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患者男,56歲。以胸悶一周來院。體溫36.5°,血壓16/10 KPa,心電圖(圖略)示:心率 68 次/min,P-R 0.22 s,QRS 0.13 s,Ⅰ、avⅠ、V5、V6S 波加寬為 0.05 s。
V1-V3呈高R波,V1、V2R波純挫。V1-V3ST段明顯下移達0.2-V,伴T波直立。Ⅱ、Ⅲ、avF呈現(xiàn)Q波,ST段弓背形抬高,T波倒置。V7V8有同樣改變。心電圖診斷:竇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急性下、后壁心梗伴Ⅱ°房室傳導阻滯。心臟彩色多譜勒超聲:后下壁節(jié)段心肌回聲變薄、減弱、局部無動力,呈區(qū)域性低功能狀態(tài)。提示:符合下、后壁心肌梗死。
下壁合并后壁心梗常多見。但當心電圖有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改變時,使后壁心梗診斷變得復雜和困難。因為完全性右束支阻滯V1導聯(lián)常呈“rSR”型,有時呈“M”型,QRS波群增寬。ST-T呈繼發(fā)性改變。即T波方向與QRS波群終末部方向相反。而此患V1-V2導聯(lián)呈高R波。V1-V2R波純挫,ST段明顯下移,伴T波直立。這種合并原發(fā)性ST-T改變,筆者首先考慮有合并后壁心梗的可能。所以加做V7V8,它們呈現(xiàn)Q波,ST段弓背形抬高,T波倒置。且經心臟彩色多譜勒超聲證實。
下壁心梗易發(fā)生房室傳導阻滯。這是由于供應下壁的冠狀動脈為右冠狀動脈,它又常分支供應房室結。右冠狀動脈阻塞常引起這兩個部位缺血、損傷或壞死。所以下壁心梗易合并房、室傳導阻滯。我們以往閱讀心電圖時因為臨床上常見下、后壁心梗同時發(fā)生,所以見到下壁心梗就常規(guī)加做V7、V8導聯(lián),不注重觀察V1-V3導聯(lián)高R波、ST段下移,T波直立。這往往是與后壁呈現(xiàn)的一種鏡像反應。特別是后壁心梗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時往往易被忽視。造成誤診,尤其是基層醫(yī)院無心臟超聲加以支持。我們希望通過此病例,加以強化,以防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