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才文
沒有共同犯罪故意的幫助犯如何處理
文◎吳才文
[案情]從1997年至2008年底,王某在福建省邵武市以從四川省綿陽市販賣冷凍豬腳等副食品到福建銷售為名,在沒有實際經(jīng)營業(yè)務的情況下,向當?shù)厝罕娫S以高額回報非法集資,并用后續(xù)集資款兌付前期集資及高息。案發(fā)時已向64人非法集資共計46545.36萬元人民幣,造成損失10283.29萬元人民幣。王某在開始非法集資的時候就邀請綿陽市某學校黨支部書記黃某、綿陽市某計算機廠副廠長沈某每年以四川省發(fā)貨公司的總經(jīng)理、書記的名義到邵武市與主要投資人見面,或從四川省打電話給邵武市的主要投資人,讓投資人相信其在實際經(jīng)營。黃某、沈某在不了解王某有無具體實際經(jīng)營的情況下仍按王某的要求予以配合。從2005年開始,黃某、沈某也分別向王某投資32萬元、21萬元,到案發(fā)前收回本利41萬元、34萬元。
本案中,爭議焦點是黃、沈二人行為如何認定。
[速解]本文認為,行為人的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共同犯罪需要二人以上在主觀上有實施某一種或某幾個種犯罪的共同意思表示,在客觀上實施相互配合的犯罪行為。在本案中,王某始終未向黃某、沈某透露其實施集資詐騙的犯罪意圖,雙方之間也從未共謀如何實施犯罪,黃某、沈某與王某之間由于缺少共同犯罪故意而不構成集資詐騙罪的共同犯罪。
二人的行為成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黃某、沈某在各自單位都擔任了一定的領導職務,具有一定的閱歷,在王某以經(jīng)營冷凍副食品需要大量資金為幌子,向當?shù)厝罕娨愿哳~回報募集巨資的情況下,明知王某的集資行為違反國家有關金融管理法律法規(guī),擾亂了金融秩序。雖然黃某、沈某與王某缺少共同的集資詐騙故意,但認識到王某是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他們仍積極地參與其中,自己也“投資謀利”,即把王某的犯罪行為當成合法行為,屬于刑法上的認識錯誤,不影響其行為的定性處理。黃、沈二人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在不明王某是否具有真實經(jīng)營冷凍副食品的情況下,按照王某的授意,以四川省發(fā)貨公司的負責人身份長期與邵武市當?shù)赝顿Y人接觸,客觀上充當了王某集資詐騙的配角,致使王某長期集資詐騙得逞。可以說,黃、沈二人長期的默契配合對王某的實施犯罪“功不可沒”,最終造成了當?shù)乇姸嗤顿Y人巨額經(jīng)濟損失,嚴重危害了社會秩序,其行為具有用刑法調整的必要性。應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定罪處罰。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檢察院[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