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秀 馬鳳玉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肝、膽、胰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胃空腸吻合術后的空腸病變出血亦屬此范圍[1]?,F(xiàn)將2003~2008年11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上消化道出血的準確定位及病因診斷,常需做特殊檢查,但詳細的病史及系統(tǒng)全面的體檢仍可為診斷提供重要線索。有慢性、周期性、節(jié)律性上腹疼痛發(fā)作史,常提示為消化性潰瘍出血;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或血吸蟲病史,伴腹壁靜脈曲張、腹水、脾大者,出血原因最可能為肝硬化并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持續(xù)性隱血試驗陽性的中年以上患者近期出現(xiàn)上腹痛,伴厭食、消瘦、貧血,應警惕胃癌的可能性;頻繁劇烈的惡心、嘔吐后出現(xiàn)少量或較多量出血者,應考慮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癥的可能;出血前有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史或有“應激”病情,出血的病因最可能為急性胃黏膜病變。
一次出血后,黑便可持續(xù)幾天,因此不能單憑黑便來估計出血是否停止。反復測量血壓與脈搏,觀察其動態(tài)變化及患者一般狀況,有助于判斷出血是否停止。下列跡象提示出血未止或有再出血:反復嘔血,或黑便次數(shù)增多,轉為暗紅色糊狀血便,伴有腸鳴音亢進。補足血容量后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表現(xiàn)無明顯緩解,或一度好轉后又見惡化。雖經(jīng)快速補液與輸血,中心靜脈壓仍有波動,或稍見穩(wěn)定后又有下降。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及紅細胞比容繼續(xù)下降,網(wǎng)織紅細胞數(shù)持續(xù)升高。無脫水或腎功能不全的證據(jù),尿素氮持續(xù)或再次升高。
患者應減少身體活動,在他人幫助下取得舒適體位并定時變換,保證患者充足睡眠及休息。
立即配血,建立靜脈通道,配合醫(yī)生迅速、準確地實施輸血、輸液、各種止血治療及用藥等搶救措施。輸液開始宜快,必要時測量中心靜脈壓作為調整輸液量和速度的依據(jù)。治療中避免因輸液、輸血過多、過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腫,對老年患者尤應注意。
為使患者消除其疑慮和緊張心理,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充分尊重患者,工作做到耐心細致、關心體貼。主動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并認真解答提出的問題,正確運用解釋、鼓勵、安慰、暗示等支持性治療方法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積極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并做好家屬工作取得配合,以良好的情緒和積極的態(tài)度,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懷鼓勵和寬慰患者,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暗示,使患者保持樂觀態(tài)度、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出血期間禁食,出血停止后給予溫涼流質飲食,少食多餐,防止過熱、過量,避免粗糙、堅硬、刺激性食物,以免誘發(fā)再出血。
對出院的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很有必要,要幫助其找出誘發(fā)因素,生活要有規(guī)律,食易消化食物,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忌暴飲、暴食,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護理及堅持原發(fā)病的治療,如發(fā)現(xiàn)黑便應立即休息,及時就診,出院后定期門診隨訪。
總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同、病情不同,治療及護理方式也因人而異。我們只有充分運用辨證施治、辨證施護,實施及時、合理、有效、科學的護理,才能充分保證此類患者的順利康復和良好預后,以及預后有一個良好的生活質量。
[1] 張靖.實用內科學診療學[M] .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8:105.
[2] 林春華.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誘因分析及護理[J] .實用護理雜志,2001,17(8):22.
[3] 吳麗華,鄧東梅,黃金菊.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體會[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23):105-106.
[4] 姚景鵬.內科護理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48-151.
[5] 王志紅,周蘭妹.危重癥護理學[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452.
[6] 鄭英.急診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zhí)自不寡委熥o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3):28.
[7] 洪維英.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整體護理分析[J] .護理研究,2005,19(12C):2744.
[8] 劉紅艷.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概況[J] .護理研究,2004,18(8B):14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