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戊戌變法前后的兩次“文學無用論”思潮探析

      2010-03-21 03:08:06張宜雷
      關鍵詞:嚴復王國維梁啟超

      張宜雷

      (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天津 300191)

      戊戌變法前后的兩次“文學無用論”思潮探析

      張宜雷

      (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天津 300191)

      戊戌變法前后,中國文壇上曾出現(xiàn)過兩次“文學無用論”思潮。前者以梁啟超等人為代表,后者以嚴復、王國維和周氏兄弟為代表。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它們混為一談,實際上二者的內(nèi)涵并不相同。戊戌變法前的文學無用論,從實用的角度看待文學,把文學看作一種工具,認為無用即無價值,本質(zhì)上是一種否定文學的理論。而戊戌變法后的文學無用論則認為文學是一種藝術,它本身就是目的。文學雖非實用卻自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因此,本質(zhì)上不但不是否定文學的理論,而且是一種更深刻、更徹底的肯定文學的理論。

      戊戌變法前后;文學無用論;藝術價值

      二十多年前,趙慎修先生曾在一篇當時非常有影響的文章中提出:“戊戌變法前后的文學思潮特征截然相反,不可混為一談。在這(即戊戌變法)之前,以否定文學的社會作用為主;這時(即戊戌變法失敗后),則以夸大文學的社會作用為主?!保?]

      對于否定文學社會作用的思潮,趙文舉梁啟超、嚴復等有關言論為例。梁啟超在《萬木草堂小學學約》中稱:“詞章不能謂之學也?!舴蝰墐?,歌曲之作,以娛魂性,偶一為之,毋令溺志?!痹凇读中駛鳌分兴麆窳纸湓娫?“詞章乃娛魂調(diào)性之具,偶一為之可也,若以為業(yè),則玩物喪志,與聲色之累無異?!眹缽蛣t認為,西方諸國之所以強盛,是因為他們“先物理而后詞章,重達用而薄藻飾”,而中國之所以貧窮衰弱,則是因為“其學最尚詞章”[2]。他的說法被認為“更具理論色彩”。據(jù)此,該文說,我國歷史上經(jīng)歷的戰(zhàn)亂不止一次,但都沒有出現(xiàn)過否定文學的思潮。近代中國否定文學的思潮是空前的。

      對于戊戌變法失敗后夸大文學社會作用的思潮,趙文首舉的例子是梁啟超那篇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墩撔≌f與群治之關系》,并舉林紓、邱菽園等人有關言論為例。這些言論與梁啟超的觀點大同小異,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趙文對此總結道:“當時許多人都相繼發(fā)表文章,煞有介事地編織關于外國以文學興邦的神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的地位從來沒有像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后被貶得那樣低,也從來沒有像1902年以后被捧得那樣高?!保?]181

      綜上所述,戊戌前指責文學“無用”與戊戌后鼓吹文學能救國有大用的,其實是同一伙人,即以梁啟超為核心的維新黨人。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把前者稱為“文學無用論”,而把后者稱為“文學救國論”。何以出現(xiàn)這種前后相反的情況呢?趙文對此的解釋是:梁啟超等人“由在朝的智囊團變成了流亡海外的清議派。這使他們的政治理論和策略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戊戌變法之前,維新派諸人認為中國只需要君主立憲和聲光電化、農(nóng)礦工商之類的貨色,那么,西方仿佛也只有這些名堂。所以,當時的西學也不包括文學。現(xiàn)在,梁啟超鼓吹‘文學新民救國論’,于是乎,文學救國也就成了歐、美諸國和日本致富致強的根本經(jīng)驗,文學也就成了西學的核心了?!保?]182

      原因是否如此簡單?如果以為只憑梁啟超一張嘴就可以忽左忽右,忽是忽非,忽悠全國民眾,那不但是對梁啟超鼓動能力的無限夸大,而且也是對文學真正價值的褻瀆和對國人智力水平的嚴重貶低。細繹當時文壇的思潮流變,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戊戌之后,也并非只有梁啟超等人鼓吹的“文學救國論”,而是還存在著另一股新的“文學無用論”思潮。也許正是這后一種思潮,值得人們特別重視。

      當然,趙先生作為一位嚴謹而有造詣的學者,他分明還看到了戊戌變法之后,也仍然有“文學無用論”的存在。但他把這些都視為對“文學改革的進步潮流”的“抵制”。他提到了康有為與嚴復??涤袨?905年訪美后發(fā)表《物質(zhì)救國論》,認為“美國人不尚文學,唯事工藝致富”,“蓋大地之尚文學,無若中國者”,但卻十分貧弱。趙文認為,康有為“把他戊戌變法以前鄙視文學的思想更加理論化、系統(tǒng)化了?!睂τ趪缽停w文認為他仍堅持戊戌前的觀點,并引用了嚴復《詩廬說》中的兩段話:“詩者,兩間至無用之物也,饑者得之不可以為飽,寒者得之不足以為溫,國之弱者不以詩強,世之亂者不以詩治?!薄肮试娭ВU_而愚”。

      趙文關于康有為文學觀的評論大抵不差。但是,對嚴復的《詩廬說》是否可以如此簡單地看待呢?不錯,嚴復在此文中的確又講了詩歌是“無用之物”,但這與戊戌前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的“文學無用論”(包括嚴復自己的看法)是否一樣呢?恐怕未必如此。因為在這篇文章中,嚴復又寫道:

      雖然無用矣,而自大地生民以來,異種殊族,繁然雜居,較其所以為群者,他事或偏有無,至于詩歌,則莫不有?!枪试娭谌?,若草木之花英,若鳥獸之鳴嘯,發(fā)于自然,達于至深,而莫能自己?!椅崧勚乐兴鶠槎鬄檎?,其物皆奴系而不足貴也。術焉,器焉,得其所蘄,則等諸蘧廬而已。然則詩之所以獨貴者,非以其無所可用也邪?無所可用者,不可使有用。用則其真甚矣。

      這一段文字意在說明,詩歌雖無具體功用,而于人生不可或缺。文中關于詩“發(fā)于自然”與反對“有所為而后為”的提法,使人容易想到道家思想的影響。但嚴復此文的思想資源出處遠不止于此。如從中得出詩因此“獨貴”的結論,這就不是道家思想所能限制的了。在本文中,嚴復又說:詩是“又所謂美術之一也”,而“美術,意造而恒超夫事境之上”。這才是詩之價值不在具體功用而又“獨貴”的關鍵所在。

      清末民初“美術”一語,系翻譯名詞,相當于今之“藝術”。魯迅對此曾解釋說:“美術為詞,中國古所不道。此之所用,譯自英之愛忒(art or fire art)”[3],art今譯即藝術。嚴復此文,堪稱是中國近代最早明確指出詩歌屬于藝術的文字。而其關于藝術價值的理解顯然是出于西方現(xiàn)代文藝學,表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代型純文學體系的價值觀,即審美價值觀。

      如果人們繼續(xù)考察戊戌后的中國文壇,就可以看到,嚴復這種新的“文學無用論”并非孤立的現(xiàn)象。幾乎與他同時,在1904—1907年間,王國維發(fā)表了一系列論文,對文學是否有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獨到的思考。在《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一文中,王國維開宗明義即指出:“天下有最神圣、最尊貴,而無與當世之用者,哲學與美術而已。天下之人囂然謂之曰‘無用’,無損于哲學、美術之價值也?!?/p>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把文學藝術的“用”與“價值”分離開來思考的人。在戊戌前的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看來,文學無用即無價值。在戊戌后的梁啟超等人看來,文學因有救國之用而又有了價值。嚴復看到了文學“無用”而“獨貴”的一面,但他并未講清何以如此。王國維才明確指出,對文學藝術而言,“用”與“價值”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們雖可以說文學藝術無“用”,但卻無損于它的“價值”。

      隨后他又再三舉例,說明傳統(tǒng)文學觀中的所謂文學之“用”如忠君愛國、勸善懲惡之類,并非文學價值的真諦?!啊灾^頗騰達,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非杜子美之抱負乎?‘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唐虞’非韓退之之忠告乎?‘寂寞已甘千古笑,馳驅猶望兩河平’非陸務觀之悲憤乎?如此者,世謂之大詩人?!瓎韬?美術之無獨立價值也久矣!此無怪歷代詩人多托于忠君愛國、勸善懲惡之意,以自解免,而純粹美術上之著述往往受世之迫害,而無人為之昭雪也。此亦我國哲學美術不發(fā)達之一原因也?!?/p>

      杜甫、韓愈、陸游的上述詩句,在我國傳統(tǒng)的文學觀念中,向來都被認為是忠君愛國的典范而受到肯定。然而王國維卻用“如此者”三字,表達了對此類詩句的不以為然,并將其作為“美術之無獨立價值也久矣”的例子。既然文學的價值不在傳統(tǒng)文學觀中的忠君愛國、勸善懲惡之類具體用途,那它必定另有所在。王國維在再三宣稱文學藝術“無用”之后,道出了他心中藝術(包括文學)的真正價值:夫哲學與美術之所志者,真理也。

      王國維拈出真理二字,遂使一切文以載道、興觀群怨、忠愛勸懲之類的傳統(tǒng)文學的實用型價值觀,頓失光輝。他也解釋了藝術之價值與具體用途不能一致的原因:“惟其為天下萬世之真理,故不能盡與一時一國之利益合,且有時不能相容,此即其神圣之所存也。”[4]

      王國維感嘆國內(nèi)學界熱衷于“利用”而蔑視藝術的風氣,他說道:“嗚呼!我中國非美術之國也。一切學問,以利用之大宗旨貫注之。治一學,必質(zhì)其有用與否;為一事,必問其有用與否。美之為物,為世人所不顧久矣?!娫~亦代有作者,而世之賤儒,輒援‘玩物喪志’之說相詆。故一切美術,皆不能達完全之域[5]。……”梁啟超勸林旭戒詩就有稱詩玩物喪志的話。王國維斥之為“世之賤儒”,雖不能說是專指梁啟超,但應是包括梁啟超在內(nèi)的。

      王國維也對梁啟超等人大肆鼓吹的“政治小說”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又觀近數(shù)年之文學界,亦不重文學自己之價值,而惟視為政治教育之手段,與哲學無異。如此者,其褻瀆哲學與文學之神圣之罪固不可逭,欲求其學說之有價值,安可得也!”[6]他認為,這種把文學視為政治手段的做法,是“不重文學自己之價值”,而這種“學說”也是毫無價值的。

      比嚴復和王國維稍晚,1907年前后,留學日本的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也開始探索這一問題。而他們對此的思考,也是從文學“無用”的現(xiàn)象開始的:由純文學上言之,則一切美術之性質(zhì),皆在使觀聽之人,為之興感怡悅。文章為美術之一,質(zhì)當亦然,與個人暨邦國之存,無所系屬。實利離盡,究理弗存。故其為效,益智不如史乘,誡人不如格言,致富不如工商,弋功名不如卒業(yè)之券。

      這段話出于魯迅的《摩羅詩力說》。它與嚴復《詩廬說》中那段議論,可說是如出一轍。然而周氏兄弟畢竟更年輕、更敏感,更多地了解和應和了20世紀初西方現(xiàn)代文藝學的潮流。在與嚴復、王國維一樣描述了文學的“無用”之后,正是魯迅最先明確地正面揭示了文學的審美價值:……特世有文章,而人乃幾于具足。英人道覃有言曰:“美術文章之杰出于世者,觀誦之后,似無裨于人間者,往往有之。然吾人樂于觀誦,如游巨浸,前臨渺茫,浮游波際,游泳既已,神質(zhì)悉移。而彼之大海,實僅波起濤飛,絕無情愫,未始以一教訓一格言相授,顧游者之元氣體力,則為之陡增也。……文學不用之用,其在斯乎?”[7]

      魯迅指出文學是藝術的一種,它的價值不在實用方面,而在于使人“興感怡悅”即得到審美的享受,“涵養(yǎng)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職與用也”。周作人也說:“文章一科,后當別為孤宗,不為它物所統(tǒng)”[8]。文學自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不必依賴“它物”而存在。周作人并指名批評梁啟超說:“故今言小說者,莫不多列名色,強比附于正大之名,謂足以益世道人心,為治化之助。說始于《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篇。”[8]327認為梁此文是將小說引入歧途的始作俑者。對梁啟超等人鼓吹的政治小說,周作人斥之為“本源未清,濁流如故?!保?]329

      周氏兄弟與王國維一樣,都以反復強調(diào)文學的“無用”來論述文學的審美價值,抵制把文學當作政治或經(jīng)濟工具而利用的傾向。魯迅曾經(jīng)堅決駁斥“篤守功利,擯斥歌詩”的行為,認為“黃金黑鐵,斷不足以興國家”。周作人則指出,中國古代“文章之士,非以是為致君堯舜之方,即以為弋譽求榮之道,孜孜者惟實利之圖,至不惜折其天賦之性靈以自瀆樊鞅?!保?]315然而,盡管周氏兄弟否認文學的實用性,但并不像王國維那樣消極地看待人生。他們認為,既然文學發(fā)自人的內(nèi)心,一個民族的文學就是一個民族的“心聲”,“文章之中可見國民之心意”。因此,文學是一種“不用之用”,它的功用不在具體方面,而在改造人的精神方面?!拔恼聻閲窬裰模穸?,文章即因以發(fā)煌;精神而衰,文章亦足以補救。文章雖非實用,但卻有遠功?!保?]329周氏兄弟這些觀點,在當時雖沒有引起人們注意,但為五四新文學作了思想上的準備,可以說是五四時代“改造國民性”與“為人生的文學”的先聲。

      比較戊戌變法前梁啟超等人鼓吹的“文學無用論”與戊戌變法失敗后嚴復、王國維和周氏兄弟的“文學無用論”,可以感到二者有如下區(qū)別。

      第一,戊戌前的文學無用論,從實用的角度看待文學,將文學看作一種器物,一種工具,一種為了某種目的之手段(如古人謂之載道之具,康梁等人謂之富國強兵之具)。若達不到該種用途,便棄如敝屣。而戊戌后的文學無用論,則認為文學是一種藝術,它本身就是目的。因此它既不是具有某種用途的工具,也無須成為什么東西的手段,無須乎為它物所用。

      第二,戊戌前的文學無用論,把“用”與“價值”簡單地等同起來,認為無用即無價值。而戊戌后的文學無用論,則認為“用”與“價值”是不同概念,文學雖無“用”卻有價值,其價值并非實用,而是另有所在。

      第三,戊戌前的文學無用論,從“無用”中得出否定文學的結論,本質(zhì)上是一種否定文學的理論。而戊戌后的文學無用論,則認為文學雖“無用”卻不可否定,文學自有獨立之價值,自有存在之理由,無須以有用無用來衡量。此即嚴復之“獨貴”、王國維之“真理”、周氏兄弟之“具足”之所在,亦即獨立之藝術價值。因此其本質(zhì)上不但不是否定文學的理論,而且是一種更深刻、更徹底的肯定文學的理論。

      然而,戊戌前的文學無用論與戊戌后的文學無用論亦非沒有相通之處。這種前后迥異而又相通的復雜情況,有時甚至反映在同一個人身上。如嚴復,他在戊戌前曾說文學“一言以蔽之:無用。非真無用也,凡此皆富強而后物阜民康,以為怡情遣興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貧之用也?!保?]持論與梁啟超頗相似。但說文學“非真無用”,在富強以后可以“怡情遣興”,又為文學另有價值留下了后路。而到戊戌之后,嚴復在《詩廬說》、《法意按語》等文章中重提詩之“無用 ”,與前論似乎相通,趙文亦稱其仍堅持戊戌前之觀點。其實比照二者,不難發(fā)現(xiàn)其相異之處。一是前者云怡情遣興當在富強之后,而后者云大地生民,異種殊族,則莫不有。此異種殊族(如非洲黑人、美洲印第安人等),未必皆富強。天下萬邦萬族,不富強者多而富強者少。不富強之種族是否有怡情遣興之資格?此前者所否,而后者所是也。二是前者云無用當束之高閣,而后者云無所可用乃為獨貴?!蔼氋F”二字一出,前案盡翻。故前后之思路雖有相通,而價值取向卻截然相反??梢哉f,嚴復此時的文學觀已與梁啟超相去甚遠,而與王國維和周氏兄弟相近了。這種同一個人的文學觀念在戊戌前后相通而又相悖的狀況,說明了這一新舊交替的時代人們思想演化的復雜性,也增加了后人清理和判識這些思想理路的難度。

      [1] 趙慎修.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文學思潮的變遷[J].中國社會科學,1984(1):175-191.

      [2] 嚴 復.原強·天演之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27

      [3] 魯 迅.擬播布美術意見書[M]//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71.

      [4] 王國維.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M]//王國維美論文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86.

      [5] 王國維.孔子之美育主義[M]//王國維美論文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7.

      [6] 王國維.論近年之學術界[M]//王國維美論文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74.

      [7] 魯 迅.摩羅詩力說[M]//中國近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783.

      [8] 周作人.論文章之意義暨其使命因及近世論文之失[M]//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第3卷.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77:306-330.

      [9] 嚴 復.救亡決論[M]//天演之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68.

      “Uselessness of Literature”Before and After the 1898 Reform Movement

      ZHANG Yi-lei
      (Institute of Literature,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Tianjin 300191,China)

      Around the period of the 1898 Reform Movement,there appeared two trends of thoughts of“uselessness of literature”in the literary world of China.The first one was represented by Liang Qichao et al.a(chǎn)nd the second by Yan Fu,Wang Guowei and Zhou Brothers.The two,long been confused with each other,two are actually different in their connotations.Being a theory of literature negation in nature,the first one,takes literature as a tool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and considers it useless.The second deems literature an art,taking literature itself as the purpose.Although literature is not pragmatic,it has independent artistic value.Therefore,the second is not to negate literature,but a profound and penetrating theory of literature affirmation.

      around the period of the 1898 Reform Movement;uselessness of literature;artistic value

      I209

      A

      1008-4339(2010)04-0375-04

      2010-01-21.

      張宜雷(1952— ),男,副研究員.

      張宜雷,949630365@QQ.com.

      猜你喜歡
      嚴復王國維梁啟超
      嚴復全集
      梁啟超中國通史撰述略考
      王國維《錄鬼簿校注》考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24
      梁啟超: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
      海峽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2
      嚴復“惟適之安”視域中的民主與科學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34
      嚴復修改試卷
      做人與處世(2017年1期)2017-02-28 22:26:40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4期)2016-12-01 03:54:05
      “手不釋卷”的王國維
      梁啟超的婦女觀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1
      知命與努力:作為“新民”的梁啟超
      文化| 微山县| 通山县| 盘锦市| 甘孜县| 海安县| 青阳县| 治县。| 深水埗区| 五原县| 百色市| 盐津县| 吉水县| 河池市| 蒲城县| 深州市| 鹰潭市| 四会市| 平顶山市| 册亨县| 万山特区| 博客| 沙坪坝区| 洛南县| 南投市| 东乌| 景泰县| 武定县| 德阳市| 郴州市| 湘潭市| 绍兴县| 芦溪县| 梨树县| 扎赉特旗| 塔城市| 宜良县| 海宁市| 阜新| 剑阁县|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