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 郭艷
2005年6月至2009年9月,我們采用鼻內鏡電視監(jiān)視下進行咽鼓管吹入曲安奈德鼻噴霧劑(江西珍視明藥業(yè)生產(chǎn)),治療分泌性中耳炎40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16~72歲;其中兩耳發(fā)病按兩例對待,病程10 d~3年。主要癥狀為耳悶脹感,聽力減退,自聽增強,低調耳鳴或伴有患側頭部不適。耳鏡檢查:鼓膜內陷無明顯積液5例,鼓室少量積液12例,鼓室明顯積液23例。電測聽(丹麥AS72型)檢查:骨氣導間距平均23dB。鼻內鏡檢查:鼻咽部無占位病變,有急性炎癥先抗感染治療。咽鼓管咽口充血腫脹呈縱行縫隙狀25例,三角形15例,以上病例均為經(jīng)鼓膜吹張及穿刺沖洗治療未愈者。
1.2 方法 取平臥位,應用0°鼻內鏡,用1%丁卡因麻醉,1%麻黃素收斂鼻腔黏膜,先吸除患側鼻腔及鼻咽腔分泌物,在鼻內鏡電視監(jiān)視下由同側鼻腔導入裝有曲安奈德鼻噴霧劑的噴槍管,對咽鼓管咽口后側及圓枕噴1次,對下鼻甲后端黏膜及咽鼓管咽口前側噴1次,霧液均勻。隔日一次。直至痊愈。
治療后患者均感耳悶脹感好轉,自聽增強癥狀減輕,聽力提高。治愈標準:自覺癥狀消失,電測聽檢查氣導平均提高10~20 dB HL。40例中,1周治愈7例,2周25例,3周6例,2例無效。治療1年后隨訪:未復發(fā)29例(72.5%),復發(fā)1次經(jīng)同法治愈6例(15%),復發(fā)2次以上3例(7.5%),2例失訪(5%)。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與咽鼓管的功能障礙、感染、免疫反應等有關,由于咽鼓管位置隱蔽深在,經(jīng)鼻腔噴藥難以到達咽鼓管咽口位置,口服糖皮質激素全身不良反應較大,曲安奈德鼻噴霧劑為一種強效的糖皮質激素,具有明顯的消炎消腫作用,由鼻黏膜吸收,吸收后很快代謝,故系統(tǒng)性不良反應發(fā)生較少[1]。
治療在鼻內鏡電視監(jiān)視下直視進行,用藥位置準確,不損傷咽鼓管,故療效較好,但操作鼻內鏡時要動作輕柔,保護鼻腔黏膜,防止鼻腔黏膜破損導致鼻腔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