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 李希義 邱建華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中心醫(yī)院,264400)
筆者應(yīng)用中藥足浴加穴位按揉治療失眠癥36例,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2007年8月~2009年4月,在我院診斷失眠癥的36例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年齡26~65歲,平均 43.5歲;病程1個月內(nèi) 9例,1~6個月13例,7~12個月14例。
合歡花60g,柏子仁 30g,白芍30g,遠志30g,當歸30g,酸棗仁30g。取上述6味中草藥加水5000ml,浸泡3~4h。每晚睡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30~40min,用紗布濾去藥渣,藥渣可保留重復(fù)再用1次。將中藥湯倒入桶內(nèi),浸泡雙腳至踝部30~40min后。再按揉雙側(cè)三陰交穴2min,太溪穴2min,失眠穴(足跟部正中央)2min。用大小魚際肌或手指拇指面固定于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回旋揉動。每次按揉10min左右,每日2~3次,10天為1個療程。
36例失眠癥患者,應(yīng)用1個療程失眠緩解3例,應(yīng)用2個療程失眠緩解8例,應(yīng)用3個療程失眠緩解13例,應(yīng)用4個療程失眠緩解11例,總有效率97.2%。
睡眠是維持機體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過程。失眠癥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判斷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嚴重者合并焦慮、強迫和抑郁等癥,此外失眠還是冠心病和癥狀性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6味中草藥湯泡腳,藥物間配伍達到相須、相使、相畏,借助藥物湯劑的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黏膜作用于機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luò)調(diào)和,氣血流暢,配合穴位按揉,達到鎮(zhèn)驚、養(yǎng)心、解郁安神而促進入眠。
[1]賈建平.神經(jīng)病學(xué).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