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議農村土地的規(guī)?;洜I
      ——基于集體行動理論的視角

      2010-08-15 00:43:48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奧爾森集體行動規(guī)?;?/a>

      宋 婷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江蘇南京 210093)

      淺議農村土地的規(guī)模化經營
      ——基于集體行動理論的視角

      宋 婷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江蘇南京 210093)

      土地流轉和土地規(guī)?;洜I的出現(xiàn)反映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必然要求。盡管土地規(guī)?;洜I還不具備普遍性,但通過采取強制性措施、承認不平等方式可以促成這一集體行動的實現(xiàn)。

      農村土地規(guī)?;洜I;奧爾森;集體行動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fā)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guī)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fā)展專業(yè)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等規(guī)模經營主體。伴隨著此次會議的召開,作為新土地改革的關鍵詞,“土地規(guī)?;洜I”再次引起各方重視。

      一、對農村土地規(guī)?;洜I研究的回顧

      目前,對土地規(guī)?;洜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論證了我國土地規(guī)?;洜I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主要在市場經濟、農業(yè)產業(yè)化以及農民增收等現(xiàn)實背景下展開分析。在肯定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客觀地指出了家庭承包經營的局限性。有學者認為,土地制度雖然保證了相對公平的目標,但是在家庭承包經營下農業(yè)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第二,論證了我國土地規(guī)?;洜I的可行性問題。對可行性問題的研究主要包括這樣兩個方面:土地規(guī)?;洜I的條件和障礙。雖然多數(shù)文章對實施土地規(guī)模化經營持肯定態(tài)度,但是在具體討論我國現(xiàn)階段實施土地規(guī)?;洜I的可行性上,部分學者仍然保持著冷靜和清醒的認識。第三,論證了我國土地規(guī)?;洜I的模式和途徑問題。目前對土地規(guī)?;洜I的模式的探討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建立農業(yè)合作社,二是能人承包型,三是農莊模式。其中,不乏對這一問題的個案分析。

      然而,在對土地規(guī)?;洜I研究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局限,如對規(guī)?;洜I的概念界定不一致;缺乏對這一問題的大量實證分析,同時在量化標準和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例如數(shù)據(jù)陳舊等)。在筆者看來,最大的問題是研究視角的單一性,研究主體主要是來自官方和相關專業(yè)的學者。在新的土地政策的出臺后,農民該如何應對,是留地還是轉地,是單打獨斗還是加入集體合作規(guī)模經營的行列——這些都涉及到農民的選擇行為。以理性人為假設的經濟學,其研究對象正是人們的選擇行為,尤其是帶有約束條件的選擇行為成為其研究的中心。在社會學中,人不是以個體的身份出現(xiàn),而是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群體或者機構成員而存在。而鄉(xiāng)村作為中國集體經濟的基層組織,作為集體成員的農民在行為的選擇上受整個大組織的制約和影響。集體行動理論將經濟學方法引入到了對社會政治現(xiàn)象的研究中,將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有效地進行了結合。

      二、對集體行動理論的解讀

      經濟學家在對人類集體乃至社會行為的研究中,主要取得了兩方面的成就。第一,1973年著名經濟學家科斯在《企業(yè)的性質》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費用理論,并以此來解釋企業(yè)組織的由來:交易費用決定了企業(yè)的存在,企業(yè)采取不同的組織方式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節(jié)約交易費用。這一理論的提出,破除了經濟學的呆板面目,使其更具有現(xiàn)實的活力。第二,對傳統(tǒng)經濟學不予關心的非市場決策問題或者集體行動問題投以關注,研究公共領域人們對于公共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形成了公共選擇理論。以上兩個學派都關注理性化的個人是如何組織起來的。但又存在著不同,前者側重考察市場活動中交易雙方縱向一體化的組織過程,而后者則集中探討了平行個體如何在集體中參與公共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對于社會學而言,后者的交融性和啟發(fā)性無疑更強。

      作為公共選擇理論的奠基之作,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可以說“打開了通向正式研究集體行動的大門”。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盡管集體行動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但對其系統(tǒng)地研究卻是在 20世紀之后,并成為社會心理學、經濟社會學、政治經濟學(尤其是公共選擇學派)和公共管理學研究的一個共同主題??茽柭J為集體行為通常包括如下要素:采取同一行動的許多人組成的一個集體;這一集體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這一集體的行動者彼此依賴。作為實現(xiàn)共同目標的集體決策過程,它是“任何提供集體物品的行動”。

      奧爾森在對集體行動的研究中是以組織的目的為其邏輯起點的。盡管組織的類型多種多樣且形態(tài)、目的不一,但有一個目的是大多數(shù)組織所共有的,尤其是對經濟組織而言,即增進成員的共同利益。這個所謂的共同利益通常被經濟學家稱為“公共物品”,即社會已經產生的為全體成員所共享的物品,如國防和法律等。盡管現(xiàn)實生活中私人物品占大多數(shù),但是公共物品卻是整個社會和文明得以存在的關鍵。正如有專家指出,公共物品和與之相應的搭便車理論在集體行動和社會運動的研究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社會運動和革命的目標都是公共物品。奧爾森的中心論點就是:公共物品一旦產生,集體成員不管是否對這一物品的產生作出過貢獻,都能享有這一物品所帶來的好處——即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非競爭性是對消費者而言的,即一個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不減少其他人對此物品的消費;非排他性是對生產者而言的,即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非付費者便不能被排除在對此物品的消費之外。奧爾森在研究社會領域的集體行動時是以理性人為其基本假設的。他指出:當理性的個體聚在一起為獲取公共物品而奮斗時,每個人都想讓別人為此目標努力,而自己卻想坐享其成,即所謂的“集體行動的困境”。這種困境會隨著集體成員數(shù)量的增加而加劇,即大集團更容易出現(xiàn)這種困境。按照亞當·斯密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從利己的目的出發(fā),而最終全社會會達到利他的效果。但奧爾森通過對集體行動邏輯的概括指出:除非一個集團中的人很少,存在強制或其他手段促使個人按照他們的共同利益行動,搭便車將導致自利性的個人無法采取行動實現(xiàn)他們的共同利益,個人理性并不是集體理性的充分條件。正是集體成員的理性的“搭便車”行為導致了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失靈。

      奧爾森將集體成員看成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一個人是否會參加集體行動,是理性分析和選擇的結果。因此,這種理性體現(xiàn)在對個人投入的成本和集體利益給個人帶來的效益的比較中。這種比較主要通過三個維度來達成:個人獲益度、效益獨占的可能性和組織成本,而這些又和團體的規(guī)模、團體的異質性有關。奧爾森按照集團規(guī)模的大小將集團劃分為小集團、中間集團和大集團,并對這三種類型集團能否達成集體行動展開了分析。總的來說,在集體行動的達成中,小集團具有有效性,團體越小,個體所占的份額越大,產生公共物品的標準越低,組織監(jiān)督成本也越低;而中間團體具有不確定性,既未小到個體可以獨擔成本,也未大到可以有效監(jiān)督各成員行為;而大集團往往會遭遇“集體行動的困境”。在團體規(guī)模相當?shù)那闆r下,團體的異質性是能否產生公共物品的關鍵。奧爾森認為,異質性強的團體更易產生公共物品。此外,在團體中,成員分擔成本的比例是不同的,然而在公共物品的消費上卻一視同仁,因此,存在著“以弱凌強”的現(xiàn)象。下面在對土地規(guī)?;洜I可能性的探討中,我們也會應用奧爾森的以上理論展開分析。

      三、規(guī)?;洜I——一場集體行動的到來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土地所有制經歷了集體經濟制度到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轉變。在建國之初,人們抱著這樣一種美好的想法,即試圖通過大規(guī)模的集體行動來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但最終人們還是不得不向失敗的事實妥協(xié)。在總結集體經濟的失敗原因時,林毅夫指出,這種集體化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從國家利益單方面的角度考慮的,農民在集體中處于從屬地位。生產活動由上級安排決定,農民僅僅作為勞動的參與者。由于忽視了農業(yè)生產的根本特點和規(guī)律,而且其收益分配脫離了產權和勞動貢獻,結果必然是勞動者的積極性受挫,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緩慢,從而“搭便車”和“機會主義”行為也在所難免。有學者研究認為:存在這樣一種制度,盡管它可以激勵勞動者的積極性,但卻不能增加集體收益甚至起到反作用。集體時期的工分制正是這樣一種制度。盡管學者們從不同角度解讀集體經濟失敗的原因,但都承認:作為一種失敗的集體行動,搭便車現(xiàn)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作為一種制度創(chuàng)新,土地承包經營實現(xiàn)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土地所有權仍歸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則歸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所有。對于農民而言,則實現(xiàn)了兩權的統(tǒng)一,即土地使用權和承包權的統(tǒng)一。土地承包經營徹底改變了過去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鍋飯”的生產經營格局,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20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國農業(yè)實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十分成功的。林毅夫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在這一制度中形成了“可自我執(zhí)行協(xié)議”,投入和收益呈現(xiàn)出一種直接的對應關系。因而從制度上要優(yōu)于集體經濟制度,從而避免了集體經濟中“搭便車”現(xiàn)象的存在。

      在解決了基本的糧食問題之后,為了在農業(yè)上取得更大的收入,部分種糧能手、致富專業(yè)戶不滿足狹小的經營空間,通過轉讓、租賃和股份合作等方式集中土地,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農業(yè)生產,農村因而涌現(xiàn)出一批家庭農場和經營專業(yè)戶。而與此同時,隨著農村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步伐的加快,相當一部分農民棄農務工經商,導致部分田地粗放經營甚至棄耕拋荒,這就為土地相對向種田能手集中、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經營提供了前提條件。與此相聯(lián)系,家庭聯(lián)產承包經營則表現(xiàn)了一定的局限性。人多地少的矛盾逐漸突出,無法滿足農民的增收要求,特別是市場經濟建立之后,要求農民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農產品??梢哉f,土地流轉和土地規(guī)?;洜I的出現(xiàn)反映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和農村經濟期待產生第二次飛躍的必然要求。土地規(guī)?;恼嬲龑崿F(xiàn)要求對農村集體成員的動員和配合,土地的規(guī)?;洜I預示著另一場集體行動的到來。盡管我國目前推行普遍土地規(guī)模化經營的條件還不成熟,但作為一種潛在的趨勢,對土地規(guī)?;洜I實施過程中農民行動邏輯的探討是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的。土地規(guī)?;洜I的一個必要階段就是土地的流轉。對于農民而言,土地一旦流轉,如何維持生計,這是很多農民的顧慮。怎樣才能打消農民的疑慮使其加入到土地流轉的行列中呢?我們知道,組織是由個人組成的,不能對異質化程度不同的個人進行分類,并對他們各自采取的社會行動本身及其內在決定要素進行剖析,就不能真正正確地認識組織。因此,農村中不同的利益群體在這一集體行動中遵循著怎樣的邏輯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

      奧爾森指出,在小集團中,提供集體物品的往往是這樣的成員:首先是集體中的大成員,這種情況發(fā)生在集團中各個成員所占的份額不同的情況下。占份額較大的成員所獲得收益率顯然要高于所占份額小的成員,因此大成員比小成員更傾向于提供集體物品。其次是對集體物品興趣較大的成員,興趣較大的成員比興趣較小的成員更傾向于提供集體物品。作為基層組織,一個村子的發(fā)展往往與鄉(xiāng)村政治精英和經濟精英的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甚至有時這兩種精英的身份是重合的。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村民自治,這部分精英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把持著村集體中更多的政治和經濟資源。集團中這種異質性的存在使得精英群體積極地為集團公共物品的生產作出貢獻。而且,這些農村精英能夠主動的分析相關政策和文件的精神,理解上級的要求,并在這一過程中為集體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源支持。因此,在土地流轉中,他們扮演者擁護者和領導者的角色。對于村民而言,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人群對土地流轉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對土地流轉持懷疑態(tài)度的大多是一輩子靠地吃飯的老年人,他們對于土地政策的變化往往持觀望的態(tài)度。同時,由于自身的特點,他們對新鮮事物會感到不安,對失去土地感到焦慮。而年輕人在生活態(tài)度和理念上越來越趨同于城市人,他們渴望從原有的農業(yè)生產方式中解脫出來,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高,因此對土地的流轉持支持態(tài)度。在對村民的說服動員中,鄉(xiāng)村精英針對不同人群的特點進行組織動員。他們一方面指出土地流轉中獲益是共同的,甚至最終獲利的是村民;另一方面他們也時常利用群體心理對村民施壓。個體農民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無助的,但自我保存的天性會迫使他們接受群體壓力、趨同于群體決策,最終加入土地流轉的行列之中。

      在前文中我們知道,土地流轉之后,我國土地規(guī)?;洜I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建立農業(yè)合作社,二是能人承包型,三是農莊模式。合作社制度源于經濟弱勢群體“保住陣地”的一種自衛(wèi)行為,促使弱者通過聯(lián)合行動促進共同利益的實現(xiàn)。其特點是以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實行保底分配加效益分紅,統(tǒng)一經營,吸收多元資金投入多項現(xiàn)代化農業(yè)項目,農民實現(xiàn)職工化。有學者認為“只要農業(yè)生產中最基本的特點——生產的生物性、地域的分散性以及規(guī)模的不均還存在,農民的合作社就有存在的必然性”。在此,我們僅討論作為土地規(guī)模化經營模式的之一的農業(yè)合作社。

      然而,現(xiàn)實問題是,雖然農村合作社有利于增進農民利益,但在實踐中卻發(fā)展緩慢。據(jù)農業(yè)部門統(tǒng)計,目前中國各類合作經濟組織 140多萬個,而管理較好、規(guī)模較大的只有 15萬個左右。按照有關學者的研究,上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較為松散的專業(yè)協(xié)會仍是合作組織的主要形式,而結合較為緊密的專業(yè)合作社還不到 1/3。這似乎是一個悖論,即理論上合作社可以農民帶來諸多好處,但現(xiàn)實卻發(fā)展緩慢。對此,部分學者認為農業(yè)合作社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解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作為一種門檻較低的組織,農業(yè)合作社的建立并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其次,認為這是由于農民缺乏合作精神。對于農民而言,加入合作社其利益是可見的。同時,作為理性個體的農民有著很強的增收欲望。這個問題從集體行動的邏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農戶的生產規(guī)模往往很小,組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農業(yè)合作社往往需要吸收眾多農戶加入。絕大多數(shù)合作社主要為農戶提供購銷服務,為了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要求農戶實行統(tǒng)一行動,以此擴大合作社的規(guī)模。在這一過程中,農戶會認為,如果我為合作社的組建付出成本而他人不付,我就得不償失;而若他人付出成本我不付出,我也可以同享成果。在集體行動邏輯的影響下,他們選擇“搭便車”。因此,集體行動的困境是導致我國農民合作社發(fā)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奧爾森認為,將強制和選擇性激勵作為克服集體行動困境的手段。實踐中,我國農業(yè)合作社也綜合運用了奧爾森的觀點來促成集體行動的實現(xiàn)。第一,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如在合作社章程中限制成員的入社條件,社員退社不退會費等,以此維持合作社的穩(wěn)定,避免“搭便車”。第二,承認成員的不平等。奧爾森認為,異質性的團體更易實現(xiàn)集體行動?,F(xiàn)實中突破“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模式,承認資金的權利從而吸引更多資金入社。第三,對合作社成員提供“選擇性激勵”。這種“選擇性激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內在選擇性激勵”,即為集體成員提供聲望、尊敬等,這種激勵對于小的集團往往很有效。同時,對于集團的凝聚力、號召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這種激勵并不具有穩(wěn)定性。二是采用“外在選擇性激勵”,以“公平”取代“平等”,讓成員的付出與回報成比例,使其得到不同于集體利益的激勵。

      [1]徐月明.土地規(guī)模經營制約因素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6,(9).

      [2]張冠生.跨行業(yè)資本聯(lián)合與農業(yè)產業(yè)化——一項土地規(guī)模經營試驗的個案研究[J].社會科學論壇,2000,(3).

      [3]蔣道遠.促進農村土地規(guī)模經營需關注五大問題[J].江蘇農村經濟,2009,(2).

      [4]周志太.論土地規(guī)模經營 [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1,(3).

      [5][美 ]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 [M].陳瑜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英 ]亞當 ·斯密.國富論 [M].郭大力,王亞南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

      [7]應瑞瑤.論農業(yè)合作社的演進趨勢和現(xiàn)代農業(yè)合作社的制度內核[J].南京社會科學,2004,(1).

      [8]于建嶸.集體行動的原動力機制研究——基于 H縣農民維權抗爭的考察[J].學海,2006,(2).

      [責任編輯 楊國營 ]

      C934

      A

      1671-6701(2010)05-0101-04

      2010-08-13

      宋 婷 (1986-),女,山東濟寧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奧爾森集體行動規(guī)?;?/a>
      今日農業(yè)(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28
      幾百萬鯡魚的集體行動
      中情局科學家反倒成了“小白鼠”
      華聲(2019年11期)2019-11-28 20:49:08
      獸醫(yī)導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規(guī)?;i場暴發(fā)PED后的快速穩(wěn)定策略
      伊麗莎白 ?奧爾森緋紅女巫的殺傷力
      美人志
      看世界(2016年12期)2016-06-25 11:32:25
      中國交通信息化(2016年1期)2016-06-06 06:55:44
      微博時代:參與集體行動對群體情緒和行動意愿的影響
      心理研究(2015年1期)2015-10-27 06:27:59
      什么帖子容易被“小秘書”刪除
      華聲(2014年3期)2014-03-10 08:34:09
      班玛县| 左云县| 应城市| 六盘水市| 都安| 荣昌县| 林甸县| 水城县| 绍兴市| 胶南市| 香河县| 永寿县| 荣成市| 行唐县| 延寿县| 浦北县| 温泉县| 高碑店市| 高密市| 龙州县| 满洲里市| 信丰县| 景德镇市| 梁山县| 屯昌县| 夏河县| 亳州市| 溧阳市| 河北区| 广平县| 盐山县| 钟祥市| 广州市| 化隆| 胶州市| 定州市| 泌阳县| 广宁县| 奈曼旗| 昌吉市|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