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華 鄭逸華 吳來林
鉤端螺旋體病(鉤體病)是由鉤端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肺彌漫性出血型鉤體病以訊速發(fā)展的廣泛微血管出血為特點,病情重、發(fā)展快、病死率高。我院近期成功救治1例出現(xiàn)廣泛彌漫性肺泡出血、嚴重急性呼吸衰竭、失血性休克病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30歲,農民?;颊咭颉鞍l(fā)熱、咯血全身肌肉酸痛、乏力3d”,于2010年6月29日就診當?shù)匦l(wèi)生院,予青霉素480萬u靜脈滴注,輸液后出現(xiàn)畏寒、寒顫,腋溫升高至39.7℃,不久后咯血增多,嚴重呼吸困難,神志模糊,于當天轉入我院急診科。動脈血氣顯示:PO245mmHg,PCO2 28 mmHg,血常規(guī):WBC 11×109/L,N 80%,Hb 65g/L,PLT 200×9/L,診斷為急性呼吸衰竭,大咯血原因不明,失血性休克。給予緊急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氣管內吸出大量鮮紅色血性不凝液體,并轉入我科。追問病史,患都病前有下田勞作史,既往身體健康。
入科后檢查:機械通氣A—c模式,F(xiàn)iO260%,神志清楚、但較煩燥,體溫38℃,呼吸30次:/min,血壓:80/50mmHg(1mmHg=0.133kp),脈搏120次/min,SPO2 80%,呼吸窘迫,脈搏微弱,鞏膜無充血,兩肺布滿濕羅音,心率120次/min。心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檢查正常,兩下肢腓腸肌有壓痛,神經系統(tǒng)檢查正常。床邊纖支鏡檢查,見雙肺支氣管廣泛性大量滲血,血鮮紅。肺部CT平掃兩肺彌漫性滲出病變。診斷:彌漫性肺泡出血,鉤端螺旋體病?肺結核?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作痰抗酸桿菌檢測、鉤體病血清顯凝試驗、肥達氏反應、抗核抗體全套等相關檢查。
2結果
給予止血、輸血、擴容、補液糾正休克,機械通氣支持。因不斷有出血流到氣管和呼吸機管道引起阻塞,造成呼吸機持續(xù)高壓報警,氧飽和度下降。給予床邊纖支鏡反復吸引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予青霉素針60萬u靜脈推注1次/6h。治療2 d后呼吸困難無明顯緩解,氣道及較多出血涌進呼吸機管道,為了控制大出血給予呼氣未正壓(PEEP),從5cm H2O開始不斷增加,最高加至18cm HH2O,出現(xiàn)縱隔氣腫。并予鎮(zhèn)靜,肌肉松弛劑對癥處理。7月2日出血漸漸停止,肺部濕羅音消失。入院第5天后未再出血,1周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停止機械通氣,拔除氣管插管,面罩吸氧下呼吸平穩(wěn),血氣正常,胸部CT多次復查,滲出明顯吸收,最后完全吸收,縱隔氣腫吸收,實驗室檢查顯示:血清顯凝試驗陽性(抗體效價>1:400)痰找抗酸桿菌3次正常,肥達氏試驗陰性,抗核抗體全套正常。確診為肺彌漫性出血型鉤體病?;颊咧斡蟪鲈?。
3討論
肺彌漫性出血型鉤體病是在鉤體侵入人體后,經過潛伏期和短暫的感染早期2~3日后突然出現(xiàn)面色蒼白。心率和呼吸加快,心慌煩燥不安,咯血進行性加劇,但也可無咯血。最后進入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衰竭。本例患者3d內迅速發(fā)展為呼吸衰竭,休克,神志不清,臨床表現(xiàn)與上述描述一致。本病診斷標準:①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②典型的臨床體征;③典型的肺部x線表現(xiàn);④鉤體病凝溶試驗陽性。彌漫性肺泡出血是鉤體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死于失血性休克,而是大咯血窒息及嚴重急性呼吸衰竭。
4參考文獻
[1]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第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691
[2]戴昆,茍輝亮,鉤端螺旋體病肺出血型的x線表現(xiàn)及誤診因素分析[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8,33(5):530—531
[3]姚郁林,樓瑞桃,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113例x線診斷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8,48(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