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愛的最初,只是一個小小的原點,經(jīng)愛的凸透鏡放大,“點”狀爆發(fā),其氣勢如大地般深沉,星空般廣闊了。有“103個流浪兒的爸爸”之稱的石青華,用他愛的經(jīng)歷,完美詮釋了——愛是一面凸透鏡。石青華愛的旅程,始于2001年一個流浪兒的愛心之舉。
因為燒傷,石青華的妻子患上了怪病。東挪西借。湊了一筆錢,帶妻兒上北京,給她治病。錢花完了,一家三口流落街頭。
那是一個初夏的黃昏,石青華討了一天,沒有任何收獲,饑腸轆轆。在遮陽的天橋下,迎面碰到一個小孩子,看到石青華妻子,孩子一點也不懼怕,反而像親人一樣,親熱地纏著他們。孩子問他:“阿姨和弟弟怎么了?”石青華見如此可愛的孩子,有種流淚的沖動,耐心地回答:“阿姨和弟弟在家里被火燒了……”聽后,那個男孩很懂事地從破爛的褲兜里掏出10元錢,遞到石青華的手里,接著,又脫下自己的外套,披在他兒子身上。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個流浪兒從風(fēng)中遞過來的10元錢和衣服。讓石青華的心頭一熱。在他眼里,這不僅僅是單薄財物,更是這個同樣可憐的孩子一顆真心一片愛。這個孩子小小的愛心之舉,定格在石青華的心里,成了一片愛之光。沐浴著這世間難得一見的關(guān)愛,石青華頓生在北京“討”生活的決心和勇氣。
石青華再遇到那個流浪兒,便詳細(xì)問詢起來。一問才知道,小男孩叫小白,年僅6歲,父母離異,誰都不要他,只好跟奶奶過日子。奶奶去世了,他只好一個人出來討飯了。他的兩個大橋下面的伙伴來自遙遠(yuǎn)的貴州。石青華覺得,孩子太可憐了,不應(yīng)該過這樣的流浪生活。石青華一家不再走遠(yuǎn),和小白他們一起在北京乞討,卑微地活著。
2004年6月,京城一家媒體報道了石青華和妻子的凄苦遭遇,中華慈善總會的領(lǐng)導(dǎo)也來看望了。在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們一家在北京有了一間20平方米的房子,他的妻子也得到救治,兒子也上了北京的小學(xué)。
境遇改變之后,石青華沒有忘記大橋下面那三個孩子,把他們接到家中,過上了簡樸卻溫馨的家庭生活。自己的生活源于他人的愛,石青華覺得,應(yīng)該將愛傳遞給在凄風(fēng)苦雨中流浪的兒童。
在老鄉(xiāng)的幫助下,石青華辦了一所簡易幼兒園,收養(yǎng)流浪兒。十多個流浪孩子一下?lián)砹诉M(jìn)來,石青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堅持著,苦撐下來,與孩子們一道自力更生,去菜場撿爛菜葉……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聽到孩子們的笑聲,石青華覺得再多付出,再多苦累,最后都會甜在心里。更開心的是孩子們,不再流浪,而且有一個愛自己的好“爸爸”。
石青華的愛心行動,感動了無數(shù)善良的人,也讓無數(shù)愛心人士匯入到他的愛的光輝之中來。2006年12月,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石青華的“光愛學(xué)?!笔⒀b迎接流浪兒童。這時,有103個孩子都喊他“爸爸”。石青華讓自己的學(xué)校踐行“用光溫暖生活。用愛教育一生”。電視臺經(jīng)常播出光愛學(xué)校的公益廣告后,石青華的關(guān)愛,影響力呈幾何級增長。他說:“我叫石青華,我是光愛學(xué)校校長,也是103個流浪兒的爸爸……”質(zhì)樸的語言,熾熱的愛?;魇篱g罕有的博大的父愛。
石青華深情地說:“有陽光的地方就有學(xué)?!比绻f,人間情是一道看得見的光,那么,愛就是一面一面的凸透鏡,它將這一道光,放大,再放大,涓滴成海,情暖世界。滄桑人世,從此陽光晶亮通透,溫暖那一顆顆遇冷的心。
愛的凸透鏡,讓我們看到一個有溫暖,有陽光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