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蘇珊大媽”放聲高歌
廣東省“兩會”近日閉幕。盡管會期只有短短幾天,但政要官員、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的精彩言論和“生猛”語錄,讓百姓感觸良深。在參加陽江代表團分組討論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受基層人大代表發(fā)言觸動,建議媒體把更多時間和版面留給代表中的“蘇珊大媽”,把他們最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放到頭版和頭條上。這被當地媒體評為精彩言論與“生猛”語錄的第一位。
“蘇珊大媽”乃蘇格蘭鄉(xiāng)村的一位無業(yè)大媽。她身材臃腫、相貌普通,卻在英國電視選秀節(jié)目中因演唱《我曾有夢》而紅遍全球。不難看出,發(fā)掘人代會上的“蘇珊大媽”,實質上就是要為“擁有反映民意好歌喉”的基層人大代表提供更加寬廣的“發(fā)言舞臺”,讓其“天籟之音”成為人代會的主旋律。正如汪洋所言:“老百姓如果聲音太小,都是領導、知名人士發(fā)表意見,這個人代會就沒有真正開好。”
近年來,雖然在各地人代會上頻頻涌現出一些為民間疾苦傾情呼吁的“炮轟代表”、“直言代表”,但是總體而言,人代會上傳遞出來更多的仍是官員代表、企業(yè)家代表的聲音?;鶎哟硪恍╊H有亮點的意見建議,最后往往成為“邊角料”,淹沒在領導和所謂“知名”代表的海量報道之中。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在新聞報道上,同樣也反映在人代會的簡報中。
造成人代會上“官員代表聲音多,基層代表聲音少”這種局面的因素有許多,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為民代言”的機制沒有運行順暢。
事實上,每一位人大代表都是選民或選舉單位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挑選出來的各行各業(yè)的精英,都具備成為“蘇珊大媽”的潛質。歷年的人代會,我們也能發(fā)現他們的議案、建議、發(fā)言“含金量”非常高。但遺憾的是,提供給他們的議事空間、渠道比較有限。有時候一些代表“不小心”說出真話,還常常被看成“另類”。長此以往,“蘇珊大媽”也就習慣了說好話、唱贊歌,空有好嗓子,卻發(fā)不出最原生態(tài)、最質樸、最真實的“天籟之音”了。
所以說,發(fā)掘“蘇珊大媽”重要,讓“蘇珊大媽”敢唱,唱出最動聽的歌聲更為重要。人大代表的一些“驚人”之語、“另類”語言,有時恰恰是民眾最想反映的心聲,但為什么就是沒有“該出聲時就出聲”呢?還在于一些人觀念陳舊,認為人代會應該追求的是“喜慶氣氛”,要“歡快”、“詳和”;一些地方官員生怕自己轄區(qū)內的問題曝光,往往鼓勵說套話、大話,唱贊歌,對基層代表反映的真實民意特別是批評的聲音總是皺眉頭;一些政府官員把人代會和平時所開的各種工作會議、“新聞發(fā)布會”看成一個樣,在人代會上發(fā)布一些自身工作的信息,體現自身的政績,卻很少或沒有想到人代會是接受代表監(jiān)督,誠懇地聽取他們意見的重要場合。
對于媒體而言,要找出說真話的“蘇珊大媽”其實并不難,問題是有沒有一個寬松的氛圍,可以將不同聲音放到顯著版面上來??梢韵胍?,如果媒體一報道代表們的批評類言論就被責令改正,那么又有哪家媒體會去冒這個“大不韙”呢?因此,挖掘“蘇珊大媽”,媒體的努力在其次,官員的觀念和態(tài)度倒是首要的問題。
每年的人代會,是民情民意大匯聚的“旺季”?,F在,各地人代會正陸續(xù)召開,我們希望官員們向汪洋書記學習,讓人代會提高民聲“分貝”,真正成為民意的“集合地”,進而通過辯論和交鋒,達成共同的意志。和諧必須建立在各方利益充分表達的基礎上,民意機關就該是“蘇珊大媽”們放聲高歌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