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榮,李永萍,曹國君,溫麗娟,徐 坤,張麗娟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門診采血室,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市傳染病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無痛靜脈采血的技巧,是使采血技術(shù)快捷、準確、安全、無痛、微痛,提高了一針見血成功率,避免對血管機械性、化學性損傷。本文對我院 100例患者實施無痛靜脈采血方法,了解患者對采血時的恐懼與疼痛程度,使患者對無痛靜脈采血的認識得以提高。減輕患者對采血恐懼心理,提高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增加了患者的滿意度,總結(jié)無痛靜脈采血的技巧,為今后采血工作提供借鑒,從而達到使患者在采血時疼痛減輕或無痛的目的。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擇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門診 2009年 10~ 12月的 200例門診病人 ,其中男 121例 ,女 79例 ,年齡 18~ 87歲 ,平均 52.5歲。
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以傳統(tǒng)的靜脈穿刺采血方法稱為常規(guī)組,另一組實施無痛靜脈采血技巧組稱為改良組。每天操作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確定對各位受試病人的采血方法并予以記錄。樣本量:兩個組累計評價各100人次。
傳統(tǒng)的靜脈穿刺采血方法 (略)
1.3.1 采血方法 (技巧)
1.3.1.1 血管選擇技巧:盡量選擇顯露、明顯、方便穿刺的粗直血管,避免反復(fù)穿刺。
1.3.1.2 持針手法:靜脈采血時,右手拇指、食指持針柄上下面。
1.3.1.3 操作技巧:一切準備就緒后,操作者左手繃緊穿刺處皮膚,固定好被穿刺血管,右手持頭皮針,使針尖與皮膚成30~ 4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cè)方快速刺入皮下,使針尖直達血管外壁,同時針尖直接刺入血管,見回血后再順靜脈進針少許,連接真空采血管。
1.3.1.4 減少穿刺阻力:減少針頭在穿刺過程中遇到的阻力,采取如下方法可減少穿刺阻力:(1)選擇有彈性、粗直的血管,在光潔無瘢痕的皮膚處進針。(2)進針前繃緊皮膚 。(3)進針時手捏緊小柄,有融為一體的感覺。(4)針進入皮膚前(后)保持一定的穿刺角度。
1.3.1.5 縮短進針時間的技巧:(1)選擇銳利、無彎曲、無鉤、型號合適的針頭。(2)迅速進針控制在一秒鐘之內(nèi)。(3)整個進針過程不要停頓、一氣呵成。(4)適當增加力度。
1.3.1.6 拔針的技巧:快速拔針后立即用大拇指順血管方向按壓兩個針眼,使皮膚針眼與血管針眼同時受壓,切勿用力按壓血管時拔針。拔針時選用先拔后壓法,護士右手拔針,左手將無菌干棉簽與血管平行,按壓針眼上方0.5~ 1cm處,輕壓皮膚,迅速拔針后再稍加力量,按壓 2~ 3min。
1.3.1.7 有利于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的技巧:護理人員一邊操作一邊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目光親切,態(tài)度和藹 ,言語文明。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穿刺時動作輕巧、穩(wěn)、準,選擇血管時認真、細致,勿盲目、隨意進針[1]。
1.3.2 結(jié)果記錄
待操作者離開后,由另外指定的記錄者征詢記錄病人對剛才采血操作的疼痛評價。
實驗開始前,對兩位執(zhí)行采血護士進行采血技巧培訓,以求采血方法的統(tǒng)一,針頭統(tǒng)一型號(7號 ),每次操作者采用何種的采血方法對病人及結(jié)果記錄護士均保密,同時,病人的評價,評價的記錄,評價的結(jié)果對操作者實行保密。
觀察病人對采血的疼痛反應(yīng),評價指標:我們?nèi)H常用的疼痛評分法,“馬克蓋爾法”為本實驗的疼痛程度評價標準,該法把疼痛分為6個等級:不痛、有疼痛感、輕微疼痛、疼痛、疼痛較劇、劇痛。我們讓病人以自己的疼痛經(jīng)驗為準,按以上6個等級作出采血的疼痛評價。
兩組病人共計200人次,按以上操作,記錄、評價要求分別接受了傳統(tǒng)的靜脈穿刺采血方法和無痛靜脈采血技巧的觀察,評價詢問和記錄。評價結(jié)果經(jīng)統(tǒng)計處理后得出表 1和表2。
表1 兩組病人對采血疼痛的評價結(jié)果 例
表2 兩種采血法的無痛率
血管受到年齡、胖瘦及病理狀態(tài)的影響以及血管壁的薄厚、管壁的寬窄、血管彈性的大小及皮膚是否松弛等的影響。不同患者的靜脈血管選擇有所不同。成人一般選擇肘正中靜脈、前臂頭靜脈、貴要靜脈或手臂靜脈網(wǎng);小兒常選擇粗直的頭皮靜脈、正中額淺靜脈,顳淺靜脈、耳后靜脈;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臂靜脈較細小、表淺、硬度大、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較大,穿刺有困難,在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情況,必須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進針應(yīng)采用快、穩(wěn)及寧淺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2]。拇指、食指持針柄上下面,因接觸面積大,使針頭穩(wěn)定,用力均勻,針頭進皮速度快,痛覺作用時間短,病人疼痛輕。正確選擇進針角度,快速刺入皮膚,病人感覺微痛或無痛。實踐證明,穿刺者在穿刺過程中感到阻力越小,被穿刺者疼痛的程度越輕,避免針頭進皮后在表皮與真皮間平行穿行,引起較大阻力,痛閾提高??s短進針時間,縮短針尖穿刺起止時間,也就縮短了病人疼痛時間。有些護士將針頭刺入皮膚后穿刺血管之前(或針頭已刺入血管需再進針少許者),習慣性地停一下,手放開小柄再捏緊小柄,進行穿刺,這會增加病人疼痛。適當增加力度,尤其對于皮膚粗糙者,能保證順利穿刺。拔針時疼痛是由于銳利針頭對皮膚、血管壁刺激所致。靜脈穿刺時,由于進針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不同 ,針尖刺入血管,針眼要比皮膚肉眼所見針眼高0.2~ 1.5cm,快速拔針后,立即用大拇指按壓兩個針眼,切勿用力按壓血管時拔針,因按壓力與快速拔針時針的銳角會產(chǎn)生切力,導致切割血管的機械性損傷。切忌邊壓邊揉、曲肘止血,以免形成皮下血腫[3]。多數(shù)患者于靜脈采血前會出現(xiàn)緊張、害怕、焦慮和恐懼等不良心理 。穿刺前或穿刺中有效的心理溝通、良好的服務(wù)態(tài)度、熟練的技術(shù)操作,都會使患者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讓其在充分放松的情況下接受靜脈采血,反之,使患者產(chǎn)生不信任感,增加其緊張、恐懼情緒和對疼痛的敏感性。大量實踐證明,靜脈采血技術(shù)是臨床門診采血室護士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術(shù)操作,在熟練掌握的基礎(chǔ)上,減輕患者對采血的恐懼和疼痛更為重要。但在采血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護士不能有效實施無痛采血的技巧和方法,給患者增加了痛苦,降低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和信任感 ,甚至發(fā)生糾紛。因此,我們說提高無痛靜脈采血的技巧,并在工作中推廣和應(yīng)用,這些技巧可使靜脈采血盡量做到無痛、微痛,提高一針見血的成功率,避免對血管機械性損傷,使采血技術(shù)向快捷性、準確性、安全性方向發(fā)展。
[1]崔麗霞.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幾點體會 [J].現(xiàn)代護理,2006,(3):3
[2]丁亞云,錢麗靜.門診靜脈采血后不良反應(yīng)原因及護理方法 [J].實用護理學雜志,2007,12(8):341-342
[3]胡宇玲.肘正中抽血后不宜曲肘 [J].黑龍江護理雜志,2000,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