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浙江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區(qū)系分析

      2010-01-12 06:48:04謝小燕虞溫妮孔德飛陳賢興丁炳揚
      關(guān)鍵詞:屬數(shù)分布區(qū)植物區(qū)系

      謝小燕,虞溫妮,孔德飛,陳賢興,丁炳揚

      (溫州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浙江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區(qū)系分析

      謝小燕,虞溫妮,孔德飛,陳賢興,丁炳揚?

      (溫州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統(tǒng)計分析了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區(qū)系組成以及屬的分布區(qū)類型.該區(qū)共有種子植物124科,454屬,909種(含種下分類群).種子植物454屬可歸納為14個分布區(qū)類型,其中以泛熱帶分布為最多,達24.6%,其次是北溫帶分布和東亞分布,分別達16.1%和13.3%.紅雙林場種子植物種類較豐富,區(qū)系起源古老,分布類型多樣,地理成分復雜,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有重要地位.

      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分布區(qū)類型;區(qū)系特征

      植物區(qū)系是構(gòu)成一個地區(qū)植被的基礎(chǔ),是植物在一定歷史條件和自然地理條件綜合作用下長期演化的結(jié)果[1].對植物區(qū)系的研究不僅可以在理論上揭示和解決植物系統(tǒng)學和植物地理學的一些疑難問題,還可以為林業(y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源開發(fā)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提供十分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尤其在目前全球環(huán)境日益惡化、森林資源破壞相當嚴重、生物多樣性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對植物區(qū)系的研究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

      對浙江省自然保護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的研究已有許多,如文獻[3-9].這些研究都為自然保護區(qū)的規(guī)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礎(chǔ)資料,對自然保護區(qū)的建設(shè)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對于瑞安紅雙林場的種子植物,以往也有過一些調(diào)查,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當屬浙江林學院李根有教授等人于1989年進行的調(diào)查①李根有, 金水虎, 錢百勝, 等. 瑞安市紅雙林場植物資源和森林植被調(diào)查與開發(fā)利用研究[R]. 杭州臨安: 浙江林學院, 1989.,該調(diào)查為瑞安大洋坑縣級自然保護區(qū)和花巖森林公園的建立提供了基礎(chǔ)資料.在上述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chǔ)上,我們于2008年6月至2008年7月期間對瑞安紅雙林場的種子植物進行了補充調(diào)查,共采集植物標本1 200多號,經(jīng)分類鑒定和查閱有關(guān)研究文獻,對原有植物名錄進行了系統(tǒng)修訂,編寫了《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名錄》,并對該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進行了初步分析,以期為自然保護區(qū)的規(guī)劃與建設(shè)提供科學依據(jù).

      1 研究地自然概況

      紅雙林場位于浙江省瑞安市西部,在北緯 27°50.066' – 27°85.622',東經(jīng) 120°14.539' –120°33.535',占地面積約26.4 km2,是連接南、北雁蕩山風景區(qū)的中間地帶,海拔在150 – 1 000 m之間.林場主要由花巖、五云山、新建、大垟坑、小坑和老龍崗六個林區(qū)組成,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是我國亞熱帶低海拔地區(qū)保存珍貴樹種較多、保護較好的天然常綠針闊葉林基地之一.

      紅雙林場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受夏季風影響較大,溫暖濕潤,一年中氣候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境內(nèi)地形復雜,構(gòu)成了豐富多樣的小氣候生境.年均溫14 – 18℃,無霜期265 d,降水量2 282.6 mm.山上局部地區(qū)有嚴重冰凍,可形成霧凇奇觀.

      2 區(qū)系分析

      根據(jù)修訂的《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名錄》,已知紅雙林場共有野生種子植物 124科,454屬,909種(含種下分類群,下同).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屬,7種;雙子葉植物102科,357屬,752種;單子葉植物18科,91屬,150種.

      2.1 科大小的分析

      根據(jù)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各科包含種數(shù)的多少,將全區(qū)的124科劃分為大科(50種以上)、較大科(21 – 50種)、中等科(11 – 20種)、較小科(2 – 10種)、小科(1種)5個等級,其中較小科占較大優(yōu)勢,占總科數(shù)的53.2%(見表1).50種以上的大科是菊科(37 / 69,屬 / 種,下同);含31 – 50種的有3科,分別是禾本科(38/49)、薔薇科(9 / 48)和豆科(17 / 35);含21 – 30種的有6科,分別是茜草科(17 / 29)、莎草科(11 / 28)、唇形科(14 / 25)、百合科(13 / 23)、樟科(7 / 23)、蘭科(13 / 21).可見,紅雙林場含20種以上的科共10科,共計176屬,350種,分別占屬、種總數(shù)的38.7%和38.5%.單種的小科有33個.

      表1 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科大小的統(tǒng)計Table 1 Statistics of the Family Size of Seed Plants of Hongshuang Forest Farm in Rui’an

      2.2 屬大小的分析

      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屬大小的統(tǒng)計見表2.

      表2 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屬大小的統(tǒng)計Table 2 Statistics of the Genera Size of Seed Plants of Hongshuang Forest Farm in Rui’an

      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共454屬,含10種以上的有5屬,分別是冬青屬(Ilex,19種)、懸鉤子屬(Rubus,17種)、蓼屬(Polygonum,15種)、山礬屬(Symplocos,14種)和石楠屬(Photinia,12種),計77種;6 – 10種的屬有苔草屬(Carex,10種)、景天屬(Sedum,9種)、榕屬(Ficus,8種)、珍珠菜屬(Lysimachia,7種)、葡萄屬(Vitis,7種)、栲屬(Castanopsis,7種)、紫珠屬(Callicarpa,7種)、鼠曲草屬(Gnaphalium,7種)、菝葜屬(Smilax,7種)、莢蒾屬(Viburnum,6種)、胡枝子屬(Lespedeza,6種)、鐵線蓮屬(Clematis,6種)等21屬,計147種.以上26屬占總屬數(shù)的5.7%,包含224種,占總種數(shù)的24.7%.2 – 5種的較小屬和僅一種的小屬共428屬,占總屬數(shù)的94.3%,包含685種,占總種數(shù)的75.3%.但其中真正的單型屬只有4屬,即大血藤屬(Sargentodoxa)、飛龍掌血屬(Toddalia)、假婆婆納屬(Stimpsonia)和泥胡菜屬(Hemistepta).

      2.3 屬的分布區(qū)類型分析

      根據(jù)吳征鎰教授對中國種子植物區(qū)系分布區(qū)類型的劃分方法[10-11],用屬作為區(qū)系地理成分分析的基本單位,可將紅雙林場種子植物的454屬劃分為14個類型.見表3.

      表3 瑞安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Table 3 Areal Types of the Genera of Seed Plants of Hongshuang Forest Farm in Rui’an

      表3中第1類為世界廣布類型,即無特殊分布中心,廣布世界各大洲的一類;第2 – 7類為熱帶類型;第8 – 14類為溫帶類型;最后一類為中國特有分布類型.它包括了我國種子植物除中亞分布外的所有分布區(qū)類型,表明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區(qū)系地理組成成分的復雜性.

      2.3.1 世界分布屬

      世界分布的屬共有 50屬,這些屬大多數(shù)是草本,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如鼠曲草屬(Gnaphalium)、苔草屬(Carex)等.本類型木本屬很少,以灌木為主,如懸鉤子屬(Rubus)、鼠李屬(Rhamnus)等.

      2.3.2 熱帶分布類型

      該類型指熱帶分布或以熱帶分布為主的植物類型,其分布范圍可能滲入其它區(qū)域,但仍以熱帶為其分布中心.紅雙林場該類型植物有223屬,占總屬數(shù)的55.2%(不包括世界分布,下同).其中泛熱帶分布的屬有99屬,常見的木本屬有榕屬(Ficus)、衛(wèi)矛屬(Euonymus)、冬青屬(Ilex)、山礬屬(Symplocos)、紫珠屬(Callicarpa)、菝葜屬(Smilax)等;草本屬有冷水花屬(Pilea)、澤蘭屬(Eupatorium)、馬鞭草屬(Verbena)、金粟蘭屬(Chloranthus)等;亞型熱帶亞洲、大洋州和南美洲間斷分布的有藍花參屬(Wahlenbergia)等;亞型熱帶亞洲、非洲和南美洲間斷分布的有霧水葛屬(Pouzolzia)、厚皮香屬(Ternstroemia)等.

      熱帶亞洲及其亞型分布的屬共41屬,占10.2%,如潤楠屬(Machilus)、木姜子屬(Litsea)、青剛櫟屬(Cyclobalanopsis)、泡花樹屬(Meliosma)、木荷屬(Schima)、山茶屬(Camellia)等.它們是構(gòu)成紅雙林場地帶性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主要成分.

      其它熱帶分布成分還有:舊世界熱帶分布類型及其亞型共有 32屬,占 7.9%,如八角楓屬(Alangium)、赤楠屬(Syzygium)等;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州分布共27屬,常見的有野牡丹屬(Melastoma)、通泉草屬(Mazus)等;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分布共15屬,大多為木本,柃屬(Eurya)、楠木屬(Phoebe)等是常綠林灌木層或喬木層的常見種;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分布共9屬,如豆腐柴屬(Premna)、水團花屬(Adina)、類蘆屬(Neyraudia)等.

      在這些熱帶成分中,樟屬(Cinnamomum)、楠屬(Phoebe)、潤楠屬、冬青屬、山茶屬、木荷屬(Schima)、蚊母樹屬(Distylium)、榕屬、山礬屬以及茜草科中的常綠種類是構(gòu)成紅雙林場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建群種.

      2.3.3 溫帶分布類型

      溫帶分布屬是指分布于溫帶或以溫帶分布為主的類型,紅雙林場的溫帶分布類型共181屬,占總屬數(shù)44.8%.其中以北溫帶及其亞型分布為最多,達65屬,占16.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4%[12].該性質(zhì)的屬在紅雙林場植被中得到發(fā)展,如松屬(Pinus)、柏木屬(Cupressus)、柳屬(Salix)、榆屬(Ulmus)、栗屬(Castanea)、櫟屬(Quercus)、樺木屬(Betula)、山茱萸屬(Cornus)、李屬(Prunus)、薔薇屬(Rosa)、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烏飯樹屬(Vaccinium)、忍冬屬(Lonicera)、蒿屬(Artemisia)、紫菀屬(Aster)等,是典型的北溫帶區(qū)系成分,多為紅雙林場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的優(yōu)勢樹種、森林下木,或為次生林的主要成份.

      東亞植物區(qū)系由于它的特征科屬豐富和多古老類型(尤其是溫帶、亞熱帶木本屬)而久負盛名,是我國重要的分布類型之一,且大多都是森林區(qū)系成分.紅雙林場的東亞分布類型共54屬,占13.3%,高于全國水平的10.3%[12],代表屬有三尖杉屬(Cephalotaxus)、野木瓜屬(Stauntonia)、山桐子屬(Idesia)、蠟瓣花屬(Corylopsis)、茵芋屬(Skimmia)、枳椇屬(Hovenia)、五加屬(Acanthopanax)、無柱蘭屬(Amitostigma)等.

      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類型指間斷分布于東亞和北美洲溫帶及亞熱帶地區(qū)的屬.紅雙林場共有該類型的屬34屬,占8.5%,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3%[12].喬木有栲屬(Castanopsis)、藍果樹屬(Nyssa)等,灌木有楤木屬(Aralia)、紅淡比屬(Cleyera)等;草本有粉條兒菜屬(Aletris)、金線草屬(Antenoron)等;藤本則有兩型豆屬(Amphicarpaea)、蛇葡萄屬(Ampelopsis)和爬山虎屬(Parthenocissus)等.其中有不少屬是古老或原始科的代表,如八角屬(Illicium)、金縷梅屬、五味子屬(Schisandra)、木蘭屬(Magnolia)和三白草屬(Saururus)等.

      其它溫帶分布類型:舊世界溫帶分布共有20屬,占總屬數(shù)的4.8%,主要有敗醬屬(Patrinia)、附地菜屬(Trigonotis)、風毛菊屬(Saussurea)等;溫帶亞洲分布共有4屬,占總屬數(shù)的1.0%,常見屬有錦雞兒屬(Caragana)、黃鵪菜屬(Youngia)等,該類型往往是從北溫帶或世界廣布的大屬中衍生出來的年輕成分;地中海區(qū)至溫帶、熱帶亞洲,大洋州和南美洲間斷僅常春藤屬(Hedera)1屬.

      2.3.4 中國特有成分

      中國特有屬是指分布局限于我國范圍的屬.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共有3個中國特有屬,占總屬數(shù)的0.7%,分別是大血藤屬(Sargentodoxa)、擬單性木蘭屬(Parakmeria)、箬竹屬(Indocalamus).

      3 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區(qū)系特點

      3.1 植物種類豐富,區(qū)系起源古老,分布類型多樣,地理成分復雜

      現(xiàn)知紅雙林場共有種子植物909種,隸屬于124科,454屬.科、屬、種的數(shù)目分別占浙江種子植物總數(shù)的68.1%、36.3%、27.0%[13].其中單種屬283屬,占總屬數(shù)的31.1%,反映出該區(qū)植物區(qū)系的分散性.

      植物區(qū)系研究也表明,該區(qū)含有許多古老和原始的科屬.如被子植物的木蘭科(Magnoliaceae)6屬9種、樟科(Lauraceae)7屬23種、毛茛科(Ranunculaceae)4屬12種和木通科(Lardizabalaceae)、金粟蘭科(Chloranthaceae)、三白草科(Saururaceae)等;另外許多白堊紀和早第三紀就已形成的古老科在本區(qū)也有分布,如殼斗科(Fagaceae)、楊柳科(Salicaceae)、樺木科(Betulaceae)、蕓香科(Rutaceae)、榆科(Ulm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椴樹科(Tiliaceae)、豆科(Leguminosae)、五加科(Araliaceae)、無患子科(Sapindaceae)等.

      從屬的分布區(qū)類型來看,體現(xiàn)了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的復雜性.屬的分布區(qū)類型除了中亞分布在本區(qū)無代表屬外,其它14個分布區(qū)類型均有代表,而且有相當多的分布區(qū)亞型.其中泛熱帶分布屬最多,北溫帶分布次之.

      3.2 亞熱帶區(qū)系性質(zhì),華東區(qū)系類型

      從緯度來看,紅雙林場地處中亞熱帶.從屬的分布區(qū)類型來看,其中,泛熱帶成分99屬,占本區(qū)系總屬數(shù)的24.6%,居所有類型首位.各類熱帶性質(zhì)屬(類型2 – 7)共223屬,占本區(qū)系總屬數(shù)的55.8%,處于優(yōu)勢地位,表明保護區(qū)植物區(qū)系有較強的熱帶親緣.同時,在各種地理成分中,北溫帶成分65屬,占本區(qū)系總屬數(shù)16.1%,僅次于泛熱帶分布.而各類溫帶性質(zhì)屬(類型8 – 11,14)共177屬,占本區(qū)系總屬數(shù)的43.8%,說明該區(qū)系具有一定的溫帶親緣.由此可見,紅雙林場種子植物區(qū)系屬于亞熱帶性質(zhì),與熱帶和溫帶聯(lián)系緊密,具有明顯的從熱帶向溫帶過渡的特點.

      裘寶林在文獻[14]中列舉了116個華南區(qū)系代表種在浙江南部的分布,探討了華東、華南兩個區(qū)系在浙江東南部的界線問題.紅雙林場位于該分界線西側(cè),該區(qū)共有上述116個代表種中的48種,占所選代表種的41.5%,與D區(qū)(慶元與景寧,47種)和E區(qū)(龍泉與云和,46種)的比例相近,而與A區(qū)(甌江以南的蒼南、平陽、瑞安三縣和溫州市包括甌海,100種)及C區(qū)(泰順與文成,94種)相差較大.可見,瑞安紅雙林場與華南區(qū)系的親緣關(guān)系明顯疏遠,應歸入華東區(qū)系,結(jié)果也支持裘寶林的劃分.

      3.3 珍稀瀕危植物多種,保護價值較高

      紅雙林場共有自然分布的國家級和浙江省省級珍稀瀕危植物35種,隸屬于18科26屬,其中種子植物33種,包括溫州特有種菜頭腎(Strobilanthes sarcorrhizus)和溫州葡萄(Vitis wenchouensis)等.菜頭腎是著名的民間草藥,具有補腎壯腰和治療腎虛、腰痛等功效,但由于過度采挖, 種群數(shù)量稀少,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等級;溫州葡萄的分布點少于5個,種群持續(xù)衰退,數(shù)量稀少,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等級[15].兩者的模式標本均采自紅雙林場或附近,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它們在紅雙林場分布均非常局限,個體數(shù)量極其稀少,應該列入保護區(qū)的重要保護對象,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

      致謝:在野外調(diào)查過程中,得到瑞安紅雙林場領(lǐng)導和職工以及植被調(diào)查組葉飛、董子敬、周圍、李慧敏、趙磊、張健等同學的支持和幫助,特此致謝.

      [1]王荷生. 植物區(qū)系地理[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2: 1.

      [2]吳征鎰, 周浙昆, 孫航, 等. 種子植物分布區(qū)類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 昆明: 云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6: 3-5.

      [3]鄭朝宗. 清涼峰自然保護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的研究[C]// 宋朝樞. 浙江清涼峰自然保護區(qū)科學考察集.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97: 86-93.

      [4]鄭朝宗, 盛束軍, 丁炳揚, 等. 舟山群島種子植物區(qū)系組成及其特征的研究[C]// 毛樹堅. 生命科學論文集. 杭州: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2: 19-25

      [5]史美中, 丁炳揚, 王衛(wèi)東, 等. 寧波北侖山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J]. 杭州大學學報: 理學版, 1995, 22(2): 192-198.

      [6]盛束軍, 鄭朝宗, 丁炳揚. 浙江北部沿海島嶼與毗鄰地區(qū)植物區(qū)系的親緣關(guān)系研究[J]. 杭州大學學報: 理學版, 1998, 25(1): 62-68.

      [7]樓爐煥, 金水虎.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護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分析[J].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2000, 22(5): 33-39.

      [8]丁炳揚, 陳根榮, 程秋波, 等. 鳳陽山自然保護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的統(tǒng)計分析[J].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22(1): 27-37.

      [9]金孝鋒, 丁炳揚, 鄭朝宗, 等. 浙江百山祖自然保護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 2004, 26(6): 605-618.

      [10]吳征鎰. 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類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增刊): 1-139.

      [11]吳征鎰. 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的增訂和勘誤[J]. 云南植物研究, 1993 (增刊): 141-178.

      [12]雷祖培, 康華靖, 張書潤, 等. 烏巖嶺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的特征分析[J]. 武漢植物學研究, 2009, 27(3): 290-296.

      [13]鄭朝宗. 浙江種子植物檢索鑒定手冊[M]. 杭州: 浙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5: 2-531.

      [14]裘寶林. 關(guān)于浙江南部森林植物華南、華東兩個區(qū)系的劃分問題[J]. 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 1995, 4(1): 23-30.

      [15]汪松, 解焱.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第1卷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00-468.

      Floristic Analysis of Seed Plants of Hongshuang Forest Farm in Rui’an of Zhejiang Province

      XIE Xiaoyan, YU Wenni, KONG Defei, CHEN Xianxing, DING Bingyang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Statistics of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areal type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Hongshuang Forest Farm in Rui’an of Zheng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ere are 124 families, 454 genera and 909 species (including subspecies differentiation) of seed plants in this area. The 454 genera of seed pla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14 areal types. Among them, the seed plants of pan-tropical type ranked the first (24.6%), the north temperate type ranked the second (16.1%) and the East Asia type ranked the third (13.3%).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of seed plants in Hongshuang Forest Farm are rich, its floristic origins are ancient, the areal types are diversified and geographical components are complex. These features mean that this area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Hongshuang Forest Farm; Seed Plant; Areal Type;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編輯:王一芳)

      Q948.2

      A

      1674-3563(2010)01-0026-07

      10.3875/j.issn.1674-3563.2010.01.005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2009-09-23

      謝小燕(1989- ),女,浙江泰順人,研究方向:植物分類學.? 通訊作者,dingby2005@126.com

      猜你喜歡
      屬數(shù)分布區(qū)植物區(qū)系
      安溪縣野生木質(zhì)藤本植物資源調(diào)查
      恩平市植物組成及區(qū)系特征研究
      廣東地區(qū)夾竹桃科植物區(qū)系分析
      云南省紅河縣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
      耕作與栽培(2020年3期)2020-09-18 09:13:00
      湖南河洑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區(qū)系組成分析
      花卉(2020年12期)2020-01-09 07:12:52
      物種分布區(qū)特征及其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意義
      炎黃地理(2019年5期)2019-10-20 01:59:19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揭示云南被子植物區(qū)系形成原因
      上海植物區(qū)系新資料
      斜紋夜蛾(Spodopteralitura)在我國的時空分布概述
      藏東南高山草甸植物區(qū)系初步探究
      勐海县| 庆安县| 南开区| 天气| 金溪县| 大化| 苗栗市| 宜宾县| 徐水县| 启东市| 会泽县| 彭水| 台安县| 屯门区| 穆棱市| 陆河县| 望谟县| 阿合奇县| 阜平县| 元阳县| 许昌市| 潢川县| 阳新县| 恩平市| 进贤县| 鄂州市| 故城县| 琼中| 鹤壁市| 乐清市| 满洲里市| 建昌县| 义乌市| 西丰县| 吴忠市| 荥经县| 边坝县| 宁远县| 虎林市| 林芝县|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