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慶彪
河南省鶴壁市中醫(yī)院外科(458030)
股骨干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長管骨骨折,治療方法主要有手法整復外固定或牽引及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兩種。由于牽引、石膏、夾板等外用固定臥床時間長,復位不佳,易遺留膝關節(jié)強直,骨折畸形愈合等后遺癥,故采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比例日趨增加,隨之切開復位內固定失敗的病例也時有發(fā)生。鶴壁市中醫(yī)院近6年來共治療股骨干骨折內固定失敗12例(其中6例是外院前來治療),就其固定失敗原因,總結分析如下。
本組1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齡17~58歲,其中股骨遠段骨折5例、中段骨折3例、近段骨折4例。鋼板折斷4例、折彎2例、螺釘松動翹起3例、鎖釘遠端未鎖住針孔2例、鎖釘偏短偏小1例。
2例行手法矯形管型石膏固定,10例再次手術加植骨重新內固定。
2例手法矯形管型石膏固定4個月后骨性愈合,10例再次手術半年后骨性愈合。
股骨干骨折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具有對位好、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動,效果確切,后遺癥少等優(yōu)點。但如果手術指征掌握不好或內固定器才選擇不當及手術技能掌握不好,術后活動過早,活動不當均能導致內固定失敗,增加患者痛苦,造成畸形愈合,骨不連,感染等并發(fā)癥,現(xiàn)就其失敗原因,分析如下。
3.1.1 病材選擇不當
如嚴重粉碎骨折行內固定后,骨折處不穩(wěn)固,易出現(xiàn)松動移位,成角畸形,感染或骨不連等并發(fā)癥。
3.1.2 固定器材及方法不當
如骨折位置接近股骨干上、下端用髓內針固定,固定后不穩(wěn)固,易造成松動移位或成角畸形,用鋼板固定時未選用解剖鋼板,使遠端或近端固定力差,易出現(xiàn)螺釘松動,鋼板變形,骨折成角移位等[1],本組中有2例屬此情況。
3.1.3 手術固定技術不到位
螺釘未穿透對側骨皮質,內固定力下降,螺釘易松動。鋼板放置位置不當,未放到受力部位或骨折的兩端長度懸殊,受力不均衡,均易導致鋼板變形或折斷;鎖釘未鎖住髓內針,易旋轉移位,本組中有2例此情況。
3.1.4 鋼板和髓內針的質量問題
如鋼板和髓內針的強度和韌度達不到規(guī)定的標準,就易導致變形或折斷,致內固定失敗。
3.1.5 髓內針的型號及鋼板的長度不當
如髓內針的型號偏大易造成新的骨折;型號偏小,則固定后不穩(wěn)定,易致骨折移位變形[2],鋼板過長則加重損傷,易致骨延遲愈合或骨不連,過短則固定不牢固,易成角移位或鋼板折斷。
3.1.6 術中較大的碎骨塊去除或未放置于原位
術中較大的碎骨塊去除或未放置于原位使內固定后不穩(wěn)固,易成角移位變形或內固定器材折斷使內固定失敗,或骨折部不愈合等。
3.1.7 術后活動過早或活動不當
由于骨折部尚無骨痂形成,單靠鋼板、螺釘或髓內針的力量不足以承受全身的重量及肌肉收縮時產生的應力而使骨折移位、鋼板變形或折斷,本組病例中有2例屬此情況。
3.1.8 體質因素或鋼板、螺釘的材料問題
有的患者鋼板螺釘固定后,鋼板螺釘處與骨質結合處會出現(xiàn)電離現(xiàn)象或局部骨組織溶解,而使鋼板螺釘松動,致內固定失敗,可能與患者的體質及鋼板螺釘的材料有關。
通過對本組股骨干骨折內固定失敗原因分析,筆者認為,首先要掌握好手術指征及手術技能,根據骨折部位及骨折類型,盡可能解剖復位,選用合適的內固定器材,做到堅固內固定,對離股骨干上下端較近的骨折,應用解剖鋼板或鎖定鋼板為佳;中段、中上段、中下段以帶鎖髓內針為宜[3],開放性骨折不宜用髓內針固定,以防感染致骨髓炎,對粉碎特別重的股骨干骨折可用外固定架固定。用鋼板內固定時注意骨折線置于鋼板中部,使兩端受力均衡,螺釘需穿透對側骨皮質1~2絲,使固定牢固,用帶鎖髓內針固定時應選擇合適的型號,遠近段須用鎖釘鎖住針孔,以防旋轉移位,術后抗炎、活血對癥治療,預防感染,指導患者功能鍛煉,早期床上鍛煉股四頭肌舒縮及踝關節(jié)活動,逐步鍛煉膝踝關節(jié)功能,待有骨痂形成時再逐步負重功能鍛煉,促進康復。
[1] 王志生,李立東,王志強.骨折不愈合的醫(yī)源性因素[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8,14 (7):406-407.
[2] 陳杰,陳艦,葉征等.股骨干骨折髓內釘固定術后骨折不愈合的防治[J].實用骨科雜志, 2007,13 (10):634.
[3] 張西龍,曹一唯,何學藝等.交鎖髓內釘在股骨干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9):7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