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凱
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故此,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決定,從2007年開始,結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其宗旨就是號召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掀起體育鍛煉的高潮[1]。中學體育教學作為陽光體育實施的一個主體平臺和內容之一,其教學的現(xiàn)狀直接影響陽光體育的實施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對其探討,找出其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本研究對象為中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
2.2.1 文獻資料法
查找和閱讀了國家頒布的相關規(guī)定、中央領導和教育部領導關于陽光體育及體育教育改革的講話,以及相關的文件和研究成果。
2.2.2 專家訪談法
走訪了5位學校體育學專家,聽取了他們對當前中學體育改革的意見與看法。
2.2.3 邏輯分析法
對收集的信息和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在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產生的。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xù)下降,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連續(xù)10年下降,而耐力素質則連續(xù)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達24%。視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學生為31%、初中生為58%,高中生為67%,大學生為82%[2]。這一結果的公布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廣泛關注,媒體在爭論,學者在反思,行政管理部門在研究。針對目前學生從學校到家庭,從教室到書房單一的、缺少體育鍛煉的學習生活方式,為了號召廣大青少年走出教室、走到陽光下、走向操場戶外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出了“陽光體育運動”這個用語。在結合當前社會現(xiàn)實和學校教育改革以及學校體育工作特點的基礎上,2006年底,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發(fā)布了《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陽光體育運動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在全國億萬學生中掀起群眾性體育鍛煉的熱潮,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而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內容主要涉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輿論宣傳、組織領導五大方面的工作。其中,中學體育教學屬于體育教學內容之一。
3.2.1 中學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材缺乏時代性和實用性
我國中學體育教學在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初期階段基本沿用蘇聯(lián)教學模式。長期以來一直以競技運動為教材體系,在教學內容上以運動形態(tài)及其功能為主,形成了以運動競賽和競技體育為中心課程的編排體系,過于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重競技教學內容,單純強調體育對于促進身體完善發(fā)展的意義,忽略了體育對人的全面發(fā)展,混淆了體育與運動的概念,導致了體育目標和現(xiàn)實情況相背離。在體育課程教材的編創(chuàng)上,注重課程教材的傳統(tǒng)性、繼承性、穩(wěn)定性,對體育課程的科學性、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及新思想、新知識吸納不夠。教材的編創(chuàng)內容單一,復雜技術較多,趣味性、娛樂性較差,忽視了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的培養(yǎng),不利于中學生形成一套適合自己鍛煉方法和習慣的內容體系。
3.2.2 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滯后
當前中學體育教學模式還是以單一的課堂教學為主,體育課內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互割裂。例如,在45分鐘的體育課教學中,不少時間都花在了組織管理,講解示范,隊伍調動,內容安排等方面,實際用在學生身體活動時間是很少的,而相當一部分時間因人的因素而流失,這不能不使我們在時間利用率上產生極大的憂慮。此外,還存在教學手段落后,教學設備老化、簡陋,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用少等問題。
3.2.3 中學體育課實施配套設施和師資力量搭配不盡合理
目前,在中學體育課中,投入不足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在學校方面,對運動設施的投入跟不上學生人數(shù)的增長,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體育維持費投入與國家的要求相差甚遠;在政策方面,把體育教師工作量定得過高,挫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師方面,對已經習慣的傳統(tǒng)模式教學有“輕車熟路”之感,再加上學校沒有什么鼓勵措施,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改革的積極性不高。
培養(yǎng)中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培養(yǎng)中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乃至愛好,讓中學生充分體驗到參加體育運動的樂趣,是奠定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運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激趣”方法,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體育教師要緊扣時尚體育脈搏,把握年輕人對時尚體育的崇尚心理,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因時因地制宜地引入并壯大時尚體育的內容,不斷提高課程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當然,根據上課內容的調整,要及時編著相應的教材,以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俱樂部制體育課是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進行體育教學,即在同一堂課中開設各種體育項目,每一個項目為一個俱樂部,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與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授課教師。該模式較好地彌補了目前以一學期、一學年只從事單一體育項目學習的單調性、局限性方面的不足。從而提高中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有利于中學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當然,在體育教學俱樂部的管理上,要根據各個學校自身的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是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增加課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學效率,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另外,多媒體以生動的畫面、聲音、背景音樂等使課堂充滿趣味性,這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它提供的許多可能性往往是普通教學手段所難以企及的。同時,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對比,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把各種不同的運動技術,技術難點、重點,常見錯誤動作制作成課件,在學生上課時讓學生觀看,并與學生一起分析比較,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充分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校外體育鍛煉活動。要加強家庭和社區(qū)青少年體育工作,形成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的合力。家庭教育對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起著關鍵作用。要在廣大家長中積極倡導“健康第一”的理念,樹立正確的育子觀、成才觀,鼓勵父母和孩子共同參加體育鍛煉,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鍛煉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區(qū)要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建設,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我們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對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各項要求和學校體育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將中學生體育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使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
提高青少年體質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中學體育教育教學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這個中心,圍繞時尚體育,展開中學課程改革,不斷完善高校、社區(qū)、家庭的聯(lián)動機制,為青少年營造體育活動的環(huán)境和氛圍。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全面起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 [D].2007-04-27.
[2]周濟.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EB/OL].http://www.pep.com.cn/tiyu/dtxx/tjxx/20070130_276905.htm.
[3]都菊英.“陽光體育”語境下高校公共體育課改革的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5):454-455.
[4]鄭偉.現(xiàn)代生活環(huán)境和方式對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負面影響 [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4):76-78.
[5]王守文.關于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J].中國高等教育,2007,(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