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棟
(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長白山,是滿族的發(fā)祥地。是名副其實的神山、圣山。長白山不但有秀美的風光,更有美麗的傳說。在長白山頭東側,有一座海拔1321米的赤峰(即今紅土山),古稱庫布里山,山峰西北,有一個風光旖旎的布爾瑚里湖。因其形圓,當地人稱為圓池。圓池面積約4公頃,湖水清澈碧藍,映照著山峰林海的倒影,景色綺麗,幽靜的圓池,使人有一種深不可測的神秘感覺。這是因為這里流傳著一位仙女降浴的神話傳說。所以圓池又稱為“天女浴躬池”。這便是仙女佛庫倫誤吞神鵲所銜朱果受孕,生下庫布里雍順,就是傳說中的滿族的始祖。相傳大清皇帝就是庫布里雍順的后代,這則傳說故事,說明了清人特別是滿族人對長白山的崇拜。長白山也就愈帶上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直至清朝皇帝把它當神來祭祀。
為了進一步了解長白山,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四月十五日特命內大臣覺羅武默訥、一等侍衛(wèi)兼御前侍衛(wèi)費耀色、一等侍衛(wèi)賽護里等,于大暑期間前往長白山進行實地踏查。五月初四日由北京起程,十四日抵盛京(沈陽),二十三日至吉林烏喇(今吉林市)。六月三日武默訥同薩布素率旗甲二百人一同前往長白山,十一日到達那殷,即現在的二道白河地方。由于山高路險,最后登上山的僅有七人。武默訥登上長白山之后,寫下了著名的《封長白山記》,這是記載長白山較詳細的第一手文字,也是政府官員正式到達長白山的記實。八月二十一日還京,二十八日,將踏查長白山的情況詳細地向康熙皇帝作了匯報??滴鯐Y部幾內閣商議認為,長白山是滿族的發(fā)祥之地,不但奇跡甚多,而且山有靈氣,應該加以封號,進行祭祀,而且祀典規(guī)格應高一些,但因距離民舍遼遠,不便建廟,請封為長白山之神,派遣大臣詣山擇地,安設帳幄,立牌致祭,每年春秋二祭,凡遇恩詔,差京官親自取祭祀。第二年正月正式將長白山封為“長白山之神”,像五岳一樣享受歲時祭祀之禮。
山神是先秦地神中的一位大神。《禮記·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比藗冋J為山峰能興云作雨,而具有神性。秦漢時期人們崇拜的山神是泰山。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又將嵩山、華山、慈老山封為山神。隋唐兩朝,對山神的推崇在以往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泰山、華山、恒山、衡山、嵩山五岳之神,都被授予越來越高的爵位:“則天垂拱四年(688年)四月……改嵩山為神岳,授太師使持節(jié)神兵大都督、天中王,禁斷芻牧。其天中王及顯圣侯,并為置廟?!庇帧靶谙忍於?即開元元年,713年),封華岳神為金天王。開元十五年(725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天寶五載(746年),封中岳神為中天王,南岳神為司天王,北岳神為安天王?!?《舊唐書·禮志》)至此,五岳均為山神。
長白山古稱“不咸山”。在《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之國?!碧拼Q太白山,亦曰徒太山。遼代“長白山”之名始被采用。據《遼史·百官志》:“長白山十三部女真乞授爵秩?!苯鸫确忾L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后又尊為“開天宏圣帝”,并建廟祭祀。清代則把長白山視作神山。由于北京距離長白山不但路途遙遠,山路險峻,而且皇帝政務又是那樣的忙碌,所以采取了一種變通的祭祀方式進行。于是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吉林烏喇城西南4.5公里處的溫德赫恩山(今稱小白山,也稱望祭山。滿語溫德赫恩,為板的意思)修建一座望祭殿,因長白山處其東南,故殿為西北向。正殿五楹,祭器樓二楹,牌樓二座,養(yǎng)祭鹿圈一處。望祭殿建于小白山北峰之巔,單脊、灰瓦、明柱、出廊,蔚為壯觀,望祭殿神案上立起用滿漢文字書寫的“長白山之神位”。祭器樓建于山麓,是儲藏祭器的處所,在祭祀時也是主祭官員休息的地方。牌樓兩座分別建在通向望祭殿的山腰間。鹿圈建在南北二峰中間的山坳里,“白山鹿囿”為舊時“吉林八景之一”。由于望祭殿系皇帝欽命所建,吉林將軍倍加維護和修葺,并在山上種滿鈴蘭花。鈴蘭花被滿族稱為捻紫香,開花早,花期長,呈紫藍色。滿族人采摘這種花葉,曬干后碾成粉末,每在日常祭祀時,把粉末捻在祭器上燃作香火。從望祭殿建成后,每年春分和秋分各備青牛20頭、肥豬20頭、羊20只、鹿1只,作為祭祀的牲品,委托寧古塔將軍(乾隆十五年改為船廠將軍,二十二年改為吉林將軍)率所屬副都統各位官員,每年春秋兩季代替皇帝望祭長白山神。此外,每月朔(初一)望(十五)兩日,還由吉林將軍和副都統輪流到望祭殿拈香致祀。除吉林將軍、副都統照例來此望祭外,每年還有盛京、黑龍江將軍和文武官員前來望祭。遇有重大事情,清廷還派官員前來御祭。
望祭長白山,是清代對長白山進行山祭的唯一形式。清朝祭祀長白山,始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此后,每年交由寧古塔官員,在大烏喇地方望祭。有清一代到吉林烏喇親自進行望祭的僅有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第一次東巡到吉林,親自望祭長白山神。這一天正值陽春三月下浣,風和日麗,江水初開,碧波蕩漾,午時,康熙皇帝來到了吉林烏喇,寧古塔將軍、副都統以下武職官員下跪相迎??滴趼驶侍蛹办鑿闹T王、貝子、公等,蒙古諸王、臺吉等,內大臣、侍衛(wèi),京師、烏喇文武官員一起拜詣松花江岸,朝著東南方向,行三跪九叩頭禮,望祭長白山。此次望祭,康熙皇帝寫下了《望祀長白山》的著名詩篇:“名山鐘靈秀,二水發(fā)真源。翠靄籠天窟,紅云擁地根。千秋佳兆啟,一代典儀尊。翹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閽?!崩^康熙之后,乾隆皇帝曾于八年(1743年)和乾隆十九年(1754年),兩次巡幸吉林,到溫德亨望祭殿望祭長白山神。第一次巡幸時,乾隆留下《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詩《祭長白山神文》。其詩云:“吉林真吉林,長白郁嵚岑。作鎮(zhèn)曾聞古,鐘祥亦匪今。邠起岐經處遠,云霧望中深。天作心常憶,名禋志倍欽?!钡诙窝残壹质窃谑拍臧嗽乱颐?,此次望祭祀典非常隆重,乾隆又乘興寫下了《望祭長白山》一首七律:“詰旦升柴溫德亨,高山望祭展精誠。椒馨次第申三獻。樂具鏗鏘葉六英。五岳真形空紫府,萬年天作佑皇清。風來西北東南去,吹送膻薌達玉京?!边@首七律比前一首五律寫得要好,不僅形象地描述了望祭的習俗、祭法,也形象地表達了祭祀長白山的美好愿望,詩味顯得更濃。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還都寫過《祭長白山文》,其中康熙皇帝曾先后2次寫過《祭長白山文》,乾隆皇帝先后就曾4次寫過《祭長白山神文》。這些祭文,其內容大多歌頌天地之遼闊無垠、長白山之巍峨蔥郁、祖宗發(fā)祥地之靈秀神奇、帝業(yè)肇興之艱難不易、王基之千秋永固等。當年的小白山望祭殿,可以說是月月香煙繚繞,年年頌聲不斷。
清代,祭長白山有一套禮儀?!都滞ㄖ尽肪?6詳細記載了祭祀長白山的禮儀程序、祭祀方法。春秋致祭:長白山之禮,前期省牲、視牲,文武各官俱穿常服掛珠。祭日,承祭、執(zhí)事各官均穿朝服。地方官陳設登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牛一、羊一、豕一、爵三、燭二、鐙十盞(祭品由盛京禮部頒到)畢,贊引官引承祭官至盥洗所盥洗畢,引至行禮處立。典儀唱:執(zhí)事官各司其事。贊引官贊: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儀唱:迎神。司香官捧香盒跪香爐左,贊引官引承祭官就爐前立。贊:上香。承祭官上炷香爐內,又三上瓣香畢。贊引官贊:復位。承祭官復位立。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陪祀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典儀唱:獻帛。行初獻禮。捧帛官跪獻畢,三叩頭,退。執(zhí)爵官立獻爵于案上正中,退。讀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起祝文(祝文讀祝官例由盛京禮部來)立。贊引官贊:跪。承祭官及陪祀官、讀祝官俱跪,贊讀祝文(祝辭系滿文)。讀祝官讀畢,捧祝文跪安案上帛匣內,三叩頭,退。贊引官贊:叩,興。承祭官行三叩禮,興。典儀唱:行亞獻禮。執(zhí)爵官獻爵如初獻儀,獻于案左,退。典儀唱:行終獻禮。執(zhí)爵官獻爵如亞獻儀,獻于案右,退。典儀唱:送神。贊引官贊:跪叩,興。承祭官、陪祀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典儀唱:捧祝帛恭詣瘞位,捧祝帛官至案前行一跪三叩禮,捧祝帛依次送至瘞所。承祭官轉立西旁,候祝帛過,仍復拜位立。贊引官贊:詣望瘞位。承祭官至瘞所,望祝帛瘞畢。贊引官贊:禮成。各退。
清代,從奉天或京都到吉林烏拉望祭長白山,路途遙遠。春秋致祭都通過驛站往來。道光朝以后每年兩次從盛京派員往祭,有讀祝官一員,典儀官一員,對引官一員,每人可隨身帶跟役一名。他們由盛京兵部領到通行驛站的火牌,用以在長途跋涉中休息和更換馬匹。
望祭殿毀于1931年,隨后重修,1934年(偽康德元年)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曾從偽新京(今長春)專程來此祭祀長白山神?!拔幕蟾锩逼陂g,望祭殿拆毀,現在仍然遺有殘垣。1995年吉林市人民政府將該遺址列為吉林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林市有關部門已于1999年8月舉行了望祭殿修復奠基典禮,欲使之再現歷史舊貌。我們盼望望祭殿能夠早日修復,再現有清一代望祭長白山的祭山盛典,那么,這一望祭習俗也一定會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