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翕武(口述) 何力邁(整理)
上世紀50年代,一些外賓來中國訪問,其中有些喜歡中國瓷器的,問到外交部當時的外事人員,向我們要“雪拉同”(是國外對龍泉青瓷時稱呼)。外事人員不懂,就回答說:沒有。什么是“雪拉同”也不知道。有些不是很熟悉的外賓說沒有,也就算了。后來有位蘇聯(lián)專家,那時中國與蘇聯(lián)關系非常密切,西方國家封鎖我們。蘇聯(lián)專家提出來要“雪拉同”,大家就重視了,不能回答說沒有。專家就拿著茶杯說:就是這類東西。外事人員說瓷器嘛,我們有著名的景德鎮(zhèn)、唐山的瓷器,最好的給他們看。他們說:不是,直搖頭。那怎么辦呢?后來,他們(外事人員)想出個辦法,到故宮陶瓷博物館,問陳萬里。
故宮博物院有個陶瓷博物館,陳列歷朝歷代的陶瓷。陳萬里是中國青瓷專家,他喜歡中國陶瓷,對中國青瓷特別熟悉,《中國青瓷史》就是他寫的。那些外交人員到故宮博物館找到陳萬里。他那個時候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就問他,蘇聯(lián)專家一定要“雪拉同”,各方面瓷器給他看了都不是,到底是什么東西?陳萬里就笑起來:哎呀!你們這些青年,“雪拉同”就是我們龍泉青瓷嘛!陳萬里就順手從抽屜里拿出一本《中國青瓷史》,說:是我寫的,“雪拉同”的故事里面講得很詳細,你們回去仔細看一看。青瓷史里面就寫了,宋朝龍泉青瓷出口到東南亞,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后來到法國去了。法國人一看到龍泉青瓷就非常喜歡,認為是世界上的珍品。當時法國流行一部小說,里面男主人公是個牧童,名字叫“雪拉同”,他的衣服顏色像青瓷一樣,淡青色,一年到頭穿這種衣服。他就像中國的西施一樣有名。大家說就叫(龍泉青瓷)“雪拉同”吧。小說主人公大家都知道的,人人都喜歡的,這樣就叫開了。后來,歐洲這些國家都叫“雪拉同”,美國也叫“雪拉同”,青瓷就是“雪拉同”。
這件事周總理知道了。當時,他就決定叫輕工業(yè)部趕快恢復龍泉青瓷。他說,不但是龍泉青瓷,中國五大名窯都要恢復。五大名窯就是官、哥、汝、定、鈞。我記不清了,葉宏明知道。當時沒恢復五大名窯。周總理說,恢復五大名窯,特別是龍泉青瓷一定要早點恢復,外國人來訪問中國就要看這些東西。當時,周總理給輕工業(yè)部部長講,部長在南京開會,他就告訴浙江,要恢復這個。當時,我是輕工業(yè)廳廳長,就組織了一些專家,把全國專家都找來,有南京、上海、北京、我省美院,還有中央美術學院的。反正是全國比較知名的專家,還有陶瓷美術方面的,成立了恢復龍泉窯委員會,我牽了這個頭。
委員會成立起來,我就著手研究如何恢復。當時摸不著邊際,已經(jīng)失傳了700多年,找不到一條線索。后來,我們又去找陳萬里。陳萬里就提供了一條線索:你們要恢復龍泉青瓷,龍泉有兄弟兩個人,一個叫李懷德,一個叫李懷川(弟弟)。他說,特別是李懷德是關鍵人物,祖?zhèn)髅胤绞莻鹘o他的,他是哥哥。秘方幾百年下來,李家祖訓非常嚴格,青瓷釉的秘方只能傳兒子不能傳女兒,女兒要出嫁的。一個兒子就沒問題,兄弟幾個只能傳大兒子,其他人不傳,就這樣一直傳下來。李懷德是個全才,陶瓷原料處理、造型、燒制,青瓷的雕塑,上面還有花紋,關鍵是外面一層釉子,釉子是個秘方。胎都會的,外面的釉是代代傳下來的,絕對保密,外人是不知道的。你們回去,兩個人找到一個,特別是李懷德,找到就不會走冤枉路,有門道了,我們很高興,回來就和葉宏明去。
葉宏明是天津大學畢業(yè)的一個學生,分配到輕工業(yè)廳來,學硅酸鹽的,專業(yè)就是搞陶瓷。這個學生是優(yōu)等生,功課好,老師很贊揚他。那時候,他跟著我到龍泉去找李懷德。到處找,找不到。龍泉都是山溝溝,到哪去找呢?怎么辦,就去問吧。到個村先問有沒有姓李的?一個一個村莊去問,沒有的,馬上走。問、問、問,快到福建了,有很多村是姓李的,但沒有李懷德。有一個村,問一個老頭,你們村有沒有姓李的?說,有的。有沒有一個叫李懷德的?他說,李懷德倒有一個。我說,你領著我們?nèi)ヒ娨娝?。他說,那可不行,他已經(jīng)監(jiān)督勞動。那時土地改革,劃成地主的,就要監(jiān)督勞動。不能到外面去,也不能接觸外面的人。我們說,那看一看。老頭說,不行。我說,回去找縣委書記。縣委書記姓王,(我們)問,能不能找李懷德?他說,我不能負責,沒這個權力。我說,好吧,回去找江華,找省委書記。(對江華說)李懷德非找他不行,是周總理決定的,要執(zhí)行這個決定,技術在他手上掌握,是不是給他摘了帽子,把他請出來。江華說,好的,回去跟縣委書記說,摘帽子,請出來。我們再回去,走一趟真費事,當時又沒公路?;厝ジh委書記講,江華講了給他摘帽子。我說,你要不相信直接給江華打電話??h委書記說,你們講了我們相信,好吧,給他摘帽子。就給村里干部打了電話,把李懷德地主的帽子摘掉。這樣,就把他請出來了。
他安排到哪里去呢?當時龍泉有個上虞瓷廠,就把他請來。問他秘方,他不講,我們說,這是周總理決定,他也不響。后來他說,要用他也可以,由他來做。他在一個房子里把門反鎖在屋里面搗鼓,弄來弄去,誰也看不見。把釉子配好,門一開,說,你們?nèi)ビ煤昧?。工人拿去上釉,先把胎子燒好,然后把釉刮上去燒,燒出來效果很好。這樣燒幾件,再叫他弄,他還是這樣在屋子里搞。我說,這樣不行,我們?nèi)フ埳虾?茖W院的周仁。周仁是什么人呢?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時,中央什么研究所的所長,在國外學習多年。這人水平是高的,他本來不是學陶瓷的,是學冶煉的,金屬冶煉。當時,他對龍泉青瓷的恢復貢獻也不小。雖然他不是這個專業(yè),但是他喜歡古陶瓷,國務院就批準他,專門在上??茖W院成立硅酸鹽研究所。他有興趣,我們把他請來。當時他70多歲,跟我們到龍泉。與他說了(李懷德的)情況,也見了李懷德,李懷德也沒多少話。他說他會做,配方還是不往外拿,這怎么辦呢?周仁就出了個點子,他說,算了,我就不相信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到現(xiàn)在還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別人不講有什么辦法?(他)與我講,你找個有出息的大學生,能鉆研的,交給我,和我一起到上海去共同研究。
當時那就是葉宏明。他功課也很好的,也是學這個專業(yè)的,就跟你去好了。五十年代浙江尖端儀器光譜、色譜都沒有,只有上海有,北京也不一定有。就到上海科學院,葉宏明就跟他去了,采取了什么辦法呢?他給陳萬里寫了一封信。周仁嘛,全國聞名的,周總理到上海來找科學家,就找周仁??茖W家由他帶隊的,周總理也很看重周仁,他和陳萬里也很熟,親筆給陳萬里寫了一封信。他說,周總理現(xiàn)在決定恢復龍泉青瓷,沒辦法,要豁出個代價,要犧牲一件標準的出土的南宋龍泉青瓷。要是別人,陳萬里他根本不會拿出來的,那是國寶,陶瓷館里南宋青瓷每件都是上千上萬的,錢多少都是買不到的。他一看周仁寫的信,是葉宏明交給他的。他說,沒問題,要恢復就要犧牲,他就找了一件標準的南宋出土的龍泉青瓷,交葉宏明帶回來。周仁就叫他(葉宏明)拿金鋼刀把釉子刮下來,用色譜、光譜作化學分析。用現(xiàn)代的儀器分析這在過去是做不到的,里面的化學成分,含鐵多少,含銅多少,這樣就把青釉化學成分分析出來了。周仁和葉宏明就研究,弄出一個方子,研究配方,配方研究好,葉宏明就帶著到龍泉來。
根據(jù)這個配方,把原料配好,掛上釉子就燒,葉宏明在窯門口等著。一個窯要燒成,大概要一天一夜,可能還要長。他就等在窯門口,為什么要等著?他從洞口看,要燒還原焰。龍泉瓷土是紫金土,紅顏色,紅土壤,它里面含鐵很高,鐵還原氧化鐵,經(jīng)過多少溫度,就反應出青色,青色主要是鐵還原。要燒就要從鐵窗口看著,什么時候溫度多少,要掌握這個溫度。這個差事很苦的。等燒好了就開窯,拿出來一看不理想,不像李懷德的那樣漂亮。他就拿著成品到上海,周仁和他共同研究,調(diào)整配方,再拿到龍泉去燒。燒了后,再拿了成品到上海,這樣經(jīng)過大半年。(那時)跑一個來回很不容易,不像現(xiàn)在有高速公路,來來回回六、七十次也有。一趟趟調(diào)整,到最后燒成了,拿出來一看,大家高興了,跟南宋的一樣的。拿著到上海,周仁一看說,行了,完全一樣,達到南宋水平。這樣,就到國務院報喜,《人民畫報》登出來了。
《人民畫報》到香港,香港人都跳起來了,中國龍泉窯恢復了,當時是個大事情,這樣國外也知道了。瑞典有個國際聞名的大律師,比較有名的,他把美元寄到外交部,叫外交部一定給他買套龍泉的茶具。外交部跟輕工業(yè)廳講,一定要給他弄一套。我們給他挑選了一套比較好的茶具,有茶壺、茶杯,外交部就給他寄去。后來,國際展有好幾次,龍泉青瓷參加,就出了名,(開始)出口。
燒成后,周仁也很高興,就拿著燒成的成品,在上虞瓷廠,我說,你們把李懷德叫來,把這個東西放著。他(周仁)說,剛燒成的,你看怎么樣?李懷德一看不講話,長著個臉,悶了十分鐘。我說,有什么意見?他說,我對不起共產(chǎn)黨,我也沒辦法,我們李家祖上有祖訓,我不能違背,不能傳,祖祖輩輩是靠這個吃飯的。我說,你這個心情我完全理解,你用不著難過,也不要檢討,封建社會就是這樣?,F(xiàn)在共產(chǎn)黨領導,你放心好了,你的工作,連你子女的工作我們都包下來了。這樣他放心了。這事一公開,他把方子拿出來,和葉宏明研究的一比,基本上一樣,因為科學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假。他也就放下包袱,我們聘他當技師,也成立了研究所。我說,就讓他來牽頭。
青瓷配方弄好了,我們就請了中央美術學院梅建英教授,還有我們美術學院就是現(xiàn)在中國美術學院的周輕鼎,國內(nèi)有名的雕塑家。與周總理留學法國,他是學美術的,這個老教授已經(jīng)去世十幾年了。還有一個老教授是鄧白,他是工藝美術系的系主任,也是比較有名的教授。特別是梅建英,他帶領著一伙學生到龍泉來實習,搞美術造型,仿古的,也有創(chuàng)新的,搞了一批石膏模具。周輕鼎搞了一些雕塑品。鄧白終計了一套餐具,也送給國務院了,宴會用的,還設計了一套茶具。后來不斷有美院的學生、北京美術學院的學生過來搞造型設計,出口品種豐富多彩,出口數(shù)量很大。那時出口很貴,像這樣的盤子,出口到國外起碼一萬,一個小香爐都是上萬的。給國務院送宴會餐具、茶具,周總理接見外賓,都用龍泉青瓷來接待的。
這樣本來蠻好的,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就遭殃了。在輕工業(yè)廳開批斗會,批判我,造反派就把龍泉青瓷、寶劍(龍泉寶劍也是我恢復的)、宣紙弄來。當時,宣紙只有安徽生產(chǎn),祖祖輩輩只有安徽生產(chǎn),后來我派輕工業(yè)廳工程師陳智偉(音)第一流的造紙工程師帶了兩個大學生到?jīng)芸h造紙廠,同吃同住同勞動,花了半年時間,從原料到成品技術全部拿回來。我們想(宣紙)也與安徽差不多了,也很好。三樣東西擺在那桌上,(造反派)說,翟翕武,你看,你這個廳長,你都搞些什么?他說,青瓷、寶劍、宣紙都是封、資、修,“四舊”,都是為士大夫階級服務的,與勞動人民沒關系,你這個廳長為誰服務的。實際上,他們白天開批斗會,晚上把那些陳列的東西各自抱回去。后來才知道,他們批判歸批判,也知道是好東西。文化大革命完了,就要不回來了,互相推諉,誰也不承認。
造反派不光開批判會,他們還到龍泉瓷廠,把龍泉瓷廠統(tǒng)統(tǒng)砸爛,把我們教授搞的石膏模具也統(tǒng)統(tǒng)砸碎,一點也沒剩。破“四舊”嘛!出口也沒了,廣交會龍泉青瓷也沒了。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了,出口部門又到龍泉青瓷廠,跟廠長商量,今年廣交會你們龍泉青瓷要拿出來的。廠長說,不行啊,沒了,石膏模子都砸碎了。那怎么辦?后來,廠長說,哎,我就藏起來了一件,藏起個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石膏模放在柴禾堆里,造反派沒找到。他說,就這一件。外貿(mào)人員說,這個也行,就生產(chǎn)這個。那時,文化大革命還沒完,廠長說,這不行,說我們搞迷信怎么辦呢?外貿(mào)人員說,不要緊,周總理講過只要不是黃色的,還是可以出口的。這又不是黃色的,不然我們就換個名,不叫觀音菩薩,叫古代美人,跟外賓講就是中國古代美人。那次廣交會上龍泉青瓷全是觀音菩薩,出口了一批觀音菩薩。
“文革”后,趕快恢復。工人也掌握了一部分技術,不過那些比較有名的東西都沒了,教授的那些石膏模都砸了。所以,葉宏明這個人,當時為什么派他去?他很能吃苦,肯鉆研,也聰明,他立了大功勞。周仁給他出出點子,還有儀器,在全國其他地方光譜、色譜都沒有,他把葉宏明帶出來,手把手的。葉宏明也是,別人吃不了這個苦,來來回回幾十次,從上海到龍泉,從龍泉到上海,一燒窯就蹲著看火候,一天一夜地看著燒,火候燒到什么時候,一定要燒出還原焰,才能反映出青瓷的顏色?!按筌S進”后飯也吃不上,很困難,周輕鼎在那里,搞模型,腳都浮腫了,營養(yǎng)不好嘛!我從溫州到龍泉,專門買了一箱罐頭送給周輕鼎。我說,你要補充營養(yǎng),這樣不行。那些老教授工作精神也很感動人,就是那樣還是勤勤懇懇的。葉宏明糧票也不夠,后來獎勵他五十萬,我說,這是完全應該的。那時確實吃了苦頭了。他掌握了龍泉青瓷的配方,后來恢復南宋官窯就沒那么費力了,因為官窯基本上差不多,都是青瓷。
那時候,杭州市委書記王平夷與他研究,怎么恢復官窯。葉宏明就到六和塔附近去找,知道那里發(fā)現(xiàn)了龍窯,也有一些青瓷片。既然有窯,得有紫金土,青釉主要是紫金土,到處找也找不著。有次,他在那兒找啊找,來了大雨了,瓢潑大雨,咦!他看山上流下來一股水是紅的,他就順著流水找,找到了紫金土。官窯是“秘色釉”,秘密的秘。為什么叫秘色釉?是只準宮廷里用,民間不能用的。后來倒沒費多少事,燒出來,就恢復了。就在蕭山瓷廠生產(chǎn)官窯瓷,官窯瓷生產(chǎn)出來賣得很貴。因為是世界聞名的,都是名瓷。后來杭州考古發(fā)現(xiàn),真正官窯集中產(chǎn)地是蕭山老虎洞,是官窯集中產(chǎn)地,有很多燒窯的窯址。過去窯不像現(xiàn)在,是龍窯,一定要利用山坡,從這里燒,火焰順著上去,煙囪在上面,倒是不高。里面一個臺階一個臺階,東西就擺在一個一個臺階上,燒木頭。旁邊一個洞一個洞,往里放木頭燒,看里面火燒的程度,上面冒煙。我們?nèi)埲匆彩驱埜G,后來才發(fā)展到“饅頭窯”,現(xiàn)在嘛,也沒什么“饅頭窯”,是“隧道窯”。燒火用液化汽,燒油也行,煤也行,要用有機的才能還原。
葉宏明這個人??!外國人好幾次收買他,給他很高工資,要他出去,把方子帶出去。他說,青瓷是我們國寶,我沒這個權力。日本人也收買他,他都婉言謝絕。后來,有人告他,在泰順收了別人錢。我說,葉宏明不會的,后來查查,根本沒有這回事。他要愛財早就發(fā)了,這是經(jīng)過考驗的。
官窯、哥窯、弟窯都恢復了,外國人向周總理提了一次意見,說,你們中國是陶瓷的發(fā)明國,但到現(xiàn)在沒有一部權威的中國陶瓷史,我們想替你們說話都沒根據(jù)。周總理叫輕工業(yè)部趕緊寫一部中國陶瓷史,輕工業(yè)部長牽頭,浙江占了一大部分。浙江由鄧白和葉宏明牽頭寫官窯、哥窯、越窯,五大名窯浙江占了兩個,官窯、哥窯。那時候,周仁和我講,青瓷比任何瓷知名度都要高。他在國外很多國家都去過,他說,我到一個國家一定去看他們的陶瓷館。每個國家陶瓷館,缺了其它瓷器沒意見,如果看完了沒有龍泉青瓷,他們說這不能叫陶瓷博物館。
到現(xiàn)在他們(國外)還燒不出來,主要是原料。龍泉有紫金土,紅土壤到處有,只有龍泉紫金土含有三種稀有元素,一個叫鋰,一個叫鎵,一個叫銫。稀有元素別人也可以配,但人工配成本很高。龍泉稀有土元素的含量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恰到好處。后來唐山,中國三個瓷器出口地,燒出來了,用人工配的,但成本太高,景德鎮(zhèn)燒了很多,也沒成。青瓷還是龍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