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悅月
日本少年動漫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姚悅月
動漫作為大眾傳媒生產的一種經濟產品,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對成長中的青少年產生著一定影響。由于當代社會不斷發(fā)展,青少年的精神需求不斷變化,應運而生的日本少年動漫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更是日趨明顯。本研究通過對中日兩國青少年的訪談和對動漫作品的內容分析,重點研究日本少年動漫對當代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及其變化,發(fā)現日本少年動漫提倡的“友情、努力、勝利”的精神將會在青少年的成長中持續(xù)地發(fā)揮影響。
日本少年動漫 友情 努力 勝利
日本動漫的歷史悠久,按照簡約的分類方法,可分為少女動漫和少年動漫。少女動漫以愛情為主要內容,故事溫馨舒緩,充滿少女情懷。而少年動漫以冒險為主要內容,故事離奇緊張,充滿熱血激情。在日本動漫漫長的發(fā)展史上,少年動漫始終是其發(fā)展的核心。日本“漫畫”從日本平安時代(12世紀)開始萌芽。自1923年織田小星、樺島勝一的漫畫《正チャンの冒険》之后,冒險戰(zhàn)爭類少年漫畫開始出現。而1947年手冢治蟲和酒井七馬的漫畫《新寶島》可以被稱為第一部成熟的少年漫畫,是日本后來的少年動漫的開山始祖。之后從1959年少年動漫雜志《週刊少年マンガジン》創(chuàng)刊,1966年銷售量突破百萬,再到后來的少年動漫雜志《週刊少年ジャンプ》等的創(chuàng)刊及1994年銷售量突破648萬,充分說明了出少年漫畫在日本動漫發(fā)展史上的地位。
當代青少年處在社會劇烈變遷的時代大背景中,社會開放,思想多元,動漫產業(yè)繁榮發(fā)展起來。在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中,當代青少年產生了全新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求朋友,希望追尋人生理想的答案。這時日本動漫也逐漸成熟并被各國大量引進,提倡“友情、努力、勝利”的日本少年動漫更是切合了青少年的成長需求。他們立刻為之吸引,通過各種大眾傳媒與少年動漫頻繁接觸。因此,日本少年動漫在當代青少年的成長中會產生明顯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媒介消費占據了人們大部分業(yè)余時間,成為消遣娛樂的主要方式。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甚至人際交流,都深深受到媒介的影響。根據涵化理論,媒介經驗會塑造閱聽人的人生經驗,媒介效果會在閱聽人長期暴露于媒體下,而達到累積性的全面效果。①與上一代人不同,當代青少年產生了自己獨特的精神需求,這讓媒介對他們的影響增強。一方面,他們有對同輩格外的強烈需求。社會在某個階段上總是難以滿足青少年的需求,容易讓他們產生一種被剝奪感。②另一方面,當代青少年普遍缺乏現實感,他們有足夠的條件,以個性為中心地活著,對生活感受很“敏感”,對自己的“感覺”很在意。他們很難把自己的興趣個性壓抑殆盡。③另外,當代青少年還具有崇尚自我,主體意識強;競爭進取、重過程輕結果等特點。④這些特性使得當代青少年更加追求精神的需要。而根據研究顯示,青少年最重要的認同來源往往來自于他們最常接觸的大眾傳媒,也就是說,許多青少年的模仿對象和價值行為,最有可能受到他們接觸頻繁的動漫的影響。⑤
動漫分為漫畫和動畫,這兩者的傳播媒介不同,但其對人們影響機制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通過大眾傳媒傳播生動活潑的畫面,以此來講述故事。與通過紙質媒介傳播的漫畫稍有區(qū)別的是,通過電子媒介傳播的動畫更能渲染和加強視覺圖像信息。電視媒介一方面?zhèn)鬏敶罅繄D像促進了人們對圖像解讀和認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以圖像信息和聲音信息同時對事物進行描述,所傳達的視覺信息是確定的,因此留給人們更多的是對圖像的視覺記憶。對于青少年來說,各種電視節(jié)目中大量卡通和動畫類型的節(jié)目讓卡通、漫畫形式的視覺形象占據了他們的視覺想象,久而久之,他們對于卡通式的視覺符號的熟悉程度相當于前人對文字符號的熟悉,卡通式的視覺符號進入了他們的下意識。⑥
由于涵化理論的作用,青少年會逐漸對動漫產生認知和模仿。在接觸動漫的過程中,青少年往往通過自己的了解,將動漫中的社會關系當作實際社會生活,他們會認同動漫人物,模仿他們的行為。⑦由此,動漫在潛移默化中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另外,動漫對青少年如此具有影響力的原因是:日本動漫的特點是現實而理想,這準確地把握了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青少年藝術的核心價值是理想……而日本人巧妙地把現實與虛幻融合到了一起。⑧因此,這種融理想和現實合二為一的日本動漫能夠對當代青少年產生強大而持久的吸引力。
而這種影響力具體如何體現,日本動漫中的重頭戲——提倡“友情、努力、勝利”三大主題的少年動漫在現實中又究竟如何影響著當代青少年的成長,是本研究將要探討的問題。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個案訪談法,輔以少年動漫的內容分析法。本研究選取了5名20歲左右的當代青少年,對他們分別進行了訪談。這些青少年都長時間接觸并且喜愛日本少年動漫,是符合研究主題的典型人物。研究一共對青少年們進行了七次訪談。對其中一些青少年進行了回訪,并對關系要好的三人進行了一次集體訪談。
Q,21歲,男生,大學生。從小學開始熱愛動漫至今,尤其喜愛少年動漫和動漫游戲。受動漫影響,愛好是畫漫畫和插畫。在大學選擇了計算機軟件專業(yè),學習用軟件制作動畫和插畫,立志于進入動漫或游戲制作公司。
X,20歲,女生,大學生。小學時期由于一部《灌籃高手》而癡迷于體育類少年動漫至今。因為動漫的緣故去學習打籃球、打網球等。在遇到不順的時候,常用喜愛動漫人物的事跡來激勵自己。
Y,A,R,均21歲,三名女大學生。曾為高中同學,現在是好友。三人從高中開始一起看少年動漫,受到其強烈影響。經常模仿動漫臺詞,以動漫人名相互稱呼,因為喜愛動漫而一起學習日語。除此之外,三人還喜歡用少年動漫的觀念來指導其友情和生活,在動漫的影響下,三人的友情牢固至今,并擁有共同的友情、人生和理想觀。
研究主要選取當代青少年經常接觸的日本少年動漫,研究其主要內容、共同特點和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這些作品樣本的選定來源于三個方面:第一,從日本權威少年動漫雜志中的了解。第二,在青少年中的意見調查。第三,對網絡上動漫下載情況的了解。三方面綜合起來,在日本權威少年動漫雜志上刊登并深受好評,在青少年中知名度很高,在網絡上下載排行中很熱門的少年動漫作品,堪稱公認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有很多,其中的典型有《灌籃高手》、《海賊王》、《通靈王》、《火影忍者》、《鋼之煉金術師》等。根據日本方面對少年動漫進行的詳細分類,這些作品的類別都大不相同:《灌籃高手》是運動類,《海賊王》是冒險類,《通靈王》和《火影忍者》是修行類,而《鋼之煉金術師》是旅行類。自然,其故事內容也大不相同:有的講述普通高中生籃球社團的經歷;有的描繪少年們在海上的冒險;有的故事發(fā)生在人和幽靈之間;有的故事是關于傳說中忍者的修煉;有的講述一段扣人心弦的沉重旅途。然而,研究通過大量觀摩這些作品,對其故事進行解構和分析,發(fā)現不管故事如何不同,少年動漫的本質都遵循一個一般模式:有一個追尋夢想的主線,以友情,努力和勝利為三大主題,淡化愛情描寫和消極色彩。主角為兩人以上的小團隊,相互陪伴,共同奮斗。他們在冒險或旅途中遇到重重阻礙,最終都能克服,取得勝利。同時,偶爾也會有作品在這種模式上升華,演繹出更加耐人尋味的主題。
(一)日本少年動漫吸引當代青少年的原因
從時代背景來看,以日本為首的各國動漫產業(yè)蓬勃發(fā)展,使得當代青少年接觸動漫的頻率大幅度提升。訪談中的青少年表示,他們一般通過大眾傳媒如雜志、書籍或電視、電影等渠道接觸動漫。同時也通過非正規(guī)渠道接觸動漫,比如購買盜版漫畫、碟片或直接網絡觀看下載。這些青少年的觀看頻率平均為每月3-4話每話20頁左右的漫畫,或3-4部每部20分鐘左右的動畫,或2-4部2小時左右的動畫電影。因此,通過大量頻繁地接觸,動漫對當代青少年的影響就尤為凸顯出來。從個人的精神需求來看,當代青少年把自我看得很重要。他們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接受良好的教育,對現實的要求很高。在這樣的社會中,青少年產生了許多在友情和人生理想方面新的精神需求,使他們對少年動漫的依賴性增強。
當代青少年的朋友圈大部分集中在同學中,而在成長中缺乏長期穩(wěn)定陪伴的同輩,讓他們容易孤獨寂寞。同時家庭的不穩(wěn)定現象增多讓他們缺乏安全感。這些促使他們在成長中強烈渴求朋友,探尋同輩間的可靠關系。訪談中青少年表示,日本少年動漫中描繪出的美好友情,是他們的向往。……動漫中的生活符合此時青少年心理需求,他們有不離不棄的朋友,共同奮斗,分享成功……讓青少年有生活在群體中的歸屬感。⑨在人生和理想方面,當代青少年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在劇烈變遷的社會中普遍缺乏現實感,因此他們樂于想象,展開各種各樣對人生和理想的思考。但是他們不僅理想也現實,因此往往自認為難以實現產生的想法。訪談中青少年表示,他們普遍掙扎在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中,一邊努力尋找長遠目標和短期利益的平衡,一邊渴望追尋人生和理想的答案。而日本少年動漫把復雜的生活簡單化。它提倡堅持一個不變的夢想,依靠熱血拼搏,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取得勝利。這樣美好的世界創(chuàng)造出一種單純的信仰,讓掙扎在矛盾中的當代青少年獲得了精神力量。
日本動漫吸引青少年的根本原因是準確地掌握了他們的本質心理特征:現實而理想。即恰到好處地滿足了青少年在成長中的精神需求。研究發(fā)現,日本動漫的商業(yè)性使其受眾定義及訴求非常明確,它特別注意貼近這個年齡層閱讀群體的心理,這是日本動漫創(chuàng)作模式的成功點之一。⑩人在青少年時期,處于從虛幻到真實的過渡年齡,他們在關心自己生活的同時,還抱有很多生活之外的幻想。?……而日本動漫融合了虛幻與現實,牢牢地掌握住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的以“現實而理想”為基礎的各種心理特征,創(chuàng)造出一個動漫世界來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在此基礎上,少年動漫提倡“友情、努力、勝利”三大主題,這些更加恰到好處地契合了當代青少年在成長中的對友情和人生理想的需求。因此,日本少年動漫對當代青少年產生著尤為明顯的影響。
(二)日本少年動漫在當代青少年成長中的影響
日本少年動漫對當代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青少年從最初接觸動漫開始,受到的影響逐步加深。其集中表現在少年動漫提倡的“友情、努力、勝利”的精神對青少年的友情觀、人生觀和理想觀的影響上。
1.初步影響:向往
對剛剛接觸少年動漫的青少年來說,其產生的影響是初步的。此時動漫的最大作用是娛樂。它讓青少年的想象力盡情馳騁,讓他們對戲劇化的動漫世界產生向往。青少年在訪談中表示,看少年動漫能夠獲得愉悅的感官體驗,體驗戲劇化的生活,滿足他們尋求刺激的樂趣。Q很向往少年動漫的世界:“……我覺得現實里面自己沒有超能力,太平淡了。而少年動漫里面每個人都和英雄的世界很貼近,有種被它感染的感覺,我很向往戲劇化的東西?!?/p>
2.進一步影響:思考,模仿
接觸動漫一段時間以后,青少年開始對動漫世界產生思考,并進行模仿,這是少年動漫對青少年進一步的影響。少年動漫會對友情和人生理想中的許多復雜現象進行詮釋,引發(fā)他們展開深入思考。訪談中多數青少年表示,少年動漫中總會有一些有深度的情節(jié)讓他們受益匪淺。
Q剛開始看少年動畫的時候只是追求劇情刺激,看多了以后,漸漸地產生了一些想法:“……對生活的態(tài)度都有改變。感覺看了之后會很重視身邊的人……看了動畫之后,能讓我想通很多事情?!?/p>
Y尤其喜歡對少年動漫進行深入思考:“……(它們)會對一些東西進行詮釋,比如在《鋼煉》里面……兩兄弟進行了那么久的旅行,終于走到了最后,然后發(fā)現追求的東西要以犧牲很多人的利益為代價……追求就不可能實現了,給我一種很絕望的感覺?!?/p>
動漫讓青少年對其中的美好事物進行模仿。青少年傾向于模仿少年動漫中的人物性格,這促使他們自我認同的形成。動漫里的人物性格設定都比較單純,特點突出,這是身在復雜現實中,自我搖擺不定的青少年們希望成為的理想狀態(tài)。因此,長期接觸動漫的青少年由于其成長社會化的需要,會對角色產生認同心理,進而模仿動漫角色的態(tài)度,行為。?在訪談中,青少年表示他們喜歡通過對喜愛人物的扮演,來追求自己想要的性格。
Y、A和R在高一看過少年動漫《通靈王》之后,她們便用其中的人物相互稱呼。Y扮演麻倉葉,她覺得她喜歡他單純的性格,就像看到了理想中的自己;A選擇扮演安娜:“我覺得是一種追求吧,因為安娜的性格比較帥,但我本人的性格比較細,想把性格變得帥一點?!?/p>
青少年還樂于模仿少年動漫中描繪的美好關系。在三大主題作用下,少年動漫提倡的這種美好的行為關系就是友情。青少年受其影響積極追求,這明顯地體現在他們的交友行為上。資料顯示,青少年對動漫的理解給他們提供了人際交往的方法和規(guī)則的參考。……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通過自己觀察理解人際交往的原則,再將其用在實踐中,動漫便成了一個學習的來源。?訪談中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喜歡模仿少年動漫里的經典臺詞,以其中的人物相互稱呼。另外,他們還經常進行一些模仿動漫情節(jié)的活動,來增進彼此的友情。
Y、A和R經常在交往中做帶有少年動漫友情色彩的事情?!坝幸淮芜^生日”,R說,“那時我和她們不同班了,心情很不好。Y和A送了一張卡給我,里面是原來班上許多同學的祝福,封面畫了一個‘X’。這是《海賊王》里面代表友情的標志,是同伴的符號。這張卡和標志讓我非常感動,我相信無論我們怎么分開,我們的友情都不會改變?!?/p>
“我覺得這些符號是表達感情的一種媒介,”Y說,“是屬于我們這個團體的語言。我知道它能夠以一種友情和動漫的形式,傳達給我想要傳達的人。我們之間有些肉麻的話說不出來,但是有些很隱含的東西,有些感情,我相信能夠通過那些符號傳達到那個人的心里?!?/p>
3.深層次影響:相信、激勵、保護
長久接觸少年動漫以后,青少年開始執(zhí)著地相信其中描繪出的關于“友情、努力、勝利”的美好事物,這種相信的力量能夠對他們進行激勵,并產生保護。青少年樂此不疲地相信著少年動漫對于友情、人生和理想的美好詮釋。
在友情觀上,少年動漫中描繪的美好友情強烈地滿足了青少年對于朋友的想象。它把友情詮釋為在為夢想而努力的一群人之間所產生的深刻羈絆。這種感情純潔而美好,是少年動漫最吸引青少年的元素之一。當代青少年在成長中,社會化的需要讓友情在他們的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朋友間的鼓勵、慰籍使青少年能夠獲得自我同一性。……而少年動漫對友情的詮釋更是讓青少年熱血沸騰?。訪談中的青少年普遍表示自己十分愿意相信少年動漫中的友情,并努力讓自己的友情觀向少年動漫貼近。
Y描述:“我覺得友情是一群人為了同一個夢想,互相珍惜,共同前進,互相扶持……是有分配各自工作的一個團隊……潛意識里會有一種競爭,但會在彼此的激勵中走得更遠?!?/p>
在人生觀和理想觀上,少年動漫中詮釋的堅持努力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對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滿足了青少年在成長中對人生和理想的追求。青少年相信著這些理念,并對他們的人生理想觀產生影響。
Y、A、R三人的人生理想觀很大程度上是在少年動漫的詮釋中形成的。Y認為:“人的一生……重要的就是一個過程。……我希望自己成為動漫的主角,想為某種東西努力。”
青少年對少年動漫的相信能夠轉化為一種激勵,這主要表現在他們對人生和理想的探尋方面。不過由于青少年自身情況的不同,少年動漫的激勵程度有較大的區(qū)別。對一些因為少年動漫而明確自己理想的青少年來說,少年動漫能夠給他們提供長期相信和堅持的力量,激勵他們?yōu)橹粩嗯Σ⒆呱铣晒Φ牡缆贰?/p>
在訪談的青少年中R是唯一明確了自己長遠目標的人。“我以后一定要進入動漫行業(yè),我很堅定我的夢想……這些相信的力量都是少年動畫給我的,我最喜歡路飛(《海賊王》里的主角),他就是一心堅持夢想的那種,我要像他一樣?!?/p>
而訪談中大部分的青少年表示,在自己還沒有明確的長遠人生理想的狀況下,少年動漫對自己的激勵相對局限,多表現在一些短期目標上,比如考試和比賽求勝等。
長遠目標不太明確的X,覺得少年動畫對她的精神激勵更多地表現在短期目標上:“高考的時候看書挺艱苦,我就會對自己說,如果這個時候是誰誰(動畫人物)就會怎樣……然后就能讓我堅持下去?!?/p>
一些青少年表示,少年動漫對他們在現實中的激勵其實并不大。其原因是:首先,他們明白現實與少年動漫的舞臺有較大差距。現實中的他們多數長遠目標還很模糊,努力的方向不清晰且經常改變,他們缺乏像動漫人物那樣一定要堅持的東西。其次,比起少年動漫,他們更容易受到家庭和學校等現實中的更強勢客觀條件影響。除了激勵之外,青少年對少年動漫的相信還能夠轉化為一種保護。當他們遇到現實中的矛盾時,能夠依靠堅持對少年動漫的相信來消除懷疑,回避傷害,讓信念強大的力量形成自我保護機制。在訪談中青少年們表示,這種保護最明顯地表現在友情方面。當友情遇到挫折的時候,少年動漫對他們灌輸的對友情的相信能夠消除他們的懷疑,治愈受到的傷害,以此來維持更長久更深刻的友情關系。
Y、A和R在友情中遇到過很多挫折,但現在她們依舊維持著牢固的友情,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她們共同相信著的少年動漫。A說:“……對于友情,我們三個有80%都是受少年動漫影響。”
R贊同:“我遇到挫折的時候,該相信的還是依然堅持……我會在受傷的時候不斷用從少年動漫里得到的信念讓自己堅強,讓自己不要懷疑。”
Y說:“我們三個的友情是比較小強型的,就是受傷之后治愈能力比較強。尤其對于自己相信的一種東西……遇到友情上挫折的時候……還是會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屬于我的同伴……我還從來沒有遇見過所謂的可以對我的信念造成崩潰的刺激?!?/p>
由上可知,青少年長久接觸少年動漫以后,他們會開始執(zhí)著地相信其中關于“友情、努力、勝利”的美好事物。這種相信的力量能夠激勵他們,不過由于客觀條件和個人性格的不同,效果因人而異。另外,這種相信還能夠為他們提供保護,回避現實的傷害。
(三)日本少年動漫在當代青少年成長中影響的變化
動漫的影響隨著青少年成長而發(fā)生一些變化。但是對大多數長期接觸少年動漫的青少年來說,這種影響只是表面形式有所淡化,而其本質作用繼續(xù)存在。
1.形式淡化
動漫產生影響的表面形式有所淡化。大多數青少年們對更多少年動漫的興趣在減淡,有其一定的原因。從動漫方面看,青少年們普遍表示,他們除了在小學到高中時期接觸過幾部被奉為經典的少年動漫之外,就很少再看到其他優(yōu)秀作品。而這些經典是日本動漫史上少年動漫發(fā)展的巔峰之作(如《七龍珠》、《幽游白書》、《灌籃高手》、《海賊王》等),它們的出現時期恰好與當代青少年的成長時期相重合,因此,在青少年成長一定時期內它們的影響是難以動搖的。
隨著這些經典作品的完結和青少年的成長,動漫的影響開始淡化。再加上日本動漫產業(yè)的發(fā)展,多數動漫都過度商業(yè)化而導致泛濫,很少再出現優(yōu)秀的作品。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表示:“對于周產30部的日本動畫連續(xù)劇,我已經啞然無言?!?這些具有高市場價值的少年動漫被大量重復生產,使其變得庸俗化和套路化,逐漸喪失了個性和靈魂。
從青少年方面看,首先,大部分青少年都在成長中認識到少年動漫與現實的距離,導致他們對越來越多的少年動漫熱情減弱。
X覺得與現實相比,少年動漫太過簡單:“……里面大家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一個夢想可以實現……你在現實生活中的路卻太多……”
青少年們在成長中與少年動漫主角的年齡差距逐漸加大,也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減淡了對動漫的熱情。同時,大部分青少年都會覺得動漫看得太多太長,產生膩味,失去了最初那種強烈喜愛的感覺。隨著成長,青少年們看動漫的時間減少,以及他們的交友圈子和生活環(huán)境轉變讓他們生活中的動漫元素減少,也成了他們熱情減弱的一個重要原因。
A在高中同Y和R一起的時候看的動畫最多,上大學之后由于大家分開,她對動畫就看得少了。“還是一個環(huán)境問題”,A說,“我在大學是另外一個環(huán)境,沒有那種動漫的氛圍,不能像原來一樣投入到動畫里面去?!?/p>
2.本質不變
而少年動漫在青少年成長中的本質影響,即其描繪的關于友情、人生和理想等美好事物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在他們的成長中繼續(xù)發(fā)揮著作用。動漫和現實這兩個世界的差距并不妨礙青少年去模仿和相信其提倡的美好,并繼續(xù)受其不斷激勵,由其提供保護。多數青少年在少年動漫的舞臺上習得了“友情、努力、勝利”的意義,認為就算脫離了動漫,在現實中堅持這些美好的事物也是值得的。
Y、A、R三個人談到少年動畫中的美好的事物,尤其是友情,仍然向往著和堅持著。
A說:“我對友情還是會強烈地相信,只能說稍微長大一點,成熟一點,不會再對動漫那么瘋狂?!?/p>
R認為:“我覺得……我們的友情中動漫的東西可能會褪點色,但是其他的東西還會繼續(xù)延續(xù)……我還沒有遇到什么事情能夠把我打擊到不相信少年動畫里的那些美好的東西。”
Y覺得:“有些相信的東西(在動漫和現實中)是一樣的。……(雖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少年動漫中同伴間的那種感覺,在現實中也不會變?!吘垢阋黄鹂磩勇L大的那些人,是永遠跟著你的心智一起成長的,會永遠記得住,是一份很純很真的感情。”
由上可知,日本少年動漫的影響隨著青少年的成長而逐漸變化。其影響力會逐漸脫離動漫的外殼,即其作為“動漫”的表面形式有所淡化。但是,只要青少年認為動漫世界構造的美好值得去相信,少年動漫對青少年的本質影響——提倡“友情、努力、勝利”的精神——就會伴隨著他們的成長而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當代青少年處在社會劇烈變遷的時代大背景中,產生了嶄新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求朋友,希望追尋人生理想的答案。在這個時候,符合他們心理特征,提倡“友情、努力、勝利”精神的日本少年動漫大量涌現,對青少年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首先,接觸這些動漫的青少年,從享受視覺刺激開始,受到少年動漫所營造的戲劇世界的初步影響,由此開始對動漫世界產生向往。其次,隨著對少年動漫接觸的加深,青少年開始深入思考其中對一些事物的闡釋和意義,并對少年動漫中描繪的美好事物進行模仿。他們扮演喜愛的動漫人物來追求自己想要的性格;他們模仿動漫中美好的友情關系,從動漫中學習自己的人際交往原則。這是少年動漫對青少年的進一步影響。再次,長期接觸少年動漫的青少年,會相信動漫中描繪的關于“友情、努力、勝利”的美好,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友情觀、人生觀和理想觀。這種信念在現實中能夠對青少年產生一定的激勵,激勵的程度隨著青少年主觀狀況和客觀環(huán)境不同而作用不同。同時,這種信念也能對青少年產生保護,讓他們在現實中遇到矛盾時能夠依靠對動漫的美好信念來消除懷疑,回避傷害。最后,日本少年動漫對青少年的影響會隨著青少年的成長而發(fā)生變化:作為動漫的表面形式會淡化但是其本質的影響不變。少年動漫提倡的“友情、努力、勝利”的精神可以脫離動畫的形式,作為現實中的美好事物讓青少年不斷追求,從而使得這些影響在他們的成長中長久持續(xù)下去。
回顧我國的現狀,在世界各國都受到日本動漫強烈的沖擊的背景下,我國對待國外動漫總是采取限制的態(tài)度,尤其是日本動漫。國家廣電總局在2008年2月19日禁止各臺在17:00至21:00播出各種形式的境外動漫。但是,國家廣電總局的這種措施難以達到其目的。首先,青少年在成長中產生的各種正常精神需求需要被滿足。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青少年們獨生子女居多,家庭不穩(wěn)定現象增多,這些讓我國青少年與他國青少年相比更加缺乏安全感和容易孤獨寂寞,更加急切地渴望精神需求得到滿足。而日本少年動漫作為一種大眾傳媒產品剛好能夠滿足需求,青少年自然會通過各種渠道去獲取。如果強行禁止反而會讓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精神寄托而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其次,互聯(lián)網絡的發(fā)展為各國動漫的傳播提供了幾乎無限制的便利,國家廣電總局的禁令無法阻止青少年與境外動漫的接觸。再次,如果廣電總局的禁令是為了保護我國民族動漫產業(yè),而現在大多數的國產動漫質量還很難達到滿足青少年成長需求的高度,他們依舊會去尋求他國動漫。當然,日本少年動漫中也存在很多對青少年不利的因素,比如對暴力場面的渲染和不良文化的宣傳等。但青少年在成長中接觸到的負面信息不僅僅來自于動漫,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相信大部分的青少年都能以科學的態(tài)度正確對待。
本研究除了中國青少年,還了解了日本青少年對少年動漫的看法。在日本,政府對動漫的傳播少有限制。很早以前日本政府就把動漫作為獨立的文化產業(yè)來扶持,現在的日本動漫擁有成熟的發(fā)展鏈條,從生產發(fā)行播出,到電影制作和周邊產品,再到旅游景點,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很完備充分。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日本青少年從小伴隨著動漫長大。他們接觸到的動漫更加大量、頻繁和密集。然而談到動漫對他們的影響,日本青少年的反應比較平常。有的認為有一定影響但是說不上來,有的認為動漫也就僅僅是大眾傳媒的娛樂產品。在精神方面,反而是中國青少年受到的影響要深于日本青少年。究其原因,首先自然是和社會背景有關。日本青少年和中國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其產生的需求也不同。中國青少年獨生子女居多,而日本青少年大多擁有兄弟姐妹,因此中國青少年會比日本青少年更感到寂寞,從而強烈地渴求同輩,也就會更容易受到提倡美好友情的少年動漫的吸引。其次也不能疏忽關于動漫獲取渠道的問題。由于國家廣電總局的禁令,中國青少年很難通過正常的渠道從電視上接觸國外動漫作品,而尋求其他渠道的手段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發(fā)他們對動漫的渴望。反而,在身邊充斥著動漫的日本,青少年對待動漫的態(tài)度卻更加平常了,這不能不引發(fā)一些思考。因此,國家廣電總局應該對境外動漫以平常的態(tài)度對待,開放并選擇性吸收,讓各電視臺挑選優(yōu)秀的境外動漫在正常時間播放,滿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同時,政府也應該繼續(xù)扶持和鼓勵民族動漫產業(yè)積極發(fā)展,學習境外動漫精髓,培養(yǎng)中國民族特色。這樣,境外動漫和國產動漫才能在公平競爭中更快地發(fā)展起來,在代青少年的成長中發(fā)揮更加健康有益的影響。
注:
①⑤?朱岳.由中國動畫傳播現狀看我國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http://rshliu999.bokee.com,2006-12-3 16:17.
②饒淑園.同輩群體交往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J].教育導刊,1996,(Z2).
③于長江.青春仙境 專題研究——動漫文化對“現實”的顛覆和對“現實感”的追尋[J].北方美術,2005,(4).
④宋智勇.析當代青年心態(tài)[J].江西社會科學,1999,(8).
⑥唐昕.小屁孩兒時代的記憶:卡通一代與電視童年[J].東方藝術經典,2006,(3).
⑦?陽柳青,韓振華.論動畫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J].青年探索,2006,(1).
⑧?世界營銷評論.日本動漫是如何吸引青少年的[EB/OL].http://mkt.icxo.com,2007-09-25.
⑨⑩王露露,袁華.析動漫中的人物——當代動漫研究[J].影視影像,2007,(2).
?石勇.動漫文化:不可小覷的青少年亞文化[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6,(11).
?宮崎駿.思索與回歸——日本的動畫片和我的出發(fā)點[N].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
責任編輯 許 臻
C913.5
A
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