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剛
20世紀30年代,武漢大學在街道口建有一座木制牌坊,琉璃飛檐,描金繪彩,氣度不凡。其正面書有“國立武漢大學”六個遒勁大字,據(jù)說是聞一多先生的墨寶。國立武漢大學,有人倒過來巧解為“學大漢,武立國”,讀來慷慨大氣、意蘊深長,讓人聯(lián)想到“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邁宣言。追溯武大的歷史,確有強漢光武的氣魄。自清末名臣張之洞建自強學堂始,便有一些志士豪杰在此運籌強國興邦之大計。有錚骨、敢擔當,是大學內(nèi)在的美。
著名科學家李四光與著名農(nóng)學家葉雅各先生當年騎著毛驢給武大選校址,成就了一段“騎驢覓書香”的佳話。二老慧眼獨具,選定了山清水秀的武昌落駕山這塊寶地作為武大新校址。后來,文學院首任院長聞一多先生又以詩人的情懷,出神入化地將頗為俗氣的“落駕山”改名為詩意十足、意蘊悠長的“珞珈山”。從此,珞珈山便成為武大的代名詞,賦予了這所著名學府不同凡俗的人文意蘊。
武大擁有浪漫美麗的校園。環(huán)抱東湖,坐擁珞珈,滿園林木,桃紅櫻白,古樸典雅。武大享山水之氤氳靈氣,山水借武大之文化底蘊,自然之秀與人文之靈融為一體,人文景致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武大是天然的植物園,一年四季,櫻梅桂楓次第開放,競相爭艷,滿園芬芳,一派優(yōu)雅浪漫的景色。武大場館建筑也堪稱美絕。始建者們依山就勢設計建筑群體,融西方典雅的拜占庭、哥特式建筑和中國古典建筑藝術(shù)為一體,富麗堂皇,莊重古樸。這些建筑在藝術(shù)上巧妙地與東湖水光、珞珈山色融為一體,湖山秀水與壯美的建筑相得益彰。當年郭沫若先生就曾感慨,武大是最接近他理想的大學了。
民國時蔡元培先生提出,中國要建牛津劍橋那樣的世界一流大學,于是“民國五大名校”應運而生,國立武漢大學位列其中。武大悠長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學術(shù)內(nèi)涵,以及校友中燦若星辰的科技精英、文化巨擘、學術(shù)翹楚,使武大無時無處不散發(fā)著攝人心魄的美的氣息。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百余年風雨磨礪而成的武大精神就如一盞百年之燈,照耀著武大學子的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