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外國語學院 趙 宏
一
在借用詞中,那些隸屬于西歐語系,但詞形和意義已日語化的詞被稱為「外來語」,有時也被稱為「洋語」。由日本創(chuàng)造的類似「ナイター(夜場比賽)」、「テーブルスピーチ(即席講話)」這樣的「和製英語」以及像「ポスト」(在英語中表示“郵政,郵件”之義,作為「外來語」有“郵筒”之義),「アラカルト」(在法語中表示“菜單”之義,在「外來語」中有“單點菜”之義)這樣用與原詞完全不同的意義來表現(xiàn)日語中特有的東西的詞也是「外來語」。
現(xiàn)代日語中,80%以上的「外來語」是從英語借用而來的。但是,如果追溯歷史的話,「外來語」首先是在16世紀的葡萄牙傳教士帶來的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中產(chǎn)生的?!弗ⅴ弗?亞洲)」、「オランダ(荷蘭)」這樣的地名以及「パン(面包)」、「テンプラ(天麩羅)」、「カルタ(紙牌)」這樣的詞都是由此而來的。通過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カボチャ(南瓜)」、「サラサ(印花布——起源于爪哇語)」、「タバコ(香煙——源自西印度群島的一種語言)」這樣的詞也被納入日語了。到了17世紀,受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荷蘭語成為了「外來語」的主要來源。出現(xiàn)了「アルコール(酒精)」、「ガラス(玻璃)」、「ゴム(橡皮)」、「ビール(啤酒)」這樣的詞。19世紀初,進入幕府末期,日本開始從英語、法語中吸收「外來語」。明治以后,出現(xiàn)了從德語、俄語中吸收的「外來語」。下面各舉幾例。
源自法語的「外來語」:
カフェオーレ(牛奶咖啡)、パレット(調(diào)色板)、マヨネーズ(蛋黃醬)、デカダン(頹廢派)、ユニーク(獨一無二的)
源自德語的「外來語」:
アルバイト(打工)、カルテ(病歷)、テーマ(題目)、ゼミナール(研究班)、シュプール(滑雪板的痕跡)
源自意大利語的「外來語」:
オペラ(歌劇)、ソロ(獨唱)、テノール(男高音·高音樂器)、マドンナ(貴婦人)
源自俄語的「外來語」:
トロイカ(三套馬車)、ペチカ(壁爐)、ツンドラ(凍土帶)、ノルマ(定額)
二
雖然「外來語」的濫用是一個常見問題,但根據(jù)『現(xiàn)代雑誌九十種の用語用字第三分冊分析』(國立國語研究所)所示,「外來語」的使用頻率在「異なり語數(shù)」中只占不到10%;在「延べ語數(shù)」中只占不到3%,這意味著「外來語」對日語中的基本詞匯幾乎不產(chǎn)生影響。
隨著科技進步和日趨的國際化,「外來語」的數(shù)量確實在不斷增加。但是,由于「外來語」用片假名標記,在與漢字和平假名一起使用的句子中很明顯,而且因為不斷采用新的「外來語」,所以讓我們感覺「外來語」的使用頻率比實際使用要高。
三
如果從詞形方面來看,「外來語」以四個音節(jié)詞居多。例如,「スカート(裙子)」、「ウェスト(腰部)」等等。也有像「ページ(頁數(shù))」、「コート(大衣)」這樣的三個音節(jié)的詞。與漢語詞和日語詞相比,「外來語」的一個特點是五個音節(jié)、六個音節(jié)、七個音節(jié)的長詞的比率也很高,如「ターミナル(終點站)」、「デッドボール(死球)」、「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交流)」等。
「外來語」是將其原詞的發(fā)音日語化,換成了日語的音韻。一個顯著的現(xiàn)象就是可以例舉出像英語的<strike>可以變?yōu)椤弗攻去楗ぅ?好球)」這樣五個音節(jié)連續(xù)的詞。也就是說通過原詞的輔音的音節(jié)化來增加「外來語」的長度。因此,像把「インフレーション(通貨膨脹)」變?yōu)椤弗ぅ螗榨臁?,「アルバイト」變?yōu)椤弗啸ぅ取梗弗ēⅸ`コンディション(空氣自動調(diào)節(jié)器)」變?yōu)椤弗ēⅴ偿蟆惯@樣的縮略詞也有很多。另外就是像以下例詞那樣省略語法要素,如表示復數(shù)的<原s>的發(fā)音以及定冠詞<the>等被省略。例如:
sunglasses→サングラス(太陽鏡)
on the air→オン·エア(廣播中)
而且,由于日語的元音和輔音的數(shù)量很少,「外來語」的發(fā)音用和原詞相近的音代替,所以「外來語」比原詞發(fā)音簡單。例如:<right>和<light>都讀為「ライト」,<bus>和<bath>都讀成「バス」。像這樣,既有把原來的讀音改換成日語的讀音放在日語中使用的詞,也有像〔V〕→「ヴ」這樣直接使用原來的讀音或像〔tsi〕→「ツ?!惯@樣在「タ」行輔音后加一個元音「i」 而組成的詞。意大利的城市威尼斯有「ヴェネチア」、「ヴェネツィア」、「ベネチア」、「ベネツィア」四種書寫方式。
區(qū)分不同的環(huán)境,采取相應的對策是每一座大壩的管理者應當認真細致考慮研究的問題。對環(huán)境認識得越深透,區(qū)分得越明確,潰壩應急對策就可能制訂和實施得越有效。
在音調(diào)方面,「外來語」的音調(diào)也會發(fā)生變化。例如:英語單詞是強弱音調(diào),但是日語化之后,「外來語」就變成了高低音調(diào)的詞了。
「外來語」的大多數(shù)是名詞,僅有少量的形容詞以及類似「モダンな(時髦)」、「フレッシュな(清新)」這樣的形容動詞。除此之外,在「外來語」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諸如「アンチ帝國主義(反對帝國主義)」、「ポストモダニズム(超現(xiàn)實主義)」、「マルチ人間(多面手)」這樣的接頭詞以及「乙女チック(少女化妝品)」、「コードレス(無線的)」這樣的接尾詞是「外來語」的情況。
根據(jù)『分類語彙表』所調(diào)查顯示,「外來語」多用于生產(chǎn)物和用具,其中與衣服和機械有關的詞的使用率很高。
一般而言,「外來語」受西方影響被賦予一種近代并且精練的印象。例如:「宿屋」「旅館」「ホテル」三個詞相比較,「ホテル」是最具有西方特點,最具近代感的詞。另外,「取り消し」「解約」「キャンセル」這三個詞,「取り消し」表示“取消和廢除”之意,與此相對,「解約」使用在“廢除保險契約等”的場合,「キャンセル」應用在“取消賓館預定和飛機搭乘”等場合。換一個角度來看,與「宿屋」「取り消し」這種使用范圍廣的詞不同,「ホテル」和「キャンセル」這樣的詞可以說使用范圍是受限定的。而且,從「トイレ——便所」「ローン——借金」「オーダーする——あつらえる——注文する」等詞可以看出,「外來語」的表達比較委婉。
四
「外來語」在意義方面有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類似于「コンピューター→電子計算機」、「ニーズ→必要性」、「メリット→利點」、「リスク→危険性」、「ビッグ→大きい」、「ドライバー→運転士」這樣的「外來語」和其譯詞都存在。雖然有像「コンピューター→電子計算機」這樣無論是使用「外來語」還是使用其相對應的譯詞在意義上沒有什么差別的一對詞,也有類似于「ドライバー→運転士」這樣在語感上有差別的詞。這樣就會產(chǎn)生如何使用近義詞的問題。比如,我們可以說「タクシーのドライバー」,但是不能說「新幹線のドライバ—」。
另一個是「外來語」和原詞的意義有差異。例如,「デッドヒート」和「フェミニスト」的第一個意義和原詞一樣,但是成為「外來語」后又新增了第二個意義。
①同時到達。在賽跑比賽中,兩個以上的參賽者經(jīng)過激烈角逐同時到達終點的情況。
②激烈的競爭。
「フェミニスト」:
①男女平權(quán)主義者;女權(quán)主義者。
②特別重視、愛護女性的男性。
無論哪個詞,在作為「外來語」使用時,大多數(shù)都使用第二個意義。因此,很多日本人對于美國的女性說「私はフェミニストだから」這句話感到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