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guān)注人類生存的一種普遍困境——魯迅小說“隔膜”主題探究

      2010-08-15 00:42:56徐立平
      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10年6期
      關(guān)鍵詞:閏土隔膜魯迅

      徐立平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大連 116029)

      關(guān)注人類生存的一種普遍困境
      ——魯迅小說“隔膜”主題探究

      徐立平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大連 116029)

      “隔膜”主題作為人類生存所面臨的一種普遍困境,在魯迅筆下的眾多小說中都有所體現(xiàn)。主要立足于魯迅的多篇小說文本,對其所表現(xiàn)的“隔膜”主題進行回歸文本式的分析與闡釋。試圖對“隔膜”主題在魯迅小說中所表現(xiàn)的印跡、隔膜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魯迅致力于消除隔膜的努力等問題,進行系統(tǒng)化探究。

      隔膜;魯迅小說;產(chǎn)生原因;消除“隔膜”的努力

      在文學領(lǐng)域里,所謂“隔膜”,主要是指人與人之間由于情感上的不相通和彼此之間的不理解而出現(xiàn)的一種個體的內(nèi)心感受。這種內(nèi)心感受往往與孤獨、寂寞等詞語密切相關(guān)聯(lián)。這是因為孤獨會使人產(chǎn)生寂寞之感,而寂寞又會在人與人之間憑添一道隔膜的鴻溝,個體難以逾越這道心靈的鴻溝,無法溝通和相互理解。面對孤獨和寂寞,個體又往往會采取封閉自己、不與外界交流與溝通的態(tài)度,抑或是以猜疑戒備等消極心理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這些人與人之間沒有交往、沒有溝通或難以相互理解的現(xiàn)象都是隔膜的表現(xiàn)。正是由于隔膜的存在,人們彼此之間會產(chǎn)生隔閡、矛盾、沖突、爭斗等人際關(guān)系中的不和諧現(xiàn)象。這些不和諧的現(xiàn)象又往往會加重人們彼此之間的隔膜,從而使人類個體更加孤獨、寂寞。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隔膜也是人性的一種表現(xiàn)。這是因為,作為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只能是在相對意義上存在,并沒有達到絕對意義上的彼此完全理解,因而在生活中,人們才會發(fā)出對“理解萬歲”的生命呼喚,產(chǎn)生一種烏托邦的理想。這從一個反面證明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彼此不能相互理解的隔膜是在絕對意義上存在的。

      綜觀魯迅創(chuàng)作的眾多小說文本,可以發(fā)現(xiàn)“隔膜”主題在其中有多層次的體現(xiàn)。

      一、“隔膜”主題在魯迅小說中的印跡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作為“中國現(xiàn)代小說之父”的魯迅便開始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隔膜”這一文學主題。隔膜存在于不同階級、不同人群以及不同生命個體之間。魯迅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筆鋒,將世間一切隔膜的存在形式毫不留情地揭示出來,以此來警醒世人。

      魯迅筆下的隔膜是“厚障壁”,是“高墻”——它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甚至于在親人、夫妻之間也有彼此“不相通”的隔膜存在著。在探究魯迅小說所表現(xiàn)的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時,主要將其分為六種類型,即知識分子與勞苦大眾之間的隔膜;革命者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具有血緣關(guān)系的兄弟之間的隔膜;夫妻之間的隔膜;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以及存在于先覺者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

      1.《故鄉(xiāng)》:知識分子與勞苦大眾之間的隔膜

      在小說《故鄉(xiāng)》中,魯迅為我們揭示了存在于知識分子與勞苦大眾之間的隔膜,這便是“我”與閏土之間存在的隔膜。當“我”回到“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1]501,滿懷興奮地再次見到別了二十余年的兒時朋友閏土時,卻發(fā)現(xiàn)他與“我”之間分明已不再是兒時親密無間的玩伴與知己,取而代之的是在我們之間“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1]507,這無形的擋在“我”與閏土之間的東西就是隔膜。這隔膜不僅使“我”原本想好的、“想要連珠一般涌出”[1]507的話語“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1]507,也使閏土“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1]507。正是閏土的這一句清晰的、畢恭畢敬的稱呼,徹徹底底地使“我”從還殘存在腦海中的兒時的美好記憶中抽離了出來,不得不冷靜地面對這樣一個客觀現(xiàn)實的存在——“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1]507魯迅對于這種隔膜的存在,一方面在文中不禁慨嘆道:“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xiàn)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1]510,另一方面也使魯迅產(chǎn)生了希望人與人之間彼此不再有隔膜的理想:“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1]510。不可否認的是,兒時的“我”與閏土之間也是有隔膜存在的,這一點可以從文中寫到的內(nèi)容中得到證實,即:在“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盵1]504但是,畢竟那時的閏土在“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于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盵1]503由此可見,兒時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拉近了“我”與閏土心靈之間的距離,也縮短了原本存在于“我”與閏土之間因封建等級制度而存在的固有隔膜的厚度。而在成年之后,“我”與閏土之間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tǒng)觀念與等級制度等原因,缺失了彼此心與心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和途徑,于是,存在于我們之間的隔膜便從兒時那一片一戳即破、薄薄的“膜”逐漸蔓延滋長,最終成為橫亙在成年之后的“我”與閏土之間的那一道結(jié)結(jié)實實而沉重萬分的“厚障壁”了。它無情地擋在“我”與閏土之間,使我們彼此隔膜。

      2.《藥》:革命者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

      在小說《藥》中,魯迅為我們揭示了存在于革命者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這便是革命者夏瑜與普通民眾之間存在的隔膜。從滿臉“橫肉塊塊飽綻”[1]468的康大叔的話語中,可以得知革命者夏瑜與紅眼睛阿義以及康大叔之流的反動派、劊子手之間是存在著隔膜的:夏瑜在獄中“勸牢頭造反”的革命思想在康大叔一類人的眼里成了“不是人話”;革命者夏瑜與普通民眾華老栓之間也存在著隔膜:夏瑜為了革命事業(yè)不惜犧牲生命、噴灑鮮血,而這在華老栓的眼里卻只是可以用來治療華小栓癆病的“藥”——人血饅頭的藥引子而已。最后,我們甚至在小說結(jié)尾處可以發(fā)現(xiàn),母親夏四奶奶與兒子夏瑜之間也存在著可悲的隔膜:作為普通民眾的夏四奶奶對身為革命者的兒子夏瑜所做的犧牲生命的革命事業(yè)絲毫不能體會,更不能理解兒子革命到底為何,只道是:“瑜兒,可憐他們坑了你,他們將來總有報應(yīng),天都知道;你閉了眼睛就是了?!盵1]471讀來不免使人悲哀。

      3.《狂人日記》:先覺者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

      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指出:“《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2]。在小說中,對于先于其他人發(fā)現(xiàn)了這種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是“吃人的”本質(zhì)的“我”,別人要么認為“我”“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1]444,要么認為“我”是“瘋子”,甚至從“我”的親人——大哥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也是這樣認為的:“都出去!瘋子有什么好看!”[1]453作為對“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會毒害人”的先覺者——“我”不僅僅止步于發(fā)現(xiàn)的階段,而且還積極加以自我剖析與反省:“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1]454,但這些在普通民眾那里卻不能被知曉、不能被理解,于是形成了先覺者“我”與普通民眾之間的一道隔膜墻,將彼此隔絕開來。

      4.《孔乙己》: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

      小說《孔乙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存在于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孔乙己作為“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1]458,從表面上看來,他與人們之間的隔膜在于“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1]458,但實際上,造成這種隔膜的罪魁禍首在于人們對他的不了解與不溝通。當孔乙己試圖與“我”——咸亨酒店里“專管溫酒的”小伙計交流時,“我”的態(tài)度與言行徹底將試圖與外界溝通的孔乙己重重地隔在“厚障壁”之外,“我”的“毫不熱心”的態(tài)度徹底打消了他原本想與“我”取得溝通與了解的念頭,更毫不留情地熄滅了僅存的一丁點兒可以打破孔乙己與其他普通民眾之間隔膜的希望火種,從而把他徹底地阻隔在和“我”一樣的普通民眾在語言上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可能性境地之外,造成了隔膜的恒久存在。

      5.《弟兄》:兄弟之間的隔膜

      魯迅小說還揭示出存在于具有血緣關(guān)系的兄弟之間的隔膜。在小說《弟兄》中,他先寫出了秦益堂的兩個兒子——老三和老五之間的隔膜,與此相對,著重描述張沛君與靖甫弟兄倆。他們在眾人眼里是一對讓世人羨慕、“兄弟怡怡”的親兄弟。然而,事實也并非完全如此。在等待其弟靖甫病情診斷結(jié)果的時間里,產(chǎn)生于張沛君潛意識中的思想斗爭把他與弟弟靖甫之間存在隔膜的事實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出來。當靖甫被確診為“疹子”之后,“沛君仿佛萬事都已做訖,周圍都很平安,心里倒是空空洞洞的模樣?!盵3]141張沛君內(nèi)心“空空洞洞”的反差且不合邏輯的表現(xiàn)就再一次證明了即使是在表面上關(guān)系融洽的親兄弟之間,在其內(nèi)心深處和潛意識里同樣也存在隔膜的事實。

      6.《傷逝》:夫妻之間的隔膜

      《傷逝》作為魯迅小說里唯一的一篇愛情小說,揭示了存在于夫妻之間的隔膜。這一點,從涓生的手記里可以得到證實:“我也漸漸清醒地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不過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經(jīng)更加了解,揭去許多先前以為了解而現(xiàn)在看來卻是隔膜,即所謂真的隔膜了?!盵3]117-118在突破了舊的封建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束縛,經(jīng)過自由戀愛而走到一起的涓生和子君夫妻二人之間,這“所謂真的隔膜”在一開始表現(xiàn)為彼此“不開口”的沉默,到了中期,即便是當“我揀了一個機會,將這些道理暗示她;她領(lǐng)會似的點頭。然而看她后來的情形,她是沒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盵3]123任憑夫妻二人之間的隔膜如此這般惡性地發(fā)展下去,最終到了彼此隔膜的后期,他們之間便出現(xiàn)了不幸的愛情悲劇結(jié)局上演前的預兆:“她還是點頭答應(yīng)著傾聽,后來沉默了。我也就斷續(xù)地說完了我的話,連余音都消失在虛空中了?!盵3]126這虛空的存在,無形之中將涓生與子君分隔開來,可以說,子君的死以及涓生與子君之間的愛情悲劇在一定意義上就源于兩人之間存在的隔膜。

      二、探究隔膜產(chǎn)生的原因及魯迅消除隔膜的努力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現(xiàn)代小說所處的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特殊的時代環(huán)境與社會背景,造就了“隔膜”主題小說的誕生。開創(chuàng)了“隔膜”主題小說的偉大作家魯迅在此種背景之下所做的努力在于:他不僅真正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隔膜與孤獨心境,而且表現(xiàn)出其致力于消除人與人之間隔膜的不懈努力。

      1.隔膜產(chǎn)生的原因

      隔膜產(chǎn)生的原因可以從社會、時代、個人、人性以及階級與等級觀念五大方面來探究。

      第一,社會原因。隔膜產(chǎn)生的社會原因主要在于自“五四”時期開始,1915年9月,中國社會經(jīng)歷了倡導“人權(quán)、平等、自由”的新文化運動;緊接著1917年初發(fā)生了文學革命,使得中國文學告別了古典文學而轉(zhuǎn)向現(xiàn)代文學;1919年興起了“五四”愛國學生運動,使“五四”時期發(fā)展成為一個啟蒙主義思潮高漲的時期。受“五四”啟蒙主義思潮鼓舞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們,開始傾向于熱心探究人生的真諦,思考社會人生的哲理。這種思想意識與當時初步覺醒的現(xiàn)代小說意識相結(jié)合,就要求作家們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以社會和家庭中的“人”為主體,從社會現(xiàn)實出發(fā),來正視社會人生問題,從而產(chǎn)生了反映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隔膜”主題小說。魯迅發(fā)表于1918年5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就書寫出了先覺者“狂人”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隔膜,從而開啟了反映“隔膜”主題小說創(chuàng)作的先河。魯迅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對于人與人之間“隔膜”主題的書寫從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當時所存在的社會問題的一種揭示。

      第二,時代原因。從隔膜產(chǎn)生的時代原因來說,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正處于人類歷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動蕩不安的年代,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浩劫,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得先于普通民眾覺醒的作家們“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4]。他們勇于承擔起關(guān)乎時代命運和國家危亡的重任,用敏銳的目光來關(guān)注存在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的中國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內(nèi)憂外患、民不聊生、漂泊異鄉(xiāng)、寂寞孤獨,從而在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了互不相通的隔膜墻,阻礙著彼此之間的交流并將人“隔成孤身”[1]510。于是,自我意識已經(jīng)覺醒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之父”——魯迅用犀利的目光將這一存在于當時時代背景下的中國人民現(xiàn)實生活中的隔膜迅速捕捉并記錄下來,從而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將其揭示出來,使人們給予關(guān)注并“利用他的力量,來改良社會”[5]525和“引起療救的注意”[5]526。這也就使魯迅所書寫的“隔膜”主題小說在一定意義上也具有反映時代風貌的特征,帶有一定的時代性。

      第三,個人原因。從隔膜產(chǎn)生的個人原因方面來說,由于生存于時代背景與社會環(huán)境中的個人超越了時代,也超越了社會,致使其產(chǎn)生了個人的苦悶與寂寞的心境,從而在這樣的個人與其他社會中的個體之間形成了孤立存在的隔膜。而從中國現(xiàn)代小說“隔膜”主題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較之普通民眾人群來說,往往是在知識分子人群中會更加頻繁地發(fā)生并表現(xiàn)出這種個體自身與時代、與社會疏離而造成的隔膜,這其中就存在著由于知識分子內(nèi)心存在著局限性的原因。這種由個人原因而造成隔膜產(chǎn)生的外化表現(xiàn),我們可以從魯迅的身上看到:魯迅“作為世界文化潮流前沿的時代巨人,認識清醒而又敏銳超前。他超越了時代和民眾,但始終不放棄對民眾的思想啟蒙以及改良人生和重塑民眾的偉業(yè)。愚昧落后的民眾不能理解接受他,先驅(qū)者與民眾處在隔膜、對立和分離之中。一個擁有自我個性的先驅(qū),他的內(nèi)心永遠是孤寂的?!盵6]

      第四,人性原因。從隔膜產(chǎn)生的人性原因方面來說,人的存在與生命哲學認為,人由孤獨上升到寂寞乃至產(chǎn)生與他人彼此之間的隔膜狀態(tài),這些都是人的“根性”表現(xiàn)——人的孤獨與寂寞從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性的弱點,人的理想與愿望的幻滅,它們促使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隔膜。正如我們在魯迅的小說《傷逝》中看到的那樣,正是由于歷經(jīng)自由戀愛而結(jié)合之后的涓生對子君的愛情理想的破滅,迫使涓生對子君說出:“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2]126-127而最終上演了一出愛情悲劇。可以說,隔膜的產(chǎn)生是作為存在于世界上的“人”所無法避免的,因此才有學者提出了“人與人之間存在隔膜是個常數(shù),而人與人之間能夠達到相互理解則是個變數(shù)”的說法,由此可見,“人與人的不理解,人的孤獨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而理解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這正像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則是相對的一樣?!盵7]所以也無怪乎,魯迅在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時,只是停留在“望聞問切”的問診階段,而沒有開出具體的治愈病癥、消除隔膜的藥方,原因也正緣于此。

      第五,階級與等級觀念原因。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產(chǎn)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還在于人的思想意識里存在著封建階級觀念和等級觀念。舊中國漫長的封建統(tǒng)治歷史在人們的腦海里打下了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級與階級觀念,使人在無形之中被分為自上而下的不同等級,人被“三六九等”地不公平對待,更可悲的是,這種現(xiàn)實被生活在舊中國封建社會里的人們所普遍接受了。在魯迅小說《故鄉(xiāng)》中就可以看到這種事實的存在:成年的閏土已經(jīng)被常年的封建等級觀念所侵蝕,再見到“我”之后,“分明的叫道:‘老爺!……’”[1]507由此可見,這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里可怕的封建階級和等級觀念也造成了“我”與閏土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1]507的悲劇現(xiàn)實。

      2.消除隔膜的努力

      誠然,隔膜的產(chǎn)生作為人性的一種表現(xiàn),其存在的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可變性,然而魯迅在探討人與人之間存在的隔膜時,并沒有僅僅將筆端止步于對人與人之間隔膜的表現(xiàn)進行揭示的階段,而是不斷挖掘式地去努力探索消除隔膜的方法與途徑。

      魯迅要喚起舊中國封建社會里麻木的人們的覺醒,在他的筆下就描繪了舊中國封建“農(nóng)民小生產(chǎn)者固有的局限,表現(xiàn)了小生產(chǎn)以及社會的閉塞性所造成的農(nóng)民思想的停滯狹隘以及人們之間互相隔膜、麻木的精神狀態(tài)。”[8]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小說中所揭示的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一部分是由于舊中國人們的愚昧造成的,要消除隔膜首先就要消除愚昧。因此,魯迅積極主張借助小說的力量來改良社會,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運用“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2]526的方法來使人們正視隔膜的存在,以此來警醒沉睡中的麻木與冷漠的人們一起努力來消除愚昧,進而消除隔膜。然而,我們也看到魯迅對于消除隔膜的努力在小說中又往往沒有提出徹底解決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魯迅繼承了西方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認為“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人”[5]5,因此他把消除人與人之間隔膜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希望下一代不再隔膜,“他們應(yīng)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盵1]510

      綜上所述,盡管作為作家的魯迅不是醫(yī)生、政治家、社會學家,不可能從根本上給出用來解決人類生存所面臨的一種普遍困境——隔膜的藥方,但是,魯迅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來揭示出人與人之間存在的隔膜,并對消除隔膜做出了努力。這給后人以希望,而這希望又“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盵1]510

      [1]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2]魯迅.魯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247.

      [3]魯迅.魯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4]魯迅.魯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290.

      [5]魯迅.魯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6]王吉鵬,李春林.魯迅與外國文學關(guān)系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607-608.

      [7]王衛(wèi)平.東方睿智學人——錢鐘書的獨特個性與魅力[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33.

      [8]王吉鵬,趙持平.魯迅思想作品論稿[M].大連:大連工學院出版社,1987:59.

      Concern on the Un iversalD ilemma of Human Existence——On the theme“l(fā)ack ofmutual understanding”in Lu Xun's novels

      XU L i-p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China)

      The theme“l(fā)ack ofmutual understanding”as a universal dilemma in human existence is embodied in Lu Xun's novelsmany times.Based on the multi-chapter texts ofLu Xun's novels,this paper,focusing on the perfor mance of the theme“l(fā)ack ofmutual understanding”and using the“return to the text”type of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attempts to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imprints on the theme“l(fā)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in Lu Xun's novels,the causes of“l(fā)ack ofmutual understanding”,and the effort to eliminate the lack ofmutual understanding by Lu Xun and so on.

      l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Lu Xun's novels;causes;the effort to eliminate the lack ofmutual understanding

      I206.6

      A

      1009-315X(2010)06-0533-04

      2010-06-30

      徐立平(1983-),女,遼寧大連人,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 王莉)

      猜你喜歡
      閏土隔膜魯迅
      這就是閏土
      一種高壓鋼化橡膠雙隔膜濾板
      一種高壓鋼化橡膠雙隔膜濾板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閏土人物形象分析
      魯迅《自嘲》句
      魯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速讀·下旬(2017年3期)2017-05-06 01:55:12
      魯迅看書
      《故鄉(xiāng)》的吶喊
      她曾經(jīng)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河曲县| 沅江市| 南华县| 清远市| 安溪县| 法库县| 竹溪县| 舒兰市| 祁阳县| 凌源市| 安丘市| 武邑县| 高青县| 江城| 北宁市| 虎林市| 玉树县| 葫芦岛市| 体育| 宁安市| 岢岚县| 馆陶县| 任丘市| 兴国县| 永德县| 灌云县| 西华县| 宝应县| 阳江市| 固安县| 阿合奇县| 同德县| 富顺县| 汉沽区| 闵行区| 福贡县| 南木林县| 买车| 铜鼓县| 大英县| 太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