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雄蘭,溫莉娜,王永標
(1. 浙江省云和縣林業(yè)局,浙江 云和 323600;2. 浙江省云和縣林場,浙江 云和 323600)
苦櫧(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云和縣兩個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造林樹種,為盡快開發(fā)利用處于天然分布狀態(tài)的優(yōu)良用材樹種,筆者對這兩種樹種開展引種、栽培和育苗試驗,現(xiàn)就苦櫧和青岡1年生容器苗各器官生長規(guī)律報道如下。
試驗地位于云和縣云和鎮(zhèn)重河村重河灣苗圃,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氣溫17.6℃左右,極端最高氣溫42.5℃、極端最低氣溫-8.7℃;無霜期為240 d;年降水量1547 mm。試驗地海拔230 m,坡向西南,坡度15°,土壤為紅壤,土層厚45 cm。
試驗種子來源于云和當?shù)兀?007年11月15日采收后,用清水+殺蟲劑+殺菌劑(敵敵畏、托布津)浸泡1 d,浮除空粒種子和混合物,然后攤放通風處晾干,半脫水后進行沙藏。2008年3月10日播種。
在試驗區(qū)內(nèi)選取4個育苗盤為試驗小區(qū),每個試驗小區(qū)為1個重復,共設置5個試驗小區(qū)。每個試驗小區(qū)內(nèi)青岡和苦櫧各60株。
播種前種子進行處理和消毒:揀去沙藏后的霉爛和劣質(zhì)種子;用45℃的溫水浸種24h;用70%的甲基托布津500:1藥液浸種2 h,進行種子消毒。消毒后用清水漂洗,稍晾后進行催芽,待種子露白后,移植到用100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過的容器內(nèi)。
于5月15日至11月15日每月測定苗高、地徑、主根長和側(cè)根數(shù)量,測定時在各試驗小區(qū)中各選擇有代表性的平均樣苗5株,起苗前澆透水,挖去完整根系,沖洗干凈,逐株測定其苗高、地徑、主根長和側(cè)根數(shù)量。
3.1.1 兩個樹種1年生苗木各器官生長的過程及變化規(guī)律 于2008年3月10日播種,當裂嘴露白種子達到30%時可選種上盤,4月10日上盤結束。上盤后,苦櫧20 d開出真葉,青岡13 d開出真葉,4月20日出苗較盛,5月10日出苗整齊,青岡比苦櫧早7 ~ 10 d出苗,5月15日開始觀測至11月15日苗高、地徑生長基本停止??梢?,從種子播種入土到萌發(fā)出土整齊約需60 d,到生長停止約經(jīng)過245 d。從5月15日至11月15日,每月對苗高、地徑生長量、主根長和側(cè)根數(shù)量的定期觀測,結果見表1。
表1 兩個樹種容器苗各器官生長量的月變化Table 1 Monthly change of different organs of 2 tree species container seedlings
從表1中可以看出,青岡容器苗各器官的生長量月變化比苦櫧的都要大,說明相對于苦櫧,青岡1年生容器苗的生長速度較快。兩個樹種的根伸長高峰要早于苗高和地徑及側(cè)根生長的高峰,這表明在幼苗生長初期光合產(chǎn)物大部分輸送到根部以滿足根系的生長需要,促進根系的快速生長[1]。到6-8月根系生長漸趨緩慢,此時正是莖、苗高的迅速增長時期,光合產(chǎn)物主要轉(zhuǎn)入地上部分,到了秋后的8-9月,苗木地上部分高、莖的生長都有明顯減緩,光合產(chǎn)物全部提供給根,使根在此時間達到全年生長量月增量的最大值,隨后根的生長迅速減緩,而地上部分的莖和苗高9月中旬后生長又趨活躍,且地徑的增粗也較快,到了生長后期高生長基本停止,此時光合產(chǎn)物主要用于地徑增粗及根系的生長,以利于越冬。所以,可以認為苗木各部分的生長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相互交替的過程,了解各部分器官生長的相關性,可為合理制定經(jīng)營措施、培育優(yōu)質(zhì)壯苗提供科學依據(jù)。
3.1.2 兩個樹種1年生苗木各器官生長與苗高生長的相關關系 由表1可以看出,兩個樹種苗木的主根長、地徑和側(cè)根數(shù)量都是隨著苗木高生長的增加而增加,且具有近于直線的相關關系,由此根據(jù)表1的結果,采用線性回歸方程y= a+bx的關系式來模擬兩個樹種苗期各器官生長與苗高生長的相關關系,結果見表2。
表2 兩個樹種各器官生長與苗高生長相關關系的數(shù)學模型Table 2 Correlation models for growth of each organ and height of two trees
從表1和表2可看出,兩個樹種苗木的主根長、地徑和側(cè)根數(shù)量與苗高生長呈直線性的相關關系,且相關系數(shù)比較大,表明其相關關系極為顯著,進一步說明兩個樹種1年生容器苗可用苗高來估測主根長、地徑和側(cè)根數(shù)量。
由表2可知,苗高可以用來估測其他三個指標,在這些指標中,地徑是反映苗木質(zhì)量最好的指標之一。地徑與苗木根系大小和抗逆性關系緊密,地徑與根體積、苗木鮮重、干重等呈緊密相關關系。地徑粗壯具有更強的支撐、抗彎曲能力。所以采用苗高和地徑對兩個樹種1年生容器苗生長過程進行分析,將兩個樹種1年生苗的生長期劃分為4個時期,即出苗期、生長初期、生長盛期和生長后期,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兩個樹種1年生容器苗的生長盛期集中在7、8、9月,而且在生長盛期,苦櫧的苗高生長量占總生長量的45.61%,地徑的僅占26.67%,而青岡的苗高生長量占總生長量超過50%,達到54.02%,地徑的占42.86%,這說明苗木在生長盛期以苗高生長為主。
表3 兩個樹種1年生苗生長時期的劃分Table 3 Division of growth stage of 1-year seedling of two trees
表4 兩個樹種1年生容器苗苗高、地徑與時間相關關系的數(shù)學模型Table 4 Correlation models for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growth stage of 1-year seedling of two trees
植物生長過程可用各種數(shù)學模型來模擬,但通常采用logistic方程[2~3]:
或用冪函數(shù)方程:y= atb
式中,y為高或徑的累積生長量,t為生長天數(shù),a、b、k為待定常數(shù)。
根據(jù)表1中的觀測值且利用上述幾個模式方程進行擬合和篩選,結果是利用冪函數(shù)方程y= atb來擬合兩個樹種的苗高和地徑與時間的相關關系較為密切(見表4)。
由表4可見:利用冪函數(shù)y= atb進行擬合兩個樹種1年生容器苗苗高和地徑生長量與時間的相關關系,所得的擬合方程回歸性達到極顯著水平,表明用所模擬的數(shù)學模型來估測兩個樹種1年生容器苗生長時期苗高和地徑的生長量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苦櫧和青岡2個樹種1年生容器苗的生長期可以劃分為4個時期,即出苗期、生長初期、生長盛期和生長后期,且兩個樹種1年生容器苗的地徑在盛期生長時間較苗高的生長時間長。
用模擬方程擬合2個樹種苗高、地徑和時間的相關關系,結果顯示其相關關系達到了極顯著的水平,因此,可用所擬合的數(shù)學模型準確地估測各生長時期苗高和地徑的生長量。
采用線性回歸方程擬合了苗木的主根長、地徑和側(cè)根數(shù)量與苗高的生長關系,結果表明各指標間相關關系極為密切,可用擬合的數(shù)學模型和各時期苗高生長量準確估計該時期苗木各器官的生長量。
[1]劉春霞,陳村及,賴培森. 乳源木蓮苗高年生長規(guī)律[J]. 福建林學院學報,2003,23(2):173-176.
[2]楊耀仙,卞堯榮,姚小華. 林木苗期生長灰色模型的選擇[J]. 林業(yè)科學研究,1991,4(2):211-216.
[3]北京林學院. 數(shù)理統(tǒng)計[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79,20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