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平 馬曉晶
吉林省遼源市中醫(yī)院(136200)
胃腸減壓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診療措施,在普外科應用極為廣泛。胃腸減壓是利用其負壓吸引的原理方法,將積聚胃腸道的游離氣體和胃腸液體一起吸出,這樣以便降低了胃腸道內的漲力,減輕胃內壓力,同時壓力減輕后也改善胃腸道內壁血液的循環(huán),有利于炎癥的局限性,促進了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和傷口良好的愈合,普外科尤其是胃腸手術前,手術中進行持續(xù)的胃腸減壓護理,防止了胃內擴張,有利手術中視野的暴露和手術者手術操作順利進行,手術后應用胃腸減壓有利于腹部手術切口及胃腸吻合口的愈合,實施胃腸減壓順利與否是關系患者能否盡快康復的關鍵?,F(xiàn)將普外科胃腸減壓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對遼源市中醫(yī)院行胃腸減壓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齡最大67歲,最小21歲;腸梗阻57例,膽石癥24例,胃癌19例。其中下胃腸減壓護理時間最長35天,發(fā)生堵塞32例,占總數的32%,發(fā)生脫管的15例,占總數15%。
操作插管前沒有耐心細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護士解釋工作又不到位,患者心理緊張恐懼,自己使喉頭、食管反射性收縮,不能夠很好的配合護士操作,有時胃管在食管口打折或者盤曲在胃腸內,這樣使胃管的有效引流深度不夠用,同時也導致胃內容物不能夠有效的被引出。
粗細長度選擇可直接影響到胃腸減壓成功與否,如果插入的胃管選擇過細,加上胃管側孔非常小,很容易被胃內食物碎片堵塞,而不能達到充分胃內引流的目的,護士在插管過程中有時候過深,這樣會造成胃管在胃內卷曲、打結,胃內食物或氣體引流不暢,沒有達到胃腸減壓的目的。
患者對胃腸減壓胃管的重要性不知,加上情緒急躁,大多不想耐受下胃管所帶來的惡心咽痛等不適,將胃管有時自行拔除。有時因胃管固定的膠布不黏太短或者患者面頰部皮膚油漬造成膠布失去黏性、使胃管松脫活動,當患者改變體位時胃管活動脫出。另外也可能護士負壓引流器放置位置告知患者不妥,導致負壓引流器裝置未固定良好,再加上裝置內的引流液不及時傾倒,導致引流物過多,當患者不注意或活動時可使胃管脫出。
飽食以后發(fā)生的胃腸道疾病的大多數患者,因為胃內殘留的食物較多,大多在減壓時容易發(fā)生阻塞胃管側孔現(xiàn)象。有時胃管置入的深度正常,但抽吸時無胃液引出,胃管貼住胃黏膜引流不暢。此外,負壓吸引器裝置多次反復傾倒,造成裝置與胃管銜接處不緊密或負壓吸引器裝置關閉密封不嚴,導致使負壓吸引裝置內的負壓力不夠或無負壓。
護士責任心不強,工作拖拖拖拖,馬馬虎虎,不能積極主動巡視病房,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問題。
置管前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插管前對患者生命體征檢查、進行心理狀況了解,置管前告知患者置管的目的,讓患者了解施行胃腸減壓的重要性,護理人員的護理態(tài)度、言行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說明操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告知患者很快會好的以及操作的安全性保證,實行針對性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情緒穩(wěn)定,取得患者的合作,主動配合治療。
針對患者的特點胃管選擇要光滑、有韌性均勻、長度適宜,便于插入且無異味?;颊呶竷热菸锒嗟倪€要根據情形剪幾個側孔,以防止食物殘渣能夠堵塞胃管側孔。置入長度一般是55~68cm,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劍突部,再加上從鼻尖至發(fā)際的長度[1]。胃腸減壓效果好時,能夠引流出較多的胃內容物,患者腹痛、腹脹癥狀明顯減輕,也恢復排氣排便時間。
患者可側臥位,如為清醒患者,告知患者配合要領。潤滑胃管前段,右手鑷子夾住胃管前段,左手持紗布托住胃管,沿一側鼻孔緩緩插入,到咽喉部大約15cm時,告知患者進行吞咽動作,同時將患者下頜部靠近胸骨柄,如為昏迷患者,因為昏迷患者咽部松弛,插入此深度時,動作稍快一些,動作慢時,管子通過會更困難。
3.4.1 固定要牢靠
妥善保持引流的有效通暢,插管后護士應局部先用干毛巾擦干,再用醫(yī)用膠布固定兩個部位,這樣胃管不易滑脫。護士每次巡視病房時,發(fā)現(xiàn)膠布松動,受汗液及面部油漬影響要及時更換。不要怕麻煩,除常規(guī)固定外,再用別針固定于患者衣領上,胃管不易受壓滑脫。護士對腹部手術后的胃腸減壓護理,如果固定不牢靠,一旦胃管發(fā)生脫出,也可能因再下胃管時損傷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瘺的發(fā)生。故對手術術后胃腸減壓護理要特別認真,盡量不要讓胃管脫出,如一旦發(fā)生脫出應及時報告主治醫(yī)師進行對應處理。行胃腸減壓同時應注意引流是否通暢,定期檢查。如出現(xiàn)嘔吐、腹脹者應檢查引流是否不暢,及時檢查原因,調整胃腸減壓角度或長度,同時檢查是否堵塞,必要時更換胃腸減壓。
3.4.2 注意觀察
及時記錄交接24h引流總量;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和量,胃液顏色如有鮮紅色液體引出,說明術后胃內有出血情況,應停止胃腸減壓,及時通知醫(yī)師處理。膽石癥患者胃液為草綠色,腸梗阻患者胃液呈淡黃色,觀察胃液引流量,判斷引流量是否過多而影響水電解質平衡。每天引流情況須記錄并交班,醫(yī)師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及輸液速度,若出現(xiàn)電解質紊亂征兆,應報告醫(yī)師。
3.4.3 加強病房巡視,胃腸減壓不通暢時積極找尋原因,可緩慢注入生理鹽水或氣體,切不可用力抽吸以免損傷胃黏膜組織。對胃液過少的患者可指導患者通過變換體位,以使胃內容物最大限度引流出來。對于胃管機械性刺激引起惡心、咽喉不適、腫痛等,可加強口腔護理,觀察口腔黏膜顏色、有無潰瘍、充血霉菌感染等,有異常及時處理。對于患者引起的情緒變化,可指導患者采取放松術,如聽輕音樂、坐深呼吸等分散注意力,護士通過健康教育引導患者從治療性情境中自己分散注意力減輕痛苦,不斷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3.4.4 拔管的護理
病情穩(wěn)定拔管前告訴患者及家屬,胃腸道功能恢復可拔除胃管,護士說明拔管的步驟以取得患者主動合作,拔管前先將胃管折疊捏緊,拔到咽部處快速拔出減少患者不適,用紗布清潔患者口鼻面部,護士拔管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果有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yī)師。
在普外科胃腸減壓是重要的護理操作之一,經鼻腔下胃腸減壓給患者帶來的諸多的痛苦以及與其相關的并發(fā)癥,現(xiàn)在已經引起臨床上護理工作者的廣泛重視,護士插管前對患者進行的心理護理,能夠提高首次插管的成功率,手術后長時間留置胃管的臨床護理也非常重要,置管長度及置管方法和壓力的調整,都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胃腸減壓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
[1]燕純叔,劉志超.兩種胃管置入法用于急性胰腺炎胃腸減壓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6,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