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紅
(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基礎(chǔ)部,江蘇常州 213164)
從《衛(wèi)風(fēng)·氓》、《邶風(fēng)·谷風(fēng)》看《詩經(jīng)》的棄婦詩
高淑紅
(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基礎(chǔ)部,江蘇常州 213164)
《衛(wèi)風(fēng)·氓》和《邶風(fēng)·谷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兩篇有代表性的棄婦詩。經(jīng)濟地位的改變、禮法制度的束縛和男子的喜新厭舊是棄婦詩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棄婦形象的相同點在于都是勤勞、善良、溫柔、恪守婦道的賢妻,不同點在于《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人物順從軟弱,《衛(wèi)風(fēng)·氓》中的人物則開始覺醒,逐漸走向自強自立。對比襯托,形象栩栩如生;敘事為主,間以抒情和議論;借景抒情,善用比興手法;詩風(fēng)純樸,色調(diào)哀婉動人等構(gòu)成了棄婦詩的藝術(shù)特色。
詩經(jīng);谷風(fēng);氓;棄婦詩
《詩經(jīng)》中描寫棄婦的詩歌有 10首左右,數(shù)量上僅次于戀歌。其內(nèi)容大多為棄婦的悲憤怨嘆之辭。本文將以其中的代表作《衛(wèi)風(fēng)·氓》和《邶風(fēng)·谷風(fēng)》為例,探討棄婦詩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棄婦的形象特征以及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在《詩經(jīng)》時代,婦女慘遭丈夫遺棄的悲慘命運背后,除了單純的感情糾葛之外,其實還隱藏著深層的社會悲劇根源。
1)經(jīng)濟地位的改變是棄婦詩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在以母系為中心的氏族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曾經(jīng)神圣不可侵犯,到了西周到春秋中葉,這種社會因為鐵器的發(fā)明完全被破壞了,女性隨著在社會生產(chǎn)中主導(dǎo)地位的喪失,逐漸失去了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導(dǎo)地位,徹底變成了夫權(quán)奴役的對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指出:“母權(quán)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quán)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欲的奴隸,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盵1]“這時通例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關(guān)系,離棄他的妻子。破壞夫妻忠誠這時仍然是丈夫的權(quán)利?!盵2]可見,婦女經(jīng)濟地位的喪失是棄婦詩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
2)禮法制度的束縛是棄婦詩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周代婦女們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宗法思想、倫理觀念。盡管當(dāng)時社會允許甚至鼓勵適齡而未婚的男女自由戀愛:“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盵3]但這并不表明女性可以不受當(dāng)時倫理道德的制約。當(dāng)時戰(zhàn)亂頻繁,人口稀少。為了繁衍人口,統(tǒng)治者才允許自由相會結(jié)合。其實,當(dāng)時的女性無時無刻不被宗法的繩索捆綁住。《春秋谷梁傳·隱公二年》記載:“婦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從長子,婦人不專行,必有從也?!倍Y制、宗法觀念使女性完全喪失了獨立的人格。以男性為中心的禮法制度,直接催生了大量的棄婦詩。
3)男子“二三其德”是棄婦詩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自西周末年,奴隸制逐漸沒落,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禮壞樂崩”的混亂局面,奴隸主貴族生活糜爛、道德敗壞、廉恥喪盡,社會風(fēng)氣日漸低下[4]。從《日月》中的“德音無良,胡能有定”、《白華》中的“念子噪噪,視我邁邁”都可以看出在混亂的社會風(fēng)紀(jì)的影響下,男子喜新厭舊,“二三其德”成為當(dāng)時的普遍現(xiàn)象,女性一旦年老色衰遭棄,也就不足為怪了。
《衛(wèi)風(fēng)·氓》和《邶風(fēng)·谷風(fēng)》都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和抒發(fā)女主人公被棄的痛苦之情。兩位女主人公有很多共同點,她們集勤勞、善良、溫柔、恪守婦道于一身,都是標(biāo)準(zhǔn)的賢妻。
《衛(wèi)風(fēng)·氓》中的女主人公在婚前多情純潔,婚后在夫家吃盡了苦頭“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夙興夜寐,靡有期矣”卻無怨無悔?!吧V绰?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葉而隕”。時間總是那樣的無情。長年的勞作使昔日貌美的女子成了明日黃花,人老珠黃成了丈夫“士貳其行”“二三其德”的理由。《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的女主人公在家中“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各項家務(wù)料理得井井有條,與鄰里之間更是“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能救人于危難、水火之中,心地非常善良。而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同樣由于人老珠黃而被丈夫遺棄,“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p>
《衛(wèi)風(fēng)·氓》和《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的女主人公盡管同樣遭棄,但是被棄后的態(tài)度還是很不相同的?!囤L(fēng)·谷風(fēng)》中的女主人公是一個典型的幽怨的棄婦,雖然對于丈夫的“不達伊還,薄送我窮”怨憤不已,但是仍然恪守“及爾同死”這句早就煙消云散的誓言,“行道遲遲,心中有違”,對家和丈夫還依依不舍,充滿留戀。最后還說“不念昔者,伊余來塈”,依然對自己無情的丈夫抱有希望,希望丈夫不要考慮過去的事情,仍然能夠愛自己,柔弱順從至極。王照圓評論說“《谷風(fēng)》句句怨,句句纏綿,與薄幸人作情厚語,使人伉儷之意油然而生。詩人溫柔敦厚,善于感人如此。”[5]像《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女主人公一樣,雖然被棄,但是仍然默默承受,渴望與背信棄義的丈夫重修舊好的棄婦形象在《詩經(jīng)》的棄婦詩中普遍存在,這與當(dāng)時封建倫理道德已占據(jù)社會主流地位是分不開的?!缎l(wèi)風(fēng)·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棄之后,并沒有一味的傷心,乞求丈夫回心轉(zhuǎn)意,相反,“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明主人公已經(jīng)開始覺悟,“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薄靶攀牡┑?不思其反。”女主人公痛定思痛,總結(jié)出“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的慘痛教訓(xùn)。與《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女主人公相比,《衛(wèi)風(fēng)·氓》中的女主人公不再順從,不再軟弱,已經(jīng)開始覺醒,逐漸走向自強自立。
1)對比襯托,形象栩栩如生?!缎l(wèi)風(fēng)·氓》和《邶風(fēng)·谷風(fēng)》通過戀愛、新婚時的情形與棄婦被棄后的情景進行對比,充分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女主人公勤勞善良,與丈夫相親相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泵鎸φ煞颉把鐮栃禄?如弟如兄”,女主人公雖然心生怨恨,但是還是對丈夫癡心不改,“不念昔者,伊余來塈”。在境遇的對比中,女主人善良癡情的形象入木三分,而其丈夫薄情寡義,喜新厭舊的無恥嘴臉也暴露無遺?!缎l(wèi)風(fēng)·氓》中的“氓”追求女主人公的時候,“信誓旦旦,言笑晏晏”,婚后“二三其德,士也罔極”,很快變心,最后翻臉無情,“至于暴矣”,對待女主人公的態(tài)度由愛至棄,判若兩人,通過鮮明的對比,揭示了“氓”的無情無義的本性,同時也通過對比,細致地描繪了女主人公由戀愛、結(jié)婚到被棄后的整個過程,深刻地刻畫了女主人公由愛生恨以致決絕的內(nèi)心變化,襯托出女主人公勤勞善良、倔強剛強的美好品質(zhì)。
2)敘事為主,間以抒情和議論?!缎l(wèi)風(fēng)·氓》和《邶風(fēng)·谷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典型的以敘事為主的抒情詩[6]?!豆蕊L(fēng)》情節(jié)相對比較簡單,抒情色彩更為濃郁?!睹ァ返墓适虑楣?jié)比較完整,敘事性更甚。但《氓》和《谷風(fēng)》兩詩均在敘事的同時,間以抒情和議論,敘事、抒情與議論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缎l(wèi)風(fēng)·氓》以時間為序,從“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的初戀,到“以爾車來,以我賄遷”的婚娶,到“士貳其行,二三其德”的背棄,以及最后的“亦已焉哉”的決絕,用敘述手法,娓娓道來。其中又間以抒情和議論,“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借物抒情,突出自己初嫁時的美貌和遭棄時的人老色衰,渲染了悲劇的氣氛?!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此處議論,字字切齒,句句在理,把棄婦的不滿、怨恨與決絕之情推向了高潮?!囤L(fēng)·谷風(fēng)》敘事、抒情與議論揉和在一起,看似敘事順序不甚清楚,情節(jié)跳躍性大,其實正是以女主人公思想變化發(fā)展為脈絡(luò)的,切合女主人公優(yōu)柔寡斷、渴求丈夫回心轉(zhuǎn)意的復(fù)雜心態(tài),也是敘事、抒情和議論三者緊密結(jié)合的典范。
3)借景抒情,善用比興手法。比興手法的運用是《詩經(jīng)》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囤L(fēng)·谷風(fēng)》和《衛(wèi)風(fēng)·氓》中比興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極其質(zhì)樸自然,毫不矯揉造作?!睹ァ分腥螌懙健颁克?這條河飽蘸了女主人公的真情,是女主人公命運、心情變化的最好見證。“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女主人公將氓送了又送,情動于衷,戀戀不舍。“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女主人公看清了氓的本質(zhì),下定決心離開無情的丈夫?!颁克疁珳?漸車帷裳”,女主人公的心情如同冷冰冰的淇水,與其說布幔被淇水打濕,還不如說被悲戚的淚水浸濕。同樣,詩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描寫,是“兩個對比性的托興”[6],桑葉沃若時,正是女主人公剛剛嫁給氓的時候,還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看到那翠綠誘人的桑葉,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美麗容貌;而當(dāng)她被棄后又看到那片桑田時,桑葉已經(jīng)是“其黃而隕”,桑葉枯黃,猶如自己耗盡青春,美貌不在。何等滄桑,何等悲愴,這種對比性的托興之法,表現(xiàn)了棄婦悲慘的命運,反映了她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變化,從而更好地增強了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邶風(fēng)·谷風(fēng)》以“習(xí)習(xí)谷風(fēng),以陰以雨”起興,奠定了全詩悲情的基調(diào)。“涇以渭濁”,女主人公感嘆并非自己不美,只是丈夫迷戀新婚的美人,不愿接近自己而已?!罢l謂荼苦,其苷如薺”,用反語將自己被棄后的痛苦之情,受盡壓抑的不滿,深刻地表達了出來。
4)詩風(fēng)純樸,色調(diào)哀婉動人。《詩經(jīng)》中的棄婦詩大多展現(xiàn)出淳樸自然的風(fēng)格,從內(nèi)容上看,以樸實的敘事為主,描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表現(xiàn)手法來看,語言也盡顯質(zhì)樸本色,鮮有修飾之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用的白描手法,卻都是棄婦們自然生活的再現(xiàn),淳樸而依舊動人。棄婦詩都是表現(xiàn)女子遭棄的悲慘境遇,再加上女主人公善良、多愁善感,這就奠定了詩歌悲戚抑郁的色調(diào)?!缎l(wèi)風(fēng)·氓》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渲染了悲涼的氣氛,襯托了女主人公遭棄后的悲傷心境。《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以陰以雨”,借冷雨陰風(fēng)交加的惡劣天氣,描繪了一派凄風(fēng)苦雨的景象,從而營造出凄涼、沉郁的氛圍,動人心弦,催人淚下,同時又象征了其丈夫狂暴無常的性格,內(nèi)涵豐富深遠?!对娊?jīng)》中的棄婦詩用其獨特的風(fēng)格、題材,將人、景、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情感細膩,民風(fēng)樸實,色調(diào)哀婉,人物形象幽怨動人,譜寫了一曲曲令人感嘆的哀歌,久久地縈繞在我們的心間。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世文學(xué)產(chǎn)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詩經(jīng)》中的棄婦詩大多出自女性之口,“《詩經(jīng)》所敘寫的女性,大多是具有明確之倫理身份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之女性,其敘寫之方式,亦大多以寫實之口吻出之”[7],它與其它情詩共同開啟了我國女性文學(xué)的先河,不僅為后代描寫女性生活提供了創(chuàng)作素材,而且為后人塑造女性形象提供了可以借鑒的范本。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
[3]周禮[M].長沙:岳麓書社,1989:38.
[4]蔡守湘.先秦文學(xué)史[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92:82.
[5]劉毓慶,賈培俊,張儒.《詩經(jīng)》百家別解考 (國風(fēng))[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67.
[6]邸艷姝,李金坤.《詩經(jīng)》中的棄婦詩初探 [J].大連:遼寧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4,(3):63.
[7]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26.
〔責(zé)任編輯:胡 菲〕
Appreciation of poem s on deserted wives in The Book of Songs based on W eifengM eng and Beifeng Gufeng
GAO Shu-hong
(Fundamental CoursesDepartment,Changzhou Institute of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 China)
WeifengMeng andBeifeng Gufeng are two representative poems in TheBook of Songs.The changed financial positions,fettersof ritual law and the ficklenessof husbands are social rootsof PoemsonDesertedWives.Wives in those poems are all diligent,good and gentle,and virtuous.The difference is that characters inBeifeng Gufeng tend to be obedient and weak,while from WeifengMengwe can see the awakening of the deserted wives and their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Lifelike images and setting off by contrast are typical of Poemson DesertedW ives,which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combination of narration and emotion expression with argumentative techniques.Poets are good at parallels comparison and expressing feeling by depicting landscape,which gives Poems on DesertedW ives a unique style of s implicity and pathetic tone.Sentences contain impassioned rhetoric and beautiful language.
The Book of songs;Gufeng;Meng;poems on deserted wives
I207.22
A
1008-8148(2010)03-0031-03
2010-06-07
高淑紅(1978—),女,江蘇武進人,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