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宗,王連生
(1山東大學醫(yī)學院,濟南 250012;2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
同時性食管胃重復癌臨床較少見,不僅診斷有一定困難,治療也較單純食管癌手術復雜。1982年 10月至今,我院共收治同時性食管胃重復癌患者 7例,現(xiàn)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本組 7例患者中,男 6例,女 1例;年齡 41~65歲,平均 56.2歲。食管癌發(fā)生于胸上段 1例,胸中段 5例,胸下段 1例,病理檢查均為鱗癌。胃癌發(fā)生于賁門胃底5例,胃竇 2例,病理檢查均為腺癌。其中手術方式采用食管次全切除并近端胃切除,胃代食管 4例(頸部吻合 3例,胸內吻合 1例);食管次全切除,近端食管殘端封閉,空腸造瘺1例;部分食管切除并全胃切除,食管空腸 Roux-en-y吻合術1例;食管內翻拔脫并遠端胃切除,結腸代食管并BillrothⅡ式手術 1例。結果本組無圍手術期死亡。發(fā)生頸部吻合口瘺 1例,后出現(xiàn)吻合口腫瘤復發(fā)。生存期從術后開始計算,1、3a生存率分別為 71.4%(5/7)和 42.8%(3/7),無 5 a生存者。
討論:文獻報告,食管癌患者中,同期發(fā)生胃癌的比例為2.6%~6.9%。同時性食管胃重復癌的診斷主要靠鋇餐造影和胃鏡檢查。術前明確重復癌的診斷對術式選擇至關重要,但有一定困難。其原因一是對本病認識不足,檢查中常滿足于 1個癌灶的發(fā)現(xiàn)而忽視第 2個癌灶的存在;二是部分患者腫瘤致食管腔狹窄,胃鏡不能通過,影響了遠端部位的檢查。因此,為提高重復癌的診斷率,食管癌患者術前應常規(guī)進行細致的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及胃鏡檢查,有時需重復進行檢查。本組 1例食管中段鱗癌并賁門原位腺癌患者,第 1次胃鏡檢查,見賁門小彎側黏膜粗糙、質脆,組織活檢未查見癌細胞,后經(jīng)第 2次胃鏡檢查才證實為賁門小彎側原位腺癌。也有作者認為,對食管腔狹窄胃鏡不能通過者,腹部CT掃描有助于避免重復癌的漏診。
研究顯示,食管癌合并其他部位原位癌的手術預后并不比單純食管癌的手術預后差。因此,一旦明確為同時性食管胃重復癌,同期手術切除為首選治療方法。本組食管賁門重復癌 5例,4例行食管次全切除并近端胃切除、胃代食管術;另 1例為 41歲男性患者,就診時進流質已相當困難,稀鋇造影顯示食管中段病變,長約 9 cm,術中完成胸部食管的游離、切斷后,發(fā)現(xiàn)賁門部腫瘤已侵及胰體,無法切除,行食管次全切除,近端食管殘端封閉,空腸造瘺術,當引以為戒。本組食管胃竇重復癌 2例,1例行部分食管切除并全胃切除,食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1例行食管內翻拔脫并遠端胃切除,結腸代食管并 BillrothⅡ式手術。經(jīng)隨訪,1、3 a生存率分別為 71.4%、42.8%。因此,我們認為,重復癌一旦明確診斷,同期手術切除為首選治療方法。對腹部有異常發(fā)現(xiàn)者,可先剖腹探查而后開胸;對先開胸者,探查腫瘤若能切除,即行腹部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時再游離,切斷食管。行根治性切除,徹底清除淋巴結,有利于改善同時性食管胃重復癌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