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先強
徐光啟思想研究綜述
□程先強
自從1982年吳德鐸發(fā)表《我國研究、評介徐光啟概述》一文后,國內農業(yè)、軍事、天文歷法、數學、宗教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就對徐光啟思想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學術界主要圍繞徐光啟農業(yè)思想、軍事思想、天文歷法思想、數學思想、宗教思想的內容、成效、途徑、方法及其它問題展開了比較全面的研究。通過梳理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了解學術界對該問題的研究動態(tài),同時也有助于發(fā)現(xiàn)問題,推進對徐光啟思想的進一步研究。
農業(yè)思想;軍事思想;天文歷法思想;數學思想;宗教思想
近年來,學術界對徐光啟思想的研究正逐漸升溫,學術會議更是頻頻召開。尤其2009年10月26日在上海召開的第一屆伽利略-徐光啟國際會議,旨在紀念伽利略發(fā)明天文望遠鏡400周年,以及徐光啟和利瑪竇共同翻譯《幾何原本》400周年,充分體現(xiàn)了徐光啟研究的最新進展。從現(xiàn)有對徐光啟研究的專著、會議文集和期刊來看[1],關于徐光啟思想的研究,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在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科技思想的研究上,富有代表性且具有持續(xù)研究價值的內容主要有:徐光啟的農業(yè)思想;徐光啟的軍事思想;徐光啟的數學思想;徐光啟的天文歷法思想;徐光啟的宗教思想。
徐光啟的重農思想,一是“富國必以本業(yè)”,二是“水利者,農之本也”,三是備荒救災應“預弭為上,有備為中,賑濟為下”?!掇r政全書》集中體現(xiàn)了徐光啟的農業(yè)思想,由此出發(fā)來考察徐光啟農業(yè)貢獻的研究論文也較為豐富。學術界以往對于《農政全書》的研究,或討論其版本的流傳情況[2],或注重其編纂體系的分析與評說[3],或研究其在后世的傳播和影響[4],或介紹其成書環(huán)境與過程[5],在展現(xiàn)徐光啟農業(yè)思想的深度上仍有欠缺。王重民于1957年發(fā)表的《徐光啟反對農業(yè)上保守思想的斗爭》一文,介紹了徐光啟提倡“風土說”變通使用的優(yōu)點,并采用科學實證的方法證明旱稻、木棉等農作物在不同區(qū)域種植的可行性[6]。郭文韜的《試論徐光啟在農學上的重要貢獻》對“風土論”的成因、發(fā)展和如何應對做了詳細介紹,并對農業(yè)耕作技術和棉花、甘薯、除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觀點,表現(xiàn)了徐光啟批判保守思想和備荒救災的意識[7]。郭王二人都反對“風土說”,但后者更全面論述了“風土說”的成因、發(fā)展和應對措施。閔宗殿的《徐光啟對發(fā)展我國農學的貢獻》從農學研究范圍、研究方法、水旱輪作、甘薯、棉花栽培技術等方面論述了徐光啟的農學成就,是徐光啟對農業(yè)經驗的整理和親自試驗的總結。他提出了數理統(tǒng)計方法,這是徐光啟深入研究農業(yè)、水利、備荒救災的重要方法,并指出《農政全書》與傳統(tǒng)農學著作最大的不同是將農業(yè)政策措施作為農學研究的組成部分,而且所占比重較大,從而擴大了傳統(tǒng)農學的研究范圍[8]。相比郭文僅僅介紹徐光啟在農業(yè)上的成果,閔文更注重徐光啟在農業(yè)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周廣西的《論徐光啟在肥料科技方面的貢獻》介紹了10類120種肥料,并總結前人經驗提出如何研制新肥料、改善土壤環(huán)境,并推廣全國各個區(qū)域,這也是反對“風土說”的一項具體實踐[9]。李長年的《徐光啟的農政思想---紀念徐光啟逝世350周年》則是從政策角度出發(fā),分析當前國家狀況,提出了解決“南糧北運”、備荒救災的方法和依據[10]。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山東日照,276826
“水利者,農之本也”。學術界對徐光啟水利思想的研究,內容不一,有些文章僅僅是關于其“用水五法”的概要和注釋[11]。汪家倫的《試論徐光啟的水利思想》指出徐光啟的水利思想是站在政治家的戰(zhàn)略高度提出的。徐光啟立足于水利是農業(yè)根本的立場,闡述了水利在農業(yè)中的重要性,治水與治田相結合的原則,以及怎樣開發(fā)利用水資源和圍湖造田等。徐光啟提出的大興水利,變華北為江南以扭轉南糧北運局面的建議具有頗高的科學性,至今仍富有[12]??妴⒂涞摹对囌撔旃鈫⒌闹嗡疇I田思想》同樣考慮到“南糧北調”的弊端,分別論述了徐光啟在西北和東南兩個區(qū)域內的治水理論,集中討論治水與治田如何有效發(fā)揮作用的方法,總結了徐光啟在治水治田規(guī)劃、旱田灌溉理論、太湖泄水問題和關于自然淤淀、圍湖造田方面的思想,相較汪文,全文偏重于區(qū)域水利技術的討論[13]。張芳的《徐光啟的水利思想》一文從徐光啟如何用水、如何治水為主導觀點,對地區(qū)治水理論與營田理論相結合等方面探討了他豐富的水利思想[14]。尹北直的《農為政本,水為農本-〈農政全書·水利卷>與科技實學》以實測和實踐為準繩,發(fā)掘徐光啟的水利思想,該文較為全面地論述了徐光啟的實學思想和實踐精神[15]。
“預弭為上,有備為中,賑濟為下”是徐光啟備荒救災思想根本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李志堅的《徐光啟的荒政思想》一改往日學術界將徐光啟荒政思想附于其它內容的做法,依據《農政全書》全面分析了徐光啟的荒政思想,將政策設計和技術措施一并納入荒政范圍,顯示了更為宏闊的視野[16]。劉光夏《多一套應急方案好——給徐光啟“旱極而蝗”的注釋》提出了救災的備用方案,是對徐光啟治蝗研究的一大貢獻[17]。王永厚《徐光啟的〈除蝗疏>》一文中,徐光啟打破保守思想,總結蝗蟲災害發(fā)生的規(guī)律和防治的經驗,結合蝗蟲的習性,提出治理的辦法,以保證農民生產[18]。王國忠《徐光啟的〈甘薯疏>》是在總結以前所有徐光啟《甘薯疏》的基礎上,最權威地介紹了甘薯的種植、推廣和儲存方法[19]。徐光啟的農業(yè)思想是將技術措施和政策措施相統(tǒng)一于《農政全書》中,只有將技術措施和政策措施相統(tǒng)一,才能為“三農”提供更好的政策方針。
徐光啟的軍事思想,體現(xiàn)了他救國救民、富國強兵的精神。明朝末期,國勢日衰。國外有西北和東北分別有少數民族擾亂;東南沿海又有倭寇、紅毛的侵掠,西南邊境還屢有安南越人跨境騷擾,國內還有農民起義軍的起義,面對這種困境,徐光啟富國強兵的思想逐漸成型。湯綱《徐光啟的富國強兵思想》論述了徐光啟面對國內外困境,積極應對,探尋救國方針的實干精神[20]。陸文榮《徐光啟軍事思想初探》提出了徐光啟面對外敵入侵如何守衛(wèi)城池,怎樣選練精兵和利用什么戰(zhàn)術保衛(wèi)國家的軍事思想[21]。盧鄂《徐光啟的軍事改革思想》就是針對當時戰(zhàn)事連連失利的慘痛現(xiàn)實中提出的,徐光啟上疏建言改善士兵待遇,積極吸取西方火器的軍事改革思想[22]。隨著研究的深入,資料不斷完備,王慶余發(fā)表《新發(fā)現(xiàn)的徐光啟〈兵機要訣>》,文中介紹了徐光啟選練新兵的《兵法選練百字訣》和精兵的《兵法條格》的內容,對人們了解徐光啟當時的“自朝至暮,手口并作”的實干精神和“如擂鼓要進,就赴湯蹈火也要進,鳴金收兵,后面有水火也要退”的嚴格要求的軍事思想具有重大意義[23]。徐光啟是個實干家,他的軍事思想并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上,還付諸于實踐中。施宣圓《徐光啟的軍事活動》就介紹了徐光啟選練精兵的實干精神,抵御外敵保衛(wèi)京師的組織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24]。劉鴻亮《徐光啟與紅夷大炮問題研究》論述了明末紅夷大炮的艱難發(fā)展歷程,徐光啟積極引進紅夷大炮的種種舉措,為他以后取得保衛(wèi)京師的勝利做好準備。徐光啟的生存環(huán)境促使他從小就有救國救民的思想,只是國家政績敗壞,導致他沒能實現(xiàn)他富國強兵的抱負[25]。研究他的軍事思想,必須站在他的角度考慮,才能分析出他的內心需求。
徐光啟數學思想的研究集中體現(xiàn)在學術界對其翻譯《幾何原本》和《測量法義》的關注上。大約在1605-1607年之間,徐光啟會同利瑪竇等人完成了《幾何原本》前六章的翻譯工作,周振鶴教授系統(tǒng)闡釋了翻譯幾何原本的文化史意義。他指出:“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的目的不僅僅是引進一門新學問,更在于以西方數學的思維來彌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幾何原本》是除《圣經》之外在西方印刷最多的經典,它的翻譯實是一種新文化的引進,而不單純是對數學某一領域的學習;在翻譯史上,《幾何原本》不但是明末清初西方科學著作翻譯中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其口譯筆受的翻譯方式也是中國翻譯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26]。紀志剛《從會通到超勝》指出了《幾何原本》翻譯在數學史上的意義。他指出:“徐光啟在翻譯的《幾何原本》中第一次向中國講明了幾何學的本質‘窮方圓平直之情,盡規(guī)矩準繩之用也?!挥脼橛?眾用所基’,他主張以數學為基礎,然后運用到治歷、測量、音律、軍事、理財、營建、機械、輿地、醫(yī)藥、計時等日用民生的各種技術中去”,徐光啟的這種對基礎科學理論的重視及對基礎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關系的認識,在我國科學發(fā)展史上構成了極為重要的一章[27]。劉鴻亮《徐光啟對〈幾何原本>的翻譯與其實際成效的問題研究》首先分析了當時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的歷史背景,詳細論述了徐光啟對西方科學方法的追求,以及“徐光啟計劃”在明清王朝不能如愿的原因,較為全面的探索了徐光啟對《幾何原本》的翻譯和所取得的成效[28]。楊澤忠《利瑪竇和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的過程》描述了徐光啟和利瑪竇翻譯《幾何原本》的艱難歷程,利瑪竇也經歷了兩次和別人翻譯失敗的困境,隨著徐光啟和利瑪竇交流地不斷深入,徐光啟才開始正式翻譯《幾何原本》,并有目的地刻印出版,宣傳“眾用之基”的數學思想[29]。劉鈍《從徐光啟到李善蘭—以〈幾何原本>之完璧透視明清文化》以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為出發(fā)點,將明末的實學繼續(xù)傳播下去。徐光啟的數學思想是把“金針”度與人的學問,是對當時“空談心性”社會風氣的有力批判[30]。
徐光啟的天文歷法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徐光啟參與修訂《崇禎歷書》上。當時,天文思想是官方思想,不允許民間參與,因欽天監(jiān)觀測有誤才給徐光啟改歷法提供了機會,也使天文歷法在民間得以發(fā)展壯大。江曉原《徐光啟與〈崇禎歷書>》中寫到:“《崇禎歷書》被認為是徐光啟一生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的事情。[31]”目前對于徐光啟的天文歷法思想研究,學術界還主要集中在其修訂歷書的原因和特點,對其他方面探索有限。陳宏喜《試論徐光啟修歷思想之特點》通過徐光啟對《授時歷》和西方歷書的研究分析得出其天文歷法思想的特點,認為歷法的發(fā)展需要學習西方的理論,結合國內的實際測量,是一個從粗入精的過程[32]。劉鴻亮《徐光啟對〈崇禎歷書>的編譯與其實際成效的問題研究》結合“崇實黜虛”的實學思想論述了修歷的原因和過程,并將西方先進理論融入明王朝,形成大一統(tǒng),并對明清王朝產生的深遠影響做了介紹,由此產生的“西學東漸”仍在討論和研究中[33]。崔振華《徐光啟和〈崇禎歷書>》簡明扼要的介紹了《崇禎歷書》的內容、歷史地位和歷史地位,把歷書中的先進思想理論進行歸納,是對《崇禎歷書》先進性的全面概括[34]。施宣圓《博采眾長 集思廣益——徐光啟修訂〈大統(tǒng)歷>的經驗》論述了徐光啟反對保守思想,結合西方理論和實際測量觀察的結果為下一步的發(fā)展做好了規(guī)劃,進一步反映了徐光啟求真務實的精神[35]。
徐光啟一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江曉原教授在其論文《徐光啟與〈崇禎歷書〉》中指出:至少從科學史意義上來說,徐光啟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最有成效的事情應該是他主持歷局,修訂和編纂《崇禎歷書》。從1629年起,徐光啟領導歷局開始編纂歷書。面對官方欽天監(jiān)以及民間“東局”等反對勢力,徐光啟主持西局,會同傳教士湯若望、鄧玉函等人,排除各種困難開展工作,1633年徐光啟病逝后,繼任人于1634年最終完成了歷書的編纂工作?!冻绲潥v書》的天文學基礎是第谷體系而不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哥白尼體系雖然已經提出了近百年,但在理論上和實測上都尚不很成功,當時西方的天文學家對哥白尼體系持懷疑態(tài)度。盡管沒有采用這個體系,歷書中對包括哥白尼在內的歐洲重要天文學說都做了介紹并高度評價了哥白尼,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西方天文學的百科全書。然而它在歷經10年左右的爭論后,始被清朝改頭換面作為官方歷書頒行,此后200年幾乎不變。江教授指出:《崇禎歷書》曾經有一個機會讓我們與世界接軌,但是因為我們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最終仍然失去了這個機會。等到鴉片戰(zhàn)爭結束,西方天文學再次大舉進入中國的時候,我們幾乎不認識它了,因為我們已經落后了200年!
徐光啟宗教思想研究問題,是對徐光啟加入宗教后的反思和審視,是對以“補儒易佛”為典型特征的徐光啟宗教思想的探索與發(fā)問。縱觀以往的論著,可以看到西方特別是歐洲學者更多地強調徐光啟不是一個純粹的天主教徒。法國學者謝和耐認為,“利瑪竇最著名的弟子翰林徐光啟所宣揚的,不是純粹的基督教理,而是一種儒教和基督教的大雜燴,與16世紀在儒教和佛教之間的混合物相類似。”徐光啟所持“補儒易佛”的觀點,“不像傳教士們想象和認為的那樣,指在純世俗理論與宣揚超越一切真諦的宗教之間進行角色的分配,而是指在儒教那不太明確的世俗和宗教體系與傳教士們的倫理、宗教和科學之間的結合?!盵36]相比西方,東方學者要么直接承認徐光啟是天主教徒,要么折中兩種觀點。肖清和就持折中的觀點,他認為徐光啟既是天主教徒,又是儒家士大夫。傅學里《徐光啟,一個終被承認的天主教徒》強調徐光啟是天主教徒,而且引用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的觀點,借徐匯區(qū)文化局副局長宋浩杰、復旦大學宗教學系教授李天綱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前歐洲所所長陳樂民之口證實徐光啟是上海地區(qū)第一個天主教徒[37]。湯一介、孫尚揚《徐光啟為什么是天主教徒》結合徐光啟入教的緣由、過程和傳播宗教方面分析徐光啟是天主教徒存在爭議的地方,并根據歷史得出結論[38]。劉耘華《徐光啟姻親脈絡中的上海天主教文人:以孫元化、許樂善二家族為中心》介紹了徐光啟傳播天主教的方式和過程,利用其自身優(yōu)勢,吸引、推薦姻親加入天主教。同樣,文中提出徐光啟加入天主教后會對儒家文化產生的影響,引起學者們的關注[39]。朱亞宗《科學的創(chuàng)造者與文化的迷失者—徐光啟歷史角色新探》對徐光啟加入天主教后的新角色進行探析,結合徐光啟的農業(yè)、軍事、天文歷法、數學和學術思想方面的探索和貢獻,認為徐光啟加入宗教后積極吸收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儒家文化造成迷失,錯誤的認為西學的先進可以改變一切,忽略了歷史政治因素[40]。李天綱《“補儒易佛”徐光啟的比較宗教觀》全面分析了徐光啟對天主教的推崇和對佛教的批判,肯定了徐光啟的積極作用,不過徐光啟的方法是行不通的[41]。尚智叢《宗教對科學思想的促動—關于徐光啟倡議演繹推理的分析》介紹了徐光啟加入天主教后對科學思想的推動,這也是翻譯《幾何原本》的基礎[42]。日本學者安部力《關于徐光啟對天主教的理解》認為:“(徐光啟)在現(xiàn)實中,選擇聽從‘耶穌的教誨’的生活方式,死后才能被判到天國,靈魂才能得到拯救。這里包含了一種在上述的序、跋(《泰西水法序》《跋二十五言等》)中沒有包含的對天主教的理解[43]?!睖唤椤O尚揚《徐光啟為什么是天主教徒》認為“徐光啟是以一個天主教徒的身份,從宗教的角度展開對儒學的批判的。徐光啟對宗教的本質及其有較為客觀正確的認識。”肖清和《社會轉型與信仰轉向---徐光啟皈依天主教的宗教社會學考察》認為徐光啟既是天主教徒,又是儒家士大夫[44]。盡管存在以上爭論,隨著資料的發(fā)掘和完善,學術界更加客觀理性的評價徐光啟,承認他是天主教徒,并從多角度分析研究徐光啟,使他的思想得到繼承和發(fā)展。
以上關于徐光啟思想研究的動態(tài)和方向的五個問題的評論,雖然表現(xiàn)出當前國內外學術界對徐光啟思想的關注,但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局限。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關于徐光啟思想的研究內容過于集中在以上五個方面,例如關于徐光啟醫(yī)藥方面的文章只有《徐光啟對中醫(yī)藥的貢獻》[45]和《國藥掌故:徐光啟研究用藥:徐氏喜歡手植各類藥物》[46]兩篇。同時,應加強跨學科問題的研究,尤其是關于《農政全書》中植物內容的研究更是只言片語,需要植物學家、生物學家和農學家的進一步發(fā)掘整理。其二,關于徐光啟思想的研究,國內外缺少交流,造成資料不完整;忽略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導致研究機構與人員視野的狹隘。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要求我們積極交流,從而擴大研究領域,而現(xiàn)狀是國內外學者缺少交流,尤其是部分追求數量,忽略質量的學者,害怕交流。另外,我們應當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開拓思路,以便更好的研究徐光啟的思想,解決影響研究徐光啟思想的問題。雖然網絡擴大了資源共享,但有關徐光啟的資料還是不完整,有很多重復,不能真實體現(xiàn)徐光啟的研究結果。其三,現(xiàn)有的研究還停留在初期階段,還沒有展開對徐光啟思想的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研究。研究者往往只是抓住徐光啟思想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尚未展示一個完整的徐光啟思想。至今還沒有一家權威研究徐光啟的組織機構能給我們一個全面的研究成果,因此需要我們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地研究徐光啟的思想,才能得出一個更加明晰、真實的徐光啟。
[1]宋浩杰.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徐光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肖克之.〈農政全書>版本說[J].古今農業(yè).2001, (1).
[3]李澤周.〈農政全書>評介[J].圖書情報論壇. 1996,(3).
[4]韓興勇.〈農政全書 >在近世日本的影響與傳播——中日農書的比較研究[J].農業(yè)考古.2003,(1).
[5]陳宏喜.淺議〈農政全書>成書之社會環(huán)境[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99,(2).
[6]王重民.徐光啟反對農業(yè)上保守思想的斗爭[N].人民日報,1957-01-22.
[7]郭文韜.試論徐光啟在農學上的重要貢獻[J].中國農史,1983,(03).
[8]閔宗殿.徐光啟對發(fā)展我國農學的貢獻[J].農業(yè)考古,1994,(01).
[9]周廣西.論徐光啟在肥料科技方面的貢獻[J].中國農史,2005,(04).
[10]李長年.徐光啟的農政思想——紀念徐光啟逝世350周年[J].中國農史,1983,(3).
[11]桑潤生.徐光啟與〈用水五法>[J].上海水利, 1998,(4).
[12]汪家倫.試論徐光啟的水利思想[J].中國水利, 1984,(11).
[13]繆啟愉.試論徐光啟的治水營田思想[J].中國農史,1983,(3).
[14]張芳.徐光啟的水利思想[J].古今農業(yè),2004, (4).
[15]尹北直.農為政本,水為農本——〈農政全書·水利卷>與科技實學[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 (4).
[16]李志堅.徐光啟的荒政思想[J].農業(yè)考古,2004, (1).
[17]劉光夏.多一套應急方案好——給徐光啟“旱極而蝗”的注釋[J].農家參謀,2009(4).
[18]王永厚.徐光啟的 〈除蝗疏 >[J].古今農業(yè), 1990,(1).
[19]王國忠.徐光啟〈甘薯疏[J].中國農史,1983, (3).
[20]湯綱.徐光啟的富國強兵思想[J].復旦學報, 1984,(1).
[21]陸文榮.徐光啟軍事思想初探[J].軍事歷史, 1984,(04).
[22]盧鄂.徐光啟的軍事改革思想[J].軍事歷史, 1987,(6).
[23]王慶余.新發(fā)現(xiàn)的徐光啟〈兵機要訣>[J].復旦學報,1983,3.
[24]施宣圓.徐光啟的軍事活動[J].社會科學,1983, (11).
[25]劉鴻亮.徐光啟與紅夷大炮問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9).
[26]周振鶴.翻譯〈幾何原本>的文化史意義[J].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5-20.
[27]紀志剛.從“會通”到“超勝”:徐光啟科學思想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J].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88-95.
[28]劉鴻亮.徐光啟對〈幾何原本>的翻譯與其實際成效的問題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5).
[29]楊澤忠.利瑪竇和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的過程[J].數學通報,2004,(04).
[30]劉鈍.從徐光啟到李善蘭-以〈幾何原本>之完璧透視明清文化[J].自然辯證法通訊,1989,(3).
[31]江曉原.徐光啟與〈崇禎歷書>,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J].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7-32.
[32]陳宏喜.試論徐光啟修歷思想之特點[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99,(9).
[33]劉鴻亮.徐光啟對〈崇禎歷書>的編譯與其實際成效的問題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2005,(11).
[34]崔振華.徐光啟和〈崇禎歷書>[J].世界科學, 1984,(04).
[35]施宣圓.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徐光啟修訂〈大統(tǒng)歷>的經驗[J].社會科學,1982,(03).
[36][法]謝和耐.中國與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擊[J].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9).
[37]傅學里.徐光啟,一個終被承認的天主教徒[J].南風窗,2007,12.
[38]湯一介,孫尚揚.徐光啟為什么是天主教徒[J].中國文化,1990,(3).
[39]劉耘華.徐光啟姻親脈絡中的上海天主教文人:以孫元化、許樂善二家族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 2009,(1).
[40]朱亞宗.科學的創(chuàng)造者與文化的迷失者—徐光啟歷史角色新探[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0,(02).
[41]李天綱.“補儒易佛”徐光啟的比較宗教觀[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0,(3).
[42]尚智叢.宗教對科學思想的促動——關于徐光啟倡議演繹推理的分析[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5).
[43][日]安部力.關于徐光啟對天主教的理解[J].檔案與史學,2003,(2).
[44]肖清和.社會轉型與信仰轉向——徐光啟皈依天主教的宗教社會學考察[J].維真學刊,2003,(4).
[45]楊奕望.徐光啟對中醫(yī)藥的貢獻[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10).
[46]寧庵.國藥掌故:徐光啟研究用藥:徐氏喜歡手植各類藥物[J].中藥職工月刊,1948,(1).
(責任編輯:楊紅香)
B248.99
A
1008-8091(2010)04-0090-06
2010-04-28
程先強(1983-),男,山東德州人,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發(fā)展學院2008級中國哲學專業(yè)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現(xiàn)代社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