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欣
富士康科技集團墜樓事件愈演愈烈。平時沉著應戰(zhàn)的富士康大老板、臺灣富商郭臺銘終于“被逼”親自到富士康深圳廠區(qū)了解情況,同時安撫員工,并向隨行的大批中外媒體做出解釋。
一些媒體引述富士康員工的話指,富士康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粗放、冷漠,缺乏以人為本。一名在富士康工作過的員工舉例說,最讓他受不了的是,工廠不允許他在工作時與同事交談;此外,同組的員工不能住在同一棟宿舍里,這影響了同事之間建立友誼的機會;而在富士康工作,幾乎天天都得加班,不加班賺不到什么錢。
種種跡象顯示,富士康內部管理必定有需要改善之處,否則不可能無緣無故冒出10幾宗墜樓事件。不過,若把注意力僅放在富士康身上,可能會忽略一般外來工所面對的精神問題和心理壓力這一社會問題。
中國是個發(fā)展不平衡的國家,沿海地區(qū)如珠三角的工業(yè)發(fā)展大大領先內地城市,內地人要找份好工作,不得不離鄉(xiāng)背井。
來到沿海地區(qū)的工廠,才發(fā)現(xiàn)工作環(huán)境比想象中的還要艱苦,雖然每個月都能賺取與內地城市相比相對可觀的收入,但幾乎天天都得加班,一天所有能見到陽光的時段都在工廠里度過。
另外,目前的第二代外來工,很多在家里是獨生子女,備受父母、祖父祖母的關愛,生活條件一般也不會太差,雖不能說嬌生慣養(yǎng),但心理素質比不上生活原本就艱辛的第一代農民工。
以上幾點其實才是近期墜樓事件頻頻發(fā)生的最根本原因,問題目前好像只集中在富士康身上,原因其實很簡單:富士康是個龐大的企業(yè),員工有80多萬,墜樓事件問題最突出不足為奇;跳樓目前也在富士康里形成一個不健康的趨勢,郁悶不開心、壓力大的員工過去原本沒有想過要跳樓,但在這么多同事已先跳的“帶動”下,他們更有可能效仿,這是心理學家所謂的“從眾效應”、“羊群效應”,之前廣州發(fā)生多起海珠橋跳橋事件、中國各地頻頻發(fā)生校園血案也是同樣的道理。
富士康現(xiàn)在必須盡全力確保未來的一兩個月能保持平靜,相信墜樓事件的“熱潮”會平息下來,正如廣州海珠橋跳橋事件和中國各地的校園血案一樣。
據報道,富士康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還多招收百名輔導員、開設心理咨詢熱線和發(fā)泄室、“花錢買信息”——任何員工若發(fā)現(xiàn)身邊的同事情緒異常,便可通知心理醫(yī)生或者部門主管,情況若屬實,公司將獎勵200元人民幣,目前已經成功控制了30起類似事件……
墜樓事件平息后,富士康還得開始整頓內部的管理機制,同時實行一些更人性化的政策,以塑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富士康日前決定在第一線的生產流水線上,播放員工喜歡的背景音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助于疏解、調劑員工的緊張情緒。
不過,富士康能做的也只有這么多。外來工之所以頻頻墜樓,追根究底,主要還是社會的問題。目前各界的目光都注視富士康,不代表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其他工廠里就沒有郁悶不開心、壓力大、想自殺的員工,我相信富士康的情況是整體社會一個寫照。
當然,要徹底解決外來工的心理問題任重道遠,也需要一定的恒心和時間。例如,平衡中國各地的發(fā)展,那些不想離鄉(xiāng)背井的內地人就不必“被迫”到沿海地區(qū)工作;通過教育和訓練提升一般員工的生產力,以幫助他們賺取更高的收入,不至于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付出再多的努力,收入仍然這么微??;建立一個更公平、更正義的社會,確保員工的升遷不是靠關系或走后門,而是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逐步縮小貧富懸殊問題,讓一般的員工不再覺得自己渺小,與社會脫節(jié)……
海外星云 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