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簿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430080)
近年來,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學習基礎普遍差,且參差不齊;2)學習惰性大,缺乏主動性;3)學習目標不明確。針對這一現(xiàn)狀,在教學中引入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的“輸入理論”是個不錯的選擇。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畢生致力于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在他的二語習得理論中提出了著名的“輸入假設”,主要由以下五個假說組成:習得——學得區(qū)別假說(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監(jiān)控假說 (The Monitor Hypothesis);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過濾假說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自然順序假說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其中,輸入假說是克拉申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部分。克拉申認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現(xiàn)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對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chǎn)生習得。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i代表習得者現(xiàn)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習得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材料。根據(jù)克拉申的觀點,這種i+1的輸入并不需要人們故意地去提供,只要習得者能理解輸入,而他又有足夠的量時,就自動地提供了這種輸入??死暾J為,理想的輸入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1)可理解性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輸入的語言材料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輸入對于習得者而言,只是一種噪音;2)既有趣又有關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語言輸入對語言的習得有利,必須對它的意義進行加工,輸入的語言材料越有趣、越關聯(lián),學習者就越有興趣,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3)非語法程序安排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語言習得關鍵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輸入。如果目的是“習得”而不是“學得”,按語法程序安排的教學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4)要有足夠的輸入量。要習得新的語言結構,僅僅靠幾道練習題、幾篇短文是不夠的,它需要連續(xù)不斷地有內容有趣味的廣泛閱讀和大量的會話才能奏效。
那么,針對上文提出的學生普遍存在的三大問題,運用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理論是可以得到緩解的。克拉申指出,“最好的也許是唯一的教授外語的方法就是提供可理解輸入”。針對學生學習基礎差的現(xiàn)狀,教師要有意識的提高自身話語輸入質量,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學生學習存在惰性,缺乏主動性,依據(jù)上文提到的克拉申理想輸入的第二個特點,教師應該加強提高對學生輸入相關有趣知識的技巧,試著提高學生積極學習英語的興趣。一方面要保證輸入的信息有趣而有關,另一方面則要注重輸入的途徑和方式的恰當,以學生能夠接受,樂于接受為宜。對于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問題,教師可以對學生予以持久、持續(xù)的輸入,讓學生習慣這種輸入,明確這種輸入的必要,并逐漸轉變成主動輸入。
筆者借鑒了劉顯才的《克拉申輸入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一文中的一個例證:西南師范大學著名英語教育專家張正東教授,從80年代末開始從事英語立體化教學法的研究,他的立體化教學法在四川、湖南、重慶等省、市的多所中學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試驗班的學生用當年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測試,及格率達38%以上,超過了許多大學當年的及格率。張正東教授的英語立體化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之一是克拉申的輸入假說。
克拉申的“輸入假說”對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具有重要的啟發(fā)和積極的指導意義。那么,我們如何將該理論運用到高職英語教學中呢?筆者通過實際教學,將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整理如下。
根據(jù)克拉申的觀點,外語學習要取得成功,必須有豐富的、自然的目標語語料及其有關知識的輸入。只有大量輸入語言信息,在目標語語料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學習者才能輸出信息,形成自然、流利的語言表達。因而在教學中,要慎重選擇合適的英語教材,豐富教學內容。所選教材應富有時代感,體裁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教材的內容應涉及科技、文化、教育、歷史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識,注重學生的具體需求;在可能的情況下,還可以考慮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材,側重學生英語實訓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東西可說,有東西要說,最終幫助學生提高靈活運用英語能力。
除了現(xiàn)有的教材《新編大學實用英語教程》,筆者根據(jù)課文的設置給學生輔助講解《英語九百句》,《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等通俗易懂的教材。學生通過學習這些教材,拓寬了視野,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后來,有的學生做家教,家長要求用《新概念英語》,他們就明顯感覺得心應手,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與此同時,在學院公共外語教研室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總結平時的實訓經(jīng)驗,針對專業(yè)設置和高職學生的特點,編寫了一套具有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大學英語實訓教材,對今后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學英語應該擁有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對于高職院校,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筆者總是建議學生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去電子閱覽室上網(wǎng)瀏覽優(yōu)秀的英語學習網(wǎng)站,收聽學院電臺的英文廣播,利用“英語角”校內共享資源,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通過這些渠道,學生有機會多接觸英語,也增加了學生提高英語的可能性。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必要的。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
克拉申在闡述他的理想輸入的特點時指出,“既有趣又有關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語言輸入對語言的習得有利,必須對它的意義進行加工,輸入的語言材料有趣、關聯(lián),學習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苯處熑绻芡ㄟ^游戲、競賽、設懸念等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將新知識寓于其中,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有情、有境,就會引起極大的興趣。創(chuàng)造心理學研究表明:討論、爭論、辯論,有利于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有利于改變“喂養(yǎng)式教學”格局。在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多種目標的交流情境,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
具體做法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分組辯論,角色扮演等等。PRETCO(高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 2005年1月真題試卷的聽力section C(段落聽寫)的內容涉及年輕人將父母送到養(yǎng)老院的現(xiàn)象,在講解完這段聽力素材之后,筆者在班上展開了一次小型的辯論。很多學生踴躍參加,各抒己見,場面非常熱烈。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同意這一做法,列舉出了各自的理由,而有些學生另辟蹊徑,敢于挑戰(zhàn)自我,站在對立角度,進行了精彩的反駁。學生的表現(xiàn)讓人感到很振奮,他們對教師課堂上設計的任務感興趣,樂意付出努力,學習效果比較好。
在講《新編大學實用英語教程1》unit 6“shopping”購物章節(jié)時,筆者給學生一周時間準備編排購物對話的作業(yè)。布置任務的同時,筆者指導學生學習了解了有關購物的常用語句,并且提示學生可以突破陳規(guī),打破思維定勢,將購物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場景表演出來,比如投訴,比如購物過程中幾個人物之間發(fā)生沖突等等。
學生準備的都很認真。有些學生將老板的精明和顧客的精打細算,軟磨硬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些學生扮演的是顧客在購物中碰到了蠻不講理的老板,如何與之周旋。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在輕松幽默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除了在課堂上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還可以打破教室教學的格局,突破教室的局限。根據(jù)課程的實際需要,將學生帶到教室以外,讓學生感受大自然,在清新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比如學習籃球規(guī)則這課,就可以帶著學生到籃球場邊組織球賽,邊講解有關籃球規(guī)則的英語知識。學生在新奇和實際演練中更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更有效地掌握英語。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在教學中充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電化教學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與模式,既能增加授課的趣味性,又能拓寬授課的知識范圍;課堂上引入多媒體教學,增強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多媒體教學對教師制作課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多媒體教學絕不僅僅是指將教學光盤上的內容展示給學生看。應當根據(jù)不同的專業(y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制作相應的課件來適應學生的需求。比如,對冶金系的學生而言,在課件制作上突出理科的特色會讓學生更容易,更愿意接受。而對經(jīng)貿(mào)系的學生就不同,制作課件的時候可以多注入人文色彩。例如在上《新編大學生實用英語教程 1》unit 4 sports(體育運動)的時候,因為冶金系的男生占多數(shù),在課件中鏈接一段NBA賽況的視頻,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許多男生喜歡打籃球,清楚籃球規(guī)則,觀看視頻的時候比較關注相對應的英文表達方式,學起來相對比較輕松。后來再學課文 Text B basketball rules(籃球比賽的規(guī)則),學生感覺不陌生,普遍認為收獲較大。
教師要制作好的課件,學生樂于接受的課件,就要勤于思考,刻苦鉆研。一方面,要對課件制作的軟件非常熟悉,運用自如;另一方面,能夠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群體制作相應的課件。
其實,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還可以靈活應用到學生身上。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創(chuàng)新,那么我們可以嘗試偶爾讓學生來當當老師,鼓勵他們通過多媒體給同學們講課。在《新編大學英語實用教程2》unit 3 travel一課,筆者讓學生提前兩周時間做好準備,讓他們自己用 PowerPoint做課件給大家講課。學生被分成了五個小組,每個組的成員都要求參與其中,包括搜集資料,制作課件,進行排版,展示講課等等。最后學生交上來的課件都制作的非常精美,讓人感動。很多學生選擇以英文導游的身份講解云南的風景,盡管他們沒去過那里,但是看到他們制作的課件,聽到他們講解的內容,你會覺得他們肯定是到過那里,并且對那里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無疑,這些學生課外認真查找過很多資料,反復比較研究過學生付出了勞動,花費了心思,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不論是講課的學生還是聽課的學生在演示課上都表現(xiàn)得很好。學生通過動手制作課件,親身體驗講課,鍛煉了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理論中提到,影響語言習得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類:學習者的動機、自信心和焦慮感。這些因素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習得者的語言習得。學習者的焦慮感強、動機不足或缺乏自信,會對語言產(chǎn)生很強的過濾作用,不會主動獲取知識的輸入并使其很難進入習得機制中,從而妨礙語言的習得;反之,學習者無焦慮或弱焦慮,學習動機強,又有很強的自信心,則情感過濾的滲透率就高,輸入量隨之增大并易進入語言習得機制。他認為,學會外語主要靠自然習得,途徑是在極小或沒有心理障礙的情況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輸入。只要輸入大于學生目前的語言能力,而情感過濾又低,學生就會自然學會語言。所以要重視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的影響。具體做法就是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幫助學生建立并增強信心。
我們的學生入學時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大多數(shù)水平較差,很多學生都存在進一步學好英語的心理障礙。因此,教師重視情感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排除或者減輕這樣的心理障礙。比如,有的學生害怕英語寫作,可以參照張瑞梅的《淺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當中提到的一個例子,他曾建議一個剛談戀愛的學生用英語給他的女朋友寫情書,結果,這個學生就寫了幾百字的英語短文,其中查閱了幾十個復雜的單詞,還自學了不少語法,完全沒有了排斥的情緒。這個例子中的男學生因為教師的幫助,減輕了寫作的恐懼排斥感,有了自己的收獲。
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英語始終是英語教學的一個目標。2008年汶川大地震,對學生的震撼也很大。筆者讓學生搜集有關地震的英語表達方式,組織學生就抗震救災的感人場景發(fā)表自己的感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安排的活動完成的很好。
另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實行適宜的獎勵機制。正如筆者在《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分析和對策》一文中所探討的那樣:“主要是精神上的獎勵,比如教師的鼓勵,微笑等,偶爾也可以發(fā)些學習用品作為物質獎勵。教師的表揚會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鼓舞,從而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總之,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有意識地主動幫助學生淡化英語學習的焦慮情緒,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然會提高,學習效果必然會加強。
綜上,筆者通過學習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上做了一些改革的嘗試。通過嘗試,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所增強,聽說讀寫方面有所提高,更加堅定了筆者盡全力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和決心。然而要汲取“輸入假設”理論的精華,恰如其分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靈活運用英語這門外語,我們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思考,去實踐,去推敲。
[1]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 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OL].http://hi.baidu.com/xiyuqinghua/blog/item/7d270ac7899d8fd9d00060e9.html
[3] 劉顯才.克拉申輸入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OL].http://vip.rr365.com/ziyuan/Upload2/2005421101126614.doc
[4] 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OL].http://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English/200903/Freepaper_37889.html
[5] 心理語言學原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OL].http:// www.freetem4tem8.cn/lunwem/4289.htm
[6] 張瑞梅.淺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OL].http://sywfg.blog.163.com/blog/static/48259942200861863442/
[7] 趙丹丹.“輸入假設”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OL].http:// www.studa.net/jiaoxue/090818/0850366.html
[8] 克拉申輸入假說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OL].http://www. studa.net/jiaoxue/090701/11093287.html
[9] 吳曉簿.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分析和對策[J].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