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鋒 馬月琴
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我科應用奧沙利鉑(L-OHP)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胃癌手術后淋巴轉移48例,療效較好,毒性較輕,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8例胃癌手術后淋巴轉移患者。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齡33~84歲,平均59歲;所有患者均未用過奧沙利鉑及卡培他濱;入選的患者均經病理或組織學證實,其中低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9例、印戒細胞癌7例;所有患者均有可測量病灶,Karnofsky評分≥60分,白細胞>4×109/L,血小板>80×109/L,肝腎功能、心電圖均正常。
1.2 治療方法 卡培他濱1 250 mg/m2,口服2次/d,1~14 d;奧沙利鉑130 mg/m2,持續(xù)滴注2~3 h,1 d;21 d為1個療程,用藥期間輔助以止吐等對癥處理措施。
1.3 評價標準 按WHO抗腫瘤藥物客觀療效標準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NC)和進展(PD)。臨床受益反應:疾病緩解或穩(wěn)定的患者自覺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包括疼痛嚴重度的減輕,阿片類止痛藥的用量減少,食欲好轉,體重增加及體力狀況的改善。評價指標至少有一項得到連續(xù)4周以上改善,而且其他的評估指標沒有任何持續(xù)惡化的情況下,才可判斷為臨床受益改善。主要包括:止痛藥物的使用量減少>50%,疼痛程度降低>50%和體力狀況指數增加>20以上。如上述3條標準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則體重方面需要有持續(xù)增加幅度>7%,而且持續(xù)4周以上。毒性反應按WHO標準分為0~Ⅳ度進行評價。
2.1 臨床療效 全部患者均經≥2個周期化療(每例平均3.67個周期)。結果:CR 4例,PR 28例,NC 12例和 PD 4例,總有效率(CR+PR)為66.7%(32/48)。平均緩解期6.2個月,平均生存期12.3個月,1年生存率為60.5%。
2.2 臨床受益率 全組有臨床受益者共44例(91.6%),其中腫塊直徑縮?。?0%者32例(66.7%),其中4例達到完全緩解(2例鎖骨上淋巴結、1例腹腔淋巴結、1例腹腔淋巴轉移伴腦轉移);止痛藥物的使用量減少或疼痛程度降低均>50%者16例;治療后的Karnofsky評分增加>20分以上者18例、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中體重增加>7%者10例。
2.3 毒副反應 均無Ⅲ~Ⅳ度發(fā)生。其中骨髓抑制:白細胞下降發(fā)生率為52.1%(25/48);神經毒性:本組發(fā)生率60.4%(29/48),其中有14例患者用藥期間主訴手足麻,18例對冷刺激敏感,但均為Ⅰ~Ⅱ度,停藥后可很快恢復;惡心和嘔吐:Ⅰ~Ⅱ度發(fā)生率33.3%(16/48);腹瀉:Ⅰ~Ⅱ度發(fā)生率12.5%(6/48);手足綜合征20.8%(10/48);其他毒副反應為Ⅰ~Ⅱ度,包括外周靜脈炎、脫發(fā)、口腔黏膜炎等;肝、腎功能損害的發(fā)生率不明顯。無患者因為毒副反應終止治療,也無相關死亡出現。
近年來,國內外對于應用奧沙利鉑聯(lián)合5-Fu、CF治療晚期胃癌或進展期胃癌報道較多,有效率在29.2% ~65%[1]??ㄅ嗨麨I為新一代的口服氟尿嘧啶類化合物,口服給藥后可迅速以原型通過胃腸道黏膜,在腫瘤細胞內經過胸腺嘧啶磷酸化酶催化轉變?yōu)?-Fu。由于腫瘤組織中胸腺嘧啶磷酸化酶活性高于正常組織從而使藥物在腫瘤部位具有更高的活性;同時口服給藥可以通過淋巴途徑回流,使得引流區(qū)域的淋巴組織濃度較高,因而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OX方案現已較廣泛地用于大腸癌、胃癌、食管癌及肝癌的治療,均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2]。筆者采用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胃癌手術后淋巴轉移,48例患者總有效率為66.7%(32/48),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結果顯示該方案對單純胃癌手術后淋巴轉移患者也有確切療效,毒副反應輕,且患者大部分時間可以在家中口服治療,減少了住院時間,可以提高生活質量。認為可作為單純胃癌手術后淋巴轉移患者的一線方案應用。
[1]Van Meerten E,Eskens FA,van Gameren EC,et al.First-line treatment with oxaliplatin and cap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oesophageal cancer:a phaseⅡ study.Br J Cancer,2007,96(9):1348-1352.
[2]錢軍,秦叔逵,梅靜峰,等.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二線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中華腫瘤雜志,2004,26(12):74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