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仁飛
(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局)
在探索有效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征程中不斷前行
——江蘇省常州市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的實踐與思考
常仁飛
(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局)
常州是一個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古城,歷來崇文重教。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始終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做好學校體育工作,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來抓。中央《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頒布以后,根據《意見》對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在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同時,把如何生動有效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作為一項重要課題,予以高度重視,加以研究探索。
我市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有效性的實踐研究,始于2007年初。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發(fā)出《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稕Q定》的頒布,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億萬中小學生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投身陽光體育的熱情,有力地促進了學生體質的增強、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少地區(qū)、部分學校為活動而活動,活動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因此,迫切需要從理論到實踐,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路徑和方法。不久《中央7號文件》正式頒布實施,更加堅定了我們對此進行研究探索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基于常州的實際,結合常州體育教育的歷史傳統,提出了“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的理念和“健康視野,本土行動,特色發(fā)展”的工作方針。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堅定了 “陽光體育運動”必須“校本化實施”的前進方向。我市的這項探索,從萌芽到有意識的探索再逐步走向理性,大致經歷了“自主實踐、局部探索、整體推進”三個階段:
常州有各級各類中小學校390多所,在校學生45萬左右。解放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常州教育始終志存高遠、銳意進取、奮斗不止,在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素質教育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體育工作,作為素質教育和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立足自身實際,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在市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如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根據學生體能狀況,開展的體育課選項教學,常州市第五中學從九十年代初開始的《校園體育“吉尼斯”挑戰(zhàn)會》,都數十年堅持不懈、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展,逐漸形成學校的傳統;常州市第一中學開展的學生健美操創(chuàng)編、健美操俱樂部活動,在學校內成為學生的時尚;常州市第二中學,承繼千年府學蔚然的儒風,弘揚國術精髓,在校園中開展武術的普及與推廣工作;常州市第三中的籃球文化節(jié),讓快樂在校園洋溢;常州外國語學校的體育俱樂部建設、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的乒乓特色建設、常州市局前街小學的形體課程、常州市實驗小學的親子活動以及常州市鳴凰小學的小排球、廟橋小學的小籃球、溧陽南門街小學的小籃球等等,這些當初稱之為課外文體活動的活動,無不有一個鮮明的特征,著眼學生的健康成長、植根學校的本土文化、自主實踐、不斷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應該說,這許許多多完全自主的生動實踐,客觀上有力的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但是還不是常州主體意識的覺醒。
2002年常州市成為教育部首批國家級課外文體活動示范區(qū),2003年我市承擔了中央教科所重點課題《中小學生文體素質多元化主體發(fā)展的策略與評價研究》,正是由于這樣一些腳踏實地的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校本”的概念開始在常州教育人的意識中萌動,許多學校在具體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時,逐步有了“校本化實施”的理念和行動。他們立足于學校的文化傳統,從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對原有的學校體育教學活動、體育課外活動和體育運動隊訓練等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學校的體育工作自成體系,體現出濃郁的“校本”特色。
常州外國語學校是一所創(chuàng)辦不久的民辦學校,2003年,他們準確定位學校課外文體活動的性質,開始進行課外文體俱樂部的建設與探索。他們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力基礎,自主選擇滿足自己發(fā)展要求的體育運動俱樂部,自主組織各種活動和比賽。這一創(chuàng)舉,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運動潛能,學生個人運動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學校在常州市各項體育運動競賽中也開始脫穎而出。市教育局、教研室敏銳的意識到常州外國語學校經驗的意義和價值,召開現場會,推廣常外的經驗和做法,在更大范圍內,觸發(fā)了大家對如何有效組織課外文體活動的理性思考與研究探索。
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實驗小學和第二實驗小學等幾所小學開展的“小學體育主題單元教學開發(fā)與建設”研究,采用“項目引領,校際聯合開發(fā)”的方式,在局部實驗的基礎上,不斷理清工作思路,提煉既有的經驗與做法,并逐步向周邊學校輻射。2005年他們的經驗和做法在天寧區(qū)、鐘樓區(qū)兩個區(qū)域推廣,2006年逐步擴展到全市。這個階段,教育行政和學校層面“校本化實施”的意識不斷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校本化實施的思路開始有了雛形。2007年《中國學校體育》第四期開辟專欄,對我市“小學體育主題單元教學開發(fā)與建設”研究,作了系統報道。
面對蓬勃興起的“學校體育校本化實施”的實踐與探索,為了發(fā)揮好考試指揮棒的導向作用,2006年我市啟動了體育中考的全面改革。改革后的體育中考,在現場測試部分的運動體能和運動技能測試中,共設了15個小項供考生自主選擇,從政策層面有力地推動了陽光體育運動的蓬勃開展。2007年10月18日,教育部體育中考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在常州召開,全國四個試點省份教育廳體衛(wèi)藝處的領導和江蘇八個市的體衛(wèi)藝處長云集常州,共同探討體育中考改革試點工作。會上,常州體育中考的改革經驗,在全國引起良好反響,當年的《中國學校體育》第六期作了專門報道。常州體育中考的全面改革,標志著學校體育“校本”思想,開始由意識覺醒,逐步走向意識自覺。
在以后的幾年里,隨著“學校陽光體育運動”概念的正式提出,“學校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工作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并開始向其他領域延伸拓展。2006年暑假,我們把拓展性體育運動和體育集體比賽項目引入“七彩夏令營”,豐富了體育課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提高了廣大體育教師實施新課程與課程開發(fā)的能力;2007年3月,全國第二屆《陽光伙伴》少年集體體育競賽活動江蘇賽區(qū)比賽,在常州市紅梅公園鳴槍開賽;同年,校本化實施“2+1”工程全面啟動……
短短幾年里,我市的“學校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從意識模糊的自主實踐,到意識自覺的探索實踐和理念提升,為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蓬勃開展和有效實施,趟出了一條新路。《中國教育報》于2007年7月30日,對常州市學校體育整體改革的基本經驗作了報道;《中國學校體育》在2007年第11期和第12期連續(xù)兩期刊發(fā)專文,對常州市在推進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提出校本化開發(fā)的理念以及大課間活動的蓬勃開展作了介紹。
在歷經幾年的探索實踐,2007年,我市正式提出了“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的理念和“健康視野,本土行動,特色發(fā)展”的工作方針?!敖】狄曇啊本褪且凑铡爸醒?號文件”精神,從提高我們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和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度,把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我們學校體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開足開齊體育課,確保學生在校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與此同時,我們要拓寬視野,拓展增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渠道,主動服務學生的健康成長;“本土行動”就是我們要立足常州本土,登高望遠,主動探索,率先而為,在課程的開發(fā)、課程的組織實施、課程的管理與評價以及科研理論引領等方面,努力形成“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的常州經驗,造福常州學子,影響輻射常州內外;“特色發(fā)展”就是要立足校情,充分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發(fā)具有本校特點的“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課程體系,并不斷豐富課程內涵、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提升課程育人價值,堅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堅持,在堅持中逐步形成傳統,彰顯特色。2009年9月,我們召開全市“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工作推進會,對全市的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進行規(guī)劃、動員和部署。并依托我市獨立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與保障體系建構研究》(課題批準號:DLA090298),構建研究推進網絡、夯實工作基礎、扎實各項工作措施,整體推進,努力形成常州經驗、常州特色。
2010年4月,受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委托,教育部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中國教育報》、《體育教學》雜志社的編輯、記者,對我市實施陽光體育和體育課程改革進行調研和采訪。事后,中國教育報資深記者李小偉看了常州市推進陽光體育的思路和經驗后,贊口不絕,在《課改萬里行:素質教育從這里突破》一文中,感嘆常州的陽光體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體育教學》記者章柳云、李海燕在“十年磨礪,探索前行,課改先鋒現光芒”中,也充分肯定了常州市體育課程改革的豐碩成果和陽光體育校本化實施的典型經驗?!吨袊逃龍蟆?010年7月2日“新聞版”刊登:《常州陽光體育“一校一品一特色”》一文,稱贊“常州的陽光體育校本化,不僅使陽光體育運動更加豐富多彩,也使陽光體育運動有了更多的文化味?!?/p>
我市整體推進“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實效,而不流于形式,我們的主要體會如下幾點。
3.1.1 重視組織領導 常州市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中小學素質教育,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和陽光體育運動,全市各級政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做好學校體育工作,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來抓。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每年都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學校體育與“教體結合”工作,關心全市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和體育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工作。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都成立了體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市政府辦公室還轉發(fā)了市教育局、體育局《關于加強教體結合全面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按照“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責任共擔、義務共盡”的原則,創(chuàng)新教體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科學規(guī)劃、強勢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和陽光體育運動。是教育局還出臺《關于深入推進減負增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開展教育創(chuàng)新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力規(guī)范學校辦學行為,從制度層面確保開足開齊體育課、體育課外活動和大課間體育活動,確保學生在校體育鍛煉每天一小時。
3.1.2 重視政策導向 根據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于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學的良性發(fā)展的指導思想,不斷完善體育中考改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市教育局制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記錄袋”制度,把體育成績和陽光體育活動的表現,記錄在案,作為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和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完善鼓勵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的優(yōu)惠政策,建立體育特長生招生政策和體育競賽升學加分政策,對參加常州市市級以上比賽并獲得好名次的運動員學生,在錄取高一級學校時,給予加分錄取的優(yōu)待,同時允許有關學校自定政策,按招生計劃的4%招收體育特長生。
3.1.3 重視基礎保障 一是重視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與保障。目前全市各校的體育器材配置,均達到了國家二類配備標準,啟動學校田徑場地塑膠化改造,塑膠田徑場普及率,市區(qū)學校達95%,農村學校達65%;二是重視校外體育資源的建設與保障,抓好“三個十工程”。第一在全市建立田徑、跆拳道、體操、游泳、武術、籃球、足球、射擊、羽毛球、乒乓球等10個青少年專項俱樂部,豐富活動資源,帶動全市學生課內外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第二建成常州市跆拳道、飛碟、田徑、游泳、足球、跳水、幼兒韻律操、射箭、手球、曲棍球等10個青少年專項訓練基地,以滿足學生業(yè)余訓練的需要。第三建好紅梅公園、恐龍園、青楓公園等10個青少年戶外運動基地,以滿足廣大青少年學生在課余、寒暑假在家門口就能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需要。
3.1.4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根據不同年齡段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特點,搭建“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后備人才” 等階梯式培養(yǎng)激勵機制,鼓勵激勵教師成長發(fā)展。在全市所有體育教師中,現有省教授級高級教師1人、省特級教師2人,市特級教師后備人才2人,市的學科帶頭、骨干教師、教學能手80多人;舉行不同層次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yè)培訓,組織開展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和體育教師大練兵活動;加強教育科研,依托承擔的多項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的研究,促使體育教師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持續(xù)提高。近三年來,我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在國家和省一級論文競賽中獲獎論文達兩百多篇,在省級以上教育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近一百多篇。第九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科報會”,常州獲全國一等獎1篇,二等獎4篇;三等獎4篇,第十屆中學生運動會“科報會”,常州獲全國一等獎1篇,二等獎4篇;三等獎3篇,獲獎情況在全省名列前茅。
3.2.1 強化創(chuàng)新能力 一是強化創(chuàng)新的意識。要求在陽光體育的組織上要突出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創(chuàng)新,增強陽光體育的活力,增強陽光體育對學生的吸引力。二是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要充分認識體育是學校德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突破把體育與其他各種教育活動相割裂的傳統做法,把陽光體育有機地整合到學生軍訓、學生的社會綜合實踐和各種夏令營活動中來,共同實現教育的價值追求。三是創(chuàng)新活動的組織形式。陽光體育運動的組織工作,往往認為僅僅是體育教師的責任。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其實學生才是陽光體育活動組織的主體,只有充分的信任、依靠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才能真正為學生所接受、所喜歡。為此,我們不少學校把課外文體俱樂部的建設,傳統的學校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的組織等等,放手讓學生去策劃和組織,教師則更多地擔當參與者、引領著的角色。結果,不僅活動從內容到形式煥然一新、精彩紛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成長的快樂,
而且因創(chuàng)造力、聰明才智的激發(fā)、成功的體驗,學生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充滿自信。四是創(chuàng)新考核評價。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時,我們充分考慮了考核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大膽的創(chuàng)新考核評價的機制和手段。考慮到學生普遍不會游泳以及體能下降的現狀,我們把游泳引入到體育招考中來,一年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根據其最好的成績來決定其體育中考體能項目的得分。不少學校在對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考核時,重在參與的態(tài)度和表現,適當淡化對技能的考核評價,并通過評選學?!斑\動之星”等方式,激勵調動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3.2.2 強化制度建設 一是大力規(guī)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嚴肅體育的課程計劃和課時安排。2009年5月,市教育局出臺“五項嚴規(guī)”,強力規(guī)范學校辦學行為,確保了體育課的開齊、開足,確保了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落實到位。二是制定了新的青少年體育競賽制度,規(guī)定每年由教育局、體育局共同舉辦十項陽光體育運動系列賽事。規(guī)定學校每年必須舉辦春、秋季運動會。三是重新核定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編制數額,保證體育教師的合理配備,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隊伍,同時對體育教師應該享有的經濟和政治待遇給予保障。四是建立學校體育衛(wèi)生藝術工作執(zhí)行“兩條一規(guī)”的每兩年檢查考核一次的制度,以保證陽光體育等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3.2.3 強化考核評價 一是開展體育項目幼兒園、體育特色學校、健康促進學校創(chuàng)建活動。全市先后建立12所體育項目幼兒園、81所“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項目學校、65所體育特色學校。二是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政府教育督導團對轄市區(qū)教育局、基層學校的綜合督導,定期進行檢查督導。三是每兩年舉行一次“兩條一規(guī)”執(zhí)行情況的檢查和評比,表彰重視學校體衛(wèi)藝工作的校長、教師、班主任及業(yè)余訓練先進集體與個人。
3.2.4 強化特色創(chuàng)建 在推進“陽光體育校本化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十分強調注重多元發(fā)展,強化特色創(chuàng)建。要求做到五個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基礎與特長結合,普及與提高結合,體育運動與體育文化相結合,并力求在這五個結合上能做出區(qū)域和學校特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常州的陽光體育特色創(chuàng)建成果豐碩:省常中體育后備人才班辦班22年來,共培養(yǎng)了近200名優(yōu)秀體育人才,為著名高校輸送了23名一級運動員,學校被評為全國體育后備人才試點校優(yōu)秀學校;新北區(qū)實驗中學堅持走體育強校之路,競技體育與陽光體育比翼雙飛,8年來先后奪得市級以上金牌150余枚,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射箭重點學校”;市一中的健美操隊連續(xù)四年獲省一等獎,并獲北京奧運會現場表演啦啦操入圍資格;市五中的校園體育“吉尼斯”挑戰(zhàn)會,已連續(xù)舉辦了14屆,這一群體特色活動不僅深受師生歡迎,而且有力的促進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和學生體質的提高,在省內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2009年4月,為了更好推進學校的特色創(chuàng)建工作,市教育局出臺了《常州市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工作指導意見》,2010年1月,我市召開全市學校特色創(chuàng)建總結表彰大會,武進區(qū)教育局在會上作了“教體結合”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經驗介紹,市政府分管市長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包括陽光體育特色創(chuàng)建在內的內涵提升與品牌建設。
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這不僅是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內涵建設、特色發(fā)展的內在需要。這么多年來,我市在陽光體育的校本化實施方面,進行了不少的嘗試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要真正實現陽光體育育人的功能,有效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中央7號文件》的精神,高舉素質教育的旗幟,堅定“陽光體育校本化實施”的方向,銳意進取,腳踏實地,為培養(yǎng)一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奮斗!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