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陽
(中州大學 辦公室,河南 鄭州 450044)
淺談圖書館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責任
趙 陽
(中州大學 辦公室,河南 鄭州 450044)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有先進的文化為其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精神支撐、道德基礎和文化條件。作為公益文化事業(yè)的圖書館,是廣大群眾享受終身教育的課堂,理應承擔傳播先進文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維系中華民族精神紐帶的重大責任。
和諧社會建設;圖書館;責任
1.和諧社會是圖書館發(fā)展的基礎。和諧社會是圖書館發(fā)展的基礎,其構建和運行與圖書館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要建立的社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期望達到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社會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我們的圖書館事業(yè)必須自覺納入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大主題中,要自覺地為構建和諧社會發(fā)揮最大作用。事實上,圖書館也只有在構建和諧社會這樣一個宏觀框架內才有可能大有作為地開展工作。
2.圖書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要有先進的文化為其提供堅實的思想保證、精神支撐、道德基礎和文化條件。作為公益文化事業(yè)的圖書館具有保存人類文化成果、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技信息、開發(fā)智力資源的基本功能,是廣大人們群眾享受終身教育的課堂,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質,維系中華民族精神紐帶的重大責任。因而,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往往被當做國家或地區(qū)文明程度的一種標志。圖書館從古到今,起著傳承精神文明、傳播大眾文化、教育廣大民眾、提高人口素質、穩(wěn)定社會秩序、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為此,要培養(yǎng)高雅、先進、文明的圖書館文化,使圖書館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第一,圖書館是協(xié)調人際關系和諧的力量。圖書館史學家約翰遜在《西洋圖書館史》一書中指出:“在書籍和圖書館歷史中,人的因素始終是最重要的?!眻D書館諸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讀者,讀者是圖書館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依據,圖書館與讀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圖書館的各項工作離開了讀者就失去了意義。因此,為讀者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讀者充滿人文關懷是圖書館與讀者關系和諧的關鍵。圖書館首先要使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使全體人員的職業(yè)道德風范統(tǒng)一在一個目標上,樹立一種良好的風尚,營造一種催人向上的氛圍,增強圖書館的整體凝聚力,從而達到和諧組織和單位的目的。第二,圖書館是建設精神和諧的力量。人是社會發(fā)展的主體,人的內在精神上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根本前提。人的內在精神是人類認識自然、適應自然和變革自然活動的理想追求、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的集中表現。造就精神上和諧的人,就是要使一個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的進取精神、自由公正的寬容精神、執(zhí)著敬業(yè)的獻身精神。文獻信息資源是客觀精神的載體,記錄社會、自然知識和信息,圖書館則是客觀精神得以傳遞的場所,是維持和繼承社會精神不可缺少的社會機構,擔負著把社會精神移入作為社會形象載體的用戶的職能。通過圖書館,作為客觀精神載體的文獻信息資源被廣泛地運用,提高了社會全體人員積極向上的理性信念,使社會全體人員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精神道德追求,以真善美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為終極價值指向,從人之價值、意義、目的、權利、義務、責任、良心、道德諸角度追問和探尋個體完整人格、完美人性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存與協(xié)調發(fā)展的人類精神,并把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匯成一股巨大無比的精神合力,進而成為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力量。第三,圖書館是促進平衡和諧的力量。圖書館作為國家的上層建筑,是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具有管理、協(xié)調與和諧的職能。它的管理對象不僅僅是圖書館資料等有形資產,管理目標不再是簡單地提高借閱量,增加流通率,而是平衡調整用戶的文化層次和閱讀能力,無差別對待弱勢群體、特殊人群,為其提供針對性服務,給予他們文化教育和經濟資源上的援助,填平他們與普通人群的信息溝通,幫助他們跨越個人發(fā)展的障礙,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能力,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況,使他們能夠過上穩(wěn)定的生活。圖書館的這種協(xié)調、調整、管理等職能,無形中解決了人類社會的一些問題,也無形中調和了一些社會矛盾。另一方面,也將圖書館所有的決策和行為都融入到社會大結構中,關注社會發(fā)展,關注沖突與平衡、突變與漸變,讓圖書館行為與用戶的利益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自覺地為和諧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第四,圖書館是構建發(fā)展和諧的力量。倡導和諧意識,開創(chuàng)和諧事業(yè),引導和諧行為,贏得和諧效益,已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如果我們能創(chuàng)建一種新型的和諧圖書館體系,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傳播職能,利用現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完整系統(tǒng)的信息資源網絡,為用戶的需要提供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對各種信息與知識資源進行方便獲取的服務方式,促進中央與區(qū)域之間、區(qū)域同區(qū)域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中國與國際之間的進一步溝通與合作,在大千世界的社會網絡中做好穿針引線、構架友誼橋梁的工作,那么中國的圖書館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宏觀歷史條件下就可以創(chuàng)輝煌,立新功。
3.圖書館工作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社會分工的細化使社會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越來越激烈,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對圖書館所藏文獻資源迫切而廣泛的需求。作為人類知識儲存、傳播集散地的圖書館,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為和諧社會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圖書館只有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里才能建立和發(fā)展,才能最好地發(fā)揮效能。圖書館是從微觀角度為社會和諧進行傳遞和溝通,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從這一點上說,圖書館工作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而社會環(huán)境因為有圖書館事業(yè)才能更好地走向和諧,更加健康地發(fā)展。
1.對國家承擔傳播先進文化的責任。圖書館是政府主辦的公益性文化機構,是傳播先進文化的主渠道。作為先進文化產品的集散地,圖書館保存的文化資源具有連續(xù)性和完備性,在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方面有重要責任。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文化思潮,圖書館應堅持用先進文化影響整個社會,影響每一個社會成員。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講座、文化活動、科普知識展覽及讀書宣傳等公益活動,宣傳知識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培養(yǎng)讀者新道德、新觀念,讓公眾認識到自身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權利與義務,從而形成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
2.對社會承擔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責任。構建學習型社會是世界潮流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學習型社會具有持續(xù)、整體、全面等特點。圖書館收藏有豐富的文獻,通過向大眾提供知識信息,改變他們的知識機構,提高其知識水平和辨別真?zhèn)?、是非的能力。圖書館的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年齡的限制,是一種永久的、層次更高的、與社會經濟文化建設聯系更為密切的教育,其教育特點與學習型社會的持續(xù)、整體、全面的發(fā)展特點完全一致,是其他教育機構無法取代的。圖書館利用自身優(yōu)勢,在全社會形成愛書、讀書、用書的良好社會風氣與氛圍,起到維護社會穩(wěn)定、提高城鄉(xiāng)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作用。
3.對民族承擔維系精神紐帶的責任。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系中國人民的精神紐帶,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這些寶貴遺產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社會心理和共同語言,是民族精神的文化象征。圖書館蘊藏的中國歷代文化典籍,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集中體現,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是民族文化的個性展示,無論是愛國主義方面的文獻、團結統(tǒng)一思想的圖書,還是表現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品質方面的著作,都在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每一分子,成為強化民族凝聚力、維護中華穩(wěn)定和諧的精神支撐。
[1]張華.論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圖書館學刊,2006,(1).
[2]劉麗達.和諧圖書館與和諧社會的同步發(fā)展[J].圖書館學刊,2006,(6).
[3]馬永寬.和諧社會的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之探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5).
[4]王雪紅.對和諧社會圖書館工作創(chuàng)新的探索[J].黑龍江史志,2007,(11).
[責任編輯 陳 靜 ]
C931.2
A
1671-6701(2010)05-0084-02
2010-06-10
趙 陽 (1970-),男,河南鄭州人,本科,中州大學辦公室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