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燕 韓延峰
(山東寧陽縣第一人民醫(yī)院,271400)
異位妊娠是一種常見婦科病,發(fā)病率約為 1%,近年來異位妊娠發(fā)生率逐年增加。隨著β-HCG和B超等檢測技術水平的提高,使異位妊娠早期確診率顯著提高,為藥物保守治療提供了條件,異位妊娠保守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盡可能保留生育功能,避免手術帶來的疤痕及痛苦,有效的保守治療為廣大患者所期待。2002年 1月~ 2008年 11月,我院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臨床分期治療異位妊娠 98例,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 2002年 1月~ 2008年 11月在本院門診及住院的具有保守治療指征的 98例輸卵管妊娠患者。年齡 19歲~ 43歲,平均 28歲,停經時間為 32d~ 71d,其中 8例無停經史,表現為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少于月經量。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的第 6版《婦產科學》[1]:根據臨床表現、停經史、下腹脹痛、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結合婦科檢查情況、B超提示宮腔內無妊娠跡象、附件區(qū)見包塊、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測定等,診斷異位妊娠。
1.2 入選條件 根據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測得β-HCG值及 B超檢查結果選擇研究對象,入選條件為:(1)血 β-HCG值為 142m Iu~ 4500m Iu/m l(正常值為 <8m Iu/m l);(2)B超檢查附件包塊直徑=4cm,直腸窩積液=3cm;(3)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檢查正常;(4)無藥物治療禁忌證。(5)確診前未做相關治療(經藥流后確診用純中醫(yī)治療,不屬本治療范圍),本人要求保守治療。
1.3 臨床分期
1.3.1 初期 始確診,未做相關治療,主要表現為停經,可有早孕反應、下腹隱痛或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雙合診可觸及附件增厚,脈弦滑。血清 β-HCG300IU~ 4500IU/L。為未破損期(胚芽存活)異位妊娠。
1.3.2 中期 經初期階段治療后,血壓平穩(wěn),連續(xù)復查血清β-HCG遞減,血清β-HCG<2000IU/L,主要表現為無明顯腹痛,陰道少量流血,常伴困倦、乏力,納可,二便調,脈細澀。為不穩(wěn)定型異位妊娠。
1.3.3 后期 病情穩(wěn)定期,無腹痛,陰道流血明顯減少或無,納可,寐安,二便調,脈澀。 B超示附件混合性包塊,邊界清,陶氏腔積液 <3mm,血清 β-HCG動態(tài)觀察逐漸趨于正常,血清 β-HCG<500IU/L。為包塊型異位妊娠。
1.4 治療方案
1.4.1 西醫(yī)治療 初期米非司酮 50m g,日 2次口服,連用 3日,同時用 M TX 50mg/m2,總量分兩則臀部深部肌注,單次給藥;中期米非司酮 25m g,日 2次口服,連用 6日。
1.4.2 中醫(yī)治療 配合中藥方分期辨證治療?;痉剑旱?15g,赤芍藥 12g,桃仁 12g,三棱 10g,莪術10g,天花粉 30g~ 50g。初期:活血殺胚。重用天花粉50g,加蜈蚣 6g;中期:祛痰利濕。 加茜草 15g、澤瀉15g、白花蛇舌草 20g、敗醬草 15g;后期:消徵通絡。加穿山甲 10g、路路通 15g、川芎 6g、紅花 6g。腹痛加乳香、沒藥、延胡索、醋柴胡;陰道流血加蒲黃、三七、地榆;大便不通加大黃、枳實、厚樸;偏寒加干姜、肉桂;偏熱加牡丹皮、草紅藤、生地黃、黃芩。日 1劑,加水 500m l,水煎取汁 200m l,分 2次,餐后 30min口服。
1.4.3 注意事項 治療期間應臥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飲食忌生冷、辛辣等刺激之品。
1.5 療程 治療 2周~6周進行療效判定。
1.6 療效標準[2]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尿 HCG陰性,B超示包塊消失;好轉:無腹痛,陰道流血減少,尿 HCG陽性,血清β-HCG動態(tài)觀察連續(xù)下降,遞減>15%,B超包塊較前減少 <20%;有效:腹痛減輕,陰道流血減少,實驗室檢查指標變化不大;無效:需中轉手術。
本組 98例,治愈 58例,占 59.18%;好轉 10例 ,占 30.61%;有效 3例 ,占 3.06%;無效 7例 ,占7.15%,總有效率 92.85%。
初期米非司酮配合甲氨蝶呤應用,其機理是米非司酮是孕酮拮抗劑,能使絨毛組織及蛻膜變性,內源性前列腺素的釋放,促進黃體生成素下降,黃體萎縮,從而使依賴黃體發(fā)育的胚囊壞死而發(fā)生流產,大大加強殺胚作用而使胚死。甲氨蝶呤(MTX)屬抗代謝藥物,是一種葉酸拮抗劑,它通過與細胞內二氫葉酸還原酶的結合,阻斷二氫葉酸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氫葉酸,導致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被抑制,從而干擾 DNA、RNA及蛋白質合成和胚胎滋養(yǎng)細胞分裂,使妊娠胚胎停止發(fā)育導致胚胎死亡而吸收。
中醫(yī)認為,本病雖病因各異,但其病理產物不離“瘀、濕”二字,以瘀為主。瘀血內阻,氣血運行受阻,血不循道或絡破血溢脈外必致津液外滲或輸布失調、停滯而成濕。本病臨床表現以腹痛及陰道流血為主,個體差異不大,故可根據其胚胎發(fā)展變化,按 3期辨證,即胚胎存活期、胚胎受損或停止發(fā)育早期、包塊形成期。治療上除傳統(tǒng)活血祛瘀為主外,當按辨證在中期胎死絡破時佐加利濕之品。組方中丹參、赤芍藥、桃仁活血祛瘀;天花粉、蜈蚣活血殺胚;三棱、莪術破血行氣,散結消徵?,F代研究表明,天花粉、蜈蚣可抗腫瘤,殺死滋養(yǎng)細胞,使絨毛壞死、脫落,達到殺胚目的[3,4];丹參、桃仁等活血祛瘀藥能推動經脈血液運行,抗血栓形成,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從而使盆腔內血液及血腫吸收,起到逐瘀消徵通絡目的[3]。臨床靈活配伍,加減使用。后期使用純中藥治療,不僅使腹痛、陰道流血等癥狀很快控制,還可以消除盆腔炎癥,有利于保持輸卵管暢通,徵消、絡通,可提高下次正常妊娠的成功率,降低異位妊娠復發(fā)率??傊?應用 MTX、米非司酮聯(lián)合中藥治療異位妊娠,應嚴格掌握好指征,密切觀察及監(jiān)測病情變化,以期能達到療效安全、有效、無創(chuàng)的效果。
1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110~ 116.
2 劉珠鳳.郎景和.黃榮麗.等.氨甲喋呤單次肌內注射治療異位妊娠 [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6,31(8):490~ 492.
3 溫玉蘭.肖科武.藥物治療宮外孕 [J].醫(yī)藥導報.1996,15(5):229~ 230.
4 沈關楨.林春蘭.蜈蚣殺胚治療宮外孕 30例療效觀察 [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1996,3(3):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