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994—2009: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分析

      2010-08-26 13:28:00于春江
      河南社會科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類別民族政策

      于春江

      (中央民族大學 教育學院,北京 100080)

      1994—2009: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分析

      于春江

      (中央民族大學 教育學院,北京 100080)

      將1994—2009年CNKI系列數(shù)據(jù)庫中篇名包含“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文獻作為分析樣本,主要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對這些研究文獻進行非介入性研究。通過分析這些研究文獻的發(fā)表時間、數(shù)量、類別和版面,研究文獻作者的類別和價值取向,以及研究文獻所運用的研究方法等內(nèi)容,可對1994—2009年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從文獻數(shù)量和文獻信息兩個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

      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內(nèi)容分析法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民族教育事業(yè)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國的民族教育政策作為一種有效的政策供給,為我國的民族教育事業(yè)源源不斷地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學界對于“民族教育政策”問題的研究,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宏大的背景而展開的,這也構成了本文的立論基礎。以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作為分析樣本來進行此項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學者開始了對于民族教育政策問題的學術投入,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也逐漸多了起來,并且出現(xiàn)了相關學術研究的綜述。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出現(xiàn)以研究文獻的數(shù)量和信息為視角來進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論文或論著。另一方面,目前,還沒有學者對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文獻本身進行非介入性研究,進而全面、直觀地反映目前我國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現(xiàn)狀。而本研究試圖做到這一點。

      一、研究方法及內(nèi)容

      本文以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數(shù)據(jù)庫中的“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收錄的學術論文作為研究文獻的來源進行“跨庫檢索”,主要采用如下檢索條件來選擇分析樣本:第一,依據(jù)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社會科學特征,將“查詢范圍”鎖定為“文史哲”和“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第二,為保證研究的直接相關性,將CNKI檢索項定為“題名”,檢索詞定為“民族教育政策”;第三,選取的時間范圍定為1994年到2009年,匹配為“精確”項,選擇全部數(shù)據(jù)和全部期刊;第四,檢索時間為2009年10月28日,該時間以后上傳的文章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圍之內(nèi)。經(jīng)過檢索,共獲得48篇研究文獻,其中“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到45篇,“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到2篇,“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到1篇。因重復發(fā)表等因素,最終有44篇研究文獻被確定為本文的分析樣本。

      本文主要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對上述研究文獻進行非介入性研究。通過分析這些研究文獻的發(fā)表時間、數(shù)量、類別和版面,研究文獻作者的類別和價值取向,以及研究文獻所運用的研究方法等內(nèi)容,對1994—2009年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從文獻數(shù)量和文獻信息兩個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具體研究內(nèi)容主要有:其一,樣本數(shù)量特征,包括研究文獻的數(shù)量、發(fā)表年份、發(fā)表類別、占用版面等;其二,研究者的類別及其價值取向,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其三,研究文獻的研究方法,及其與研究者類別之間的關系;其四,對其中個案研究情況的記錄,主要記錄個案所涉及的地區(qū)和范圍。

      二、樣本數(shù)量特征分析

      (一)研究文獻的數(shù)量

      表1為不同年份研究文獻數(shù)量統(tǒng)計表。從數(shù)量上看,研究民族教育政策的文獻數(shù)量的增長(除了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這3年)是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這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了對于民族教育政策問題的學術投入,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也逐漸多了起來。當然,表1中也反映出個別“一稿多投”的現(xiàn)象,在檢索到的48篇研究文獻中,涉及重復發(fā)表的共有3篇,其中,有2篇各發(fā)表2次,還有1篇發(fā)表3次,其比重占全部研究文獻的8.33%。顯然,重復發(fā)表的這4篇研究文獻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圍之內(nèi)。

      表1 不同年份研究文獻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此外,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的數(shù)量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圖1所示的三維柱形圖較為明顯地反映出了這個特點。如圖1所示,按照時間順序,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的數(shù)量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94年到1998年,這期間的研究文獻從無到有,經(jīng)歷了一個明顯增長的過程;第二階段,是從2002年到2008年,這期間,研究文獻再次出現(xiàn)明顯增長的態(tài)勢??梢灶A期,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民族教育政策問題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關注,以及研究深廣度的不斷擴展和提高,研究文獻的數(shù)量仍然會以一定規(guī)模和速度增長①。

      圖1 不同年份研究文獻數(shù)量示意圖

      (二)刊載研究文獻的期刊類別

      依照北京大學圖書館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將刊載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的期刊劃分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兩個類別。統(tǒng)計表明,研究文獻中的70.45%刊載于“核心期刊”,29.55%刊載于“非核心期刊”②(如圖2所示)。如此之高的“核心期刊”比重,起碼說明了這樣兩個問題:一方面,說明民族教育政策領域的研究文獻質(zhì)量普遍較高;另一方面,也證明了民族教育政策領域的研究文獻普遍受到學術期刊的青睞和重視,這和很長時間以來民族教育政策對于促進我國民族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有著直接而必然的聯(lián)系。

      圖2 文獻刊載于“核心期刊”與“非核心期刊”的比重示意圖

      (三)研究文獻所占用的版面情況

      44篇題名中含有“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文獻,一共占用了222.2個版面。其中,最少的研究文獻占用1.5個版面,最多的則占用了11個版面。平均值為5.05個版面。從版面占用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shù)研究文獻占用的版面超過了2個版面,2個或不足2個版面的研究文獻僅有5篇,占文獻總數(shù)的11.36%;更多的研究文獻則是占用了4-6個版面,有24篇,占文獻總數(shù)的54.55%;而等于或超過8個版面的文獻僅有7篇,占文獻總數(shù)的15.91%。

      三、作者的類別及其價值取向分析

      (一)作者的類別

      本文將研究文獻的作者依次劃分為這樣七個大的類別: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副研究員、講師/助理研究員、一般教師、博士后/博士/博士研究生、碩士/碩士研究生、本科/???其他。每篇研究文獻的同一個作者,按由“教授/研究員”至“本科/專科/其他”的順序只記錄一次。比如一位作者既是教授又是博士,則只記錄為教授。另外,同一篇研究文獻如有兩位或兩位以上的作者,則選取其中職稱/學歷最高者,按由“教授/研究員”至“本科/???其他”的順序只記錄一次。統(tǒng)計結果顯示:研究文獻的作者中沒有屬于七個類別中的“一般教師”和“本科/???其他”兩類的,而且職稱為“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副研究員”的作者所占比重是非常之高的,達到了63.6%;如果再將“博士后/博士/博士研究生”類別算上,則比重高達72.7%。如此看來,從事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撰寫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的作者一般都是資深學者、專家和專業(yè)技術人員,往往都具有較高的學術能力和專業(yè)水平。這也為解釋為什么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被刊載到核心期刊的比率有如此之大,提供了強有力的說明。

      (二)作者的價值取向

      在從事社會科學某一領域的研究時,研究者總是或多或少帶有對于他所研究問題的傾向性,亦即價值取向。那么,在進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時,這些研究文獻的作者具有哪些價值取向呢?參照克勞斯·馮·柏伊姆的分類方法,我們將文獻作者的價值取向歸納為“規(guī)范研究”、“經(jīng)驗分析”和“辯證批評”這樣三個類別,并以此對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其中,規(guī)范研究一般肯定民族教育政策本身的正面價值和社會作用,再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提出某種標準作為分析和研究民族教育政策的尺度,進而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準。它所要回答的是“民族教育政策應該是什么樣”的問題。經(jīng)驗分析在研究民族教育政策時保持“價值中立”,只研究實際社會生活中的民族教育政策過程(包括制定、實施、情況反饋及修訂等問題),尋求作為客觀事實的政策過程的特點和內(nèi)在規(guī)律,并以此為依據(jù),分析預測民族教育政策的發(fā)展趨勢和未來走向,它要回答的是“民族教育政策及其過程實際上是什么”的問題。而辯證批評則是對民族教育政策過程持懷疑態(tài)度,一般帶有否定的價值判斷,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理論假設、制度設計或指導規(guī)范,它所要解決的是“民族教育政策應該怎么做”的問題。辯證批評研究告訴我們民族教育政策還有哪些地方不盡如人意,做得并不像政策設計者的初衷和社會期望的那樣,進而指出應該怎樣完善。

      表2 文獻作者的價值取向統(tǒng)計表

      表2是研究文獻作者的價值取向統(tǒng)計表。從該表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首先,就規(guī)范研究而言,進入新世紀之后,相關研究文獻經(jīng)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漸進增長過程。其次,就經(jīng)驗分析而言,其變化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94年至2003年,是波動期。表現(xiàn)為相關研究文獻經(jīng)歷了一個快速增加而后又很快衰減的過程。第二個階段從2003年至今,是高增長期。表現(xiàn)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研究文獻不斷增加。最后,以辯證批評作為價值取向的研究文獻僅有1篇。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民族教育政策的實施績效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可,持懷疑和否定態(tài)度的研究者是非常之少的。圖3是根據(jù)研究文獻作者的價值取向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而繪制的數(shù)據(jù)點折線圖。該圖可以更直觀地反映出我們分析的結論。

      圖3 文獻作者的價值取向統(tǒng)計示意圖

      (三)作者類別與其價值取向的相關性

      本文試圖通過對作者類別與其價值取向之間關系的比較,來回答這樣兩個問題,即:哪些作者對民族教育政策持肯定態(tài)度?他們的態(tài)度是否與他們的職稱狀況或?qū)W歷水平高度相關?為此,本文制作了表3。通過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獻作者的類別與其價值取向之間的相關性是存在的,但并不十分明顯。比如,以表格中的“行”作為比較對象,在作者為“教授/研究員”的類別中,研究的價值取向為“經(jīng)驗分析”的比重為26.47%,而價值取向為“規(guī)范研究”的比重則是11.11%,兩種不同價值取向占各自研究文獻總量的比重相差2.38倍。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教授/研究員在進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時,更傾向于保持“價值中立”。同樣的分析也可以用來探討作者為“講師/助理研究員”的類別。再比如,以表格中的“列”作為比較對象,以“規(guī)范研究”為例,顯然,“副教授/副研究員”比“教授/研究員”更愿意肯定民族教育政策本身的正面價值及其社會作用,因為前者以“規(guī)范研究”作為其價值取向的比重是后者的6倍。

      表3 文獻作者類別與其價值取向相關性統(tǒng)計表

      四、研究文獻采用研究方法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劃分

      從檢索到的有效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獻來看,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理論分析。注重于從某種角度、運用某種理論,諸如實踐環(huán)境、政策工具分析、社會政策及其發(fā)展等等,來探討民族教育政策,這種方法一般偏重于理論意義上的探討。第二,實證研究。注重于從現(xiàn)實過程中來探討民族教育政策的實踐績效,以及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問題和解決矛盾的原則和方法。第三,歷史/比較研究。前者注重于從歷史變遷的角度對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民族教育政策進行回顧和梳理;后者主要進行民族教育政策的比較研究,諸如民族教育政策與民族教育法的關系、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民族教育政策比較、中美少數(shù)民族教育政策的區(qū)別等。第四,文獻研究述評。所有研究民族教育政策的文獻基本上都可以被歸納到上述這四種研究方法之中。統(tǒng)計結果見表4。

      表4 文獻采用研究方法統(tǒng)計表

      從表4中可以看出,總體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采用各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文獻數(shù)量都呈現(xiàn)出某種增加的態(tài)勢③,其中的“理論分析”和“歷史/比較研究”方法則更能體現(xiàn)這種顯著增加的態(tài)勢。從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來看,目前,學界對于民族教育政策問題的研究仍然局限于一些較為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比如,采用“理論分析”方法的研究文獻的比重高達70.45%),尚未形成多種研究方法被廣泛采用的局面,在新型研究方法的運用和引進上,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空間和彈性。因此,對民族教育政策進行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此基礎上擴展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學術價值,將是今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圖4是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畫出的文獻研究方法三維面積圖,該圖可以更加直觀地說明剛才所分析的問題。

      圖4 文獻采用研究方法比較示意圖

      (二)作者類別與文獻研究方法的相關性

      表5是關于研究文獻的作者類別與研究方法兩者關系的比較。通過表格可以看出,作者類別與文獻的研究方法之間的相關程度并不明顯。大致可以認為,職稱越高的文獻作者,越傾向于采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歷史/比較研究”的方法。因為“教授/研究員”和“副教授/副研究員”兩個類別的作者采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方法的比重已分別達到了74.19%和100%。再如,似乎講師和助理研究員更喜歡采用“歷史/比較研究”的方法,如表所示,他們采用此種方法的比重達到采用該方法總數(shù)的50%。

      表5 文獻作者類別與研究方法關系比較

      五、個案研究情況分析

      對于民族教育政策研究而言,這里所說的個案是指一定宏觀視野下的微觀客體。比如,相對于“中國”而言,“云南省”或者“青藏高原”就是個案,而“馬來西亞”或者“英國”則不屬于個案。此外,相對于我國民族教育中所采取的全部辦學形式而言,“內(nèi)地西藏班(校)”就是個案。經(jīng)過統(tǒng)計,結果見表6。

      表6 文獻中個案研究統(tǒng)計表

      從表6中可以看出,進行個案研究的文獻有11篇,占全部研究文獻比重的25%。應該說,這個比重并不算小。在這11篇個案研究文獻中,既涉及了我國的民族地區(qū),也涉及了作為我國民族教育的特殊辦學形式的“內(nèi)地西藏班(校)”。然而,從個案所涉及的范圍及其研究的程度來看,到目前為止,學界對于民族教育政策的個案研究還很不充分。這表現(xiàn)在:一方面,一般意義上所說的我國8個民族省區(qū)中,明確作為個案范圍而進行研究的只有云南和新疆,而且這種討論更多的時候也只是停留在宏觀層面,并沒有具體化。(比如,具體到對于某個民族自治州/旗民族教育政策過程的績效研究等。)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民族教育中所采取的辦學形式,主要包括舉辦民族學院,在內(nèi)地高、中等專業(yè)學校舉辦民族班,舉辦民族預科班,舉辦寄宿制民族中小學校,在重點中學舉辦民族班,舉辦由少數(shù)民族學生參加的女童班和女子學校,以及在內(nèi)地舉辦西藏中學和西藏班(校)等。必須承認,目前的個案研究中僅僅涉及了其中的內(nèi)地西藏班(校),對此領域的討論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六、研究的不足之處

      本文是運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來分析研究文獻的一種嘗試,在研究的具體實施層面遇到了很多困難,有可能影響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一,選取樣本數(shù)量較少。為保證選取研究文獻的高度相關性,本文設置了較為嚴格的檢索條件,將“民族教育”研究和“民族政策”研究的文獻都排除在了本文研究之外。由于樣本數(shù)量較少,研究的效度難以充分保證。第二,樣本來源較為單一。本項研究文獻均來源于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數(shù)據(jù)庫,由此就有可能造成遺漏諸多相關論著及海外論文,而這些被遺漏的論著和論文,又有可能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領域中較為權威和前沿的部分。如果情況真是這樣,本文的研究信度就會受到影響。第三,類別選擇的主觀傾向性。在涉及“文獻作者的價值取向”及“文獻的研究方法”時,如何將一篇研究文獻在幾種既定的類別中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斷,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事實上,很多研究文獻是帶有多種價值取向、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的。因此,類別選擇的主觀性問題可能會導致本文的分析過程和結論產(chǎn)生誤差。第四,研究的表層性。本文以描述性研究為主,主要根據(jù)得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直觀的相關性分析。因此,那些深層次的因果關系、邏輯聯(lián)系都沒能得以展開。顯然,這可能導致分析結論的表層化。

      注釋:

      ①由于本文選取分析樣本的時間為2009年10月28日,該時間以后上傳到CNKI系列數(shù)據(jù)庫的研究文獻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圍之內(nèi),因此,圖1的三維柱形圖關于2009年的部分并不能有效反映本文分析的趨勢。

      ②鑒于刊載于會議論文集和報紙中的研究文獻只有3篇,并且所涉會議和報紙又分別是該領域內(nèi)的重要會議或重要報紙,因此將這3篇研究文獻參考“核心期刊”進行統(tǒng)計。

      ③同①一樣,表中關于2009年的數(shù)據(jù)不能反映這里所分析的態(tài)勢。

      責任編輯 呂學文

      (E-mail:dalishi_sohu@sohu.com)

      G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7-905X(2010)02-0148-04

      2009-12-23

      于春江(1981— ),男,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人,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助教。

      猜你喜歡
      類別民族政策
      政策
      政策
      我們的民族
      助企政策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政策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服務類別
      新校長(2016年8期)2016-01-10 06:43:59
      論類別股東會
      商事法論集(2014年1期)2014-06-27 01:20:42
      南靖县| 南江县| 乐清市| 永济市| 日照市| 闽侯县| 五指山市| 金平| 疏附县| 林口县| 三门峡市| 天水市| 漳平市| 佛冈县| 裕民县| 石台县| 沾化县| 眉山市| 天津市| 湘阴县| 林芝县| 芒康县| 武定县| 尉犁县| 舒兰市| 措美县| 长岛县| 出国| 兴和县| 临高县| 左贡县| 镇平县| 崇礼县| 无棣县| 西贡区| 余庆县| 博湖县| 高淳县| 天水市| 尚义县| 江孜县|