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祥
據(jù)說,以后每年中秋之夜,都有二十多個女子到清風嶺合奏一曲《十面埋伏》。
盱眙城東邊有一片山崗叫清風嶺,嶺上住一老人,姓張名修明,字雅管,善藝竹,坡上種得一坡好竹子。修明還有一手絕活——制笛,人送雅號張七洞。登門求笛者甚多,張七洞有求必應,碰上興致來時,求笛者還能親睹其制笛過程。張七洞用篾刀伐下或兩年生或三年生的竹竿一莖,依據(jù)來者身份或取梢或取腹,外去其節(jié),內通其孔,鉆洞,試音,正音。七洞曾對人說,牧童宜用二年生竹梢笛,以其音色清亮,有鄉(xiāng)野氣,牛羊聽了來精神;貨郞宜用二年生竹腹笛,以其發(fā)音醇厚,穿透力強,招徠顧客;戲班子樂師宜用三年生竹腹笛,以其外直中通,竹質細密,氣蘊于管內,沖撞流滯,盡隨人意;至于多年生竹根笛,竅闊音厚,其音或如嫠婦夜泣,哀婉凄涼;或如將軍擊鼓,鏗鏘激越,故奏者勞神,聞者傷身,暴戾之徒聞之則心志必亂,有性命之虞。
張七洞聲名在外,遠近竹笛皆出于其手,就連姑蘇一帶戲班子的著名樂師都紛紛登門求其竹笛。
卻說1938年中秋這一天,日軍華中派遣軍第十三師團吉野中隊約200人,另配偽軍300人,從南京殺至盱眙縣。吉野是個中國通,頗善音律,迷中國古董。他帶人洗劫了盱眙名勝第一山,金石字畫悉數(shù)掠走,并且在宣化街殺害民眾三百余人,然后縱火燒了宣化寺。吉野押著二十多個年輕美貌的女子回駐地古桑,因其早聞張七洞之名,特繞道清風嶺。
吉野命人圍住張七洞的竹林,然后破門而入。張七洞已知城中之事,料到吉野早晚必到。兀然坐于石上,面色如水。
吉野趨步上前,當胸抱拳說:“久聞閣下大名,今日登門愿一見先生絕活!”
張七洞冷冷地說:“山野之人哪有什么絕活,倒是今日聽聞將軍殺人絕活自古未有!”
“這么說來,先生是不愿意與我切磋技藝嘍!”吉野并不甘休。
“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只與朋友切磋,斷然沒有陪強盜的理?!睆埰叨戳x正辭嚴。
吉野哈哈大笑:“禮儀之邦?恐怕是禮崩樂壞了吧!如果先生愿意,我倒是愿意用這支尺八為先生吹上一曲。”
說罷,早已橫笛在手,凝神奏曲。聲如裂帛,凄切乖戾,隱隱然有殺氣逼人。一曲奏罷,聞者無不悚悸,那二十多個女子更是汗出如漿。
唯張七洞神情蕭散,氣色不變。
吉野收笛在手,面露得意之色。
翻譯官趾高氣揚地說:“吉野將軍乃北海道尺八名家之后,這一曲《逐鹿》更是絕技,支那人心散如沙而失其鹿,天皇逐之,聞笛音即知勝負。張先生是高人,須知識時務者為俊杰,吉野先生想請您教授治下小兒學奏《逐鹿》,以達大日本親善美意,不知意下如何?”
張七洞勃然正色道:“閣下難道不知笛的根本嗎?《風俗通》中有言:笛,滌也。蓋古之造笛,剪云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所以滌蕩邪氣,納之雅正?!鳖D一頓,繼續(xù)說道,“將軍的笛音確非凡品,然而竹材取自海濱,汲咸水,櫛苦風,音澀氣阻,況且將軍殺氣過重,笛音自難臻高妙。倭人尺八,只不過得我中華正聲之皮毛……愿借佩刀一用?!?/p>
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只覺眼前一亮,佩刀已在張七洞手中。只見他身形如鶴,刀光過處,一桿老竹嘩然倒下,取竹根空竅厚鈞者兩節(jié),去節(jié)、通孔、鉆洞,竹屑紛起如花。轉眼之間,張七洞持一根竹笛當風而立,隱隱如有鳳鳴。眾人驚愕。
笛音如豆,敲擊竹莖,鏗鏘有金石聲。霎時,群山在暮色中如鐵的獸脊踴躍,夕陽裹著血色滾向天際,笛音如濃黑的夜色籠罩著清風嶺,山鳴谷應,如千軍萬馬驟至。
第二日清晨,有人途經(jīng)清風嶺,只見山坡上躺滿了日軍的尸體。
竹林下,巨石上,張七洞端坐如一尊雕像!
據(jù)說,以后每年中秋之夜,都有二十多個女子到清風嶺合奏一曲《十面埋伏》。
是夜,寒風過處,月色如霜,竹聲如泣。
金山201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