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合寧鐵路滁河大橋上三跨連續(xù)有碴軌道鋼—混凝土連續(xù)結合梁,梁長為137.0 m,結構形式為:40.5 m+56.0 m+40.5 m,寬度為:13.00 m(鋼梁寬度為7.0 m),高度為:3.6 m,總重為:820 t。
鋼混結合梁斷面的結構形式為:雙箱單室,兩箱中心距為4.6 m,單箱寬度為:2.48 m(腹板寬度為 2.4 m),梁高為3.6 m。
鋼混結合梁的分段情況為:共分5段拼裝,26.90+27.20+28.80+27.20+26.9=137.0 m。
其中最長桿件的長度為28.8 m,最大單件的重量為89.1 t。
鋼混結合梁架設的墩位在3號~6號墩。
橋位處水文地質情況:水深4 m~5 m,均為粉質黏土,軟塑~流塑,地基承載力較差,σ=50 kPa~120 kPa。
根據鋼混結合梁的設計圖紙和橋位處的水文地質等情況,可采用以下施工方案:第一種方案,在3號和4號墩之間土方填筑和混凝土面層至3號和4號墩墩帽標高的拼架平臺,搭設臨時支墩,再利用兩臺150 t履帶吊在拼架平臺上拼裝架設鋼混結合梁,采用邊架設邊拖拉的架設方法,將鋼混結合梁拖拉架設至6號墩上。第二種方案,在3號~6號墩間搭設水中棧橋和梁段拼接口平臺,同時在3號~6號墩兩側鋪設棧橋及軌道,搭設兩組龍門吊,利用龍門吊分段架設鋼混梁的方案。
本著合理利用現(xiàn)場條件、降低架設成本、安全施工的原則分析:第一種方案,可克服水中施工的困難,變水中架梁為陸地架梁,但架梁需要大噸位吊機(150 t以上)進行吊裝鋼梁,施工安全隱患較大,同時采取拖拉方案,拼接口位置下連接板上滑道的處理,直接影響拖拉是否成功,另外大噸位吊機租賃費較高,受天氣影響較大,經濟投入較大。第二種方案,采取龍門吊架設方法,施工安全性較高,施工方法簡單,經濟投入一次性較大,但受天氣影響較小,水中棧橋施工困難較大,但現(xiàn)場有水上施工設備,可充分利用,搭設水中棧橋,可以解決水上施工困難。經過充分比較,決定采取搭設水中棧橋、鋪設軌道、龍門吊架設鋼混梁梁段的方案。
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決定利用3號~4號墩間的場地作為鋼混梁梁段存放場地(40 m×15 m)、西安側臺右側護坡修筑一條運輸便道至4號墩,作為鋼混結合梁桿件運入施工現(xiàn)場的施工便道,同時在5號~6號墩間進行回填,回填至墩頂標高,作為鋼混梁架設龍門吊行走軌道的路基及拼裝接口操作平臺的基礎。
利用水上浮吊和振動錘搭設3號~6號墩之間的兩側棧橋(包括鋼管樁及“六四”式軍用梁),同時利用水上浮吊和振動錘搭設水中拼裝接口操作平臺。
拼裝接口操作平臺采用12根φ 529 mm鋼管樁作為平臺基礎,橫橋向布置4根,橫向樁間距分別為 4.35 m,1.0 m,4.35 m;縱橋向布置3根,縱向鋼管樁間距分別為2.5 m,2.5 m,中間樁的中心線為鋼混梁拼裝接口位置處。鋼管樁頂布置縱橫向工字鋼梁,鋼管樁頂縱向布置三組2Ⅰ400a(L=4.0 m),2Ⅰ400a工字鋼上布置兩組2Ⅰ550a工字鋼,兩組 2Ⅰ550a工字鋼的間距為2.5 m。同時在操作平臺上鋪設木板,作為鋼混梁架設時的操作位置。
鋼混梁架設采用龍門吊架設,架設時需要搭設兩側的水中棧橋,作為龍門吊行走跑道。水中棧橋采用φ 529 mm鋼管樁基礎和“六四”式軍用梁的梁部結構。
水中棧橋施工由水上浮吊和振動錘來完成。
左右側棧橋與橋軸線的間距均為9.0 m,兩側棧橋中心距為18.0 m。水中棧橋采用三跨 L=22.65 m簡支跨,基礎部分采用4根φ 529 mm鋼管樁基礎,縱橫向各布置2根,縱橫向間距為3.0 m,縱橫向鋼管樁間采用[14槽鋼進行連接,作為連接系。樁頂縱向布置兩組2Ⅰ400a工字鋼,在2Ⅰ400a工字鋼上布置兩組2Ⅰ400a工字鋼梁。
棧橋梁部結構采用三組“六四”式軍用梁(L=22.48 m),兩組軍用梁之間的間距為2.4 m,采用Ⅰ16鋼枕及1號U形螺栓將兩組軍用梁連接成一個整體。兩個單跨軍用梁留有17 cm的施工縫,作為調整棧橋線形及長度。棧橋梁部結構的安裝由水上浮吊來完成。
龍門吊高度為10.20 m(行走軌道至最高吊裝點的高度),左右兩個塔架的中心寬度為18.0 m。塔架采用“六五”式軍用墩桿件搭設而成,上部行走梁部結構采用四組321型貝雷架桿件拼裝而成,拼裝龍門塔架時,采用可靠的塔架固定措施,塔架的四周應分層安設多道攬風鋼絲繩,確保塔架自身的安全性。龍門上部行走的“六四”式軍用梁拼裝一次成型,利用大噸位汽車吊一次吊裝到位。再利用汽車吊安裝上部行走軌道和行走天車(60 t)、滑輪組和吊鉤,連接電器設備和電源,運行行走龍門吊,檢查各項技術指標。共拼組兩個龍門吊。
行走龍門吊軌道由P43鋼軌和枕木組成,共在3號~6號墩兩側設置兩組軌道(即:3號~4號墩回填土面、水中棧橋、長度為140 m,兩組軌道的中心間距為18.0 m。一組軌道上布置 2根 P43鋼軌,P43鋼軌之間的間距為1.5 m,枕木中心間距為0.5 cm,枕木和P43鋼軌間采用道釘固定,P43鋼軌之間采用魚尾板和連接螺栓連接。
根據該鋼混結合梁分段情況,橋跨布置情況,相鄰橋跨布置情況和橋跨分布情況,采用行走龍門吊從6號墩向3號墩逐步分段拼裝鋼混梁梁段及相應的橫梁,同時螺栓安裝到位。
1)鋼混結合梁桿件預拼。a.按鋼混結合梁分段和連接段的情況,搭設預拼臺,桿件的預拼臺高1.0 m。b.將需要預拼的梁段運至預拼臺上,將各節(jié)點上的節(jié)點板、拼接板等按設計要求連接到對應的連接桿件上。
2)拼裝順序。拼裝第一段鋼混梁→拼裝第二段鋼混梁→安裝端隔板→安裝中隔板→拼裝第三段鋼混梁并采用沖釘和普栓固定→拼裝第四段鋼混梁并采用沖釘和普栓固定→安裝中隔板→拼裝第五段鋼混梁并采用沖釘和普栓固定→拼裝第六段鋼混梁并采用沖釘和普栓固定→安裝中隔板→拼裝第七段鋼混梁并采用沖釘和普栓固定→拼裝第八段鋼混梁并采用沖釘和普栓固定→安裝中隔板→拼裝第九段鋼混梁并采用沖釘和普栓固定→拼裝第十段鋼混梁并采用沖釘和普栓固定→安裝中隔板→安裝端隔板→安裝橋面蓋板→調整線形,連接高強螺栓并終擰。
該鋼混結合梁共設置了13 616套高強螺栓,詳見3.11高強螺栓施工工藝和質量標準。
鋼混梁拼裝和高強螺栓與焊接工作施工完畢后,即開始做好鋼混梁頂升落梁的準備工作。
鋼混梁的頂升共設置16個點,即3號~6號墩上各設置4個點。各頂升點的位置為鋼混梁腹板位置處,鋼混梁支座墊石外側的橋墩上。其中3號和6號墩各設置4臺100 t電動液壓千斤頂,4號和5號墩上各設置4臺200 t電動液壓千斤頂。頂升時,統(tǒng)一指揮,確保鋼混梁頂升回落在同一標高上,誤差不宜太大。頂升后,拆除臨時支墩,安裝鋼混梁的支座,鋼混結合梁支座頂板與橋墩墊石上鋼梁支座安放位置重合時,鋼梁落梁就位。
鋼梁支座錨固前要進一步檢查鋼梁的就位情況,做到鋼梁中心線和橋墩中心線重合的偏差在容許偏差值內。支座錨固先錨固固定支座,錨固時,用三角形斜鋼塊將支座地板墊平。
1)沖釘?shù)牟贾?。為了保證鋼梁的對位準確和預留拱度的要求,預拼和拼裝鋼梁時,每個節(jié)點按其螺栓的數(shù)量應布置30%的沖釘,并呈三角形分布,特別是底盤的預拼和拼裝更應保證,這些沖釘要在其他螺栓初擰后進行更換,同時進行初擰。2)高強螺栓的初、終擰。桿件預拼和拼裝好后,就可進行初擰,初擰的扭矩要求在35 kg?m,初擰時一定要注意螺栓的長度,對不合規(guī)范要求的要及時更換,同時初擰應從板束的中心開始向四面對稱進行,初擰后,在螺栓上涂上黃漆,以示區(qū)分。鋼梁拼架完畢,拱度調好后,對初擰過的螺栓,按現(xiàn)場測試的終擰扭矩值進行終擰,容許誤差10%,終擰后的螺栓,頂面及時涂上紅漆,終擰的要求與初擰相同。3)高強螺栓的質量檢查。a.設專職人員進行檢查,當天擰好的螺栓當天檢查完,并做好記錄。b.主節(jié)點及縱橫梁連接處,每一個螺栓群檢查的數(shù)量為其總數(shù)的5%,且每個主節(jié)點不得少于5個,如未按工藝施擰的,則應返工重擰后再檢查。c.檢查方法是采用螺母退扣法,即在終擰過的螺栓上,在螺母和墊片上作好記號,推動螺母,然后再用扭力扳手施擰,使螺母回到原來的位置,此時的扭矩讀數(shù),即是該螺栓的終擰扭矩值。螺栓的超擰值和欠擰值均以不大于規(guī)定值的10%者為合格,抽驗過的螺桿涂上白漆。d.每個節(jié)點抽驗的螺栓,其不合格者不得超過抽查總數(shù)的20%,如超過此值,則應繼續(xù)抽查直至累計總數(shù)80%的合格率為止。然后,對欠擰者應補擰,超擰者應更換,抽查時,欠擰螺栓涂上綠漆,超擰螺栓涂上黑漆。
主要機械設備配置及材料投入見表1。
表1 主要機械設備配置及材料投入表
勞力組織見表2。
表2 勞力組織表 人
1)該橋鋼梁桿件重量大,為目前國內鐵路行業(yè)單構件最重的桿件(89.1 t);2)該橋梁段吊裝采用雙龍門同時吊裝方案,在吊裝過程中,要注意龍門吊的電動行走輪的同步,應采用同種型號的電機及減速機;3)吊裝過程中要注意吊點的垂直度,以防止龍門吊受力偏心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