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育豹
1949年10月1目的開國大典,是運用廣播手段向全中國進行實況轉(zhuǎn)播的,其歷程艱辛而輝煌,令人難忘。
1949年9月30日,剛?cè)氤遣痪玫谋逼叫氯A廣播電臺向全國聽眾、新華社、各報社發(fā)出預告,第二天下午3點鐘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慶祝大會及共和國大閱兵,北平新華廣播電臺將對此進行同步廣播。這樣的節(jié)目叫什么名呢?電臺的負責同志想出了一個很形象的名稱“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覆蓋960萬平方公里的轉(zhuǎn)播,轉(zhuǎn)播使用的機器為250瓦,功率僅是后來機器的1/4。臨時轉(zhuǎn)播機旁設在天安門城樓西側(cè)的拐角處,而發(fā)射機房設在天安門城樓前金水河一側(cè)臨時搭建的木板小屋。
當時設備簡陋,只有一個喇叭的普通擴音器音量相當小,而參加開國大典的將有30萬人,顯然不能適應需要。1940年曾參與創(chuàng)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軍委三局九隊隊長傅英豪想了一個辦法,他設計制作了一種大型擴音器,就是把9只喇叭焊接在一塊金屬板上,形成強大的音量,大家把它稱為“九頭鳥”。有關部門在天安門廣場架設了好幾個“九頭鳥”,從而解決了擴音器的問題。
還有一個大難題,就是設備只能把天安門廣場以內(nèi)的聲響轉(zhuǎn)播出去,一旦超出了天安門廣場范圍,遠處的聲響就無法傳回設在天安門城樓下面的機房了??墒?,朱德總司令檢閱部隊的時候,將要乘閱兵車從天安門廣場中央駛向東長安街,到了街的盡頭以后再返回天安門廣場。于是,工程師黃云想了一個辦法,在朱德總司令乘坐的閱兵車的擋風玻璃上安裝一個話筒,再用電線接到汽車尾部的一個小喇叭上,然后在記者與技術員乘坐的采訪車上安裝一部鋼絲錄音機,尾隨檢閱車錄音。
播音的話筒,原來是放在天安門城樓走廊的最兩端??墒?,當天參加觀禮的人實在太多,一直排滿了走廊的東西兩端,而且人聲鼎沸,于是只好把播音話筒移到天安門城樓西側(cè)的平臺上。站在話筒前面工作的有胡若木、楊兆麟、丁一嵐、齊越4個人。胡若木和楊兆麟事先具體了解了慶典的程序,用手指點或者點頭示意,告訴丁一嵐、齊越現(xiàn)在應該播出哪一段,男聲和女聲輪換。4個人配合默契,工作很順利。
10月1日下午2時左右,播音員丁一嵐和齊越走上了天安門城樓,肅立在城樓西側(cè)的話筒前,一副臨戰(zhàn)姿態(tài)。下午3時正,開國大典隆重開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開會。毛澤東走到麥克風前面,用洪亮的聲音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頓時,廣場上歡聲雷動,情緒激昂。兩位播音員熱情洋溢地交替朗讀廣播稿,把眼前激動人心的情景向億萬聽眾發(fā)布出去。遠在海外的中華兒女也一樣真真切切地聽到林伯渠宣布:“奏國歌,請毛主席升國旗?!?/p>
毛澤東按動電鈕,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親手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緊接著,在軍樂聲中,54門禮炮齊鳴28響,象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28年歷程,把開國大典推向了高潮。
國歌聲中,丁一嵐望著冉冉升起的國旗,歡快地告訴聽眾:“國旗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風招展……五星紅旗將永遠飄揚在人民祖國的大地上!”這一聲感慨萬端的介紹,不知引得多少“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流下熱淚。
升旗結(jié)束后,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讀完畢,開國大典的重頭戲一閱兵式開始。只見朱德總司令身著軍裝走下天安門城樓,乘敞篷車威風凜凜地通過金水橋。迎候在橋南的閱兵總指揮聶榮臻致軍禮并報告:“受閱的陸??沾聿筷牼褱蕚渫戤?,請總司令檢閱!”
隨后,在聶榮臻總指揮的陪同下,朱德總司令檢閱了各兵種部隊?;氐教彀查T城樓后,朱德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檢閱式完畢,分列式開始。在聶榮臻率領下,陸??杖娛荛啿筷牭姆至惺接蓶|至西從天安門城樓前通過。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年輕的人民海軍,隨后跟進的是步兵、炮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坦克兵和騎兵師。在步兵行進的同時,年輕的人民空軍各型戰(zhàn)機飛臨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檢閱。
這次閱兵,歷時兩個半小時。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現(xiàn)場播音員齊越和丁一嵐在露天播音臺前,面對僅有的兩架麥克風,播出了震撼世界的閱兵實況轉(zhuǎn)播解說。當盛大的閱兵式開始后,齊越和丁一嵐一個兵種一個兵種地向聽眾作介紹,軍樂聲、飛機聲、坦克聲、馬蹄聲,甚至刷刷的腳步聲,通過無線電波,傳遍中華大地。
慶典即將結(jié)束時,周恩來向天安門廣場上的群眾大聲喊道:“同志們辛苦了,大會結(jié)束了!”按照原定程序,播音員這時報了結(jié)束語,宣布實況廣播結(jié)束。天安門城樓下的機房隨之關機。正當大家以為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時,卻出現(xiàn)了事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的30萬人,一齊向著天安門城樓歡呼、雀躍,久久不愿意離去。
面對熱情高漲的群眾,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忍馬上離去。他們緩步走向天安門城樓的東端,不斷向人民群眾揮帽致意;又轉(zhuǎn)身向西,走到天安門城樓的西端,不斷地向這邊的人群招手致意,然后才一同走下天安門城樓。
目睹眼前這種生動的場面,因為已經(jīng)廣播了結(jié)束語,停止播音了,胡若木、楊兆麟等人束手無策,只好留下“歷史性”的巨大遺憾。
從此以后,實況廣播(又叫“現(xiàn)場直播”)被廣播、電視普遍采用,并作為一種廣播電視節(jié)目最有特色的形式深得聽眾觀眾喜愛。人們足不出戶,就可即時知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