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野運卓
提起慢性結腸炎人們就會想到腹痛、腹瀉或便秘等臨床癥狀,事實上慢性結腸炎還必須具備腸鏡下黏膜充血、水腫的表現,現在在國內有許多醫(yī)院纖維結腸鏡檢查報告中,提示為“慢性結腸炎”的比例比較高。由于其病因尚不清楚,又稱為“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的主要癥狀有:慢性腹瀉或便秘,雙側腹部及雙側下腹部的純痛或隱痛,或腹脹,大便帶黏液有些伴腸鳴。以直腸炎癥為主者可表現為少腹膀胱區(qū)的脹痛和尾骶部的墜脹,有時可能回誤診為泌尿系統(tǒng)感染、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導致慢性結腸炎的因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是指腸道感染了細菌、霉菌等病毒,使腸道長期處于炎癥狀態(tài),二是指由于人的身體過度疲勞、長期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以及情緒容易激動等,這些因素都可以誘發(fā)慢性結腸炎的發(fā)生。中醫(yī)認為慢性結腸炎是虛寒性下利的一種表現,與脾胃、肝、腎功能的失調有著密切關系。
慢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的病程較長,因此治療起來比較困難,無特效藥物,西醫(yī)對此病主要運用抗生素進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療。根據中醫(yī)整體觀念,可以針對不同病因,多角度進行治療。發(fā)揮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優(yōu)勢,因而療效顯著。由于本病具有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的特點,調理患者的肝腎脾胃,增強人的體質,以此達到機體抗病毒的目的。根據我院肛腸科多年臨床經驗,治療慢性結腸炎取得了較好效果。協(xié)定處方如下:白勺 20 g;焦山楂 20 g;甘草 8 g;梔子20 g;白術 20g;防風 20 g白扁豆 20g;陳皮 20 g;柴胡 12 g。將上述藥物凈選,烘干,粉碎均勻,制成散劑,3次/d,每次 10 g,溫開水沖服。如有脾氣虛可加黨參,山藥以健脾益氣。若久瀉而脾陽虛損者可加附子,干姜,以溫補陽氣,腹脹者加木香,香附。另外,慢性腹瀉應早做鋇灌腸或結腸鏡檢查,以防病變,悔之晚矣。
慢性結腸炎的自身保健是預防復發(fā)、根治該病的關鍵所在。
5.1 避免受涼,控制情緒外,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發(fā)作期、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制品,麥類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產氣食物。因為一旦進食,胃腸道內氣體增多,胃腸動力受到影響,即可誘發(fā)本病,甚至加劇癥狀。
5.2 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5.3 注意飲食衛(wèi)生,慢性結腸炎人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是腸胃易并發(fā)感染,因而更要注意衛(wèi)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禁止酒類以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盡量不到外面飯店飲食攤用餐。
5.4 補充益生菌,益生菌過少是引起結腸炎的根本原因,通常人們食用酸奶等益生菌的食品,但是那樣的效果非常有限,功能性低聚糖-“奘靈”水蘇糖是最佳選擇。水蘇糖是作用于腸胃道的純生物沖劑。不會被人體吸收,直接為有益菌群提供營養(yǎng),促進其增值。同時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能有效的促進結腸炎的恢復。
5.5 注意蛋白質及纖維素的攝入,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優(yōu)良蛋白質食品,如魚、蛋、以及含豐富的嫩綠葉蔬菜、鮮果汁和菜汁等。以補充長期腹瀉所致營養(yǎng)消耗,慢性結腸炎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較差宜采用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或少渣飲食,一次進食量不宜過多。
5.6 補充水鹽等慢性結腸炎如伴有脫水現象時,應及時飲用淡鹽開水、菜湯、菜汁及果汁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的缺失。
5.7 低脂、少纖維、多油及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宜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又會使腹瀉癥狀加重。烹調方法以蒸、煮、燉、燴為主,食物纖維有促進腸蠕動,刺激腸壁的作用,對有病毒腸道不利,故需限制。
總之,該病病因還不清楚,如細菌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食物因素、精神因素有關。祖國醫(yī)學對“大腸泄”的認識,不論病因如何都與脾的病變有關,因此在治療上加強脾調節(jié),同時對胃、肝、腎等臟腑的調理。中藥既可調理脾胃,調節(jié)腸功能的作用,還有抑制腸道細菌、止瀉和收斂作用,同時中藥對患者食欲、腹痛、腹瀉、腹脹等治療也很滿意,因此,對治療慢性結腸炎采用中藥治療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