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平 彭爽
新生兒是指胎兒自出生臍帶結扎開始,到滿28 d的一段時間,也是其生理功能進行重大調整逐漸適應宮外生活的過渡時期。根據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實踐中我對新生兒的觀察和護理體會如下。
1.1 啼哭的觀察 新生兒剛娩出時,將產生本能的反應-啼哭,以后隨著大腦皮層和感覺器官的發(fā)育,啼哭與情緒變化有一定聯系。如饑餓、過熱、各種刺激和機體任何疾病引起的不適時亦能引起不同形式的啼哭。煩躁而顫抖的尖叫哭鬧并有難產或分娩時頭部受傷史者,常提示顱腦損傷或顱內少量出血;哭聲低弱,呻呤狀伴有顏面青灰,呼吸急促;精神萎頓提示心肺功能異常;新生兒少哭或多見于產前胎兒宮內窘迫或分娩時產程延長等所致缺氧或喉頭不全性梗阻,還有少數早產兒和過小兒也可能出現少哭或不哭。
1.2 呼吸和顏面的觀察 胎兒娩出后十秒鐘內開始第一次呼氣,多數新生兒呼吸比較均勻,較淺快,每分鐘約20~40次,以腹式呼吸為主,面色紅潤。但少數新生兒由于呼吸中樞調節(jié)機能不健全或某種誘因導致呼吸困難。根據呼吸困難有兩種,前一種多見于喉原性疾病,伴有聲音嘶啞及喘鳴;后一種多見于肺部疾病,吸氣時無明顯性凹陷癥狀。無論是何種呼吸困難,首先應使呼吸道通暢,及時呼出呼吸道的粘液,采取定時交換臥位,以利肺部擴張和分泌物引流,必要時給氧氣吸入。如有惡心嘔吐、屏氣、青紫等現象均可能是粘液梗阻的征象;如分娩時吸入羊水較多而出現嘔吐,可多喂糖水,推遲喂奶。
1.3 胎兒允吸力和排泄的觀察 新生兒的吸允力和大小便是反映消化系統功能的標志。吸吮能力根據新生兒健康情況有差異,健康者吸吮力強,相反則弱。通過觀察新生兒大便的性狀可反映吸入的養(yǎng)料及消化情況,為疾病診斷治療提供一定依據。如消化不良時,大便呈黃綠色或綠色,稀薄狀,次數多且糞水分離;吸入糖過多時,因糖產氣、腹部會脹氣,大便呈泡沫;吸入蛋白質過多時,大便呈硬結,糞臭味濃;吸食不足時,大便色綠量少,次數可能增多;腸道感染時,大便次數多,溏薄或呈水樣或帶粘液,膿性、糞便腥臭;此時新生兒厭食、嘔吐、腹脹、煩躁不安、發(fā)熱、甚至嗜睡脫水。新生兒的小便次數多,尿色不易觀察,多選用白色柔軟尿布,便于觀察尿的顏色。為臨床提供有價依據。
1.4 臍部和四肢的觀察 新生兒臍端包扎后一般無出血炎變,三至六天臍帶脫落。但少數新生兒在2~6 h內出現臍部滲血或出血。常與結扎不緊、啼哭、排便時腹壓增加有關。若臍部發(fā)紅或分泌物有臭味,是感染反應,需抗炎治療。新生兒的四肢若無畸形,在無束縛的情況下,活動自如。如發(fā)現有異?;蚨嘀?趾)。缺指(趾),應及時向有關人員報告便于記載和切除治療。
2.1 五官的護理 晨間護理沐浴前應先用溫鹽水棉球從內向外清潔新生兒的雙眼。如眼睛發(fā)紅并有分泌物,用0.25%氯霉素眼藥水滴眼,每4 h一次,應將患兒側臥。新生兒口腔黏膜柔嫩,不易擦洗,以免引起損傷和感染。新生兒口腔黏膜上有白點或舌苔似雪片樣物,不易擦去,多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鵝口瘡,可在吮吸半小時后用5%蘇打水清洗口腔,再涂2%克霉唑甘油。新生兒耳鼻有污漬,可用溫開水棉簽輕輕擦去。
2.2 臍部護理 我對臍部護理原則是保持臍部清潔、干燥。每次淋浴后用75%酒精消毒臍帶端臍帶周圍,并用無菌紗布覆蓋包扎,切忌小便浸濕。如臍端有分泌物,用酒精消毒后涂1%龍膽紫,臍部紅腫或分泌物有臭味,按醫(yī)囑予以抗感染治療。
2.3 皮膚和四肢的護理 新生兒皮膚角質層薄嫩,尤其是頸部、腋窩、腹股溝、會陰和臀部等處的皮膚易發(fā)紅,每次沐浴后涂上爽身粉能預防皮疹和潰瘍發(fā)生。對于新生兒的上下肢,在前三天內可適當包裹保護,避免手抓傷和腳蹲擦導致皮膚破裂引起感染。
2.4 保暖 新生兒的體溫應穩(wěn)定在36~37℃之間,根據季節(jié)氣溫變化,冬天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26℃之間,晨間護理時增加到28~30℃。相對濕度維持在55~65%,常用保暖方法是將新生兒貼身放在母親懷中,在蓋上衣被或用48~50℃水溫袋予以保暖。早產兒和體重少于2 kg者應置于暖箱中。
2.5 喂養(yǎng)護理 新生兒吸入母乳是最佳的喂養(yǎng)方法,母乳在免疫、營養(yǎng)、生理及心理等方面 有著特殊功能,有助于新生兒生長發(fā)育??纱龠M母乳分泌增多。采用人工喂養(yǎng)的,更應注意營養(yǎng)調配,濃度及量,所需用具應消毒滅菌,置于低溫保存,這樣可防止病從口入,哺喂時乳汁溫度,奶孔大小及奶頭軟硬應適應。喂畢應抱起嬰兒拍背喚氣,以防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