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琳
毛澤東的新聞思想及現實意義
姚 琳
(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南京 210046)
毛澤東新聞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有其豐富多彩的深厚內容。認真探討毛澤東新聞思想對我國事業(yè)的貢獻,有利于全黨和全國人民更加堅定地走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
毛澤東;新聞思想;現實意義
毛澤東新聞思想是在毛澤東和全黨運用新聞武器來指導中國革命的斗爭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它不僅是我國新聞工作的指南,更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如何借助新聞來發(fā)展提供了方向。
毛澤東新聞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思想體系,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強調要堅持黨性原則,嚴守黨性立場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更多地是從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從現代社會革命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強調堅持黨性原則的重要性。他要求黨的報刊要“無條件地宣傳中央的路線和政策”,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與中央保持一致,組織上應服從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紀律,“克服宣傳人員中鬧獨立性的錯誤傾向”。
毛澤東認為,黨報的使命應該同黨的使命保持高度統(tǒng)一。他在《延安<解放日報>發(fā)刊詞》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就是本報的使命?!倍h的使命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內容,這就要求黨報的使命既要在總體上與黨的使命保持一致,又要貫徹、落實黨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歷史階段提出的方針政策。1948年4月2日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毛澤東以簡潔、精煉的話語高度概括了黨報的黨性原則:“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辦好報紙,把報紙辦得引人入勝,在報紙上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lián)系,這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盵1]1318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原則要求新聞必須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人民的耳目喉舌,使報紙能發(fā)揮對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指導者的作用。
2.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
毛澤東一生堅持實事求是,深入實際,注重調查研究,并將其貫穿于各項工作中。毛澤東一向把調查研究作為新聞工作的重要內容。他從唯物主義的原理出發(fā),強調黨報工作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要善于向社會調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黨報工作者要全面準確地反映報道事實,必須進行“詳細的科學的實際調查”,“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坐在房子里面想像的東西和看到的粗枝大葉的書面報告上寫著的東西,決不是具體的情況”。[2]254為此,他倡導黨報工作者要真正深入實際生活中,在實際生活中去了解情況,去調查研究,去反映問題。
為了保證良好的調研效果,毛澤東主張記者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要具有比較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強調調查研究的同時,毛澤東還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深入基層,虛心向群眾學習。他指出:“報紙工作人員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1]1320
3.聯(lián)系群眾,堅持群眾路線
毛澤東強調: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國的新聞事業(yè)從根本上說是屬于人民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最高宗旨和最終目的。
群眾路線在黨報工作中的體現,概括地說,就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全體黨員和廣大群眾辦好報紙。[3]182針對當時報紙空談理論的現象,毛澤東予以批評,且指出了“聯(lián)系群眾”的觀點,成為當時報紙改版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謂聯(lián)系群眾,毛澤東的意思是不僅要想到他們,還要進一步地與他們打成一片,真心實意地為他們服務。毛澤東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就對堅持群眾路線這一原則作了表述,“辦報和辦別的事一樣,都要認真地辦,才能辦好,才能有生氣。我們的報紙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而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1]1319這樣,“全黨辦報”、“群眾辦報”就進一步成為我們辦報的組織路線和工作原則,也體現了毛澤東強調這一原則的目的——指導工作。
1.黨性原則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必須遵循的政治方向
黨性原則在無產階級革命時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這已為歷史所證明。在現階段,堅持黨性原則仍然具有深遠意義。我國的新聞事業(yè)是黨的事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人民的耳目喉舌,這就要求我國的新聞事業(yè)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我國正處于歷史轉型時期,每時每刻都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整個社會,包括領導干部、老百姓都想知曉中央的方針政策、國家的發(fā)展變化以及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情況。這就需要黨的新聞事業(yè)來承擔這一重大任務,滿足人民的知情權,做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橋梁。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新聞工作者就需要增強黨性,堅守黨性原則,和中央在政治、思想上保持一致。黨性原則作為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的靈魂,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保障。一旦離開了黨性原則,新聞工作者就沒有了指導原則和行動方向,在一些重大事件的處理上就會與中央的政策相悖,勢必會給改革和發(fā)展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只有做到堅持黨性原則,嚴守黨性立場,才能更好地讓新聞工作的力量成為黨和政府的有力武器,成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減壓閥,成為我國國力增強的助推器。
2.實事求是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現在,政府更加注重借助媒體之力做好政府的決策調查。任何一項措施的出臺,都會出現一些預料不到的問題。很多時候,一些措施由于沒有充分考慮到突發(fā)事件出現后的應對方法,在付諸實施后遇到重重阻礙,嚴重影響了措施的應用效果和范圍。所以,借助新聞媒體,發(fā)揮好媒體在調查方面的功能,可以幫助政府在決策制定過程中及時有效地了解人民群眾對決策相關內容的態(tài)度和意見,并據此修改和調整決策,使之臻于完善,使突發(fā)事件得到有效的解決。同時,政府要在第一時間公布突發(fā)事件的真相,主動把握媒體輿論話語權,避免造成公眾不必要的恐慌,幫助公眾疏導情緒,促進社會安定。政府在制定政策之前,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公眾為本,以百姓的新聞需要為本,深入基層,深入到百姓之中,傾聽老百姓的心聲,滿足老百姓的需要,把黨的意志與老百姓的心聲結合起來,從而制定出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政府決策。
3.堅持群眾路線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一直以來堅持的基本路線。人民群眾是我們國家的主人,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有權利也有義務關心和支持各項工作。從新聞學的角度說,新聞傳播注重“傳”與“受”的雙向互動,既要考慮傳播的效果,也要充分考慮受眾的反饋?!叭嗣竦男湃问菆罂囈陨娴臈l件”,所以,我國的新聞事業(yè)要面向群眾,堅持以人為本。隨著改革開放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人民群眾參與國家事業(yè)的熱情逐漸高漲。因此,政府在運用媒體進行新聞宣傳時要充分考慮到老百姓的需求,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使新聞報道成為群眾了解國家政策、了解社會現實的渠道,強化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的認同與支持,從而更好地指導工作?!懊裆痹掝}事關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有較大的吸引力,是政府新聞宣傳的“天然寶礦”,[4]77是政府聯(lián)系群眾、與群眾加強溝通的有效渠道,也是政府指導工作的重要載體,需要政府憑借新聞媒體深入挖掘。毛澤東曾經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政府既要弘揚主旋律,突出政府工作的重點,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又要打好主動仗,把握輿論主導權,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局勢。[5]149因此,政府進行新聞宣傳時,黨政機關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對可能發(fā)生或已經發(fā)生的社會熱點問題制定必要的新聞宣傳政策,通過新聞媒體的平臺來發(fā)表政府的看法;對群眾存在疑惑的方面,及時有效地組織媒體進行正面報道,利用媒體的力量形成正面輿論,以滿足群眾的新聞需求。只要關注老百姓的新聞需求,關注民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策劃出貼近百姓的新聞產品,老百姓就會樂于接受,就會支持和擁護政府所宣傳的決策,從而實現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良性互動。當群眾急需政府信息時,政府一定要抓住時機,充分報道事件的過程及其進展,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以穩(wěn)定民心、穩(wěn)定局勢,把人民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以確保政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總之,毛澤東的新聞思想博大精深,認真學習、領悟其思想,對指導今天黨的事業(yè),特別是新聞事業(y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鄭保衛(wèi).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 葉皓.政府新聞學案例——政府應對媒體的新方法[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5] 葉皓.政府新聞學——政府應對媒體的新學問[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張彩云
A41
A
167128275(2010)0520045202
2010205222
姚琳(19862),女,安徽宣城人,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