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靜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南京211100)
從比較的視角看我國高校學生助學貸款政策
吳 靜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南京211100)
通過其他國家和我國高校學生助學貸款政策內(nèi)容及政策執(zhí)行方面的比較,從制度的層面分析我國高校學生貸款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做法,對我國高校學生貸款制度提出建議。
制度;高校;助學貸款
20世紀6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大眾化在發(fā)達國家率先實現(xiàn),隨之,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也陸續(xù)開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隨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越來越多,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教育經(jīng)費必然隨之增加,而事實上各國的財政都不能完全滿足高校的要求。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前校長布魯斯·約翰斯通曾說過:“在工業(yè)化程度不太高的國家里,大部分高校都處在嚴重的財政困境中,即使是最富有的國家,大部分的高校也總是處在困境的邊緣?!保?](P225)面對財政困境,學校對學生的資助通過經(jīng)濟手段的運作應運而生。這些政策的變化使各國教育資助政策中的貸款制度開始在各國大規(guī)模實行。
追溯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制度,是隨大學教育一起出現(xiàn)的[2](P181)。早在中世紀,歐洲大學創(chuàng)建之初,就存在幫助貧困學生入學的經(jīng)濟資助制度。1270年,牛津大學默頓學院修訂的學院章程中規(guī)定“新增12個貧寒學生的資助名額”[2](P110)。而世界各國對學生實行貸款的時間要遠遠遲于對學生進行教育資助的時間。美國始于二戰(zhàn)后為退伍軍人上大學而設立的資助制度,大規(guī)模發(fā)展在20世紀70年代[3](P37);英國始于 1990 年,在1996—1997 年,貸款學生已占資助學生的一半[2](P71);澳大利亞1989年在對學生正式收取學費時,正式實施名為“高等教育方案”的學生收費——資助政策,其中的“延期支付方式”即為貸款[2](P71);日本1943年建立的日本育英會的獎學金制度即為一種對學生的貸款制度,最長的還款期限可為20年[2](P71);韓國從1989年開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的同時私立銀行以低于市場利率提供定息貸款[2](P71);中國則始于2000年9月,中國工商銀行最先開始對高等學校學生實行貸款[3]。
從以上各國高等教育貸款時間的比較可以看出,大部分國家高等教育貸款制度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20余年的施行。我國助學貸款相對起步較晚,其他國家高等教育貸款政策的率先執(zhí)行對我國高度教育貸款政策提供了借鑒。
美國高校學生貸款種類繁多,以幾種主要的為例:“珀金斯貸款項目”貸款利率為5%,學生畢業(yè)后9個月開始還款,還款期限為10年;“聯(lián)邦家庭教育貸款項目”貸款采取小于等于8.25%的浮動利率,要按貸款額的4%收取管理費,畢業(yè)后6個月開始還款,還款期限長達30年;“本科學生貸款項目”利率最高達9%,貸款后60天起還,還款期25年;“聯(lián)邦貸款”貸款利率是5%,還款期限是10年??梢哉f,美國的高校學生貸款政策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種類較多,針對不同學生的個人及家庭經(jīng)濟等情況,便于學生選擇。
在英國,對學生貸款資格無審查,所以學生都能貸。畢業(yè)后一個月開始還,一般5年內(nèi)按月分60次還清,同時規(guī)定收入低于一定額度的可以緩還。
在澳大利亞,對學生的貸款資格沒有限制,但對貸款額度有限制。所有學生都能貸,學生每年可貸2 000到7 000澳元;畢業(yè)后開始還,從最初收入的2%到按收入高低不同還款。收入低于一定生活平均水準的可以緩還,最多還款比例達到個人收入的6%,還款期限在20到30年是很普遍正常的。
日本對高校學生貸款實行無利息和低利息兩種。而韓國基本實行兩種貸款,即韓國獎學金基金會的無息貸款和私立銀行低于市場利率的定息貸款。這兩種貸款對貸款條件都有要求,平均成績前50名可以貸款。對貸款利息實行貼補,政府出一半,個人出一半。一般是9.5%減半到4.75%。無息貸款學生畢業(yè)后一年開始還貸,私立銀行兩年后開始。還款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4](P86)。
中國對學生貸款的資格有審查,一般有城市居民街道居委會或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的貧困證明,名額也有一定的限制。貸款種類有在高考前戶籍所在地辦理的生源地貸款和高等學校辦理擔保的學校貸款。每個學生每年最多可貸6 000元,從2007年秋季開始,國家規(guī)定還款期限從最長不超過8年延長到到不超過10年(含在校期間)。貸款的利率采取浮動利率,根據(jù)貸款年限從5.76%到6.12%。但如果遇利率調(diào)整按照中國人們銀行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不同省份對學生貸款利息補貼采取不同方式,有的地方政府全額補貼,有的地方政府補貼一半,有對學生在校期間要求不償還利息,畢業(yè)后開始償還等多種形式。
從中外貸款條件和貸款政策有關內(nèi)容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高校學生的貸款有以下特點:一是每年學生能拿到的貸款數(shù)額相對偏低。二是學生從獲得貸款到還款的周期較短。三是對學生貸款資格審查嚴格。四是對不能按期還款學生的處理措施相對簡單,缺乏人性化管理。近幾年有所改善,但仍不夠。五是對學生不能按時還款往往會直接上升到道德層面,而忽略了學生就業(yè)狀況及初次就業(yè)的收入狀況以及學生間斷就業(yè)等具體情況。六是有些部門會對欠款學生采取一些違反規(guī)定或違反法律的處罰。如有些高校對欠款學生采取扣發(fā)畢業(yè)證或學位證的違法行為。七是中國的社會體制決定,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教育不能完全通過市場調(diào)節(jié),國民有更多的享受國家資助的機會,其他的資助形式與助學貸款一起共同解決高校學生經(jīng)濟困難問題。
我國政府一直比較關注學生資助中有關貸款的問題,這關系到教育公平,也關系到民生問題。國家在一些政策上也越來越照顧到更大范圍的貧困學生。比如,2006年,國家對民辦院校的貧困學生也實施了貸款政策,解決了很多家境困難承受高學費之苦的學生的壓力,并且某些地區(qū)執(zhí)法部門近年來也采取了人性化措施解決大學生拖欠助學貸款。比如,上海楊浦區(qū)對151名拖欠助學貸款的畢業(yè)生進行了起訴,之后法院采取了人性化處理,使一半以上當事人還清了欠款。據(jù)中國銀行楊浦支行統(tǒng)計,該行教育貸款不良率為5%,說明大多數(shù)大學生還是誠信的。
總之,對高校學生不能及時還款,不能簡單地用信用的尺度去考量,也不應簡單地對一些不能及時還款的現(xiàn)象做道德上的評判,更不應以學生關于還貸方面的所謂不道德行為來遮蔽現(xiàn)行高校貸款制度的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貸款政策對支持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起到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貸款總額少,每個學生每年最多6 000元,對部分民辦學生尚不足以此支付一半的學費。二是應延長貸款期限或根據(jù)學生就業(yè)及收入狀況引入還款延緩制度,區(qū)別對待。目前我國學生還款期限一般為10年(含在校期間)。而高校學生畢業(yè)后的5年左右的時間恰恰也是他們收入低并且確定職業(yè)方向的實驗期,同時也是一個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需要置辦房屋,組成家庭,甚至開始撫育下一代的高投入階段。另外,申請貸款的學生往往是農(nóng)村家庭貧困學生,這部分學生就業(yè)往往在非戶籍地,住、食、衣、行的開支只能完全靠自己。這種收入水準,維持生活已顯捉襟見肘,遑論其他?三是貸款形式應多樣化,對助學貸款不應有名額限制,應有更多銀行、基金組織以及非營利機構、企業(yè)、有能力的個人等介入對貸款學生的幫助。國家關于學生貸款的代償制度還過于簡單,僅限于學生到西部或邊遠艱苦的基層工作或者入伍等可以減免本金及利息這種代償形式,覆蓋面極其有限。四是從有利于國家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在高中階段要對貸款政策宣傳到位,確保老、少、邊、窮地區(qū)學生知道國家的貸款政策。五是貸款中銀行操作中有不規(guī)范的地方,如發(fā)款不及時,貸款手續(xù)非常繁瑣,從證明材料到申辦程序都耗費了銀行、校方、學生很多時間和人力,這也使一些需要貸款或原本愿意協(xié)助組織貸款的方面放棄了初衷。六是對助學貸款制度要從法律的角度實行系統(tǒng)保障。法律的執(zhí)行既要對學生,也要對實施貸款的方面如銀行,甚至各級政府。比如,各省在教育的投入上是否達到了規(guī)定要求,投入不足必然在某些方面影響到對學生的資助或助學貸款。反思我國學生貸款制度,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要理清國家、學校、銀行和學生四者的關系。助學貸款雖然從最終的受益方來看是學生,其實學校與國家同樣存在一定利益。助學貸款對國家來說緩解了部分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的矛盾;通過獲得貸款學校也解決了貧困學生欠繳學校的學費或住宿費,使學校管理經(jīng)費不致于出現(xiàn)大的虧空;學生獲得貸款能夠在校期間相對生活穩(wěn)定,從而能安心地學習。反倒是真正提供貸款的銀行受益最少,風險最大。一方面銀行是資金的真正提供者,另一方面貸款政策不完善被詬病最多者和受到損失的最終承擔者仍是銀行。
助學貸款原本是運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資助經(jīng)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但在實踐過程中,銀行作為營利機構最大利潤化的本性追求和國家財政的福利性追求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行政管理的要求與金融管理的行為之間因為追求目的的不同必然造成執(zhí)行中的不暢。國家有把責任全部交給銀行,風險與收益由銀行自己承擔之嫌。加上我國目前信用體系尚不完備,高校也缺乏對畢業(yè)生的跟蹤服務制度,學生在校期間學校能見證、聯(lián)系學生;學生畢業(yè)后,銀行與債務人的聯(lián)系中介——學校實際上已經(jīng)難以發(fā)揮作用。責、權、利各方聯(lián)系不暢必然出現(xiàn)權利和義務難以履行的局面。
其次,制度的建設是首要和根本的,應把學生貸款的債權債務幾方面的關系理清。其一,如果把國家助學貸款看作是國家和公民之間的關系,那么應由國家財政提供貸款。助學貸款不同于商業(yè)貸款,國家獲得的收益不僅僅是利息,而是國民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銀行此時只是執(zhí)行機構。如果國家財政不足可以向銀行貸款,但這是國家和銀行之間的關系,不能改變國家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為銀行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其二,如果貸款是銀行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那么貸款額度、還款期限就是銀行和學生之間的協(xié)定,國家也不應該強制規(guī)定。其三,國家是行政機構而非金融部門,銀行代替國家履行助學貸款的發(fā)放和管理工作,費用和風險應由國家承擔。不能違背經(jīng)濟規(guī)律,強制性地要求銀行作出超越其職責范圍的事情。其四,如果銀行不能很好地履行助學貸款發(fā)放工作,國家應委托或指定某些比如非營利組織機構來進行。其五,進行貸款追繳的部門要以人為本,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不同的應對,是提前還款還是延長還款期或是免于還款。其六,國家始終要承擔學生助學貸款的債權人以及國家對公民作為資助人的權利和義務,學校在學生在校期間代替國家承擔債權人和債務人的權利和義務,但也僅僅在于通知管理。雖然學校也是助學貸款的受益者,但應在助學貸款的發(fā)放和收回上不介入,以免出現(xiàn)學校利用某些權力對學生作出違反規(guī)定的行為或者是不作為,從而造成學校因局部利益損害學生和國家利益的現(xiàn)象。
[1]程晉寬.從象牙塔到知識工廠再到超級市場[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5.
[2]陳國良.教育財政國際比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吳金昌,周保利.中美國家助學貸款的比較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1,(8).
[4]岑建君.近距離觀察美國教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劉文娟,田雪平.國家助學貸款困境與對策分析[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Abstract:The anticle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es in th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loan policy and analyzes the needs for improving our college student loan systerm.Borrowing the successful methods from other countries,the article also gives some advice to this policy.
Key words:system;colleges;student loan
(責任編輯:宋孝忠)
On the College Student Loan Policy in China from a Comparatine Perspective
WU Jing
(Jinling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00,China)
G467.8
A
1008—4444(2010)02—0101—03
2010-01-20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L08/003)。
吳 靜(1970—),女,河南信陽人,南京金陵科技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