍陸戰(zhàn)隊整齊的步伐、煥發(fā)的精神,使人堅信它們既然從無變成有,必將從小變成大。隨著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鼎盛,我們會建設起一支強大的海軍??哲姵闪谐申牭仫w過會場的上空,人叢中帽子飛舞起來,手巾揮舞起來,手里拿著的報紙和其他物件都飛舞起來。人們隨著軍樂隊奏出的《解放軍進行曲》的響亮節(jié)奏拍著手,合著拍子,發(fā)出這樣那樣的聲音,幾十萬的脈搏同速地跳動。
步兵部隊、炮兵部隊、戰(zhàn)車部隊與騎兵部隊以等距離、等速度整連整團整師地穩(wěn)步行進,是檢閱中歷時最長的一段,一直到太陽西下。但是,人們不厭其多,不厭其久。人們互相詢問著:“這是什么炮呀?”每個人都把別人當成全知者,想更多地得到對自己部隊的知識。指揮臺上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軍官們向身旁的非部隊人員不斷地解答著:“頭兩輛并排的小吉普車是指揮員和政委,后兩輛是參謀長和政治主任,后面一輛是旗兵,這隊野炮是日式九零野炮,能打三十華里,這是中型坦克,這是裝甲車營……”所有摩托車與戰(zhàn)車、炮車……都是油漆了的,裝了紅星與八一字樣,輪子一圈白,顏色壯美而一致。這是人民的戰(zhàn)士們特意裝飾了的。
往西長安街看,不知部隊已走出多少里;往東長安街看,不知還有多少里長的部隊準備走進會場來,人們越看越振奮,覺得自己祖國的武裝力量已是如此的強大。騎兵部隊的許多連隊最后以極整齊的五馬并跑經(jīng)過主席臺前時,激起多次的熱烈鼓掌。不僅跑得齊,而且馬的顏色也是以各個連隊為單位,要白全白,要紅全紅。最后一隊騎兵跑過去的時候,天安門紫壁上的太陽燈、各色燈光在黃昏里開始發(fā)亮,人叢里的燈籠火把都點著了火,全場一片火光紅浪;爆花筒向高空成群成群地放出紅色、綠色、雪白色火球,拉著無數(shù)美艷的火絲,回頭下降,劈劈啪啪響成一片。東西長安街上夾道的人群,開始圍觀提燈游行的漫長行列,交互地喊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毛主席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