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瓜的原因①密度大。據調查,出現化瓜的棚,栽植的規(guī)格是:大行距80 cm、小行距60 cm,株距47 cm,2 026株/667 m2,當主莖長到4葉1心時,將主心去掉,選兩條子蔓,密度相當于4 052株/667 m2。生長到中期,莖葉徒長,葉片重疊,田間密閉,通風不良,光照不足,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協(xié)調,營養(yǎng)生長過旺,造成化瓜。②整蔓方法不當。在整蔓方法上選擇了雙蔓整枝,當瓜秧長到4葉1心時,進行摘心,選留兩條健壯子蔓,每條子蔓選留4~5條孫蔓,每條孫蔓留瓜1個,每株處理瓜胎8~10個,留瓜6~8個,20片葉時摘心,只留一茬瓜,這樣造成幼瓜個數多,植株負擔過重,養(yǎng)分供應不足,產生化瓜。每條子蔓長出的4~5條孫蔓所結的瓜全部化掉,結瓜節(jié)位上移,因此造成結瓜晚。據調查,采用單蔓整枝的化瓜率在30%,而雙蔓整枝的化瓜率則達到100%。采用單蔓整枝方法,甜瓜在6月4日成熟,批發(fā)價3.4元/kg,而采用雙蔓整枝的方法,甜瓜在6月14日成熟,批發(fā)價2元/kg。單蔓整枝與雙蔓整枝相比,677 m2增加效益3 500~4 000元。
防治措施①選擇適宜密度。一般密度為(2 400~2 600)株/667 m2。 栽植方法:大行距 70~80 cm、小行距50~60 cm,株距37~48 cm。②選用單蔓整枝,子蔓結瓜留二茬的技術。即主蔓從5~10片葉葉腋長出的子蔓上留瓜,1條子蔓留1個瓜,幼瓜后面留下1片葉后,其它葉片與子蔓生長點一起去掉,11~20節(jié)位不留瓜,21~25節(jié)位留二茬瓜,主蔓掐掉生長點的高度為25~30片葉。第二茬瓜處理瓜胎3~5個,留瓜2~3個,此方法在坐第一茬瓜時,使養(yǎng)分集中供給瓜胎生長,調解養(yǎng)分平衡,瓜秧不易徒長,等到第一茬瓜坐住并膨大時,上部節(jié)位長出的子蔓瓜胎容易坐瓜時,可進行人工處理第二茬瓜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