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穗琴
歌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是由形式諸要素和內容諸要素共同構成的復雜藝術形式。在歌劇的諸多內容要素之中,形象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形象不僅是歌劇主題和思想內容的載負者、闡述者和體現(xiàn)者,而且也是戲劇沖突的載體和解決沖突的實現(xiàn)者。①所以在演唱詠嘆調時從歌劇中典型藝術形象的分析入手,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作品的內涵,從更高層次上認識到作品的藝術價值所在。
眾所周知,《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和《蝴蝶夫人》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三大名作,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大歌劇院的舞臺上盛演不衰,并享有極高的聲譽。這三部歌劇鮮明地體現(xiàn)了普契尼的歌劇觀、舞臺意識、音樂風格以及與意大利歌劇傳統(tǒng)的聯(lián)系。②在三部歌劇中,普契尼塑造了三位不幸的女主人公形象,不知道讓多少觀眾為她們的悲慘結局留下同情之淚。而在這三個藝術形象之中,最令我震撼和感嘆的是托斯卡:她對愛情的堅貞、對自由的向往以及大膽的選擇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在本文中,我將試圖從美學、人性以及歷史的角度逐步分析托斯卡這一典型形象,給予其審美評價和藝術價值的充分肯定。
典型形象的問題在歷史上一直與美的本質問題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特別是在德國古典美學家和俄國現(xiàn)實主義美學家們的著作中。總的來說,歷史上對典型形象的認識分為兩個階段,“十八世紀以前西方學者把典型的重點擺在普遍性(一般)上面,十八世紀以后則典型的重點逐漸移到個性特征(特殊)上面?!雹凼攀兰o最重要的哲學家、美學家黑格爾就持后一種觀點,典型人物性格在他的美學著作里占有重要地位。盡管他的美學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對藝術典型的研究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首先,黑格爾并不把人物性格看成抽象的東西,而是把它看成歷史環(huán)境不可分割的。他認為“一般世界”情況中的普遍力量體現(xiàn)在具體人物個性中就是“情致”。它是“普遍力量”成特定時代的人生理想在人物心中所凝聚成的主觀情緒。是“充塞滲透到人物全部心情的那種基本的理性內容”④在我看來,愛情便是托斯卡全部心情的基本內容。托斯卡是位漂亮的歌劇名伶,她思想單純、用情專一,卻也有小女人多疑善妒和政治上幼稚等性格弱點。無端的猜忌被狡猾的斯卡爾皮亞輕易利用,政治上的幼稚又使她無法看穿斯卡爾皮亞的詭計,從而不但出賣了安杰洛蒂,也因此害死了自己的愛人??v然親手殺死了斯卡爾皮亞,但仍逃不脫一死殉情的宿命。在劇情的開始,托斯卡一出場就表達出對戀人卡瓦拉多西的愛——充滿了懷疑、緊張、嫉妒、頑強、勇敢和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她對卡瓦拉多西的懷疑完全是出于強烈的愛情驅使下產生的嫉妒心。而在歌劇的第二幕中,托斯卡目睹情人受刑,精神上受折磨,在淫威下終于吐露實情,畫家被監(jiān)禁的情節(jié),逐一展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了她在強大的精神壓力下招認了安杰洛蒂的藏身處也是出于對戀人強烈的愛戀。托斯卡在面對內心世界巨大的心理波瀾和沖突時,拿起鋒利的叉刀刺向斯卡爾皮亞,也是她始終如一地忠實于愛情的行為結果。正是因為愛情是感性個體生命的需要,所以為托斯卡在整幕歌劇中的的活動提供了最終的動力和目的。
其次,黑格爾認為人物性格是矛盾對立的辯證發(fā)展的結果。這就是他的“沖突”說。人物處在具體情景中發(fā)生了沖突,即成全某一理想就要破壞另一理想的兩難境遇。這種沖突就成為在行動上何去何從的“機緣”,這樣他才顯出他的性格。⑤我們看到,當托斯卡處在親眼看到心愛的人受刑的具體情境中,內心充滿了矛盾與沖突,盡管卡瓦拉多西一再叮囑她不要講出朋友的藏身之處,但是在強烈的愛情的驅使下,托斯卡不得不背叛對愛人的承諾,萬般痛苦之下講出了實情。隨后處在斯卡爾皮亞發(fā)狂的威逼之下,托斯卡同樣是為了心中崇高而堅貞的愛情,拋棄了社會道德理性的束縛,刺殺了罪惡的斯卡爾皮亞。在這一幕中托斯卡唱出了《為藝術,為愛情》這首非常著名的“沖突性詠嘆調”,它是歌劇《托斯卡》中最著名的歌劇唱段之一,也是全曲的最強音,更是全劇的高潮。此曲一開始是安靜的,音樂以柱式和弦為主,托斯卡在醞釀心中的情感。然后情緒逐步高漲,密集的三連音襯托,動力性增強。當知道必須以自己的身體來救卡瓦拉多西時,托斯卡憤怒了,迷惑了,絕望地向她崇敬的上帝發(fā)出了質問:“一切為藝術,為愛情而生活,我從未傷害任何有生之物?”這段如泣如訴的詠嘆調表達了托斯卡心中無限的委屈、感慨、真誠、痛苦、哀愁、矛盾和茫然不知所措,抒發(fā)了她對眼前殘酷現(xiàn)實的不能理解和求救無門的極度迷惘。音樂十分優(yōu)美流暢,蕩氣回腸。當這首歌由為藝術和愛情而生的美麗女子托斯卡唱出的時候,那種善惡美丑中對立的感情沖突與情感共鳴就顯得特別強烈。在這首詠嘆調中,我們不僅能真實地感受到托斯卡在整場劇中演繹的悲歡,抒發(fā)的情感,同時也能聽出托斯卡對戀人深情的愛以及對警長的極度鄙夷與仇恨,還有她對戀人死亡的恐懼和對愛情毀滅的悲哀。在這一幕激烈的劇情中托斯卡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性格即對崇高愛情的向往。
另外,歌劇的意蘊畢竟要通過感性形象來顯現(xiàn)。有了感性形象的顯現(xiàn),才算有了典型人物性格。⑥在黑格爾看來,典型人物必須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理念的象征或符號。所以說典型人物性格要具有三大特征,即豐富性、明確性和堅定性。⑦我認為這三個特征集中體現(xiàn)在了托斯卡身上。就豐富性而言,托斯卡是一個充滿生氣的人,具有忠貞、嫉惡如仇、視死如歸的多方面性格。而在這些多方面性格之中,有一個作為統(tǒng)治的方面,使托斯卡的性格明確下來。托斯卡只有一種情感,即熱烈的愛,滲透并且支持起她的整個性格。這種強烈、偉大的愛,使她產生無比強大的勇氣抵制了惡人對純潔感情的侵犯,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了心愛的人。歌劇中的角色性格鮮明豐滿、劇情緊湊動人,集愛情、陰謀與暴力于一體。這種種復雜情緒在她心里反復交錯,折磨著她的靈魂。她在痛苦中哭泣掙扎、哀告呼號、憤怒抗議,但一切都無濟于事?!稙樗囆g,為愛情》的唱段將托斯卡內心的極度矛盾和求告無門的絕望作了淋漓盡致的展示,具有強烈的戲劇感染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托斯卡的舉動令人無比感嘆,甚至可以這樣評價,托斯卡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碑斎灰舱沁@種熱烈的愛使托斯卡的藝術形象煥發(fā)出迷人的感性生命光彩,使觀眾為之折服、傾嘆。
如果談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堅定性特征,托斯卡在這一點上是毫無爭議的。她從劇情開始一直到悲劇的結尾,始終一貫地“忠實于自己的情致”。她不像普契尼塑造的另一個女主人公——咪咪,天生具有一種幻想的、軟弱的性格。托斯卡骨子里流淌著堅強、自信、自強的血液,所以我們在觀賞歌劇中,始終覺得她是那樣的高貴、充滿著火一樣的熱情。同時,托斯卡具有健全的性格,她雖然剛強但不病態(tài),在著名的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以及劇情末尾與愛人優(yōu)美的二重唱中,流露出對生命、對自由、對愛情的無限希望,這難道不是一個正常的感性個體生命所要追求的一切嗎?
在我的審美視野中,正是因為托斯卡強烈的追求感性個體生命的欲求,才使她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在西方歌劇藝術發(fā)展史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表現(xiàn)個體感性生命內在欲求為內容的名作,塑造了不少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比才塑造的卡門、威爾第筆下的茶花女、莫扎特創(chuàng)造的帕帕根諾……同樣散發(fā)著感性個體生命的光彩。他們在對理性的反抗中,制造了強烈的戲劇沖突,超越社會束縛,追求個性的解放,達到感性生命的人性之輝煌。從對這些典型形象的剖析中,我們也許會更深刻地感悟到,從古希臘悲劇到現(xiàn)代藝術,西方藝術史載整體上就是感性的個體生命,通過審美的不斷突破,超越既定理性社會法則的漫長會精神歷程。
注釋:
①羅藝峰教授:課堂講義
②沈旋等:《西方音樂史簡編》,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版,282頁
③④⑤⑥⑦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684頁、688頁、6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