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川省道孚地區(qū)第四紀(jì)湖積剖面孢粉組合特征及古植被、古氣候重建

      2010-06-09 08:05:20許維偉郭建秋尹錦鋒王幫全
      關(guān)鍵詞:古氣候孢粉冷杉

      許維偉,郭建秋,尹錦鋒,王幫全

      (1.昆明理工大學(xué)國土資源工程學(xué)院,昆明650093;2.平頂山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平頂山467001;3.四川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雙流 610213)

      0 引言

      四川省道孚地區(qū)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甘孜洲東北部[1],雅礱江支流—鮮水河中下游,東北與丹巴、金川接壤,東南與康定、雅江毗鄰,西北與新龍、爐霍、壤塘交界。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 100°32′~101°44′,北緯 30°20′~ 31°32′。根據(jù)當(dāng)?shù)貧庀笳镜馁Y料顯示,現(xiàn)代的年平均氣溫7.8℃,1月均溫2.5℃,7月均溫16℃,年降水量569 mm。該地區(qū)現(xiàn)代植被群落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分為6個類型,其植被主要成垂直分布,共有草本植物342種,木本植物57科,119 屬 、223 種 ;有云杉 、冷杉 、鐵杉 、樺木等,珍稀樹種有紅豆杉、檀木;藥用植物有227種,主要有無花果、黨參、貝母、天麻、當(dāng)歸[2]。通過對該區(qū)第四紀(jì)湖積剖面樣品孢粉組合特征的研究,將其劃分出3個組合帶,探討了該區(qū)49.2萬a以來植被及氣候的演化特征,對今后該區(qū)及鄰區(qū)的相關(guān)研究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1 孢粉記錄

      1.1 取樣剖面介紹

      所選采樣剖面位于四川省道孚縣城南約1 km,鮮水河南岸。沉積物均為一套湖積黏土,屬湖積階地,其沉積物均為一套湖積黏土:具一定膠結(jié)程度的粉砂質(zhì)黏土層,分屬于四次冰期沉積物—冰積物,相對應(yīng)的海拔高度為3 900 m、4 000 m、4 250 m、4 400 m。

      根據(jù)其沉積物特征該剖面屬于深—淺湖相:中厚層狀泥質(zhì)粉砂質(zhì)及泥質(zhì)黏土為主,具有明顯的灰黃、灰白相間的韻律紋層,紋層細(xì)密,向上顆粒粒度逐漸變粗,砂質(zhì)含量增加,顆粒分選好至中等,磨圓度較好。該套黏土層構(gòu)成湖積臺地地貌,該剖面臺坎及臺面保存比較完整,臺坎高7~9 m,臺面寬度300~400 m,之間剖面共揭露了約900 cm,上部以耕作土層為界,下部至湖水面。按照一定的取樣間距共采取了3個孢粉組合樣分別記為BF1、BF2、BF3,如圖1所示。

      圖1 道孚地區(qū)湖積剖面及采樣位置圖

      1.2 分析方法

      室內(nèi)對野外采集的所有孢粉樣品進(jìn)行化學(xué)分析處理,即傳統(tǒng)的鹽酸、氫氟酸、堿處理法[3]。具體操作過程如下:每塊樣品取樣100 g,加入百分比濃度為36%的鹽酸和15%的氫氟酸,使其充分反應(yīng),除去圍巖中鈣質(zhì)、泥質(zhì)成分,再加入百分比濃度為10%的碳酸鉀溶液,使其中和。然后分別用相對密度為2.25、2.1的碘化鋅重液進(jìn)行2次浮選,從而獲得孢粉化石[4]。最后在BX50型Olympus雙目生物顯微鏡下進(jìn)行觀察、鑒定,在多數(shù)樣品中見有豐富的孢粉化石。

      1.3 結(jié)果分析

      1.3.1 孢粉組合特征

      根據(jù)樣品中孢粉百分含量的變化和種類的不同,將其劃分為3個組合帶,見圖2。

      圖2 道孚地區(qū)湖積黏土剖面孢粉組合帶圖

      Ⅰ帶(4.5~8.1 m)以木本植物花粉的高含量為特征。木本植物花粉的含量高達(dá)86.1%,主要是針葉植物樹種,有云杉(27.3%)、冷杉(13.1%)和松屬(10.8%),闊葉植物樹種有較多的樺屬(Betula)及櫟屬(Quercus)、榛屬(Corylus)、櫪屬(Celtis)、榆屬(Ulmus)等。草本植物花粉主要是莎草科(Cyperaceae)及少量的禾本科(Gramineae)、毛莨科(Ranuncul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等。蕨類植物孢子也很繁盛,有卷柏屬(Selaginella)、石松屬(Lygodium)、鐵線蕨屬(Adiantum)、短腸蕨屬(Allantodia)、鱗蓋蕨屬(Lepidopteris)、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的孢子等。

      Ⅱ帶(1.0~4.5 m)以木本植物花粉含量下降、蕨類植物孢子含量增加為特征。和上帶相比,冷杉(8.8%)、云杉(8.3%)、松屬(7.6%)、羅漢松屬(Podocarpus)及樺屬、櫟屬等木本植物花粉下降明顯。草本植物花粉主要是禾本科花粉,含量為11.2%,其它草本植物花粉包括莎草科、毛莨科、菊科(Compositae)、藜科等。水生草本植物花粉僅見有菱屬(Typha)。蕨類植物孢子仍很繁盛,其含量與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相近,主要是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的孢子[5],占整個組合的20.0%,其它還見有卷柏屬(Selaginella)、石松屬(Lygodium)、鐵線蕨屬(Adiantum)、短腸蕨屬(Allantodia)、鱗蓋蕨屬(Lepidopteris)、鳳尾蕨屬(Pteris)、里白屬(Hicropteris)等。

      Ⅲ帶(0.6~1.0 m)在木本植物花粉中,針葉樹種花粉含量回升,冷杉、云杉較上帶有所增加,二者含量分別為10.3%、12.8%,松屬花粉增加明顯,含量為20.8%,其它還見有雪松(Cedrus)、鐵杉(Tsgua)和杉科(Taxodiaceae)花粉。落葉闊葉樹種常見,有樺屬、櫟屬、榛屬、榿木屬(Alnus)、漆樹屬(Rhus)等;在草本植物花粉中,禾本科含量有所下降,占組合的8.5%,毛莨科、藜科花粉略有增加,出現(xiàn)少量的水生植物花粉及藻類孢子。蕨類植物孢子含量較高,主要是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中瘤面單縫孢類的孢子,占整個組合的10.2%,其它還見有卷柏屬(Selaginella)、紫萁屬(Osmunda)、短腸蕨屬(Allantodia)、鱗蓋蕨屬(Lepidopteris)、里白屬(Hicropteris)及苔蘚類的水蘚屬孢子。

      1.3.2 古植被、古氣候的重建與演化

      植物歷來有自動“溫度計”之稱,植被能及時地隨氣候及生長地區(qū)的緯度、高度變化而發(fā)生更替或遷移。一定的植物群反映一定的氣候,因此,利用孢粉資料恢復(fù)古植被是研究古氣候的有效方法之一[6]。

      根據(jù)以上3個孢粉組合帶的特征(見圖2),可以把道孚地區(qū)古植被、古氣候的演化劃分為以下3個階段。

      第1階段(4.5~8.1 m,花粉帶Ⅰ,ESR測得底界年齡為49.2萬a),云杉(27.3%)、冷杉(13.1%)和松屬(10.8%)的花粉含量高,且花粉濃度高,說明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厣L著以喜冷濕環(huán)境的云杉和冷杉為主的亞高山暗針葉林[7]。另外,林間海拔稍低處松林中生長著落葉闊葉類植物,這些植物要求暖濕的環(huán)境,表明該區(qū)當(dāng)時氣候?qū)贉貪裥?。植被的垂直分帶較明顯,在海拔較高處,還見有莎草科(Cyperaceae)及少量的禾本科(Gramineae)。這一階段的植被類型總體上反映當(dāng)時的氣候較冷,比現(xiàn)在氣溫略高,如表1。

      表1 道孚地區(qū)49.2萬a以來的植被演替與氣候變化

      第2階段(1.0~4.5 m,花粉帶Ⅱ,ESR測得底界年齡為33.8萬a),與前一階段相比,亞高山暗針葉林的分布規(guī)模較早期縮小,其中包括冷杉(8.8%)、云杉(8.3%)、松屬(7.6%)等。蕨類植物孢子含量增加,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其中草本植物花粉主要是禾本科花粉,含量為11.2%,其它草本植物花粉有莎草科、毛莨科、菊科(Compositae)、藜科等。其植被類型顯示出氣溫下降,亞高山暗針葉林花粉含量減小,反映當(dāng)時的氣候較寒冷,與現(xiàn)在氣溫相當(dāng),降水量減少,低于現(xiàn)在的降水量。可以看出本區(qū)在這一階段有經(jīng)歷了一次冰期作用。這一時期氣溫的降低可能與青藏高原的隆升運動及第四紀(jì)冰期有一定聯(lián)系[8]。

      第3階段(0.6~1.0 m,花粉帶Ⅲ,ESR測得底界年齡為11.6萬a),在早期(花粉帶Ⅰ),亞高山暗針葉林?jǐn)U張,本階段亞高山暗針葉林分布規(guī)模稍遜于第 1階段,但超過第 2階段,其中包括冷杉(10.3%)、云杉(12.8%),氣溫較之第2階段有所回升,但仍沒有超過第1階段,推測當(dāng)時的氣溫比現(xiàn)在高。由于組合中藜科花粉含量占草本植物花粉第2位,該植物類型適合較濕潤的生存環(huán)境,顯示出當(dāng)時年降水量較大,與現(xiàn)在接近或略多。

      從以上3個階段的分析可以看出,該區(qū)古氣候及古植被經(jīng)歷了3個階段的演化,古植被的演化反映了古氣候的演化變遷規(guī)律,該區(qū)大的古氣候環(huán)境以溫暖濕潤為背景,經(jīng)過了暖濕—冷干—暖濕的演化過程,與區(qū)域上氣候特征的演化相吻合[9]。

      2 結(jié)語

      通過以上研究得出,該區(qū)第四紀(jì)湖積剖面孢粉組合帶可以劃分為3個組合帶:

      Ⅰ帶(4.5~8.1 m)以木本植物花粉的高含量為特征。主要是針葉植物樹種,有云杉(27.3%)、冷杉(13.1%)和松屬(10.8%),闊葉植物樹種有較多的樺屬(Betula)及櫟屬(Quercus)、榛屬(Corylus)、櫪屬(Celtis)榆屬(Ulmus)等。

      Ⅱ帶(1.0~4.5 m)以木本植物花粉含量下降、蕨類植物孢子含量增加為特征。冷杉(8.8%)、云杉(8.3%)、松屬(7.6%)、羅漢松屬(Podocarpus)及樺屬、櫟屬等木本植物花粉下降明顯。

      Ⅲ帶(0.6~1.0 m)在木本植物花粉中,針葉樹種花粉含量回升,冷杉、云杉較上帶有所增加。

      通過上述植被類型及氣候探討,筆者認(rèn)為該地區(qū)49.2萬a以來的氣候經(jīng)歷了和植被演替一樣的3個階段:第1階段的植被以亞高山暗針葉林為主,顯示出氣候較冷,比現(xiàn)在氣溫略高→第2階段植被以亞高山暗針葉林和草甸為主,降溫,寒冷→第3階段以亞高山暗針葉林為主的植被類型,表明氣溫高。

      [1]許志琴,候立瑋,王宗秀,等.中國松潘—甘孜造山帶的造山過程[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92:1-182.

      [2]四川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局區(qū)域地質(zhì)調(diào)隊1∶20萬新龍、禾尼、康定幅區(qū)域地質(zhì)調(diào)查報告[R].1984:1-191.

      [3]劉光秀,沈永平,張平中,等.青藏高原若爾蓋地區(qū)RH孔800~150kaB.P.的孢粉記錄及古氣候意義[J].沉積學(xué)報,1994,12(4):101-109.

      [4]Seilacher A.Pattern analysis of Paleodictyon and related trace fossils[J].In:Crimes T P,Harper J C,eds.Trace fossils 11.Seel House Press,Liverpool,1977(2):289-334.

      [5]Ekdale A A,Bromley R G,Pemberton S G.The use of trace fossils in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y[J].SEPM.Tulsa Oklahoma,1984(3):316.

      [6]吳珍漢,吳中海.青藏高原漸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質(zhì)證據(jù)[J].地質(zhì)學(xué)報,2007,8(5):577-578.

      [7]劉耕武.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晚新生代孢粉組合特征及其古地理意義[J].微體古生物學(xué)報,1996,13(4):363-372.

      [8]呂榮平,羅鵬.西藏札達(dá)盆地托林剖面孢粉組合特征及其古氣候意義[J].地質(zhì)通報,2006,25(12):1 475-1 480.

      [9]薛惠娟,侯一俊.西藏吉隆盆地沉積物中黏土礦物組合及其古氣候意義[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8,36(24):10 439-10 442.

      猜你喜歡
      古氣候孢粉冷杉
      東北地區(qū)末次盛冰期以來孢粉數(shù)據(jù)庫構(gòu)建技術(shù)與應(yīng)用
      山西臭冷杉省級自然保護(hù)區(qū)臭冷杉種群分布調(diào)查與分析
      孢粉在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指示作用及研究進(jìn)展
      人民珠江(2019年10期)2019-11-11 03:22:22
      《天生寵愛》番外:這家寵物店不適合單身狗
      花火A(2019年1期)2019-03-22 02:27:42
      西藏仲巴縣隆格爾地區(qū)漸新統(tǒng)日貢拉組孢粉組合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
      上海師范大學(xué)揭示花粉壁孢粉素合成的調(diào)控機(jī)制
      蔬菜(2018年8期)2018-01-16 15:39:27
      重器千秋——珍稀冷杉
      日本南海海槽IODP C0004C巖芯樣品熱釋光信號特征及其對古氣候變化的響應(yīng)
      南日群島東部海域巖芯沉積物有機(jī)碳含量和δ13CTOC值的變化特征及古氣候環(huán)境意義
      中全新世以來杭州灣古氣候、環(huán)境變遷及對良渚文化的可能影響
      阳东县| 商河县| 修文县| 新蔡县| 南川市| 闻喜县| 溧阳市| 甘谷县| 甘肃省| 洪洞县| 克什克腾旗| 沁阳市| 连平县| 巨鹿县| 马鞍山市| 获嘉县| 衡水市| 汕尾市| 天台县| 河曲县| 阿勒泰市| 扎兰屯市| 泰安市| 金平| 松溪县| 水城县| 全椒县| 咸丰县| 松潘县| 花莲县| 游戏| 和顺县| 宾川县| 久治县| 玛纳斯县| 恭城| 隆德县| 河东区| 黔西| 石泉县|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