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明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女大學生體育發(fā)展策略研究
楊向明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通過問卷調查、文獻資料等方法,對女大學生的體育參與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針對女大學生的體育參與現狀,提出相應的措施。
女大學生;體育;發(fā)展策略
很多研究都表明,女大學生在體育參與中相對于男大學生處于弱勢地位,高校應重視她們在校期間的體育發(fā)展以及終身體育的教育,積極探尋女大學生的體育發(fā)展策略,更好地滿足女大學生的體育需要,促進女大學生的體育參與行為,為她們今后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體育意識屬于體育教學的深層層面,是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調查中發(fā)現,62.4%的女大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是持積極的態(tài)度的,但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卻只有20.1%,大多數女大學生能夠認識到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卻不能很好的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針對現代女大學生特有的體育參與觀念,結合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特點,選擇適合女大學生的體育知識結構和教學內容。加強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運用科學合理、多樣的方法、手段和形式,增加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關系、體育保健與衛(wèi)生、體育競賽的欣賞及各項運動的健身作用等方面的內容,摒棄陳舊的體育觀念,培養(yǎng)女大學生健康的審美觀,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體育,對體育產生興趣,從而產生體育鍛煉的主觀愿望。
體育能力是一個復雜的三維立體結構,它由知識發(fā)展、技能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3方面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目前大學生的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主要是體育教學活動。在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教學中,更多地是注重對學生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培養(yǎng)。但恰恰是這兩種能力,是學生成為“終身體育者”最重要的因素。
調查中發(fā)現,有很大部分女大學生缺乏自我鍛煉的能力,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知識后的實踐運用過程,把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體育教學過程延伸到課外自我鍛煉的實踐過程中。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應針對女大學生的特點進行體育課教學改革。對女大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的調查結果顯示,女大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多具有運動負荷平緩,節(jié)奏感強,可徒手進行以及對場地條件要求不高等特點,如健美操、體育舞蹈、跑步等,而球類項目以其特有的趣味性、游戲性、競爭性和良好的健身價值,也深受女大學生的青睞。根據女大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展體育教學內容,以體育選項課的形式開設深受女大學生喜歡的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網球、體育舞蹈等項目,讓女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一到兩項體育項目,并能夠完整系統(tǒng)的學習,直至自己可以獨立進行鍛煉。
現代女大學生的年齡正處于18 ~ 22歲青春期階段,形態(tài)發(fā)育逐漸緩慢而趨于穩(wěn)定,是女性的最佳時期。愛美是現代女大學生的第一心理需求,她們非??粗刈约旱娜菝?、身材和體型美,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時尚。
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教學過程中注重展現體育的運動美、身體美、品質美,改變女大學生對參加體育運動的偏見,激發(fā)女大學生對體育美的追求,從而產生學習和掌握這種優(yōu)美動作的強烈愿望,激發(fā)女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女大學生情感細膩、內向、自尊心強。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運用情感的感染性作用。例如,對于在技術動作學習過程中接受能力較差的女大學生,教師要細心觀察,主動幫助糾正錯誤動作,反復正確的示范動作,語言表達要親切和藹,切不可有厭煩急躁情緒流露,多采用積極的正面鼓勵性語言感染學生,使學生消除自卑感,自覺認真地反復練習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技術,提高體育學習的興趣,從而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體育競賽對學生的體育意識,特別是參與體育意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競賽的內容、方式、方法不同,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可能發(fā)揮的效能亦有很大區(qū)別。從近年來高校體育競賽的形式與內容來看,正規(guī)化、大型化、專項化的的比賽較多,造成校園體育競賽活動經常出現“全能選手”或“老面孔”現象,使得原本應屬于全體學生的活動變成了少數學生的專利,更不會照顧到女大學生的特殊性,甚至取消女子組別。且大多數女大學生不喜歡強度大、激烈的體育項目,而一般學校每年的競賽計劃都是傳統(tǒng)項目,比如田徑、籃球、排球、足球等項目,這大大地遏制了大多數女大學生的參賽熱情,不利于女大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使廣大學生失去了參與競賽的機會。
高校開展多項目、多層次、多形式的體育競賽活動,促進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在項目上,要注意照顧女大學生的愛好特點,開展健美操、體育舞蹈、軟式排球等項目的競賽活動。在形式上,不僅設立單項比賽,還要更多的開展集體項目的競賽活動,不僅男女分組比賽,也可適當設立混合組的比賽以及年級與年級之間的對抗賽。在規(guī)模上,不僅有大型的運動會,也要開展更多的小型的單項賽。
實現學校體育任務的途徑有體育課、運動訓練和課外體育活動(含群體競賽)等,但各個高校將學校體育的重點放在體育課的教學上,并且將體育課、運動訓練和課外體育活動分割得過于清晰,忽視了3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彼此間的連動作用。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但不是唯一的。高校體育改革僅就體育課其本身進行改革調整是難以全面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也更難以實現對學生的終身體育的培養(yǎng)。因此,體育課的改革與調整應被放置到整個學校體育的宏觀中去考慮,并逐漸淡化體育課與運動訓練和課外活動的界限,構建開放型的體育教學新體系,即教學空間和時間的開放、教學內容和形式的開放、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開放,面向全體學生,提供體育服務,尤其是女大學生,鼓勵她們參與體育俱樂部,鼓勵并幫助她們進行體育活動并從中享受體育快樂,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調查表明,影響女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首要因素是體育設施不足。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在校人數激增,原本就不足的體育設施資源更加匱乏。這極大地影響了學校體育的發(fā)展,也是限制了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各種需求,各級領導應重視并努力改進學校體育的設施條件。
女大學生在高校中所占人數比例逐年提高,是高校體育改革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群體,她們的體育發(fā)展也是檢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成敗的重要指標。加強女大學生體育意識、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為她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氛圍,切實做好高校體育教育各項改革措施,為女大學生的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軟硬件設施。
[1] 宋蘭良.女子體育衛(wèi)生·體育保健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張中豹等.女大學生體育現狀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
[3] 吳曉芳.關于不同女大學生群體體育理念的比較研究[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5).
[4] 毛蘇林等.對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現狀的研究[J ].體育科學,2004(3).
G807.4
A
1674-151X(2010)08-08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46
投稿日期:2010-06-18
楊向明(1978 ~),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